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湖北仙桃超过八成练体操孩子无缘赛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13:24  三联生活周刊
李小双体操学校教练颜永平 李小双体操学校教练颜永平

仙桃体育局原局长张守国 仙桃体育局原局长张守国

李小双体操学校总教练谢涛 李小双体操学校总教练谢涛

李小双体操学校副校长彭友平 李小双体操学校副校长彭友平

  体操效应:120个孩子与一座城市

  迄今为止,仙桃体操学校培养出了4名体操世界冠军。这座小城也因此赢得了“体操之乡”的称号。很多孩子从4岁开始,就在这里接受专业的体操训练。在“举国体制”的末端,体校、孩子、家长与城市构成了“体操效应”的传导链。

  主笔◎李伟   摄影◎黄宇

  练体操的孩子

  杨乐与别的女孩不一样。

  她今年只有8岁,身高1米多一点。伸出手来,手掌却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摸起来硬硬的。最初是手上磨出水泡,破一次就长一层茧子。去年她代表仙桃市参加了湖北省幼儿体操比赛,取得跳马第一、高低杠第四的成绩。第一次比赛是在前年,她刚6岁,在全省比赛中取得高低杠第五名。同龄的孩子还未完成生命中第一份期末考卷,她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赛场上。

  杨乐开始练体操时只有3岁多,父亲在电厂当司机,母亲在纺织厂上班。还是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发现杨乐好动。“两岁的时候,我抱她出去玩,她自己能踩着轱辘爬到三轮车上。”奶奶段桂安对我们说。于是她被送到仙桃李小双体操学校,开始专业训练。去年春节后,8岁的杨乐被湖北体操队选走。对于她的母校——仙桃李小双体操学校来说,她成材了。

  仙桃是个小城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距离武汉一个小时的车程,总人口150多万,市区人口四五十万。这座小城走出了4名体操世界冠军——李大双、李小双、郑李辉和杨威。参加了从1992年巴塞罗那到2008年北京16年间的5届奥运会,共夺得6枚金牌(团体与个人)。体操成为这座城市最大的骄傲。

  作为冠军的母校,仙桃李小双体操学校是城市的梦想之地。学校现在一共有120多名孩子学习训练,年龄从4岁到9岁,分为学前班和小学1~3年级。学校实行“三集中”,孩子们在这里集中训练、学习和生活。学校有专门的文化课老师,教授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劳动技能和思想品德。每个寝室则有一名保育员,负责生活起居,洗澡洗衣。

  “与田径一样,体操也是运动的‘母项’,训练周期长,4岁就要进行启蒙训练。”体操学校总教练谢涛对我们说。与其他运动相比,体操比赛的年龄段也较低。按照动作难度,六七岁的孩子就可以参加丙组比赛,八九岁的孩子参加乙组比赛,十一二岁的孩子参加甲组比赛。按照一般的运动规律,体操运动员经过10年的基础训练后,技术水平就会飞跃上一个台阶,且趋于稳定。优秀选手可以参加世界级的比赛,巅峰期可以维持8年。

  对于9岁的姚远来说,新的一天从清晨6点半开始。他是体操学校三年级的学生。起床洗漱后,孩子们开始做早操,然后早餐,8点钟上4节文化课。11点半吃午饭,14点再上一节课,15点15分左右到体操房进行两个小时的专业训练。晚饭在17点半开始,然后由保育员带回寝室洗澡,完成作业或者看电视,21点左右熄灯睡觉。学前班孩子们的训练则安排在上午,下午学习文化课或者做游戏。

  1000平方米的体操训练房就在训练馆二楼,中间挂着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红旗的左右挂着4名冠军的照片——李大双、李小双、杨威和郑李辉。4个人手捧鲜花,胸前挂着金牌,微笑俯视着场下训练的孩子。

  杨玉林是姚远的教练,在他看来,姚远是有机会进入省队的。当然这一切取决于他的比赛与训练表现。姚远6岁才来体校训练,从训练的角度看已经比较晚了,但由于刻苦,被杨玉林任命为队长。杨玉林带13个孩子训练,年龄从6岁到9岁。上学期,他的队里还有16个孩子,春节后两个孩子去了省队,一个孩子转学退出了训练。

  两小时的训练中,热身与基础训练占据了一大半的时间。包括1500米的慢跑,踢腿、压腿与倒立。孩子们觉得最辛苦的是压腿,也就是柔韧性练习。“脚尖膝盖要绷直,在一条直线上。”杨玉林对着“劈叉”成一字的孩子们喊着。他们的小脸慢慢变红,憋着气坚持着。在李小双体操学校里,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男子汉,铁打的,不好哭,做好汉,这样老师才喜欢;学小双,要流汗,将来做个英雄汉;拿金牌,夺冠军,美名天下传。”

  “小孩子来训练,最先做的就是‘开筋’。通过半年到1年的训练,能够劈叉成一字。”杨玉林对我们说。这是每名体操运动员贯穿始终的“童子功”,从入队的第一天到退役,20多年每天风雨无阻。“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更多强调的是乐趣,让孩子们在玩儿中练。”杨玉林说。每一位教练的口袋里都会装一些零食,奖励那些坚持下来的孩子。

  这一天杨玉林安排的技术训练是“山羊全旋”。即在一个半米高的蘑菇状圆墩上,借助双手旋转身体。这是一项基本的鞍马动作训练。“山羊全旋”是孩子们遇到的一个技术门槛。“正常情况下,前两个月只能转两周。但是一旦数量超过3个,进步的速度就会很快,两个星期就能做到10个。接下来,10~20个又是一个瓶颈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杨玉林说。

  姚远现在已经能做十几个“山羊全旋”了,能杂耍一般地在原地连续空翻,并用倒立的方式绕着体操台“爬”一圈。这些花哨的动作会让外面的孩子瞠目结舌,但只有姚远自己才知道付出了多少。

  体操房的楼下是一所普通的幼儿园。“老狼、老狼几点了?”做游戏的声音飘入窗内。另一群孩子则挥汗如雨地做着另一项“游戏”——体操。由于比赛竞争的日趋激烈,专业体操队选材的年龄段也在下移。一般情况下,省体操队每年会选走7~9岁的好苗子。所以,体校的课程只开到三年级,此后孩子们的人生开始分道扬镳。

  期望的阀值

  在体操学校训练的孩子,30%左右来自仙桃本地,其余的则是周边县市甚至外省。每个学期,全托的学生交4500元的费用,包括训练费、生活费等。孩子们大多来自普通家庭,公务员、工人、小商人占多数。根据教练颜永平的经验,绝大部分的优秀体操运动员,家庭都不会太富裕,“体操需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娇生惯养的孩子很难成为优秀体操运动员,从来没有”。

  蔡新艳和老公拉着儿子来学校找教练。儿子陈建华今年6岁多,活泼好动,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他们想让教练看看,儿子练体操是否有前途。“我希望他能成为世界冠军,我们孩子在运动上很有天赋。”蔡新艳看着墙上李小双和杨威的照片自信地说。

  蔡新艳是武汉人,老公是广西人,此前他们一直在广西玉林开发廊。去年眼看儿子要上学了,夫妻俩决定关掉玉林的发廊,一起回武汉,毕竟武汉的学校更好一些。“实际上,在武汉开发廊还不如玉林生意好做,竞争太激烈了。但为了孩子也只能这样了。”蔡新艳说。儿子生性好动,蔡新艳就把他送去练了一年跆拳道。陈建华在班上表现十分突出,于是蔡新艳就决定让他在体育道路上发展一下。

  仙桃市体育局副局长田华经常会接待这样的家长,他曾经兼任体操学校的校长,不久前才退下来。他往往先对家长们泼一盆冷水——“冠军只有一个,甚至不能期望每个来训练的孩子都能成为专业运动员。”

  很多家长希望把孩子送来后能够每天来看训练,甚至在附近租房子住可以陪着孩子。这样的举动并不被田华认同。“这样的家长基本都会被我们劝走。一方面,我们不希望家长为了孩子失去太多,甚至放弃自己的工作和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在身边的话,孩子依赖性太强,生活习惯不容易统一,训练的注意力也不集中。”田华告诉我们。

  “成才率”是业余体校的一项衡量指标,普通体校能达到10%已属不易,而“国家体育人才后备基地”则被要求达到25%。对仙桃体操学校而言,“成才”的概念有三种形式:进入各省的省体操队,进入各体育学院,转行练习跳水、健美操、技巧或杂技等相关项目。即使在启蒙阶段,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就已表露无遗,注定要有八成以上的孩子与赛场无缘。而体操不过是他们幼年时代的一段磨炼和记忆。

  “我会告诉家长在这里能得到什么。第一,是意志品质的训练;第二,是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第三,是团队意识的培养;第四,是身体素质的改善;第五,是与全市保持同步的文化课学习。”田华说,“这5点可以受用一辈子。最后才是体操专业训练。”

  已经去武汉省队训练的杨乐,仍旧占据着家长生活的重心。奶奶和母亲轮流,每隔两周就会去武汉看她,每次都会住上几天。以前杨乐是个胆小、娇气的女孩,周末训练结束后,都要让奶奶背回家。而现在,奶奶段桂安发现她变了很多:“今年春节只回家休息了4天。以前看电视要看到晚上23点多才睡,现在很能控制自己,每天晚上20点多就去睡了。”杨乐在省队已经训练了一年,基本站稳了脚跟。但段桂安此前还是做了另一手打算,她让杨乐提前一年读小学,这样即使淘汰下来还有一年缓冲,不致耽误学业。

  由于生活条件的相对从容,体育也并非唯一的出路,家长们的期望开始多元化。但他们必须比其他家庭更早地权衡孩子的未来。

  姚远的父亲是十堰市某镇的公务员,母亲在社区工作。父亲也在犹豫着儿子的前途问题。再有几个月三年级的课程就要结束,如果没有进入专业队,是否还要继续?这时候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同龄孩子尚在父母怀抱中被宠爱之时,他却和儿子分开,这种代价是否需要成绩的回报?而老姚现在唯一确信的是,不管怎样,儿子的文化课是不能耽误的。

  王盛勤在安徽安庆做小生意,每两个星期都要坐4个小时的班车去仙桃看儿子。他的儿子王震在体操学校读一年级。“不管怎样,练到二年级再看,如果有专业队要,我们就全力支持,如果没有,就回家专心读书。”王盛勤说,“二年级是最后一个学期。”

  冠军启蒙

  家长们把孩子送到仙桃,冲的就是体操学校的冠军招牌。

  仙桃市原为沔阳县,1986年撤县建市,由湖北省直接管理。虽地处江汉平原,区内河湖纵横,但历史上沔阳并不富裕。“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主要原因在于此前水患未能根治,每到汛期,邻近的汉江、长江洪水泛滥。

  “我们仙桃这地方出来的孩子一般个头都不高,身材比较匀称,胸板厚实,手臂笔直有劲,协调性也好,这可是练体操的天赋条件。”颜永平告诉我们。

  仙桃体操的起步,源于一名普通体育老师的努力。丁霞鹏,1932年出生,原籍荆门,1954年毕业于湖北省教师进修学校体育系后,就被分配到沔阳中学(现仙桃中学)当体育老师。他曾带领学生获得过荆州地区体操男女团体第二名。丁霞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师,能写能画,除了体育外,还先后教过俄语、美术,担任过校团委书记和班主任。

  1964年,因拒绝接受“两个中国”,中国体操协会退出了国际体操联合会。1966年“文革”后,体操运动成为“封资修”的代表被批判,体操训练、比赛全部停止;运动员等级制度也从1966年起暂停执行。此时的丁霞鹏,成分不好,出身地主,再加上“右派”的帽子,一直属于“靠边站”的角色,在前途上似乎看不到什么希望。

  “当时学校里排练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这些样板戏中有很多翻跟斗、上蹿下跳的打斗动作。”颜永平对我们回忆说,“1972年,丁老师就借着排练样板戏的名义,开始了体操训练。”

  最初的训练条件非常艰苦,无场地、无器材、无经费。没有垫子就在河滩上铺上厚厚的稻草,他找汉江船厂的工人,用钢管自制了单杠、双杠、吊环和高低杠、平衡木。学校体育场的沙坑就是孩子们练习翻跟头的地方。

  就在仙桃的孩子们在河滩上摸爬滚打的时候,1971年,沉睡6年后,全国体操比赛在杭州恢复了。1972年,少年体操比赛恢复,楼云、何秀敏等第四、五代运动员入队。1973年,继“乒乓外交”后,中国体操队访美,这是与西方体操来往的一个转折点,基层体操也迎来了转机。

  随着国家体育比赛的恢复,沔阳县体委恢复了业余体校,丁霞鹏的学校体操队成为体校的体操班。1978年,县政府拨款8万元,丁霞鹏的体操班终于有了一个室内训练的地方。

  与此同时,中国体操运动员开始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体操终于回归了公共视野,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体操热潮。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体操学校遍起皆是。体操的热潮席卷到了江汉平原腹地,1980年,湖北省举行第一次省运动会,体操比赛就安排在仙桃,同时省体操队为备战全国比赛也在仙桃集训。县体委门口有一个灯光球场,经常聚集着一群嬉戏的孩子。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丁霞鹏穿过球场去厕所,却被两个小孩子所吸引:他们在球场上做着侧手翻和空翻。丁霞鹏把两个孩子叫过来仔细观察,发现这对孪生兄弟的身体条件不错:肩宽,胸厚,胳膊直,腿部的爆发力好。于是丁霞鹏就找他们的家长商量,把他俩收入体操队。这两个孩子就是李大双、李小双。

  当时大双、小双刚刚7岁,却十分能吃苦。丁霞鹏的助理教练颜永平回忆说,体操队每天早上6点出早操,冬天下大雪,体操房路上的第一串脚印,一定是大双、小双兄弟踩出来的。

  体操是一项全面的运动,在选材上,很难选到各方面都完美的苗子。很多身体条件是相互制约的。比如,力量好,则身体不够柔软;反之亦然。从行家的眼光来审视“两双”,他俩虽然腿部极有爆发力、奔跑的速度惊人,但也存在肩部的柔软性差等不足。

  因此,在“两双”的教学方案中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苦练:“要以大双小双具有的优越条件——吃苦耐劳精神来克服先天的不足。肩的柔软性差,实行多吊多压多转肩。”李小双在仙桃三中作为名誉校友演讲时曾回忆说:“县体操队教练将100多斤的体重压在我的腿上,疼得我大汗淋漓,我就是这样过了柔软关。”

  1983年,颜永平从一所幼儿园里发现了一个“爬树特别快”的孩子——郑李辉。当时郑李辉只有5岁,身体条件也有不足——手臂比较短,手掌比较小,还有点罗圈腿。但颜永平就是喜欢小孩子锁紧眉头的不服输的劲头。颜永平在1983年冬的一则训练日记中写道:“我发现单杠上有斑斑血迹,想,坏了,一定是队员的手掌心磨破了。我立即喊停,要5个小队员把手伸出来给我看,郑李辉的手掌心已拉掉了一小块皮,露出鲜红的嫩肉。我问他疼不疼,他眼中含着泪,说疼。我问还练不练,他大声喊,还练!后来我用碘酒给他消毒,小李辉痛得双脚乱蹦乱跳、眼泪满眼打转,却咬着牙,始终没有哭出声来。”

  1985年,丁霞鹏的学生彭友平从荆州体校进修回来,跟随老师一起进行体操教学。丁霞鹏让彭友平自己组一个班,招六七个孩子,给一个月的时间。彭友平于是到市内的幼儿园、小学去找“苗子”。在一所幼儿园的教室里,他发现了一个在课桌下玩得一脸灰的男孩。彭友平拿出随身的皮尺量了一下身高臂长,惊奇地发现这个孩子两臂展开比身高足足长了四五厘米。“我当时很高兴,马上想到他的力量条件很好,支撑点高。”彭友平回忆说。这个被彭友平当时就带走的孩子就是杨威。

  男子体操有6个项目: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除了自由体操和跳马外,都需要强大的上肢力量完成。所以彭友平格外看重双臂的力量条件。但杨威的双腿却存在缺陷,膝盖和脚跟无法同时并拢,俗称“马腿”。正是这个原因使杨威大器晚成,直到1996年才正式进入湖北省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24)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仙桃 体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