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之盟
自主招生“抱团大战”,或将影响中国高考改革的未来方向
作者:杨晓红
不加入不行,在联考必然形成生源垄断的情形下,剩下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只有两条路,要么入伙,要么另起山头举旗结盟。 ———上海一著名高校招生负责人
全国高校自主招生之战,今年不同寻常。
11月底,清华大学牵头的七校宣告明年自主招生实行联考,仅隔一天,北京大学领衔的七校也结成联盟,不到一周,同济大学等八校阵营浮出水面。连同早已存在的“小五校联考”,高校自主招生如今俨然“四国杀”,而观望者是陆续加入或另组战团,皆有可能。
尽管目前教育部针对高校自主招生竞相抱团现象还未出台具体意见,但无法否认的是,近几年平均每年至少10多万人报考的自主招生考试,已经并将继续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考生及家庭。从某种程度讲,这场“抱团大战”,隐喻着中国高考改革未来的方向。
“华约”PK“北约”
相隔一天,两个“七校联考”
刚进入11月,地处北京中关村的计桥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副院长梁挺福已经嗅到了空气中丝丝紧张的气氛。
“近几年,每到10月中下旬,或者最迟11月,各高校都将陆续发布自己的自主招生方案,所以我们往往把这段时间,叫做自主招生月”,专门负责提供高考志愿辅导的梁挺福,早早已在自己的博文中,提醒应届高中生要为即将到来的全国自主招考积极备考。
就在全国中学先后启动高校自主招生第一个环节——— 校荐和自荐程序时,国内重点高校突然发力,竞相宣布抱团出招,连梁挺福这样的“老高考”也始料未及———
10月23日,应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邀请,全国100多所中学校长来到上海,与这五所去年已经实行自主招生联考的高校面对面交流,探讨如何完善今年的自主选拔考试。在这次会议上,浙江大学宣布加入清华大学为首的五校联考。
“事实上,浙江大学一开始就已经参与了清华的联考策划,因为一直在进行教改,去年进入觉得条件还不成熟”,浙江大学招生办主任夏标泉称,在观察一年之后,浙大决定加盟。
11月20日,在江苏举行的2011年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自主选拔签约仪式上,原本摇摆不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最终也选择加入清华队列。至此,去年首次组团联考的清华大学阵营,重点院校数量增加至七所,阵容强大。
消息传出仅一天,另一个“七校联考”突然浮出水面:11月21日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师大、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北航等7所高校,在各自的招生网站挂出公告,宣布2011年他们将在自主选拔录取考试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
一天之隔,清华、北大挂帅的两大自主招生联考同盟相继成立,且势均力敌,不能不引发联想。于是,网友将这一事件戏称为“华约”PK“北约”。
而让围观者感到费解的是,以人文经济类见长的综合性大学人大站进了以理工科为特色的“华约”阵营,同样,以工科闻名的北航站到“北约”队列。
“在‘北约’七校中,北大、复旦、南开实力雄厚,人大如果加盟,勉强能挣个第三,但如果加入‘华约’,则稳是第一;北航则是北大最早结盟的老朋友,自然不忍相弃”,一“北约”成员高校招生负责人如此分析结盟的微妙。
“在高校自主选拔抱团招生这一块,清华并不是真正的‘先驱’”,梁挺福注意到,早在2007年,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5所高校,就曾首开联考先河。因当时除北京化工大学外,其余4所高校均分布在海淀区学院路上,人们习惯将之简称为“学院路五校联考”。去年清华五校联考出现后,保留至今的“学院路五校联考”,又被称为“小五校联考”。
联盟威力
“联考号召力太强,‘北约’完全是仓促应战”
“争抢优质生源,直接促成了今年高校的抱团结盟”,在“华约”、“北约”形成后,不少入盟高校都间接或直接承认了这一动机,并无讳言。
“以前只有在高考放榜后,各高校才加入优质生源争抢大赛,现在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利用这个机会提前锁定优质生源,其实是生源争夺战关口前移”,“而高校抱团招生,更有利于生源垄断”,上海一所著名高校相关人员在解释联考威力时反问:参加一次考试,可以获得7所高校的录取机会,与参加一次考试,只能获得一所高校的录取机会,你会怎么选?
北京计桥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提供的调查数据,则直接体现了这道简单的选择题: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4800人报考,复旦1.2万人报考,北大三校联考1万多人报考,而清华五校联考报名人数则达到5万多人,最后4万多人通过海选获得笔试资格。
与联考的绝对吸引力相比,高校的其他生源竞争策略,只可算常规武器了。
去年清华五校首次联考时,北大也曾面对全国重点中学出台校长推荐制,鼓励通过中学校长推荐和学生自我推荐的方式,向北大申请自主选拔考试。截至今年11月,入围北大校长推荐制的重点中学,已由最初的30多所发展到161所中学。
今年6月,北大还早早在京举办高二优秀学生特色夏令营,为自主选拔提前“储粮”:如规定在营员中按一定比例选拔人才,中选者可自动进入次年高考前的自主选拔程序。
虽然全国拥有自主招生权的76所高校,绝大多数在选拔的第一关采取学校推荐与个人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但推荐的影响力目前仍然有限。
“基本上都是曾有学生考入该校,而且与该所高校已建立起相当信任关系的中学,才可能获得高校的校荐资格”,广州番禺南海执信中学分管教学的邢良洪副校长举例,比如能获得北大校荐资格的,江苏只有4所,广东只有华师附中等2所,其他名校如广雅、省实、执信中学等均无份“还是太少”。
“联考号召力太强。”已加入“北约”的上海某著名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眼见清华联考的规模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北约”才被迫出招“完全是仓促应战”。
让该招生负责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上阵匆忙,“北约”内部考什么、怎么考、什么时间考、如何选录等具体的操作规程,目前还不能达成一致。
11月21日,在大多“北约”成员高校保持缄默的情况下,5年前率先开展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实验的复旦大学,率先在上海举行媒体发布会,就复旦自主招生政策进行答疑。
会上,面对媒体追问,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丁光宏教授公布:复旦加入“北约”七校联考,考生将统一笔试,考试成绩7校共享,以及考生可以平行申请7所高校中的3所。
不过,丁教授同时强调:复旦对七校联考成绩的使用,仅限于江浙沪以外地区,江浙沪地区考生的自主选拔规则仍然待定。
按惯例,各高校的自主选拔考试多在寒假进行,但是今年战况特殊,大多数高校在公布招考方案斟酌再三,显得“行动迟缓”,2011年的高校自主选拔考试时间,比往年来得要晚已成定局。
选择与烦恼
高校自主招生近10年来,考生增长了20倍
“选择多了,烦恼也就多了。”面对喧闹的高校自主招生,计桥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总经理赵京,简洁概括了考生们当前的困惑。
赵京毕业于北大理科,5年前留学归来后创办了这一家简称“高考G PS”的公司。他记得,公司刚成立时,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高考过后、对已考学生进行填志愿指导,而近几年,在高考之前进行的高校自主选拔考试(俗称“小高考”),已迅速成长为公司一个重要服务板块。
为弥补单纯高考“一考定终生”之不足,同时也为了让高校灵活挑选适合自己培养的人才,2003年,国家教育部允准北大、清华等全国22所高校进行自主选拔招生,招生数量限定为当年所招本科生数量的5%。此后,要求自主招生的高校逐年递增,如今达到76所。其中,北京、江苏、上海地区的高校占半壁江山。
通常情况下,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在通过校荐或自荐、专家挑选、笔试、面试几道关口后,会拿到高校自主招生名额。这意味着在未来高考成绩上,有加10-30分不等的录取优惠。清华大学甚至承诺,对特殊人才最高可降分60分录取。
2005年,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在“5%自主招生”政策之外,再次被教育部允许进行计划单列改革,即在江浙沪地区陆续实施“千分考+教授团队面试”的预录取改革实验。
“最初只有200多人参加选拔,社会上议论很大,担心教授子女会否走后门”,让丁光宏感到欣慰的是,这次被誉为高考30年破冰之旅的招生改革,其后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招生目标日臻清晰:就是要为各行各业培养领袖人才,因此在复旦自主选拔考试中,一向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千分大考和博雅杯也都是为此目标而设计的考试形式”。
5年后,复旦自主选拔考试中挑选的本科生比例,已从当初的微不足道,占到今天一半以上。
“现在参加自主招考早已不再是少数考生的专利”,据赵京保守估计,高校自主招生近10年来,考生增长了整整20倍。近几年,每年通过自主招生考上大学的学生,全国多达数万。
按教育部要求,高校自主招生不能影响中学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大多数高校自主招生笔试都选择在周末进行。“高校这么多,春节前后的周末这么少,总会撞上”,去年春节前夕,让梁挺福记忆深刻:北京师范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笔试是同一天;北大、清华两校的笔试,也是同一天;天津南开大学原本与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考前后相接,结果北理工要求考生提前一天到校报到,造成同时报考了两校的学生,也最终只能二选一。
让考生松一口气的是,“北约”和“华约”明年联考时间最终错开了,有知情者表示,这缓解了两大名校联盟被指争夺生源的舆论压力。
“自主招生我们都很欢迎,除了希望各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能够错开,另外已结成联盟的高校内部,能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目前,北京一些重点中学已经开始为自主招生进行校荐公示,一位中学校长道出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