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湾青年选民缘何疏离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09:47  时代周报

  台湾青年选民缘何疏离政治

  本报记者 吴晓蕾 实习生 林洲璐 发自北京、台北

  五都选举战果已定,但带给人们的思考却并未停息:一方面是蓝绿两营纷纷涌现出了大批元老后代参政,打破过往选战的沉闷僵局;另一方面却是许多台湾的年轻人并不知“五都”为何意,与岛内媒体的喧嚣形成强烈对比。

  据当地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台湾每四年新增的年轻选民人数介于100万-120万人之间,是让政客“做梦都想拿下”的“潜在大票仓”。然而,在不少台湾政情观察家看来,如今的台湾年轻一代却似乎对政治并不“感冒”。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疏离政治?

  采访嘉宾:

  吴重礼

  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筹备处专任研究员

  台湾中正大学政治学系兼任教授

  彭怀恩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学系教授 

  台湾大学政治学博士

  赖祥蔚

  台湾艺术大学副教授兼广电系主任暨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所长

  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博士

  彭维学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

  青年人还关心政治吗?

  时代周报:许多人在提起台湾青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时,都会想起1971年台大学生发起的“保钓大游行”。为什么当时的台湾青年会对政治活动如此热衷?现在的台湾年轻人对于政治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转变?

  赖祥蔚: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潮流趋向个人化,个人问题优先,他们对哪里有好玩的、谁和谁交往比较感兴趣,而对政治就有虚无感和疏离感。除此之外,政党之间的恶斗让年轻人看到的都是负面攻击,这也可能引起年轻人的反感。这其中,大众媒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媒体肆意传播和放大政党互相攻击的恶质影响。通过传媒,年轻人看到政治的斗争就是零和游戏,就是暴力。

  吴重礼:台湾的年轻人普遍有相对剥夺感(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就是自身获得的其实并没有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加,但是与其他人相比,却还是少了。比如说,国民党主打ECFA两岸议题,GDP增长9.98%,个人所得也有所提高,但是年轻人面对的是:个人所得增长的速度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因此,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比较悲观和彷徨的情绪,对于政治活动也就相对冷漠。

  彭怀恩:刚才赖教授也提到,现在台湾大学生中关心政治的人数所占比例很小。其实据我所知,还有一种因素也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那就是年轻人对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满意度都不高,一旦介入了,也只是满意一部分。年轻人对现状有很多的不满,所以他们不关心,对政治也瞧不起,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像学生在看50-58台(台湾的新闻台)也是在学习,到了某个阶段,他们就会开始关心政治。

  不投票不等于不关心

  时代周报:也就是说,有不少年轻人实际上并不是对政治冷漠,他们对台湾的现状和发展是关心的,只是对于两个政党的表现都不太满意,所以“被动”地“失声”了,是这样吗?

  赖祥蔚:我认为是的。实际上,近年来,年轻选民的投票意愿也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变化:在十几年前,年轻人是比较倾向于支持国民党的。但在陈水扁当选之后,国民党的支持率就出现下降,支持民进党的年轻人就多了起来,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可以通过民进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陈水扁弊案被揭发、马英九当选“总统”之后,国民党在年轻人当中的支持率有了上升的迹象,不过这两年又开始下滑。

  彭维学:其实,从西方的选举学来看,这样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年轻人有一种反叛的心理,他们不希望被拘束,也不见得对政党感兴趣。过去国民党在学校里面建立了很多组织,但是后来民进党要求政党退出校园,应该说民进党对于政治介入校园是反感的。但是从政治上来说,年轻人可能的确对国民党的保守有些不满,因为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国民党代表的可能有一点腐朽的味道,而民进党的出现则相对地对他们有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彭怀恩:相对而言,学社会科学的学生对政治会比较感兴趣,考公务员的学生也比较关心。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会受家庭的影响,如果长辈的政治倾向较为强烈,选举时,尤其是胜败存亡的关头,会拜托子女支持心中的人选。没有什么偏好的年轻人,有时就照着父母的意思去做了。但是,也有一些家庭内部,因为政党立场不合而破裂的。例如当时新党刚出现时,台北的离婚家庭就数以千计。

  彭维学:除了家庭的影响之外,在台湾,参与政治、走入政坛也是年轻人一个很重要而且很快的发展途径。我们可以看到,在民进党里面有很多青年职工,民进党党部当中也有很多青年的干部人员,而在国民党中的年轻人则相对少一些,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民进党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可能稍微大一些,因为国民党比较讲究论资排辈,在国民党中发展的进度就会比在民进党里面要慢一些。民进党给年轻人提供一个梦想,例如当时陈水扁手下的罗文嘉、马永成等人,假如是在国民党,可能要很多年都熬不出头,但是在民进党里面就被提拔得很快。

  如何看待“官二代”

  时代周报:两位专家都提到家庭因素对于年轻人政治观的影响,我们也看到在这一次的五都选举中,涌现出了如郝龙斌、连胜文等这些国民党元老的第二代,民进党方面,也出现了陈水扁之子陈致中。对于这种“官二代”参政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彭怀恩:“官二代”的现象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很平常,例如美国的布什家族和肯尼迪家族,还有现在的希拉里其实也算是“官二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的:主观上,从小的培养和教育让“官二代”更容易驾轻就熟,客观上就是别人“拱”你,像朱立伦,就是响应国民党的征召,国民党需要他。其实当时他就只想在台大当教授,但后来马英九找他,他就出来了。

  赖祥蔚:没错,“官二代”的涌现,一方面是长辈善于培养,另一方面其实就是选民爱屋及乌。但是,主要还是需要“官二代”自己要做好,上一代为官当然会有加分,但自身也需要较高的基本分才可以,不然就对不起选民的支持了。

  连胜文枪击案:台湾“选举文化”距成熟民主有多远

  罗世宏

  11月27日,台湾五大都会型城市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将举行市长、议员和里长选举,称之为“五都三合一选举”。选前之夜,枪声响起。为友人选举造势站台的连胜文遭黑道分子贴身枪击重伤,幸无生命危险。遗憾的是,一名参加选前造势活动的台下民众惨遭波及,送医后身亡。

  选举暴力是难愈合的伤口

  连胜文是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儿子,也是国民党现任中央委员之一,而开枪嫌犯是黑道分子林正伟(绰号马面),当场被逮捕。开枪动机众说纷纭,有所谓嫌犯“认错人”而误伤连胜文,也有人认为是高达30亿元赌注的选前地下赌盘,企图影响选举结果。真正的行凶动机为何,背后受谁指使,究竟其中有无政治目的,皆尚待检警深入调查。无论真正的开枪动机为何,这桩不幸的选举暴力已经发生,甚至对选举结果可能也已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很多人都承认,这是台湾民主实践过程中非常令人遗憾的发展。毕竟2004年击伤陈水扁与吕秀莲的“两颗子弹”,至今仍然余波荡漾,永远像个无法愈合的伤口,时不时隐隐作痛。

  往深处探,无论选前这桩暴力行为是否有政治目的,都已经构成后进民主国家和地区常见、但理应不该在台湾继续发生的选举暴力。同时,这也是一桩值得检讨的治安问题,枪支泛滥历来是台湾治安的隐患,今年5月底台中市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黑道开枪仇杀事件,暴露警察与黑道挂钩、警察风纪散漫的老问题。过去地方选举候选人遭枪击或收到恐吓子弹,可说是不乏先例,只是没有像这次那么引人关注。枪支泛滥、黑白两道挂勾,以及黑道分子介入地方政治甚至当选县市议员的问题未解决之前,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枪口下的亡魂。

  形迹可疑的凶嫌竟然能在警力眼皮底下持枪尾随候选人与助选者上台,从而得以近距离开枪,而当场制伏嫌犯救了连胜文一命的英雄据说也具黑道背景,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啼笑皆非的事。这种维安的松懈程度,遇到选情特别激烈的选举时,能不令人对每一位经常公开露面的候选人捏一把冷汗?虽然对于到处站台的总统、副总统级政治人物,维安程度理当较高,但谁又能保证六年前陈水扁遭枪击事件、这次的连胜文遭枪击事件,以后不可能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台湾选举文化需要检讨

  当然这也反映出台湾本土选举文化的确有相当值得检讨之处。第一,台湾过去这20年来,大小选举不断,甚至年年有选举,固然这让民意借由选举得到许多表达机会,但过于频繁的选举,被过度动员的选民,可能让平时的民意表达反而显得被动。毕竟公民身份比选民身份更为重要,但在目前的选举文化下,选前的选民激情和候选人的满口承诺,选后与平时得不到充分的监督和问责,形成相当大的反差。

  第二,新闻媒体理应在选前公平报道候选人政见,检验执政者施政成绩,并在选后和平时以舆论监督施政表现,积极参与公共政策议题的报道和分析。然而,台湾的新闻媒体在选前、选后和平时的舆论监督表现欠佳,加上新闻置入性营销泛滥,公信力破产,专业主义崩解,总结来说为台湾民主铺路少,添乱多。

  第三,台湾多年来已形成的特殊选举文化,固然不是全无是处,但也有光怪陆离的一面。竞选期间,旌旗密布,战鼓雷鸣,是一种混乱又嘈杂的选举,各种抹黑、造谣、作秀的脱序剧目几乎年年上演,不学无术但选边站的“名嘴”,在各种电视谈话节目中经常任意指点江山,甚至介入选战成为特定阵营的“电视助选员”,将竞选期间本应健康发展的政见之争导引成恶性人身攻击的狭隘格局。“选前之夜”的蓝绿双方砸大钱举办的拼场造势活动,几乎成为固定仪式,照例是想将选情升温到沸点,以巩固选民的投票意愿,因此候选人落泪、下跪等招数齐出,令人目不暇给,丝毫不给选民更多理性冷静考虑的机会和时间。另外,贿选虽然现在效用越来越小,但贿选行为仍然未能在台湾根绝。

  台湾民主离成熟尚远

  然而,台湾民主也无需过度否定。连胜文遭枪击事件已经发生,但不意味台湾民主倒退,也不能与菲律宾、缅甸或非洲新兴民主国家相提并论,两者之间的民主成熟程度天差地别。例如选举过程自由与公正性受质疑的缅甸大选,选后爆发内战,多达万人逃难至泰国避祸。去年菲律宾更早在登记参选阶段即发生骇人听闻的南岛大屠杀事件,包括近20名记者和一名孕妇在内的57人死于非命。这不是菲国第一次发生严重的选举暴力事件,因为1986-2001年间,该国已有750人在选举暴力事件中丧生;2004年全国大选和2007年中期选举,也分别有189人和125人死于选举暴力。不只在选前,选后也有暴力事件,例如在今年11月非洲国家几内亚总统大选选后三天之内即发生多起暴力事件,造成9人死亡,当局甚至为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无论如何,台湾不是缅甸、菲律宾,也不是几内亚,虽然台湾民主有待继续深化,台湾的选举暴力或是治安问题,可以在民主法治的既有基础上得到继续改良的机会。民主并非选举暴力的原因,而恰恰是各种形式的暴力的矫治机制,因为选举暴力虽然在后进民主国家和地区时有所闻,但在不少民主国家,各种形式的暴力又何曾少了?素朴的、手无寸铁和没有选票的人民,不也经常面临各种甚至更大的暴力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财产和公民自由?

  香港某卫星电视主持人痛心疾首地说:“台湾选举浪费了大量的社会成本,而且历任政府都因为选举而无法为未来做长期的施政考虑,只有短期讨好选民的行为。”这种论断并非无据。没错,民主是有社会成本的,但难道不民主就不需要付出社会代价?但民主的成本是透明的,有较大的纠错、问责和改善的可能,不民主的成本缺乏透明度,而且纠错、问责和改善的可能性也较低。

  从来没有人认为民主是完美的,台湾民主也当然还不完美,但对台湾民众而言,不完美的民主比没有民主好。连胜文遭枪击事件提醒台湾人民不能自满于现况,而应深切反省并蓄积改革能量,重新塑造更理性宁静和平的选举文化,继续追寻更完美的民主道路。

  作者系台湾学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0台湾五市选举

更多关于 连胜文 台湾 选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