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形象片总导演回应质疑:影片为呈现真实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3日15:13  新华网
北京的胡同让人印象深刻 北京的胡同让人印象深刻

打工子弟小学也上镜 打工子弟小学也上镜

画面为“角度篇”截屏 画面为“角度篇”截屏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制作的国家形象片“角度篇”目前已制作完成。该片将在春节期间通过“探索频道”等海外媒体对外播出,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新加坡、韩国、泰国、印尼等亚太国家。春节后,“角度篇”将在欧美等国播出。

  昨天,记者专访了国家形象片总导演高小龙。

  高小龙做导演已经20年,此前曾与张艺谋合作担任过北京申奥宣传片执行导演及奥运会开幕短片《笔墨纸砚》导演等诸多大型国家级形象宣传片导演。

  他说:“这部宣传片为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拍摄内幕

  自然呈现  “没教任何人怎么说”

  “我们不教任何人怎么说,就是自然流露,在‘角度篇’中还有很多抓拍的镜头。”高小龙导演说。

  高小龙说,其中很多都是摄制组在各地街头的随机采访,比如拍中关村地下通道里唱歌的歌手。当天现场,摄制组看到有位中年女性站在那里认真地听歌,听了很久都没走。很好奇,就一直在现场等,最后看到她满眼都是泪,就赶紧把这个用镜头捕捉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最真实、最自然,不是演员演出来的。”

  “还有一次在鸟巢拍摄时,最初是找演员开车,车上悬挂国旗,然后让演员驾车围着鸟巢行驶,但是摄制组人员看到片子后都觉得不真实,最终放弃了这个片断,重新拍”。

  高小龙指出,“人物篇”和“角度篇”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几十秒的广告,一个是17分钟左右的专题片,后者更加娓娓道来表达起来更从容。在“角度篇”的开头,创作者提出了“我们是谁”、“我们在想什么”、“传统是一种背负,还是一种推动发展的动力”等五个问题,为“角度篇”定下基调,整部片子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高小龙说,“角度篇”通过“开放而有自信”、“增长而能持续”、“发展而能共享”、“多元而能共荣”、“自由而有秩序”、“民主而有权威”、“贫富而能互尊”、“富裕而能节俭”8个章节系统、辩证地阐述了当下中国。

  “‘角度篇’试图通过当下中国百姓日常生活常态的多样图景来论证这些观点,影片是在呈现一种状况,说明一些现象,并不想有任何的说教。”高小龙说。

  据介绍,为了全方位呈现当下中国,摄制组兵分五路,“深入民间,捕捉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他们走遍了中国的边疆,去了数十个城市,拍了成百上千分钟的素材,最后选取了其中800多个画面,编辑成了17分钟左右的版本。

  其中有北京公园里晨练的人、大兴安岭小镇上的国旗、地铁里卖唱的年轻人、打手机的喇嘛、骑摩托车放牧的人……这些场景和人物给高小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部分镜头都是抓拍或者偷拍,所以质朴而生动。”

  突出普通人

  “我们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高小龙指出,无论是“人物篇”还是“角度篇”,都并非只有精英,还有很多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令人尊敬事迹的普通人。

  高小龙说,在60秒的人物篇中,有“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的郭明义、“收养了不同民族的19个孤儿,体现了中国人的温柔与慈悲”的新疆的阿里帕大妈等等,他们都是普通人。

  “角度篇”中普通人就更多了,“角度篇”在北京的拍摄景点就涉及近百处,包括故宫、天坛、景山、798、三里屯、鸟巢、湖广会馆、南锣鼓巷、金宝街、黄城根、西客站、潘家园、CBD、蓝色港湾、西单、国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银行、打工子弟小学等。

  打工子弟小学,这个甚至在大多数国人的认知中都“不上镜”的元素,却入选了国家对外形象宣传片,这不能不说是突破之举。“我们试图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高小龙说。

  回应质疑

  “我们要体现人物气度”

  当地时间1月17日,“人物篇”开始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以每小时15次、每天300次的频率播出。“人物篇”播放后有人批评其制作很简单,只是简单的形象罗列,而且面部表情僵硬。

  的确,在总长60秒的“人物篇”中,59位名人在片中没有台词,也没有太多动作,只是以一组组的群像出现,还有配乐和字幕,比如每组群像都有一个定位,如姚明和丁俊晖等几名体育明星同时出现时,会打出相应的字幕介绍。

  “这本身就是一个几十秒广告片的感觉,如果让这些人物在一组一组地呈现过程中有太多表情是滑稽的,有失庄重的状态,不敢想象那是什么样子。就好像我们在与人初次接触的过程中,你会喜欢这个人在你面前手舞足蹈挤眉弄眼的吗?我们需要表现的是一群大大方方、有教养、有气度的杰出中国人,杰出华人。” 高小龙说道。

  回应国籍

  “不要抹杀他们的功绩”

  “人物篇”推出后,很快有网友质疑称,有人持有美国绿卡或是外国籍。高小龙认为这从逻辑上说是荒谬的。

  “本来就是杰出华人,不能否认他们有中国人血统,不能因为郎平入了美国国籍,就把上世纪80年代郎平带给我们的那种激动和感触就抹杀了,好像她是美国人了,就跟我们中国人没关系了,这种意见都是非常没道理的,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就是咱们中国人。”高小龙说道。

  国家形象片总策划人朱幼光也说,“经常会有土生土长的海外华人当选国外的市长或议员,咱们国内的人跟着高兴。宣传片要表达的是,我们是一群优秀的中华儿女,一群有着优秀DNA的民族,我们愿意跟世界同行。”

  高小龙说,“我们选的人物,他们的事业重心还在中国,不管他们是什么国籍,他们回来为中国服务,都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资金投入

  不及商业广告投入的一半

  形象片播出后,最受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资金投入。

  “当然不是按纯商业广告,这个钱哪做得出来?”高小龙说道。“工作人员都是报酬减半甚至更低,凭着热情来的,要是按照广告片正常运作方式,我根本组织不起来这么多人参加这件事。就跟他们说,尽点义务吧,象征性地给点酬劳。”

  尽管制作公司灵狮出于商业合同保密考虑,拒绝透露招标方给出的价格,但公司透露,包括人物篇60秒完整版、两个30秒剪辑版和另一个总长约17分钟的角度篇,总价不及一般60秒商业广告的一半。

  高小龙说,“中国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进行国家形象的宣传和推广,这本身符合传播学的传播方法,而且政府部门很尊重行业规律,尊重广告人的建议,其间面对很多敏感问题时也都抱着积极的态度。”

  文/记者 尹晓琳 来源:法制晚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国家形象片 质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