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群体性恐慌事件:考验社会安全网和政府公信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9日13:38  国际先驱导报
2011年3月中旬,中国人蜂拥买盐成为一大景观。 2011年3月中旬,中国人蜂拥买盐成为一大景观。

  仅仅是三四天的时间,一场广泛参与的恐慌性抢购就完成了潮起潮落的过程。这次由日本大地震可能引发核污染而引爆的群体性动员,令灾难面前人类的弱势和渺小一览无余。

  今天,你买盐了吗?当这样的关切询问从忧心忡忡转化为十足的冷静自嘲,我们忍不住再次发问: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恐慌?对未来的末日恐惧,对他者的不信任,抑或仅仅因为常识的欠缺才让我们荒唐地成为跟随者?或许上述因素兼而有之,又或许,还有很多未尽的恐惧,早已成为人类骨子里悲观的基因,遇到合适的风就会破土而出。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有些无畏的恐慌,能否少些,再少些

  谣“盐”突袭中国背后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亚君发自北京 摆在韩女士面前的是一张日本地图。她在图上找了一会儿,又反复在电脑前核对,最后嘟囔着说:“90公里,还是挺近的。”

  这是仙台到福岛的大致距离。当时是3月18日,日本9.0级地震引发海啸并进而造成核泄漏事故约一周左右,韩女士的丈夫小彭还滞留在仙台机场。

  “还登不上飞机吗?”韩女士很着急。“明天应该可以,没事儿。”小彭一直在网络上安慰妻子,后来催急了,他就教训道:“我学物理的会不懂?你慌什么?”

  韩女士没办法不慌。事实上,当比地震、海啸听上去似乎更可怕的核辐射逐渐从福岛上空向周边区域扩散时,离日本1000公里以外的中国人都早已按捺不住焦虑的心情。

  谣言拉“BBC”垫背

  最早对灾难的猜测,从地震当天即始。

  里氏9.0级,日本有史以来的最高震级。一位在日本工作的中国记者把聊天工具签名档改成了“东海大地震前奏?”这是指以日本静冈县南部大海骏河湾为震源的周期性大地震,曾有日本专家预计,如果爆发,有可能造成上万人罹难。

  而更多的中国网友则想起了电影《日本沉没》和《2012》中的特效场景,甚至有网友专门找出电影截图和“3·11”日本地震的截屏相互对照。画面上,一样的黑云密布、海浪汹涌。

  “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智利地震、盈江地震、日本地震,接下来是……”种种传言和猜测在论坛上比比皆是。

  传言很快被与一篇对天文景观“超级月亮”的外媒报道联系起来。英国《每日邮报》3月初报道,今年3月19日,月球到达19年来离地球最近位置,届时会比正常值距离地球更近6700公里。

  有网络写手因此断章取义地称,“日本地震可能是由超级月亮引起”,而此后是否还会有更大的灾难?很快,这样的说法在坊间开始四下流传。

  与此同时,逐渐恶化的福岛核电站危机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无疑,比起地震、海啸,与核事故紧密相联的“生化危机”更令人恐惧。

  “核泄漏”说法的甚嚣尘上大约从3月15日开始。当天,福岛核电站1、2、3号机组均已丧失冷却功能。据广州媒体报道,这时,很多广州市民纷纷接收到了一则据称是来自“BBC新闻”的短信。短信内容告诫人们:日本已经证实核泄漏,所有亚洲国家应该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首批污染物质下午4点就会到达菲律宾。此后,北京、西安等地居民也陆续在当天和第二天接收到类似短信。

  虽然BBC在15日晚已对谣言做出澄清,但后者借助于手机短信的强大力量早已人尽皆知,相比之下,对事实的说明反而淹没于其他庞杂的信息中。

  据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舆情监测中心执行主任朱磊观察,“BBC谣言”的散播,对人们的恐慌情绪产生了重要响。

  一夜之间,盐没了

  事态的发展开始走向荒诞: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盐没了。

  3月17日下午,家住北京南三环的李女士出门买盐却遭遇尴尬。最后,她终于成功从淘宝网抢购到了最后两袋“台湾统一生机海盐”。“真是贵啊!平时都是30多元一袋,我都舍不得买。”李女士对《国际先驱导报》抱怨说,“我只想做饭吃,哪知无盐可买。”

  这一波突然袭来的“抢盐”风波,被学者们视为日本地震引起中国人大恐慌的最高潮。中国盐业总公司事后的调查显示,从3月16日起,浙江省部分地区发生群众集中购盐现象,并迅速向周边省市蔓延,至次日扩散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想不通啊,怎么会抢盐!”从事化学分析研究的潘先生大惑不解。他理解的抢购思维有两种:一是听闻海水因核辐射受到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二是所谓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但是动脑筋想想就知道,盐中能含多少碘?我们每天能吃多少盐?口味太重还容易诱发疾病,怎么可能靠盐来预防辐射。”

  在浙江大学副教授何镇飚看来,“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

  幸运的是,这出荒诞戏码来得快,去得也快。

  中盐总公司后来发布公告披露,抢购发生后,该公司即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要求各地、各级盐业公司连夜组织一切力量,向当地大中型零售商配送食盐,保证18日早晨超市货架上有盐可供,并且采取限购、供应散装盐等应对措施,保证供应。

  “抢盐”潮从3月19日起渐趋平稳。当天,记者在北京一家超市看到,印有“中盐公司碘盐”字样的商品已经摆满了货架。

  但同时,戏剧性的一幕又在多家地方超市出现。“高价买多的盐能退吗?”面对电视媒体镜头,一位来自安徽农村的妇女委屈地说,“我又没有文化,当时他们买我也买了……”

  恐慌背后的“手”

  按心理学上的解释,“恐慌心理下出现的从众行为,主要是看见别人买什么就买什么,没有太多理性判断,即使冷静判断后也会跟随大众选择,觉得更保险。”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钱铭怡分析说。

  朱磊认为,除了“从众行为”,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谣言造势的可能。

  据媒体报道,未经证实的消息是,浙江部分游资起初“在股市大量买入云南盐化等股票。继而到杭州当地超市抢盐,然后通过网络散布消息。将云南盐化拉至涨停,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一位浙江游资人士也证实说,日本地震发生后,就有资金围绕这一突发事件火中取栗。

  不过随着国家相关部门辟谣,食盐抢购得以逐渐遏制,3月17日时还一度表现疯狂的“盐业股”次日时几乎全线跌停。

  有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的“抢盐风波”平息,但不能排除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所以建议在资本市场和现货市场共同建立预警机制,对通过散布谣言实现获利目的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学者马未都在博客中以带有文学化的语言评论道:“抢盐的事如同别人家着了火,我们自己回家往被褥上泼了一盆凉水。仔细想想,别人家还没着火,只是冒了点烟,我们就如临大敌般地把自己几乎搞得睡不着觉。我们躺在湿冷的被褥上冷静下来想想,我们为何这样?”

  事实上,正是在解读日本核危机带来的可能后果时,有专家和媒体的误导乃至语焉不详加重了民众的不信任感。比如,有学者称“喝碘酒可以预防辐射”;还有专家称“戴上围巾就可以防核辐射、最坏的结果是核爆炸”……而就在“抢盐”风波之初,来自浙江某学院的教授还公开引导大家“碘对辐射也有防御作用”。

  此外,“恐慌心理下,与政府和传统媒体说了什么相比,人们更容易相信来自手机短信上的、经由自己信任的亲友的说法。即便这种说法可能没有科学性。”钱铭怡说。

  中国人不怕什么

  钱铭怡同时指出,“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台风眼’,意指灾难中心的人相对镇定,他们认为最坏后果不过如此,不容易产生超过实际发生情况的反应;反而是周边地区的民众会感到不确定性增加,在可能的安全威胁下做出过度的防御反应。”

  尽管如此,已从仙台飞抵国内的物理学博士小彭仍然感慨:非典时中国人抢醋、日本地震时中国人抢盐,“一点风吹草动就足以令我们恐慌”。

  “可是你说,中国人有什么不怕呢?”一位来自广州的资深媒体人反问道,“吃喝拉撒,从果子狸到苏丹红,还有买房、买车,中国人不恐慌的理由实在是太少了。”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足以说明,即使在物质生活逐渐充裕的当下,“不安全感仍旧时时环绕在大家心里,继而日本地震也能在国人心中掀起类似的‘蝴蝶效应’。”

  网络上,已有网友套用原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的话解释说:中国人的惶恐与不够胆,表面上是对于核泄漏的恐惧,骨子里还是对于权力的不信任与惶恐。

  从非典到日本地震:十年来,我们因何而慌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与恐慌作斗争的历史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每当灾难暴发,恐慌总会先行一步,并迅速蔓延。

  电影《极度恐慌》就曾为我们描述过这一可怕的场景:一种奇怪的疾病,在非洲扎伊尔莫他河谷的雇佣军兵营中流行,美国军医抽取了感染血样离开后,另一架直升机投下巨型炸弹将整座兵营毁灭。三十年后,一只携带病毒的猴子被贩卖至美国,瘟疫开始大规模传播,巨大恐慌接踵而至……

  有些恐慌,不分国界:千年虫危机、2012“世界末日”说……未知世界的种种,以人类有限的智慧恐怕永远都无法完全破解,所以,人类的历史有多远,恐慌就会跟着我们走多远。

  有些恐慌,则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未知世界相比,人类的自我破坏和应对不当引发的恐慌,就更加不可原谅。当全球都在为日本大地震后引发的核安全危机忧心忡忡的时候,一部分中国人再次表现出了“超强的智慧”,一股“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抢购食盐风潮几天内迅速席卷大江南北,恐慌程度甚至超过了刚刚经历大地震的日本人。

  这是一个恐慌的年代。股市“恐慌情绪”几乎经常可以从分析师口中听到,“油价恐慌”更是深入万千中国有车族的心扉,上班族对闷罐似公交地铁和道路拥堵的恐慌、外地人春节前买不到车票的恐慌、农民工讨工资而不得的恐慌、买房族对房价和政策变化的恐慌……凡此种种,都已经成了常态。非恐慌,不生活?这话听来有点绝对,仔细想想,倒也并非全无道理。

  伟人早有名言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然而当今天解决了温饱问题,手中不再缺粮的中国人,却更慌了。饥饿和政治运动之外,公共安全、食品风险、奸商炒作、环境污染、常识匮乏,哪一项都可能带来恐慌性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与恐慌作斗争的历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