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首善”陈光标撞上中国慈善制度之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4日09:26  法治周末

  围绕陈光标的种种争议已成为转型期中国慈善"摸着石头过河"的典型样本。

  解决慈善"惟道德化"难题的"密钥",是完善、可行的制度将道德转化为人人可见的善举。

  因此,以一种更开放、更合理、更具前瞻性的慈善理念和制度设计,来更新当前陈旧而僵化的慈善理念和机制,也就成为横亘在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面前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课题。

  慈善的主体是民,而不是官。所以,从制度上厘定政府权力和民众权利在慈善法律关系中的边界,包括明确政府管理慈善的权力范围、行使程序,才能打破中国慈善制度铁幕。

  陈光标让我们很纠结

  法治周末记者 孙政华

  ◎中国慈善榜编制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透露:在榜单对社会公布之前,也与陈光标有过沟通,陈光标说"捐了钱"但"没有票"。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对于捐赠物品的价值确定,国内可能还没有这样的专门认定和评估机构。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指出:社会各界对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共识还没有形成,特别是目前慈善领域尚缺乏对信息公开透明足够的内在动力与外部压力

  围绕陈光标的争议正在更大范围内“发酵”。

  截至5月1日凌晨3时,著名导演冯小刚在24小时内连发6条“微博”力挺陈光标,并炮轰那些攻击陈光标的人:“高调慈善怎么了?谁规定必须低调呀?捐少了说你抠门,捐多了说你显摆作秀!”

  此前,4月23日,《中国经营报》与《华夏时报》同时刊发报道,称陈光标宣布2010年捐款3亿元的部分捐赠并未完全到位,并质疑陈光标假借慈善之名为自己获取商业利益。

  一时间,举国哗然。

  4月26日,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在北京揭晓,2010年捐赠10亿多元的企业家曹德旺获得中国“首善”称号,陈光标此次无缘排行榜。

  对此,《公益时报》执行总编、中国慈善榜编制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赵冠军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陈光标让我们很纠结。”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指出,社会各界对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共识还没有形成,特别是目前慈善领域尚缺乏对信息公开透明足够的内在动力与外部压力,影响到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建设进度,也将制约今后慈善事业的发展。

  榜单统计机构透露背后内情

  与媒体质疑陈光标慈善捐赠“注水”无关

  赵冠军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说,他们在统计中国慈善榜数据时,根据陈光标提供的慈善“成绩单”,统计到的捐款数额与陈光标公布的年度捐赠3亿元差距非常大。“看到的票据有4000万元左右,票据以外以现金实物形式的捐赠无法核实,既没有捐赠接受方的证明,也没有购买实物的发票。”

  这个数据是不是放进去,主办方也很踌躇。赵冠军说,在榜单对社会公布之前,他们也与陈光标有过沟通,陈光标说“捐了钱”但“没有票”,确实拿不出准确的数据证明。

  最终,组委会经过讨论,选择不把未能核实的数据放入榜单。4月26日,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在京揭晓,2010年捐赠10亿多元的企业家曹德旺获得中国“首善”称号,陈光标此次无缘排行榜。

  对于今年慈善榜与他无缘的来龙去脉,4月27日,陈光标对《钱江晚报》记者说:“1个月前,编制与发布慈善榜的《中国公益时报》就派了3位记者来与我联系,让我提供2010年的捐赠数额票据,我说:‘感谢你们的关心,但今年我就不参加了吧。’半个月前,他们又来问,我还是拒绝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陈光标的解释是:“慈善家的评判应不仅仅以每年捐款的数额为标准,而应该加冕予更多一辈子做热心公益的老百姓。”

  中国慈善排行榜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陈光标的落榜,与媒体质疑陈光标慈善捐赠注水无关。原因在于他部分捐赠行为采取的是现金、实物形式,其捐款金额核实困难,具体数目难以确定,所以不便写入榜中。

  此前,4月23日,《中国经营报》与《华夏时报》同时刊发报道,称陈光标宣布2010年捐款3亿元的部分捐赠并未完全到位,并质疑陈光标假借慈善之名为自己获取商业利益。

  当晚,陈光标在微博上展示一段视频,出示捐赠证据,驳斥报道“98%不属实”。

  4月24日凌晨,《中国经营报》相关记者发微博称,报道98%属实。

  网上广泛流传的“陈光标2010年度慈善成绩单”,也是媒体质疑陈光标慈善“注水”的调查依据。成绩单显示,捐赠数额3亿元,这与中国慈善排行榜核实的4000万元相差悬殊。

  对此,4月29日,在央视《今日说法》节目中,陈光标说,成绩单是网友根据其善举总结的。

  针对捐款来源、数额、去向,部分媒体连续出现质疑声。4月27日,陈光标回应《钱江晚报》记者称:“我高调做慈善,要面对的质疑多了去了,没有必要每个都回答,我陈光标永远回答不完社会上所有的质疑。”

  我们核实不到陈光标的具体捐款数额

  有了陈光标会影响到公信力

  赵冠军向《法治周末》记者强调,此前很多媒体把中国慈善榜榜单称为“评选”。事实上,它是“榜单”而非“评选”。

  “尽管我已一再强调,但一些媒体仍然搞错。”他说,两者是有差别的。评选,顾名思义是“评比并推选”,有更多人为因素的参与。而榜单则是客观数据排列的公示,榜单并非政府统计数据。准确地说,这是一个2010年慈善排行榜。

  赵冠军说,从2011年1月到2011年4月,工作组核实了1000多个捐赠数据。“核实基本上没有太大难度。”事实上,到账的捐款大多数应该有据可查。盖有地方政府部门公章的证明,社团、基金会等的证明,即使是企业家提供的受捐对象个人的收条,只要经过核实,都是有效的,可以计入榜单数据。

  有媒体质疑,因核实数据困难等原因“放弃”陈光标,会影响到中国慈善排行榜的公信力。对此,赵冠军说:“恰恰有了陈光标会影响到公信力,因为公布的都是真实的数据,而我们核实不到陈光标的具体捐款数额。如果我们把能统计到的数据公布出去,这又是对陈光标的伤害,毕竟是捐了钱的企业家。”

  赵冠军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慈善家同时也是企业家,企业家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他有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责任。慈善家是榜样,尤其像陈光标这样的比较知名的慈善家,就应该接受来自社会的质疑和监督,捐了钱,也要捐得“明白”。既然是真金白银,陈光标自己也说了,“真金不怕火炼”。

  他强调坚持以实际到账的捐赠作为有效依据。此次榜单,牛根生近12亿人民币的“慈善信托”也未被计入榜单捐赠数额之中。记者查阅了中慈榜榜单,牛根生位列第9,捐赠数额25107.55万元。

  赵冠军说,事实上,陈光标是中国慈善榜2009年的企业家年度第一名,2010年的第一名是黄如论。但很长时间,媒体报道称陈光标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年度捐赠第一名,都称陈光标为“首善”,这与他的高调不无关系。

  物资捐赠折算存在制度漏洞

  没有专门的捐赠物价格评估机构

  有报道指出,此次"诈捐"事件中,陈光标的很多物资捐赠在折成具体金额时存在制度漏洞。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谈道,如果要免税是需要基金会开具鉴定发票的。一般是按照市场价来折算的。如果是生产厂家直接以产品捐赠,等同于买卖,是要上增值税的。目前国内可能还没有这样的专门认定和评估机构。

  同时,捐赠证书是不能真正代表实际捐赠数额的,一切还是要以财务捐赠发票为准。

  对陈光标的"高调",他说,我觉得不论高调还是低调,陈光标热心慈善捐赠都是好事,但是,之前我就对他做慈善的一些做法不太认可。比如直接去灾区发钱。陈光标的理由是目前有很多公益组织不够透明,他对这些组织不够信任,事实上,很多公益组织有很多优秀的项目。

  也许他的捐赠方式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慈善作为民间行为,捐赠者是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也无可厚非。

  刘洲鸿强调,做慈善是个人的权利,方式可以自己选择,但这样的导向不是很好。通过专业的慈善机构,可以把慈善做得更有效率。可以真正帮助穷人自立发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对这些机构不放心,可以自己成立机构,非公募基金会的成立相对来说很容易,但如果做慈善只是为了追求高调或知名度就不可取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募捐人应该向捐赠人出具捐赠专用收据,而且募捐人应当在终止募捐之后公布募捐的全部情况。

  事实上,历年慈善排行榜的发布典礼上,我国慈善立法的进程都是媒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公益慈善事业和慈善公益类组织,此前仅有基金会管理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等,大多层级不高,相互之间缺少协调。

  特别是政府权力和民众权利在慈善法律关系中的边界,民间慈善机构能否降低申办门槛、在日常运行中是否要定期公开各类账户确保财务透明,捐赠人、公众及舆论是否享有对民间慈善组织的各种监督权利,无法在法律层面厘清。

  5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募捐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募捐条例》正式施行。其主要制度是以强制公开制度为核心,将募捐箱变成"玻璃箱",让公众清楚地知道谁可以募捐、为什么募捐、募捐了多少钱、募捐财产是怎样使用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