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科技大学调研报告节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0日10:53  南风窗

  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与困惑

  ——基于浙江余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节选)

  调研背景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标志着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已经受到社会的关注,更警示我们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迫在眉睫”。

  我们希望通过这实践活动,能够走近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真实性,可靠性,深度调查)去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的怎么样,工作的怎么样,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希望。通过了解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城市中哪些拉力,而农村又是哪些推力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唤起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和支持,为城乡和谐建设尽我们大学生的一份力量。

  调研对象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具体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现已经占到我国农民工总数的60%。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

  余姚作为一个县级市,农民工所占比重超过了本地人口。而且生活成本较北京等一线城市低,在户籍,教育等方面限制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的阻碍较少。通过对余姚城区、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采访,能够深入了解他们是否能在小城镇完成市民化。

  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华北平原上,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5.7%,但因耕地较少,农村闲置劳动力较多,大量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并且我们的前期调研表明在北京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45%来自山东,为了便于与城市部分的调研相对应,因此选择山东省作为农村部分大省。通过采访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及村庄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在新生代市民化中农村中所的出现的推力。

  调研方法

  一、深入访谈法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针对所要调查的对象主要采取了以个案访谈为主的调查方法,深入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场所、居住场所,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此外我们还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家乡,探访他们的亲属和邻居,从和他们的谈话中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些情况。并且,我们还走进相关的政府部门,和有关负责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观察法

  除了与所要调查的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和座谈外,我们还以旁观者的身份非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以及工作活动。

  三、问卷法

  此次调研过程中,为了能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我们针对调查对象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并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发放。

  四、文献研究法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针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确定重点,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重新进行了回顾和研究。这些工作对于课题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结果及分析

  一、“推拉理论”框架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拉文斯坦(E·G·Ravenstein)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的“迁移法则”。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李(Everett·S·Lee)又在此基础上突出了系统的迁移理论,即研究人口流动和移民最有影响的“推拉理论”。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将其分为“推力”(push factors)和“拉力”(pull factors)原推拉理论认为迁移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迁移者受到原住地的推力(或排斥力)以及迁入地的拉力(或吸引力)交互作用而成的。

  将“推拉理论”运用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来,我们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是由其迁出地和迁入地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推拉理论”的解释,这些拉力和推力包括“农村拉力”、“农村推力”、“城市拉力”、“城市推力”四大主要力量。而每一力量又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合力。

  下面,我们来根据“推拉理论”的总框架,具体阐述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各个因素。

  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

  (一)城市的拉力——来自城市的邀请

  1、经济的磁力。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经济因素成为他们打工目的地的首选。首先,城市的发展空间广阔,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每个人都渴望分到一杯羹。在城市,无论是工厂的技术工人还是企业的白领,各种职业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一个极大的选择空间。再次,丰厚的收入也成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的一大法宝。据我们此次的调查数据统计,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1000元至2000元占62.5%,2000元以上占35.5%(见图1)。

  图1:所调研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情况

  2、政策的人性化。

  (1)户籍制度及相关政策

  在我们走访余姚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办公室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余姚市的“积分落户政策”。这个政策通过对专业技能的认证、创新技术的贡献、志愿服务工作的投入等几个方面的进行考核、积分,达到一定分数的标准就可以成为余姚人,截止08年共有5位外来务工人员加入余姚人的行列。

  (2)权利维护

  在60%以上的大型企业中,都纷纷成立了工会,并积极招募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通过这一合法的组织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更加关注争议的调节。

  (3)科教文卫方面的政策

  “新余姚人”的评选鼓励这些外来务工的新青年发愤图强,为这个城市做出更多的贡献,诸如此类的一些政策帮助外来务工人拓宽了留在城市的途径,推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4)其他方面的政策

  为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该机构还推出了基地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并伴有送书下乡进工地等活动。通过各种方式的活动达到素质的提升,体现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同时,该机构还在泗门镇推出“流动式挎包”服务,为部分有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切实解决一部分生活难题。

  3、文化的向往。

  文化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灵魂。在我们的调查的女性中,闲暇时间选择的购物的人占60.2%,男性多为上网(见图2)。

  图2:所调研新生代农民工娱乐活动情况

  4、自身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走出家门的初衷不再是为了周济家用,而是志存高远,趁着年轻气盛,出门闯荡闯荡。

  5、婚恋的选择。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市民化的途径除了买房落户外,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婚嫁落户。由于与本地人婚恋,组成家庭,许多人便理所当然地落户于这个城市,接受这个城市的一切。

  6、身份转变的渴望。

  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是世代的农民世家,他们渴望职业的转变,渴望成为城市的一员,渴望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于是他们毅然决然走出农村,试图摆脱农民的身份。由于在城市居住了一段时间,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所以,对于土地劳作的陌生与疏离,使得农民工不愿回到农村去生活。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7、“打工世家”的出现。

  前辈们打下了一定的江山,才使得后来人不断的涌入大城市,加入打工者的队伍中去。这种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相互依托的模式,成为融入城市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8、中小城市的安逸。

  像余姚这样的中小型城市在经济上虽然无法与大城市抗衡,但也没有如此残酷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

  (二)农村的推力——家乡的无奈

  1、剩余的劳动力。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大厦的根基,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的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还节省了劳动力,而人口却在不断飙升,这样就有一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会被挤出,而这种挤出效应最终导致劳动力不得不向城市的转移,改谋其他的职业,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这是农村强大的推力。

  2、经济的落后。

  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现代的工业,单一的工作环境以及恶劣的工作条件都是阻碍他们留在农村的因素。

  3、生活的乏味。

  一辈子与黄土地打交道不再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吸引力。他们渴望新鲜的事物,渴望更多的刺激和挑战。

  4、跟着脚步走。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98%的人都是经朋友或者同乡的介绍才外出打工的,并直言不讳地说,因为村里年龄仿佛的群体都外出打工,所以自己也出来闯荡。新生代农民工出来打工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跟潮,在一些落后农村,出来打工被看成是唯一的能出人头地的道路,外出打工被看做是一种常态。

  5、压力的缓解。

  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将钱寄回家的人占22.6%,而在这些人中,年轻未婚的人多数不会寄钱回家,已婚有孩子的,由于孩子在老家,会定期寄钱回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