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我国每年公车消费支出达1500亿至2000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00:59  央视《新闻1+1》

  白岩松:

  首先我看是三种因素造成的:

  第一,顺应时代的潮流。在2008年我们就已经有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们说“三公”,公款招待、公款出国以及公车,这些相关的数字该不该算作是人们要知道的政府信息?另外,十一大报告里面明确写了老百姓有知情权,这是不是也是老百姓知情权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在2008年之后,我们必须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其实中国政府自身也有一个发展目标。我觉得面对发展目标的时候,前两年就已经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到2020年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一个公开透明,一个人民满意,如果不从2011年就开始起步,我们怎么去实现这个目标呢?

  第三,政府内部有这种改革的冲动,但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利益等等很多因素,生活中的好多事都需要自身要进步,有的时候也需要来点外部的压力。我觉得这种公开、透明等等,也是引借了外部的压力去推动自身的进步,到了这个时间点了。

  主持人:

  你觉得是外部的压力多一些让他们前进了,还是说来自于内部的这种紧迫感让他们前进了?

  白岩松:

  我觉得只有外部的压力足够大了的时候,内在的动力才可能变成现实,否则会久拖不决。

  主持人:

  刚才我们关注的是公车,其实“三公”消费里面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公车。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委员,他在3月9日会议上提供的关于公车消费的数字。

  (播放短片)

  杜黎明(全国政协委员):

  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每年的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至2000亿之多,每年的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

  一、运行成本比较高。据统计每辆公车的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至10万元,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机关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运行成本普遍偏高。

  二、资源利用不充分。党政机关的公车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三、奢侈浪费较严重。部分地区和单位不按规定配备公务用车,而是耗资超编超标购买车辆。据统计,全国的超编配车率达到50%以上。

  四、公车私用较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主持人:

  我们再来连线叶青代表。因为您提倡“三公”里边的公车改革已经15年了,这15年来您觉得这个“三公消费”的信息公开难在什么地方?障碍在哪儿?

  叶青:

  我觉得这个是公车使用改革的难度。据我的观察可以分成两个问题:

  第一,“待遇论”,也就是人们一种传统的思维,我好不容易一步一步干上来的,最后当到了副厅这一级干部,我应该享受公车,给我带来更多的方便,所以我把它称之为“待遇论”。“待遇论”如果不破除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安全论”,领导干部想的事情多、做的事情多,他如果又要做事又要开车,恐怕安全不能保证。所以往往反对公车就是按照安全的理由来反对,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观察。

  主持人:

  岩松,刚才叶代表说一个是待遇,一个是安全,你说“待遇论”到现在,待遇这个事到现在没有改变,在它不变的情况下,公车改革能往下进行吗?

  白岩松: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好多事情,棘手的摆放到我们面前的事情可能需要改变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社会各界好像总在思考寻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没有任何缺陷的方案之后再去实施它,其实不,我觉得像公车这样的话,如果仅仅是考虑有方案了之后再去做,最后就是现在我们不喜欢的局面百分之百还在运营着,这很糟糕。

  其实现在全国陆续开始有一些地方搞各种各样的试点,的确哪种方式好像都有毛病,但是我觉得有能改的地方就赶紧去改,社会借助起来,该公开透明要公布这种信息,形成外部的压力。我举一个例子,刚才这位政协委员说的那句话很有意思,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是干公事用的,三分之一是领导及其家属干私事用的,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司机干私事用的。不管是采用喷上公车,有特殊的车牌,还是车上就有GPS定位系统等等。咱先把后三分之二的问题解决了,一个是领导及其家属的私用,一个是司机的私用,能把这三分之二解决了,我觉得老百姓已经相当满意了。然后咱再往前推进,不要指望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然后再去实行,那已经浪费得差不多了。

  主持人:

  任何事得一步一步来,别指望一夜就发生很大的改变。但问题是公车改革到现在20年了,怎么20年到现在我们还在讨论怎么起步这个问题。

  白岩松:

  我觉得现在有一些地方已经起步了,这一点可能叶青代表的感受可能更深,不妨咱们现在把这个问题直接甩给他,听听他的意见。

  叶青:

  公车改革这么多年来,将近15年,各地都有一些试点。我在去年的人大会上提了一个建议,能不能搞一个公车改革的试验区,直接由中纪委来抓,从东中西部来选一个点,所以我觉得现在试验很重要。我自己现在已经试验了8年,因为在2003年5月20日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一所大学的教授变成了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我从这一天开始就自己设计了一套公车改革的方案,第一句话就是自购私车,我不开公车,因为影响不好。第二句话希望统计局一个月给我1000块钱,作为我在武汉市内上班、开会的油费。第三句话是出武汉市出差跑长途,能够实报实销。这样一个方案我采用了8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节约,可以节约8万块钱左右。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是个小的数字,所以今年在我的建议里我就建议应该是一个比较彻底的方案,就是按公务员的级别来进行货币的发放,我把它叫做交通的补助。我是建议按不同地区公务员工资里面的地区补贴的20%到30%来计算交通的补贴。这个方案如果能实行,应该节约的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主持人:

  但是我听完叶先生这话,我觉得他本身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很清楚,所以他自己可以改自己,他一套别人适用吗?

  白岩松:

  我非常尊敬叶青代表,关注这个事情十几年了,而且他有一种道德的自我约束。但是我个人会有一种看法,我不太同意他最后的建议,虽然我非常非常尊敬他。现在全国是有一些根据不同的级别发钱的一种模式,首先还是确立了这种级别的不同等等。第二,我觉得这里没有考虑人性的一些因素,因为任何钱发到了个人手里的时候,他就要琢磨,只要省下来就是我自己的,因为合理合法,省下来就是自己的,这会不会影响办事的效率,会不会天天都在挣扎我是省还是不省等等,那让一个公务员怎么去工作?其实刚才在私下里聊天的时候,我跟叶青代表有一点也是达成共识的,我个人非常希望我们能采用未来的政府发展方向是政府购买服务,有专业的商业运营的公司去提供这种公车的服务也有一定的利润,然后政府去购买它,这样大家都轻松。我不知道这一点,叶青代表的看法又是如何?

  主持人:

  听听您的意见。

  叶青:

  最终肯定会走到这一步的,我的建议里面,现在的公车应该大部分都集中在公车服务中心,过去可能一个单位的车有时用,有时不用是浪费。现在集中起来以后,可能这个单位用,另外单位就不用,但是到了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个公车服务中心肯定是由公司来运行。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保险公司、汽车维修公司,现在没有听说是由政府来办的,将来这个服务中心也应该是由民营的公司来做。

  主持人:

  叶先生,我问您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多少年以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总是说遇到的问题办法要比困难多,为什么在公车改革的问题上,20年了,似乎给人的感觉困难总比办法多?

  叶青:

  很重要的一点是制定办法的基本上是享受公车的,当然制定办法非常有利于自身。

  主持人:

  岩松。

  白岩松:

  我非常同意作为一个政府的官员,他其实也是在说自己,因为我这里抄了一个2010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上的一句话,其实我相信,不管是叶青代表还是我们可能都同意这句话,“公车改革不见得需要特别高明的设计,它最需要的就是触碰既得利益的改革决心与魄力”。我们首先要确立这个前提真的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的要触碰自己的利益,但是我觉得要到这一步了,因为这涉及到我们整个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的问题,哪个轻?哪个重?是继续享受在车里头笑,但是反而可能在人群中挨骂、哭?我觉得我们宁可在人群面前笑,不在车里头笑。

  从这个角度说,就会有无数的办法。只要有敢打破自己既得利益的这种勇气,就会有办法,这不光是公车,还涉及到“三公”的东西,我觉得到了这一步了。我相信之所以今年开始陆续出台这种时间表,包括6月份要向人大代表报了,这“三公”经费要拿出来了,我非常期待六月份,而且《预算法》今年或者明年人大就要审议通过了,将来就是强制的,不像我们今天还带着希望去畅想。

  主持人:

  这么多年以来咱们忙着是挣钱,现在可能要面对一个新问题了。

  白岩松:

  对,因为挣钱是第一阶段,挣钱当然很难,但是花好钱和省好钱比挣钱还难,它让你获得的东西更大,因为这里涉及到公平、涉及到效率、涉及到政府的形象,涉及到我们所有人这样的一种未来。我们将来越来越会接受所谓花纳税人钱这个概念,这几年陆续有人提,将来会提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达成一种共识,政府是花纳税人钱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纳税人,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主持人:

  挣钱的时候大家一块儿挣,但是花钱的时候你花的是我的钱。

  白岩松:

  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公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