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杭州车改以取消公车改发补贴为主要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8日00:22  中国经济周刊

  公车改革三模式

  一、货币化改革

  办法

  取消机关一般公务用车,按月按人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车改后因公用车时,可通过公交车、出租车或公车服务中心车辆等方式解决。

  使用者

  浙江省杭州市

  点评

  这种模式看起来比较彻底,能够有效地减少公车数量,遏制公车私用,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如何确定交通补贴标准。

  二、集中统一管理

  办法

  将各机关公车交由公车管理中心(机关车队)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

  使用者

  山东省泰安市

  点评

  有利于优化公车资源配置,提高公车使用效率,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减少了由于各机关分散管理产生的公车私用等弊端。但是,集中管理模式一般需要以政府机关集中办公为前提条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机关间公车使用矛盾增加,叫车手续比较繁杂、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三、加强管理监督

  办法

  通过加强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严格限制车辆编制和使用方式,压缩公车费用开支。

  使用者

  中央机关

  点评

  此种模式改革风险小,可解决公务用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不足之处是仍局限于现有公车管理模式,容易出现反弹和反复,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杭州车改忧喜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从2009年5月,杭州在市直机关正式启动以取消公车、改发补贴为主要方向的公车改革,不知不觉,日子竟已滑过去了一年半。

  吴企南,杭州市委市政府汽车队队长助理,他所在车队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障四大班子领导用车。而这些领导的级别是副部级,“暂时不会进行改革”。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杭州市进行的货币化改革主要是取消市局(副厅)级以下干部用车。

  根据车改规定,杭州一名局长公车改革后一个月可获2600元补贴,而一名一般科员每月补贴300元。2600元补贴额度是否偏高?300元补贴是否偏低?公车改革之后,公务开支究竟是增是减?

  取消公车,7年准备

  2009年5月,杭州市在经过七年酝酿和试点之后,在市直机关正式启动了公车改革。

  据吴企南介绍,从去年开始的公车改革是分批进行的,已经进行了两批,第一批有50~60家单位,市政府部门占多数,市委占少数;第二批有20多家单位。马上要进行第三批改革,“估计从明年三、四月份开始。”

  据记者了解,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规定,市厅局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公车,改为发放交通补贴。

  杭州市2009年实行车改的21家市级机关中,车补标准分为9个档次,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副局级),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一般科员),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以保证“专款专用”,卡内的车补金额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如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加油站、车辆保险等,除此之外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地方消费。

  吴企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公车改革之后,属于单位的那些公车全部都没有了,大部分车拍卖掉了,也有一部分车分派到了公车服务中心。”

  取消公车后,杭州市组建了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负责车改单位重要公务接待、统一集体活动、大型执法公务活动、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公务用车,个人公务用车也可通过电话进行预约。

  难定的车补

  根据杭州市公车改革相关规定,杭州市某局局长李国强(化名)可以领取2600元的车补,于是,在推行公车改革一个月后,李局长买了一辆20多万的帕萨特,原来有专职司机的他,现在每天自己开车上下班。

  “我买一辆车,这辆车二十万出头,现在一个月2600元的车补费用,我的车的折旧等相关费用就给补得差不多了。”李局长说。

  尽管杭州的车补被全部打入“市民卡”中,但它跟现金实质上区别不大,不仅可以在出租车上刷卡消费,车辆保险以及维修也可以使用该卡。

  与局级干部2600元车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低一级普通科员的车补只有300元,这个群体占据着车改人员的多数。

  刘艳(化名)是该市某工业部门的一名普通职员,一个月300元的车补对她来说有些偏低。

  “我们部门经常要到企业考察,有时还要跑到相对较远的县区去,要跑的地方比较多,用车量相对比较大,如果按照去年我跑的几个地方,即使坐大巴,几个地方跑一次,算下来一个月也要在1000元左右。”

  300元,显然满足不了她日常工作的需要。

  针对按行政级别划分补贴数额的方法,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指出,这种办法并没有与工作量挂钩,工作量大的不够用,工作量小的有多余。交通补贴额度内节省归自己,导致有的人员公务出行能省则省。这样就产生了不作为现象,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沈荣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进一步表示:“从原则上说,车补标准不宜单纯地按照职务等级来划分,避免车补演变为 ‘集体加薪’;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工资和物价水平、不同工作岗位用车需求和实际工作量来确定车补标准,最好是按公务活动的实际支出实报实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公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