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词留洋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8日14:33  新民周刊
武汉,“我爸叫李刚”的车贴赫然出现在一奇瑞轿车后盖箱上,让很多市民会心一笑 武汉,“我爸叫李刚”的车贴赫然出现在一奇瑞轿车后盖箱上,让很多市民会心一笑

  走进“热词车间”

  热词的特点在于精阅读和快传播,它们生产迅速便于传播,但随着社会热点的转移,往往来得快也去得快。

  撰稿/河 西

  无需在论坛发帖或潜水,只要电脑挂在网上,搜狗拼音最新热词更新提示的小窗口就会从屏幕右下方跳出来,提醒你哪些是最新的热词。

  热词就像本山大叔的作品,从某人灵机一动信口道来之后,就进入了工业化的传播流程。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最新最in的社会潮流,对应着越来越快速和碎片的后现代社会状况。我们需要更简洁、更便捷的上网工具获得热词资讯,以网络潮人自居。谷歌、百度、QQ的工具栏都曾试图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捆绑浏览器的做法总让人不很自在。搜狐在6年前也参与过工具栏竞争,随后开始思考另辟蹊径。

  罗永浩说,行业需要一点点创意,这一点点创意,就可能带来新的生机。借由搜狗拼音输入法逐渐成为输入法领域的龙头老大,搜狐想到了搭上输入法这艘快艇的妙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在行业内占据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

  那些弹出的小窗口可以提供你最新热词,如果你不需要,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它不会让你的IE身材发福,这是最贴心的。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上,中文又同音不同字,如何为用户提供最需要输入的那个词?在搜狗输入法后台,有一套精密运转的“生产系统”,通过细胞词库和分类词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用户排出一个按照网络和用户使用频率高低排位的顺序。搜狗CEO自豪地宣称自己的技术团队里有很多清华毕业的工程师,技术背景很强。

  搜狗输入法其实就是个智能化的搜索平台。中文输入法,自王永民的五笔输入法推出十几年后,虽有变化,但都基于单机模式,“搜狗”一出江湖,输入法的面貌为之一变,通过采用搜索引擎的热词新词发现程序,凭借创新的在线更新网络热词功能及个性化的细胞词库设计,几乎所有类别的常用词都能源源不断地被发现,并且及时更新到词库里,网民可以非常轻松地在“囧”字刚刚流行时就直接输入,而不是每次在造字系统里自己造一个才“抒情”。这样的“热词流水线”强力推动了热词的使用与传播。

  这是输入法的一次革命,也给搜狗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收益,连续三年,搜狗在搜索引擎排名中名列三甲,热词搜索功不可没。

  如今,网络热词已取代新闻标题长久驻留在人们脑海之中,颠覆了获取新闻的传统方式。它们直指时事热点、爆料新知趣闻、调侃民生百态,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凭借其形象生动、简洁精准而有利于口口相传的特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不可缺失的话题组成部分。高度浓缩且精准形象的网络热词具有鲜明的网络属性,在广大网民的热捧下,能迅速被广泛传播和讨论,“词时代”已经进入爆发阶段。

  每天都大量新词涌现网络,需要有心人加以搜集整理,互动百科自2005年7月18日创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词条的编撰与完善,这其中就包括网络热词。互动百科公关总监李咏梅对本刊记者说:“截至2010年11月,互动百科已经拥有275万贡献用户,已经拥有490万条词条,其中99%以上均为网友创建。互动百科上平均每日诞生词条超过2000条。”

  在互动百科这个锐词生产车间里,一大特点就是全民协作,体现和实践了原创、分享精神。网民参与编写的词条,每一次修改都将被记入历史版本永久保存,使浏览者能够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发展。

  热词一火,以关键词为表现的各种热词热搜榜也应运而生。

  互动百科每月都有锐词榜,李咏梅介绍说:“锐词榜的产生基础是网民对全站词条的浏览量及修改版本数据。”2010年5月,互动百科发布了“词媒体”定位,联合500家媒体成立知识媒体联盟,向5000余名媒体工作者定期输送以词为核心的社会热点、新知趣闻,为其发布锐词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编写的热词不仅反映了当下最热的讯息,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思考。”李咏梅说,“比如2010年唐骏学历门事件,互动百科的网友创造了‘西毕生’这样的词条,该词条就体现了网友对时下事件的个人态度。还有一些词如‘3Q战争’,就是网友以词的形式对事件的记录,很好地体现了网友对公共事件的参与,也记录和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热词的特点在于精阅读和快传播,它们生产迅速便于传播,但随着社会热点的转移,往往来得快也去得快。与之相反,有些词富有内涵,使得它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之后仍然具备记录历史的功能,甚或成为了一种通用符号。比如“打酱油”已经成为很通用的网络语言,很具生命力。在网络中,若想表示不清楚某事,不想谈论某事,或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时,都可以用“打酱油”,相当于“路过”。▲

  热词留洋记

  热词不是在热捧中灭亡,就是在热捧中“脱草”——被主流招安收编,以英语形式走进权威词典。

  记者/任蕙兰 实习生/戴金翱

  如果你从没上网vegeteal(偷菜),坚持看foulsball(中国足球),出差必坐don'train(动车),就太niubility(牛逼)了,我只能smilence(笑而不语)……antizen(蚁民)的智慧不可小觑,自创英语热词像病毒一样风靡网络。

  比起怎么用一个中文热词,怎么翻译输出更让人纠结。

  就像年度热词“给力”,不管塞在句子哪个部分,即使再“萌”,联系上下文也会“懂的”,但要为它寻找一个处处通用的翻译,皓首穷经也未必如愿,不如索性心一横,套用音译生造一个“gelivable”。随后,“ungelivable”(不给力)、法语guélir也在网上遍地开花。

  “gelivable”的构词法并非独创,当年神六上天时,热极一时的“taikonaut”(特指中国宇航员)也是音译加意译——“taiko”源自“太空”,后缀“-naut”指“驾驶员、操作员”。按照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拥有载人技术的国家都能很长脸地享受一个量身定做的专有名词,外媒在报道神六时杜撰了“taikonaut”,目前除“taikonaut”之外,只有特供美国的“astronaut”和特供俄罗斯的“cosmonaut”。

  “gelivable”们现阶段基本只供国人自娱自乐,但有“taikonaut”的光荣传统在前,很可能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完成一次“山鸡变凤凰”的改造。

  从“纸老虎”到“不折腾”

  译热词难,译时政热词更难,译举足轻重的时政热词是难上加难。

  2009年,一个“不折腾”把无数翻译家折腾得人仰马翻。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上,领导人的三个“不”(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里,“不折腾”尤其意味深长。这些深意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明白的,更何况翻译?

  官方解释一时缺位,民间发挥草根智慧,译法五花八门:dont flip flop (别翻来倒去,朝三暮四),dont get sidetracked (别走岔路),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别反复),no dithering(不踌躇),no major changes (没有重大变化)avoid futile actions,(不做无用工),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 (不搞自我消耗的政治运动)……

  直译还不“解渴”?没关系,译手孜孜以求翻出“不折腾”的延伸含义,比如“avoid power abused”(避免权力滥用),试想没有权力滥用,怎么会折腾?也有人提出“no making movement”(不搞运动)。另有一种思路,“不折腾”是不给百姓增加负担,不给百姓出难题,不能为个人利益而做一些无用的事,那就是“dont setback for personal interest”。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译法“no trouble making”,直译为“不找麻烦”。

  似乎每个人都言之成理,却总是意犹未尽。于是,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到与“不折腾”有关的问题时,现场翻译干脆根据汉语拼音念出“bu- zheteng”!

  词汇一旦与政治相关,翻译就要留神。早年斯诺采访,毛泽东形容自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据说被译成“一个没有头发的和尚打着雨伞,看不到天日”(A monk without hair is taking an umbrella, he can not see the sun and the sky),于是西方世界解说纷起,令人捧腹。女记者斯特朗来延安采访,毛泽东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当时担任翻译的余光生创造性地找出一个对应词scarecrow(稻草人)。但毛泽东纠正了他的翻译,“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纸糊的老虎,是paper tiger。”日后基辛格访华时和毛泽东谈起paper tiger,机灵地接话:对了,纸老虎,就是指我们。

  新词如何“脱草”?

  随着《牛津英汉汉英词典》在线版将“囧”(Dumbfounded),“山寨”(Knock-off),“剩女”(Old spinster),“愤青”(Angry youth),“房奴”(Mortgage slave),“自由行”(Free individual travel)等词收入词条,越来越多中文热词修成正果。

  但更多热词由于找不到一个妥当的翻译,无法被主流招安“脱草”,走进权威词典,于是就在热捧中渐渐降温,走向寂灭。

  在1600年前,仅有typhoon(台风),Japan(日本),li(里),litchi(荔枝) 等6个中国制造的词汇被收入牛津;17世纪增加了31个,18世纪又有44个词杀入英语家族,19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新词达到112个词,而上世纪截至1992年最后一个中文词编入《牛津英语辞典》为止,新词又增加了152个。不过在一季度更新一次的牛津在线辞典中,中文借词数量可以乘上十。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 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的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该机构长期扫描网络以发现突然冒出的英语新词汇,并且跟踪它们的主要用途与使用频率。据说平均每天将14.7个“新词”收进英语家族,折算一下,平均每98分钟就有一个英语新词问世,平均每天有一个中式英语杀入“标准英语”家族。

  前不久“dia”(嗲)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在线版,原本来源于英语dear,同一词根延伸出diaism (名词,嗲主义或崇尚嗲的理念),diaist(名词,嗲人),diaistic(形容词,嗲的),diaisticable(形容词,令人觉得嗲的),diaisticate(动词,发嗲)。cyber-diaist(网络红人),superdiaistic(超级嗲的)。

  怎样的中式英语能进入英语家族?负责《牛津英语词典》新词收录工作的首席编辑格莱姆·戴蒙德曾提出收录标准:一,收录的新词不能出于小范围的“私人用途”(如黑帮行话),只能是那些流行、通用的;二,收录的新词在收录前,有证据显示它在“适度宽泛”的领域使用了至少5年。

  换句话说,等熬进词典,热词都已经冷了。

  收入词典的表达就高枕无忧了?

  中国文化中皇权象征“龙”和西方神话中喷着火焰的恶兽dragon能不能画等号?没跟中国历史亲密接触过的人,对struggle meeting(批斗会), reform through labour(劳动改造), capitalist road(资本主义道路), running dog(走狗), Red Guard(红卫兵)等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中文借词根本摸不着头脑;西方人也很难理解lose face(丢脸),save one’s face(挣脸)中“脸”到底是什么;而moon gate(月洞门),barefoot doctor(赤脚医生),Son of heaven(天子)这样的表达更始考验人的想象力,虽然这些词都被收入牛津或韦氏词典。

  学界对这些词的身份向来存在争议,有些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入,却被《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拒之门外(比如冬瓜winter melon),有些则相反。

  被收编的过程中,很多汉词或多或少变了味道,虽然还是一道春卷,但香菇肉丝馅儿已经变成了巧克力榛子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