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15:18  三联生活周刊
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命运
超勇炮房。

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命运
甲午海战。

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命运
马吉芬。

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命运
降军。

  松岛的命运

  从战争开始,北洋海军便把日军旗舰松岛号当做最主要的目标。

  日军旗舰松岛号第一次受重创是被平远舰260毫米口径主炮击中,“该乱弹在穿过中央水雷室时,使舰内各室发生猛烈震动,硝烟弥漫,人近咫尺难以辨认,令人窒息。发射管员4名因窒息而死,血肉喷溅在衣服上,凄惨可见”。

  “中央水雷室内,炮弹碎片及墙壁碎片狼藉,无论铁、木悉难以移步,或铺散沙子,或清洗甲板,始得步行。”松岛号鱼雷长、海军大尉木村浩吉在战后回忆松岛号内部的惨状,“弹片四起,室内周围壁上喷溅着骨肉碎末,甲板上流淌着血肉相混之水,难以步行,散布遍地皆是,在上面行走犹如洗刷地板一样。当时,在中央发射指挥官井手少尉的附近被敌弹炮击,使得发射电路断绝,同时,又有两三名士兵战死。之间少尉胸部以下一片血迹模糊,后背沾着厚厚的肉浆,少尉抖落下落在身上的人肉,正当准备下达命令时,又一敌弹炸死两名发射士兵……”

  随着致远舰的沉没,北洋舰队太需要击沉一艘敌舰。如果这艘战舰是日军旗舰松岛号,则战况或许将会扭转。果然,下午15点30分左右,镇远舰再次发射两枚305毫米口径炮弹,命中松岛号左舷下甲板。这枚炮弹击中4号火炮炮身,继续穿过上甲板和右舷侧。另一发炮弹命中4号炮的钢盾,把120毫米阿姆斯特朗火炮炮身弯曲抛出,并引爆了附近的弹药。“该炮台指挥官志摩大尉为首之士官,下士卒28名,多是四肢分裂,或仅存身体上部或者下部。其他受重伤后死去者22名,免于死者仅30余名。”

  如果北洋海军使用了新式锅炉、使用了新式炸药,或者哪怕北洋海军使用的都是爆破榴弹而不是实心弹,黄海海战的结局,甚至此后整个中国的命运或许都可能改变。击中松岛号的第一枚305毫米炮弹正是一枚实心弹,伤害有限。第二枚炮弹虽然装填了90磅黑火药,但造成如此大威力,完全是因为引爆了日军舰艇上装有下濑炸药的炮弹。

  日军的舰炮主要是以射速较高的120毫米阿姆斯特朗舰炮为主。为了方便战时的高速射击,同时避免北洋水师攻击弹药库的可能性,开战前日军水兵将大量炮弹和发射药包堆放在炮位四周,将弹药仓全部清空。然而下濑火药的缺点是容易被引爆。松岛号引发的大火,让舰上乘员的衣物几乎瞬间烧光成为裸体,“头发化为灰烬”。木村浩吉走到士官办公室,发现被烧焦的日军“横在桌子上下及沙发上,室内充塞,无容脚之地”。

  下濑火药的烧杀能力,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丁汝昌被严重烧伤的伤情与日军炮弹有关。在被临时作为医院的士官办公室,木村浩吉发现受伤者多因蒸烧全身膨胀,几乎涨破衣服。“一水兵忍着痛苦,吃力地指点小刀之所在,希望将其上衣及裤子割开。余应其要求,为其割开上衣、裤子,将粘着皮肤之衣服一并滋滋剥下,只有任其裂开。如是一来,中度和受重伤者六七人很快丧失了性命。”

  松岛舰恐怖的大火和置人于死命的浓烟,让一直士气高昂的日军水兵竟然也无一人敢进入船舱救火。如此蔓延下去,松岛舰必沉无疑了。然而就在此时,一直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吹入松岛舰爆炸产生的大洞,将舰内毒气吹散,日军救火队终于得以进入船舱扑灭大火,挽救了联合舰队的旗舰。

  又是济远舰

  几乎就在“定远”和“松岛”被击中的15点30分,一直在海战中躲在北洋舰队编队后方的济远舰突然挂出“我舰艇已经重伤”的信号旗,转舵离开战场。济远舰的举措带动了僚舰“广甲号”也离开战场。更糟糕的是,济远舰在慌乱中撞上了由于大火导致舵机失灵的扬威舰,导致扬威舰下沉搁浅。

  济远舰上的德国顾问哈富门回忆,当时“我舰虽受伤,并无大碍”。这次撞击果然导致济远舰返回旅顺后被发现“头裂漏水”。在丰岛海战就弃运兵船不顾的济远“重伤”疑点还有很多。哈富门回忆,济远舰海战中一共发射了35发150毫米口径炮弹,但战后统计,济远舰上竟然少了100发150毫米炮弹、53发210毫米炮弹。而该舰在战场一共只停留了2小时30分,根本不可能发射如此多的弹药。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宣称,舰上18门火炮都被日军击坏,但实际统计,济远舰却仅中弹15发。

  方伯谦在战后被处决前,北洋舰队一些高级军官拒绝其求情,还有军官愤怒地表示在丰岛战后就应该杀他。但事实是,丰岛海战抛弃运输舰高升号的恶劣事件当时竟然未能撼动方伯谦,让他得以率舰参加关系中国命运的黄海决战。方伯谦果然再次逃离,济远舰第一个逃回旅顺军港。北洋海军10艘舰艇,已有超勇、扬威、致远、经远被击沉,靖远、来远因重伤而撤往浅水区自保,济远和广甲的逃离,导致只剩下定远和镇远两艘主力舰艇被日军5艘战舰包围。更糟糕的是,此时两舰艇上的炮弹只够打15分钟了。

  镇远舰上的美国人马吉芬回忆,日军本队突然又退回来,将定远、镇远包围,“进行射击,这是当天最猛烈的射击”。

  但日军指挥官发现,虽然长时间的围攻炮击,但似乎永远没有将定远和镇远击沉的可能。《日清战史》记载在日军围攻下,北洋二舰官兵们英勇应战的情形:“我本队舍其他各舰不顾,举全部五舰之力量合围两舰,在榴霰弹的倾注下,再三引起火灾。‘定远’甲板部位起火,烈焰汹腾,几乎延烧全舰。‘镇远’前甲板殆乎形成绝命大火,将领集合士兵救火,虽弹丸如雨,仍欣然从事,在九死一生中依然将火扑灭……”

  定远和镇远厚重的装甲是生存力的关键。战斗中两舰各中弹数百枚,却无一发炮弹能击穿核心装甲,破坏要害。在漫长的围攻下,松岛舰内腹部受了重伤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询问他人:“定远舰怎么还打不沉啊?”

  当时在远东观战的英国中国舰队司令菲利曼特尔评价定远和镇远舰的价值时说,日军之所以不能够彻底消灭中国海军,正是因为有了这两艘铁甲舰的缘故。当时日军第一游击队在击沉受伤的经远舰后,追上了重伤的靖远和来远舰。但17点45分,日军第一游击队的信号兵突然发现远处联合舰队松岛号上升起的一组旗语。在长时间围攻定远、镇远舰而无功的情况下,伊东佑亨担心夜幕降临,北洋舰队鱼雷艇借机发动偷袭,于是挂出“停止战斗”、“返回本队”信号。

  定远和镇远舰的顽强抵抗,最终避免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当时两舰大口径炮弹已经打完,此时,吉野舰还剩余120和150毫米炮弹1251发,各种机关炮弹6095发,弹药仍旧极其充裕。

  (参考书目:《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陈悦;《沉没的甲午》陈悦;《日藏甲午战争秘录:<征讨清国策案>与<甲午海战记事>》;《菊纹龙旗之战——1894年甲午海战及分析》刘怡 / 阎京生;《北洋海军研究探微》孙建军;《日清战争》藤树道生;《梁启超评李鸿章》梁启超;《龙旗飘扬的舰队》姜鸣;《甲午战争中日伤亡比较分析》王者祥;《北洋文库》网站)

  中日甲午战争大事记(1894~1895年)

  1894年

  (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朝鲜高宗三十一年)

  5月4日,朝鲜农民军集结白山,朝鲜甲午农民战争爆发。

  6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朝鲜派兵,并解散众议院。

  6月7日,中日两国相互照会出兵朝鲜。

  6月22日,日本外相向中国公使递交第一次绝交书。

  7月23日,日本军队占领朝鲜王宫,扶植大院君执政。

  7月25日,日本海军在黄海丰岛海面偷袭中国海军舰艇和运兵船,击沉“高升号”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首开战事。

  7月29日,日本陆军和清军在朝鲜成欢作战,次日日军占领牙山。中日甲午战争陆战爆发。

  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战。

  9月16日,日军攻克清军据守的平壤,朝鲜清军全线溃败,退回鸭绿江中国一侧。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大规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获胜,就此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11月21日,日军第二军占领旅顺后为报复中国军队此前的抵抗,屠杀旅顺全城,几乎杀尽旅顺中国军民。

  1895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朝鲜高宗三十二年)

  1月20日,日军山东作战军在威海荣成龙须半岛附近的荣成湾登陆,基本未遇抵抗。

  2月1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在广岛会谈。

  2月2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会谈破裂。在攻克威海卫南北帮炮台后,日军第二军主力当日最终攻克威海卫防御圈,占领威海卫。

  2月12日,北洋舰队在刘公岛向日本海军投降。

  2月19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和谈全权代表。

  3月16日,日本任命参谋总长小松宫彰仁亲王为征清大总督。

  3月23日,日军比志岛支队在台湾澎湖列岛登陆。

  3月24日,日本人小山六之助开枪行刺李鸿章,导致李鸿章身负重伤。

  3月30日,中日签订停战条约。

  4月17日,中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新约》,即《马关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战后

  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对日进行干涉。 5月4日,日本内阁决定放弃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

  5月10日,日本天皇任命曾督战黄海海战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

  5月29日,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

  10月21日,台南陷落,中国军民在台湾有组织的抵抗结束。

  中日甲午海战前海军实力对比(以1887年数据为参照对比)

  清朝一共建设了四支海军: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其中福建水师隶属福州船政局,以训练为主,在1884年中法海战后几乎全军覆没。广东海军有鱼雷巡洋舰两艘,其中一艘“广乙号”参加了丰岛海战并被击沉。南洋海军实力同样很弱,缺乏能在大洋作战的舰艇。这三支海军实力之和,尚不如北洋舰队一支。所以中日海战,实际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举国之师”。

  1887年,中国海军总吨位6.9843万吨,居世界第10,但超过日本海军总吨位。

  据《德意志海军年鉴》1891年统计,1887年日本海军拥有战斗舰艇27艘,共3.9682万吨。但此后7年,到1894年中日海军开战前夕,日本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6.1373万吨。而北洋水师则在4年中没有添置一艘新型军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军此时第一线主力舰为13艘,总吨位3.72万吨。这些舰艇在航速、火炮数量、火炮口径、射击速度和弹药威力上几乎全面超越了北洋水师过去引以为骄傲的舰艇。

  甲午海战中日实力及损失对比

  1894年,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激烈的战况

  1867年,日本长崎港口景象。在19世纪,长崎已成为日本和西方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

  在军舰上练习击剑的日本水兵(摄于1900年前后)

  李鸿章(约1880年前后留影)

  日本秋津洲舰上的日本水兵在准备装填炮弹

  上图:1894年,甲午战争黄海大战中的日本舰队;下图:北洋舰队超勇舰炮塔

  甲午海战前,英国训练官与北洋舰队致远舰官兵合影。中间舷梯下站立者为管带邓世昌

  1894年,清兵搭乘运兵舰前往朝鲜半岛,准备与日军作战

  伊东佑亨,甲午战争时以海军中将衔任联合舰队司令官

  日本松岛舰上的小口径速射舰炮

  日本桥立舰上的320毫米口径主炮

  丁汝昌

  定远舰爆后残况

  在德国建造时的定远舰

  致远舰沉没

  1895年10月,刘公岛上被俘的清军

  日军绘画。“松岛号”水兵三浦虎次郎询问:定远舰怎么还打不沉啊?

  甲午战争116年回顾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甲午战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