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广州缺乏对历史及文化荣耀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00:15  中国经济周刊

  无论从中国的地理版图还是文化版图上看,广州似乎始终只是通路,而非中心。亚运来了,会改变什么?

  浮生之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郭芳 广州报道

  内地人对广州的最后轮廓大概是这30年间形成的:一个物欲横流的“大排档”,一个文化荒芜的“老板之城”。

  更为刻薄的描述是:庸俗、市侩、缺乏教养和厚度。

  然而,以广州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这种片面地描述对广州显然是不公平的。

  广州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2200年的兴盛不衰之繁华岁月,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老大帝国接受新鲜思想的第一站,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革命发源地,改革开放思路的先行者……

  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说,广州并不缺乏历史和文化,缺乏的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荣耀感。

  这一次有些不一样了。作为专门研究广州文化的学者,坐了多年“冷板凳”的梁凤莲突然感觉到受重视了。

  希望通过举办亚运会宣传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成为亚组委的目标之一。同样承担此重任的是广州市文广新局——亚运会开幕前夕,他们马不停蹄地在广州市文化广场、公园、街道、社区组织了200场独特的群众文化活动,将向世界展示独特的岭南文化艺术。

  “洋玩意儿”就是个玩意儿

  与此同时,在广州亚运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人们对广州历史的怀旧正在流行。

  回看广州的历史脉络,有那么两个特殊的历史机遇造就了广州不同的城市性格与气质——“清乾隆时期的唯一通商口岸十三行”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前者成就了“天子南库”,后者铸就“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这让广州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史上始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也是广州与内陆其他城市的真正区别所在。

  十三行是清朝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半官半商”的垄断机构。85年的垄断外贸地位,给广州带来了无比繁华,尤其是带动了整个西关地区的繁荣。于是又出了著名的西关小姐,即住在西关大屋的千金小姐。她们成为了中国妇女从传统向近代过渡的范本:家境好、开明,能读诗书、也能学西语。

  与西关小姐相对的是东山少爷,由于广州东山一带多建西洋别墅,聚集在这个区域的人大多是有海外经历、愿意“取法欧美”的新派人物,多为大官之少爷即为东山少爷。

  然而,西关大屋在广州人心目中地位似略高于西洋别墅,事实上广州不少老房子样式总是参照西关大屋的设计,例如吊扇门、趟栊、满州窗等。

  某种程度上,广州或许是中国最不把“洋玩意儿”当回事的地方。

  十三行旧址的西边即是租界沙面,一座积沙而成的孤岛。

  西方人在广州与上海的待遇截然不同,广州人从不崇洋,外国势力来广州的时候,广州已经是有2000年历史的地区中心,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不会轻易被征服。上海有租界,广州也有,但广州的租界在广州却没什么影响。

  1997年,具有多国建筑风格的沙面被指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一座建筑的墙上挂了一个牌子,上写“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时间只是大约确定在“清末民初”。

  “作为一种租界文化,沙面只是被放在一个观看的位置,它不会轻易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是用强大的本土文化去包容这种历史遗留文化。”梁凤莲说,广州文化本来就非常有特色,它很包容但不会轻易被左右。

  一切来自制度、观念及文化的“入侵”皆被稀释到与原有生活不相冲突的程度,变化也仅止于此。

  反而,在最近的30年,来自香港的影响似乎更深。

  对广州来说,它从未停止过与香港的联系。在广州,你可以发现香港;在香港,你也会发现广州。

  例如,香港保留着广州的传统饮食文化,那些从广州传入香港的老字号食肆甚至比现在的广州更广州。

  又比如,在早些年,一些香港的亲戚给广州亲人带回来款式新潮的衣服、现代化家电产品,还有流行歌曲磁带,香港的流行文化从这个渠道进来,之后再从广州传到内地。

  透过流行文化传递出的自由、民主、法治的观念,也渗透到广州人的生活里去。例如,一般的市民也会说这么一句在内地法律上并无成规的话:“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句话都会作为呈堂证供。”“街坊们”也都会称自己是纳税人。

  “可以商量”的政府

  事实上,这种影响多少会潜移默化。

  “见证14亿人口爆挤广州地铁。”这是广州一位白领朱小姐11月1日的MSN签名。

  让她欣慰的是,11月6日晚,广州宣布从11月8日零时开始,将亚运期间直接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的优惠政策进行调整,改为向广州市民发放现金补贴。

  短短5天的新政就这样夭折,在其它城市近乎不可思议,但在广州,这并不是奇观。似乎也只有在广州,这个中国内地公民社会发育最成熟的城市,一旦市民正常生活被扰乱,是可以与政府商量的。正如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所说:“广州的官员不敢乱来。”

  “亚运期间车牌限行的政策,原来规定早上八点以前,晚上十点以后,不管单双号车牌都可以出行,后来一看不行,市民不同意,于是就改了。”一位广州老媒体人说,在一些民生政策上,广州市政府很听得进民意,市民普遍认为好的他是很快可以采纳的,市民普遍认为不好的,他也能很快改正过来。

  “因为广州人做事风向转得快,行就行,不行就改;也因为这个城市的人特别实惠。”

  曾经有两次他开车从外面进广州城,过收费站,车堵得特别厉害,“你肚子里憋了一肚子火,突然他跟你说,不用收费了,过吧,一下子,火气也就没了。”

  有人认为,孙中山引入的三民主义,第一条就是民生,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恐怕也只有广东人才说得出来。

  某种程度上,这或许与“山高皇帝远”有关。“权力心态”对这里的影响远不如对内地城市强烈。

  “广州市民从来就不惧官、不唯上,无论是BRT(快速公交)、‘穿衣戴帽’等工程,市民有苦处不吐不快,媒体马上就有回应,政府部门也会接着改进,大家有商量,这是岭南文化特有的风气和风骨,这也是广州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程度比中国其他城市更深入的原因。”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郭佳宏分析说。

  市民常说的“穿衣戴帽”工程,是广州为迎接亚运会而推行的市貌美化工程,施工一年多来,共投入70多亿元。令市政府有些尴尬的是,这是一项颇具争议的工程,除被指为“面子工程”以外,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是否严重侵扰市民正常出行,施工的质量是否过硬,工期安排是否恰当等等,皆受到质疑。

  当地媒体对这项工程进展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如实报道。让“扰民”一词成为一年多来见报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之后,现任广州市市委书记、原市长张广宁对部分市政工程施工“扰民”道了歉,还承诺,要用严厉手段加强监管巡查,把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从2004年申办亚运开始,广州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大变脸,修地铁、修BRT、“穿衣戴帽”工程、“揭路复涌”(河道改造工程)工程……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专家学者都有颇多微词,广东人骨子里的保守和捍卫广府文化的信念致使每逢市民接待日就有很多市民去反映问题,希望政府能够不断完善,为了一个老街区一个老建筑的拆除,广州人可以倾全城之力群起抗争。

  “我们这样做不是在争什么,而是觉得应该要保留这些老广州风俗和传统,我们要让后代看到,广州不是文化沙漠,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作为土生土长六十年的广州人丁穗红告诉记者。

  广州简称“穗”,“红”即迎接红色新中国。对新的美好生活所包含的热情与诚挚,60年来在这个城市始终未变。

  坚守与改变

  广州人的务实也很著名。这种特质,在市政府的相关政策上也能清楚体现。

  海珠区赤岗街的珠江帝景苑与海心沙隔江相望,该小区有近1000户居民可以直望海心沙,直面主席台的住房。

  而依据最终安保方案,近千户居民将在开闭幕式当天临时迁离,政府将每天每人补贴300元并发放亚运吉祥物、亚运纪念品。

  事实上,广州市政府在这个问题是很得人心的。

  “作为市民,可以理解政府,但不是我们广州人‘腌尖’(粤语意为‘挑剔’),从‘穿衣戴帽’工程到‘揭路复涌’工程,我们市民也付出了很多。”家住珠江新城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历时两年的亚运筹备,超过1200亿资金的大手笔投入,700多个日日夜夜密集的工程施工、演练,广州市民经历了最初对亚运的抱怨、抵触、反感再到接受,再到看到新地标新面貌时感到欣喜和自豪。

  这也是他们实际的一面。

  “去上海看了世博回来后再看广州,上海是很光鲜,但我觉得广州也不差。西塔、新电视塔、博物馆、歌剧院、海心沙广场,现在看来修这些建筑真是意义大。”在广州长大的林先生如是评论。

  务实渗透到广州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例如,去酒吧就是为了放松,不是什么“消费文化”;广州人也显然不把西餐厅当成什么高档场所,而是另一个跟大排档没有本质差别的地方。

  吃就是吃、玩就是玩,广州人会鄙薄于什么都讲“品质和文化”。

  香港作家倪匡曾经說:香港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被人影响,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变,这个都市才有希望,如果变了,那就是一个普通城市了。

  这句话也同样适合广州。

  事实上,广州的血统也正在被改写。

  “这个城市使用普通话的频率正比粤语更高。已经变得快像深圳而不再有广州味道。”这是某网站广州吧最火爆的一个帖子。

  语言是一种最势利的符号。粤语的衰落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广州在经济上强势地位的式微。

  在最近的这些年,广州有些落寞。“这既有改革进程中的浮躁,就像我们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一直都是在全国引领潮流的,但这种小打小闹的模式再往后会失去他的优势,会赶不上时代的要求了。等到长江三角洲崛起了,想想我们的辉煌,就很容易旁落了,这跟文化的遗憾不无关系。因为没有积淀和后劲,很容易就转移方向了。”梁凤莲解释,流变是广州文化的特质,它不断地把文化外来风输送到内地,却没有积淀下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这个城市一直面朝世界,使得她不固守陋习,不固守传统,很容易接纳新生的事物和思想,而且将其变为自己的营养和动力。”梁凤莲说,那些人们意想不到的改变中国革命历程的奇迹,都与这块土壤的文化有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亚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