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污染城市山西临汾变迁:关停千家污染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14:25  中国周刊
焦煤企业曾经一拥而上,使临汾戴了多年“黑帽子”。图/IC 焦煤企业曾经一拥而上,使临汾戴了多年“黑帽子”。图/IC

2005年,尧都区段店乡下康村村口河边被污染的水。图/IC 2005年,尧都区段店乡下康村村口河边被污染的水。图/IC

蓝天下的临汾鼓楼广场。转身后的临汾,对蓝天已经不在陌生。图/IC 蓝天下的临汾鼓楼广场。转身后的临汾,对蓝天已经不在陌生。图/IC

  临汾的选择

  工业,为临汾带来财富,也为它贴上污染的标签。如今,经济与环境的天平被重新定位。这是一座城市充满痛苦的再生。

  中国周刊记者  周昂 临汾报道

  52岁的张建国赤裸着上身,坐在自家小卖部里,粗重的嗓音犹如浇铸车间里的滚滚铁水。

  “现在好多了,”他向窗外递了个眼色,“以前就没有现在这个天。”谈起9月初临汾被美国媒体评为“全世界污染最严重城市”,张建国有些不以为然。

  他的老伴顺手一指,“过去这里一溜几十个铁厂呢。”

  而现在,“啥也没有了!”张建国的语气忽然重了起来。

  他心里最清楚窗外蓝天背后的故事。

  ·一·

  1985年,一家名为“临汾市金属结构厂”的铁厂,在临汾市尧都区小榆西村附近落成投产。打小生活在该村的农民张建国被招进这个厂子,成为了一名炉前工。据他讲,当时各村的工人都招,但主要是“照顾”小榆西村。

  炉前工是负责高炉出铁放渣的岗位,在整个炼铁工序中十分关键。在技术条件落后的时期,这也是劳动强度最大并带有危险的一份工作。“我们以前在铁厂干活都签和生死合同一样的东西,一个指头是多少钱,一只眼睛是多少钱,一条胳膊是多少钱,一条腿是多少钱。”

  但是,相对于种地,他还是更喜欢在铁厂上班。他说,那时他每两个小时放一炉铁,八个小时放四炉,时间一长有了经验,八个小时也就一个小时的干活时间,剩余的时间就是休息。

  相比之下,“在地里干到晚上十二点回来,三四点又敲大钟起来干活去,哪个遭殃?”

  更重要的是,当时铁厂每月的工资有一百三四十块,这是远远高于种地的收入。

  1989年,张建国在铁厂已经负责带班,工资达到了280元,而且如果超额完成任务还有奖金。这一年,他花了几百元,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卖部。

  到了九十年代,村子周围的铁厂、焦厂高达一百多家,从外地前来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四川、河南的。由于门前就是309国道,小榆西村村民们在道路两旁逐渐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其中饭馆和商店的数量最多,主要的顾客就是外来流动人员和南来北往的货车司机,也有建筑装潢材料店、汽修店。“干点啥买卖都赚钱。”张建国说。

  那也是张建国的小卖部生意最好的时期,有时一个月能挣到一千块,店里往往存不住货。另外,跳槽了几家铁厂后,张建国的工资在1998年已经达到了每月2000元。但他说,他在村子里并不算有钱的,有很多拉货车的人,一趟活下来就能挣到二三百块,“那都是挣大钱的。”

  “种地不如打工”。当这种观念蔓延开来,很多和张建国一样的农民离开了祖祖辈辈依赖的黄土地,选择了烟尘滚滚的工厂。这成为临汾市工业崛起的一个横断面。

  ·二·

  临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古称平阳,相传圣王唐尧便定都于此。尧王访贤、让位于舜的传说也发生在这里。由于“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又是历朝历代用心经营之地,临汾、洪洞、翼城、蒲县这些地名早在隋代便开始使用,明人沈思孝在《晋录》中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又可见明时临汾的发达。

  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临汾人的骄傲。2000年撤地设市时,原先的县级临汾市便被命名为“尧都区”。走在主城街道上,以“尧”命名的商铺、旅店随处可见。同时,这片考古胜地也催生出一批盗墓大军,1990年代破获的“侯百万”、“郭千万”两个特大文物犯罪集团的故事,至今仍在坊间流传。

  但是,当一种黝黑的矿藏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历史再也不是这座城市最惹眼的名片。

  它叫做煤。

  临汾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仅煤田便占全市面积的75%。但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炭资源只有大型国有企业有资格开采。1983年11月,煤炭部公布了《关于积极支持群众办矿的通知》,允许私人从事煤矿开采。太行、吕梁二山的煤矿顿时成了香饽饽,一时各种开采力量云集。

  家住309国道旁的张建国描述了当时货运的场景,“以前这个路窄一点,两个大车对面开过来,堵个二三分钟,你后边就会堵五十辆,我后边也有五十辆,一百辆车打开以后,就是一个小时过去了。”

  煤炭的放开,带动了焦化行业。对环境破坏巨大的“土法炼焦”也是在那时兴起:在地上挖个大坑,把煤堆在里面,再在下面挖个火道,烧十天到二十天,就可以得到焦炭,价格比原煤可以翻上三到四倍。而焦炭的兴盛又刺激了炼铁。“河西那边几乎每家都有一个炼铁炉子。”尧都区下康村副支书王云峰曾经目睹过这番景象:“下面放上焦炭,鼓风机一吹,把铁矿往里面一放,烧完流出来就是铁了。”

  “村村打洞,家家点火,户户冒烟”,这是人们对当时情景的形容。小榆西村附近的工厂就是在那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一派热火朝天中,临汾人或自己开矿设厂,或搞建筑跑运输,或进厂打工,成为整个工业链条上的一环。暴富的故事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传。

  一个有些夸张的说法是,九十年代,襄汾地区的一个两百户人家的村庄,有一家买了一辆本田CRV,第二天,每一个胡同都放着一辆同样的车。

  依靠工业富起来的人,拉高了本地的消费水平。乘车行驶在尧都区,不时可以看见高档酒店和娱乐场所从眼前划过,用本地人的话说:“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只要你能想到,都能做得出来。”一个曾在临汾上高中的学生抱怨道,在他的老家侯马,一罐雪碧的价格是2.5元,但在临汾则是3元。同一款电脑,临汾比侯马也要贵上几百块钱。

  另外,大批手握钞票进城购房的人,将临汾的房价一路推高。据说,2006年底临汾在售住宅均价是每平方米3600元,而此时太原住宅均价还不足每平方米3000元。

  现在,在临汾旧城,改造工程的瓦砾依旧可见,而从鼓楼北大街走进开发区,狭窄的街道顿时宽阔了数倍,远处一眼便可望见新开发的楼盘,路边是扎堆的汽车4S店。这是工业为城市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

  ·三·

  临汾新老城区的分界,是一座镌刻着“现代花果城”大字的牌楼。这五个字,记录的是临汾城市与环境的一段蜜月期。

  1975年,一位名叫郭贵成的绿化队队长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带领绿化队职工,用了三个月时间,在临汾市区各街道种植了柿子、苹果、梨、石榴等果树。从此,临汾城每逢春夏就百花齐放,秋天则飘溢着果香。“夏天再热,走那下面都特别凉快。”王云峰记得,那时他和其他小伙伴一起进城看个电影,每人吃个饼子,去公园玩一圈,丝毫感觉不到污染。

  1982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临汾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专题报道。后来,鼓楼北大街竖立起一座牌楼,赵朴初为其题写了“现代花果城”五个大字。

  这一切,随着煤焦铁企业的一拥而上而发生了改变。由于烟尘颗粒、化学物质及废水连年排放,临汾市的环境急剧恶化。一位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向《中国周刊》记者坦言,那时候对环保确实不重视,领导来视察,看见一排排冒烟的烟囱,首先想到的不是污染,而是经济发展的不错。

  1997年,离休干部弯云龙住进了临汾军分区干休所。身为临汾洪洞人的他说,当时可供他选择的居所还有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地,之所以选择了临汾,是因为这里离家近,老战友多。

  但是,当他从运城坐火车向北走,一过了襄汾,就感到铁路两边冒着黑烟的土焦炉明显增多。在临汾八一宾馆下榻时,正巧宾馆里在开一个城市规划的展览会,弯云龙进入会场,直接在意见簿上写下“乌烟瘴气”四个字。“我说临汾也有规划?临汾人也讲卫生?”

  弯云龙老人对临汾广胜寺很有感情,这座寺修于东汉年间,寺里有座飞虹塔,他说,能在那样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起一座耸入云天的宝塔,很了不起。

  但是,当几年前他再次来到广胜寺时,“往下一看,雾茫茫的。”——山下正是一个大型焦化厂。

  这已经不再是他记忆中的临汾了。

  到了2000年,临汾城区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是14天,也就是说,当地人一年里能看到蓝天的时间只有两周。2003年起,临汾名列全国环境监测113个重点城市最后一名,“黑帽子”一戴就是三年。2006年,美国铁匠研究所评选全球十大污染严重城市,临汾市排名第一。此后,美国媒体和民间组织每年评选世界污染最严重地区,临汾都赫然在列。

  “睡上一夜,早晨家里的桌子、床沿一摸就是黑的。要是几天不在家,窗户缝也要拿纸堵上。”弯云龙说,那时他和周围人的一致看法是,“临汾人要钱不要命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水。

  2002年,一群山西媒体记者来到下康村,当他们把村里因脑血栓偏瘫的人聚集在一起,时任村支书的王云峰哭了。“一胡同的老弱病残,都是身体瘫了的。”

  据村民介绍,村东边的临汾钢铁厂和临汾造纸厂常年排放污水,逐渐渗透到村里的水井。2003年的检测显示,下康村饮用水的氯化物、硫酸钾等含量超标一倍。那时,村里已有50多人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得了脑血栓。

  尽管环保部门调查后认为,下康村的水质差并非污染导致,但时至今日,这个当年的“跛子村”仍然被媒体看做临汾市污染的一个典型。

  在小榆西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张建国也注意到了环境的变化。

  “从1990年到2000年,十年光景,根本就看不见蓝天。”他说,“洗好的衣服挂到外面,上面都是白白的一层灰。”

  不过,此时的张建国并没有意识到,因这漫天烟尘而带来的好日子,也将因这漫天烟尘而结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中国周刊

更多关于 临汾 污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