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短板尽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4日02:02  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上海大火之后,高层建筑成为关注焦点。在消防领域何为高层建筑?北京市的高层建筑所占比例是多少?是否会成为消防工作的重点、难点?

  武志强:按照我们的标准,24米以上的称为高层建筑,超过100米的视为超高层建筑。根据最近两年的调查统计,北京市的高层建筑目前在1.1万栋左右,其中高层民用建筑就有9000多栋,超高层建筑在60栋左右。这些高层建筑每年都在增加,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是世界难题,尤其是高层建筑外部起火,扑救难度要更大。因为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只是对内的,外部没有消防设施,外部一旦起火,楼自身的防火能力是空白,只能靠外部灭火,消防车云梯够不到的地方一般就没有办法。对于解决办法,目前我们也在研究。

  《法治周末》:如果遇到消防云梯够不到的高层建筑火灾,消防部门如何实施灭火施救?

  武志强:北京市目前配备有压缩空气泡沫车11部,供水能力单车能供到300米的高度,国产大功率车15部,3部70米的举高车、6部55米的举高车,只有一辆90米的云梯车,目前正打算采购世界上最高的101米的云梯车。但再高的车也追不上楼房逐渐增长的高度以及建设速度,只靠车辆和装备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们平常都有灭火救援的预案,按照我们的战术原则,叫“固移结合”,以固为主,主要依靠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来灭火,能和外部的消防车等消防力量相结合。如果是高层建筑火灾,接警时要作出判断,若危险性比较大,被困人员较多,第一次会调动四到五个中队,车辆要达到20部左右。所有的战术原则中最根本的,就是第一时间救人,把被困人员抢救出来。但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根本上还要靠内部的消防设施来完成,也主要靠单位员工、居民的自救来完成。

  《法治周末》:目前,北京市消防部门正在对各区县的建筑防火隐患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暴露出哪些问题?

  武志强:救援速度再快、设备再好,面对大火也是迟的。自救是最重要的,通过报道看出,上海大火有些人没有自救意识,个别高层的住户知道下面着火了,打开窗户看一眼,又去干别的了。有些人一发现问题就手足无措,只是在那里等着。实际上,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救援还是要靠单位、居民自救的能力。

  所以,我们现在正在搞“社会防火墙”工程,提高单位、居民自防自救的能力。上海大火发生之后,我们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的公共场所进行攻坚行动,突击性的检查,主要采取暗访,事前不通知,到现场去检查。通过这一星期的检查,确实发现了不少火灾隐患。我们发现,居民的防火意识、单位对员工的培训以及消防知识的普及还是不够的。比如按照要求公共场所的疏散通道应该是畅通无阻的,但从检查来看,许多通道都被堵塞,有些临时性地堆了杂物,如果这时起火,就很难逃生。

  还有一些隐患诸如,上世纪90年代后期建的高层,内部设计如喷淋系统、隔烟系统、消火栓系统等都比较完善。但之前盖的一些楼,设施就不完善。这些老楼的隐患是很大的。

  比如现在有的小区消防通道太窄,消防车进不去,90米的云梯车要求作业范围非常大。小区消防通道问题、停车问题、老小区的高压线问题等等,都制约了装备效能的发挥。还有,一些小区对消防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很不正规,包括一些老的小区经常丢失水带、水枪,灭火器过期、丢失的问题也很严重,这些都反映出主管单位对这些的重视程度不够,主管单位责任人的主体责任还是没有很好落实,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

  《法治周末》: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需要从制度上做哪些工作?

  武志强: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都作了规定,比如高层建筑中应该具备正压送风机房、送风管道、消防疏散楼梯间组成的“逃生通道”,超高层建筑应该设有避难层等等。但从如今的灭火实践来看,有些地方还需要再修改。

  比如许多开发商投机取巧,为了不设避难层节省成本,只建90多米高的楼房,打擦边球。现在大部分的高层建筑地下都是空的,多建成了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回廊,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地面承重标准已不能适应如今消防重型装备的使用,如90米高的云梯车,自重达四五十吨,不敢停在高层建筑旁边,担心漏到地下。

  现在派出所都有一个主管消防的副所长,有的派出所有专职消防民警,但大部分都是民警兼职。现在北京的问题是,民警有检查的权力,但没有处罚的权力。民警发现隐患了,需要处罚,要通知消防支队的监督员来实施处罚。派出所的民警每天都在检查,但是一个民警管辖范围太大,不可能面面俱到。

  目前公安部正在考虑,酝酿修改相关法规。我们现在正在修改的北京消防条例,也对高层建筑作出了一些规定。目前来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高层建筑的日常管理、消防设施的日常测试、每一个高层建筑里面主管人员的消防能力、每个消防岗位上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规范。

  北京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短板尽现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李秀卿 郑小琼 法治周末记者 李恩树

  上海“11·15”火灾使高层建筑居住人群紧张起来。

  尽管此后北京各物业公司重新审视之前防火工作中的不足,但《法治周末》记者随机走访北京几个高层住宅和写字楼发现,高层建筑消防仍存在诸多隐患。

  灭火器材空置

  11月19日上午,北京市东北三环西坝河地区UHN国际村,居民沈安带外孙在楼道里玩耍。孩子无意中打开灭火器箱,沈安却发现里面并没有灭火器。上海“11·15”火灾,让沈安格外留意楼层中的消防设备。他迅速将这一情况告诉了物业。物业工作人员表示,会及时处理这一问题,而且会按规定对灭火器进行年检。

  “可能灭火器被拿走维修去了。但是打个时间差就容易出事。”沈安抱怨。

  沈安居住在国际村10号楼。该楼盘2005年年底建成,第三期于2007年12月底开放入住,小区建筑主体以28层的短高板式为主。

  记者观察到,国际村居民楼内的灭火器与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基本配备齐全。以6号楼3单元为例,每层楼配备两个消火栓箱和两个灭火器箱,以及声光报警器。多数消防设备箱上贴有封条。

  但每箱灭火器的数量并不一致,一两支不等。例如,30层的灭火器箱里只有一支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这支灭火器于2006年10月出厂,最近的维修日期标签是2008年12月。29层,灭火器所示最近检验日期为2007年10月。15层,两瓶灭火器除了写明2006年9月出厂之外,没有其他维修标签。在6号楼2单元B1层,其中一个消防栓箱内空无一物,下面摆放的干粉灭火器出厂日期是2006年10月,没有维修标签。不远处,靠近1单元的消防水龙带断成半截。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双井北环家园18号楼。该楼并非每一楼层都配备足额消防设备,甚至4楼的消防栓箱子是空的。

  在望京西园二区,一些灭火器也是部分到期。

  消防演习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纪念日,UHN国际村瑞思特物业在这天举办消防演习训练。保洁工人甘祥贞与同期入职的12位同事都参加了演习。“我以前没经历过火灾,但也必须谨慎。”他说。

  这次消防演习让国际村的居民们感到安心,但是沈安回忆起消防演习那天的收获,只记得“把水全喷院里了”,也未曾收到物业通知到户的防火知识宣传。

  北京三里屯的SOHO物业也处于筹备防火演习的紧张状态。

  在11月24日的消防演习中,安保人员孙绍华扮演了主要角色———“拎水龙带,也可能是负责拿灭火器。”他比划着,“就是拿水管子,老长,‘啪’地甩过去。”

  领导讲解了两个小时之后,孙绍华在心里默念消防理论与消防设备的实际操作。这些内容他都需要熟练掌握,以迎接总公司的检查。

  据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消防演习是部门内部的小规模行动。为了使消防知识普及到每个业主,物业要求商铺和写字楼每户必须出一个人参加演习。

  在三里屯SOHO一家广告公司供职的柴小白,曾经在香港目睹过防火演习,当时举办方邀请小学生参加并现场传授防火知识。小白觉得,如果消防演习真能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就应该支持。“只要别太假,我就参加。”他说。

  在C座19层某公司装修现场,装修工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地上摆放的4罐干粉灭火器是按照规定自带的。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装修时的防火是高层写字楼杜绝火灾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了解,物业公司为所有商铺和写字楼配备了灭火器,并要求学习使用。但商铺和写字楼的员工对此兴趣不大。

  柴小白对灭火器不陌生,但是水龙带,那个“一圈一圈”的东西不会用。着火的时候只要找准安全通道,“一路往下狂奔就OK了”。

  《法治周末》记者随机走访的居民中,所掌握的防火知识不过是“防火应做到注意用电安全”。除了接受培训的物业工作人员知道把灭火器“咣当两下,哨子拔了,对着火一米多远喷”,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能系统地讲述自救技巧。

  物业缺位

  位于望京广顺北大街的星源国际写字楼D座,电梯很少空梯运行。这成了韩国北首东制衣公司总经理千镐章推迟下班时间的原因之一。千镐章离开办公室的时间是每天晚上八九点。

  “电梯平时都这样满,何况下班。”千镐章说,一旦发生火灾电梯停用,那么多人同时挤在只有一米宽的楼梯通道是否可行?

  在千镐章公司的展厅里,四面墙都挂满了各种款式的羽绒服和皮草大衣,他禁止手下员工抽烟或点明火。为了防止万一,他可以熟练地使用灭火器。

  在北京居住了14年,千镐章认为,现在当务之急是完善并且严格执行消防制度,虽然厂房建安全出口要花钱,但不能为了省钱投机取巧。

  千镐章与这座写字楼的其他业主一样,没有收到过物业公司的防火提醒。就在上海“11·15”火灾发生的第4天,也就是11月19日,星源国际的物业公司———北京中旗物业召开会议,决定从当天开始清理疏散通道,并且计划将每层楼的防火门重新修缮。

  “就因为上海的大火,这些重新抓。”中旗物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在星源国际写字楼D座,每层楼都有贴着黄色中、韩、英三种语言标识的消防栓,但是对相当一部分白领而言,这仍是陌生的事物。

  22层一家药企女职员表示,自己很少注意过楼层的消防设施,也不会熟练使用,遑论火场紧急逃生;15层某教育机构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很少关注诸如防火之类的信息。

  D座15层进门右转是一家青少年教育培训机构,教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科课程。物业公司认为,学校应该做一个防火预案。该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并未接到物业公司的防火提示,也没有听说过防火演习。

  物业公司服务的欠缺同样体现在望京西园二区,这个建筑年代为1999年的小区。

  11月18日,东湖街道办事处在该小区214号楼张贴手写通知称,将对楼内进行防火大检查。11月19日之后,尚未清理的物品将由办事处业委会组织人员统一处理。落款是“214楼业委会”。

  类似的防火检查通知也公布在213号楼大厅,要求业主在11月24日之前清理公共区杂物。

  213号楼一位居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此前,很少收到物业的防火提醒,也说不准确自己究竟属于哪个物业公司管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上海 火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