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小冒庄村民在看未来小区效果图。当地村民已被集中上楼。本报记者 孙旭阳 摄 |
10月19日,马鞍山市一处城建项目正在施工。当地建设用地指标缺口每年达7000亩。 |
本报记者 黄玉浩 摄
■ 核心提示
安徽马鞍山市与宿州的泗县试图完成一个“创举”,两地向省国土厅申请,欲将贫困县泗县的建设用地指标,“卖”给高速城市化的马鞍山。
马鞍山与泗县的交易,虽然有悖于国土部的规定,但却有着两地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马鞍山有投资项目,而没有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泗县能置换出建设用地,但少有大型企业落户。
如何解决城市间“城市用地指标”不均衡的问题,已推到了全社会的面前。
对于这一次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安徽省政府已出台允许“用地指标”流转的文件,却还没有相关操作细则。
有官员表示,此项交易背后的问题也有很多,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的“卖指标”冲动?是否会因暴利刺激导致更多强拆?最重要的,是否能保障村民被占地的利益?
最近一段时间,李田珍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焦虑。按他的说法,他正在力促两地政府完成一个“创举”。
李田珍是马鞍山市当涂县的副县长。马鞍山与宿州为友好帮扶城市,今年4月底,李田珍赴宿州泗县挂职,为期一年。
一心要有所作为的李田珍,想让马鞍山与泗县达成一笔估值约4亿元的交易——一项关于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
由于安徽被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省份,所以当泗县将一定面积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后,就能获得相应面积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而李田珍想做的是,让泗县将这些用地指标卖给马鞍山。作为安徽省贫困县的泗县缺钱,而马鞍山缺地。李田珍认为,指标交易,可促使两地共赢发展。
“这在安徽是第一例,在全国可能也是第一例。”李田珍说。
但让李田珍焦虑的是,方案于10月初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至今没有批复。
并且在泗县也有另一种声音,若将指标都卖给他人,今后本地发展需要建设用地,该向何处要用地指标。
马鞍山,用地饥渴
当地高速推进城市化,每年用地指标缺口7000亩,“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解决不了用地饥渴
作为安徽省的龙头财税城市,马鞍山的城市化进程在高速推进。
过去10年里,马鞍山的城区面积翻了一番。按照市政府正在申报的规划显示,未来10年,马鞍山城区将再扩展10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将征用15万亩农村集体土地,使其转为城市建设用地。
而在马鞍山市的一些官员看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正约束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每年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都不够用。没有“指标”,也就无法征用更多的农村集体土地。李田珍说,“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已严重影响到全市的项目投资落地。”
马鞍山的当涂县,其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前三。据当地媒体皖江日报报道,仅2009年,当涂县就有17个重点项目,因缺少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而无法开工建设。
马鞍山市国土局副局长张爱知告诉记者,现在不是马鞍山一座城市,出现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安徽省全省都缺。全省各城市都需要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
据了解,安徽省一年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5万亩,而实际全省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达40万亩,缺口达到25万亩。
这15万亩的指标分配到17个地级市,马鞍山只得3000亩。而马鞍山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均达1万多亩,缺口达7000多亩。
马鞍山市国土局副局长张爱知告诉记者,马鞍山面对用地指标缺口,从2007年开始,越过省国土厅,拿着项目规划,直接去国土部要周转指标,“当时第一批拿到400亩。”
据了解,在安徽不只是马鞍山,许多城市都是直接越过省厅,利用各种资源,从部里跑用地指标。
在城市发展急需建设用地的背景下,国土资源部推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试点。这又为城市获取用地指标另辟了一个途径。
而一些地方官员将这一试点办法误读为,城市只要将农村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就能获得相应面积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安徽省于2009年加入这一试点。张爱知说,但这一做法并不能解决马鞍山的用地需求。
因为马鞍山的城市化率较高——当地的城市化程度达67%,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空间十分有限。
据张爱知介绍,今年该市一共申报28个批次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用地,面积只有三四千亩。
“不像泗县,一个批次就能申报近万亩。”张爱知说,而且马鞍山的拆迁成本高,所以要进行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空间较小。
瞄准贫困县用地指标
挂职干部李田珍发现,泗县能置换大量用地指标,但无力开发,若与马鞍山交易,则共赢
李田珍没想到自己去泗县挂职,竟会找到解决马鞍山用地困境的办法。
他到泗县的第二天,就下乡了解情况,用了三天,跑遍泗县的各个乡镇,让其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农村的住房情况。当地住房低矮,分布散乱,村里的建设用地利用率极低,没有合理规划,形成空心村。
李田珍心想,若对其合理规划,集中居住,必将能节省出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然后通过复垦,就能增加大量的耕地。而增加了多少耕地,就有多少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李田珍估算,置换出10万亩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该没有问题。
“但泗县并没有这个财力。”李田珍说。
李田珍告诉记者,上述做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比如拆迁补偿、集中建设新住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复垦费用。整理一个一千多人村庄的宅基地,估计要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费用。
李田珍了解到,泗县财政每年的上级转移支付只有6个亿,无力批量开发、整理农村的宅基地。
但是,马鞍山市有足够充沛的资金。李田珍便想到,是否可以让马鞍山出钱,“购买”这些置换出来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在泗县县委书记向李田珍征询发展建言时,李提出,若泗县能够有偿流转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则会给当地带来巨额资金,这笔钱注入泗县,将能引起良性连锁效应。
“以10万亩计算,泗县将能获得100多亿。”李田珍说。
李田珍的想法得到泗县和马鞍山市主要领导的赞同和支持。
调查发现,安徽省政府也曾出台文件,提到有偿流转用地指标,这也为李田珍的“灵感”变为现实,提供政策背景。
今年4月,安徽省政府出台皖发(2010)10号文件。文件意在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皖江示范区”)的建设。
文件表示,示范区外的市、县新增耕地指标,可有偿调剂给示范区的市、县。
文件还支持示范区的城市为其他地区土地整理垫付前期资金;整理置换得来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可有偿调剂给垫资方使用,也可用该指标作价入股,共建工业园区。
而马鞍山则在示范区规划内;泗县则在示范区规划外。
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皖江示范区的建设规划。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又出台《安徽省建设用地置换指标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再次明确,用地指标可有偿流转。
在这一背景下,马鞍山和泗县的国土局官员,开始互相考察,研究具体交易方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