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近百万网民的“顶起”:中国旅游日诞生背后的网事记忆
新华网杭州5月19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今年5月19日,是我国首个国家旅游日。这个节日的诞生从缘起、择日到设定的全过程,都伴随着网民的投票、争论和热议。一个国家性的旅游符号由此被赋予了具“草根”意义的网民力量。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网事”记者揭开这个特殊节日产生背后的网事记忆。
中国要不要旅游日?超七成网民力“顶”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1979年9月2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三次代表会上,通过了将每年的9月27日定为国际旅游日的决议。在此前后,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也有择定本国旅游日或旅游节的做法。但作为一个旅游大国,中国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旅游日。到底要不要设立中国旅游日?设立中国旅游日的意义在哪里?政府、学界和社会上始终都有两种声音。
一直关注中国旅游日设立的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透露,这个问题的讨论此前曾有过三种意见:一是设立中国旅游日意义重大;二是国际上已有国际旅游日,中国再设没什么意义;三是设也好,不设也好,好像跟老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无所谓。“后来有关部门在网上作了调查,超过70%的网民都支持设立中国旅游日,这说明设立中国旅游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岳冲说。
2009年12月4日,中国正式启动设立中国旅游日相关工作。12月7日至9日,《中国旅游报》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就设立中国旅游日的讨论,向全国Net Touch客户端用户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展开为期3天的联合调查。在最终收回的1204份有效问卷中,78%的网民认为应设立中国旅游日,12%的网民表示“无所谓”,10%的网民认为没有设立的必要。
支持设立旅游日的网民纷纷表示,中国设立旅游日不但能够打响中国的旅游品牌,也能够让更多百姓参与其中,共享旅游业发展成果。网民“小奇”说:“中国应该设立旅游日,鼓励全民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享受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
成岳冲说:“通过设立中国旅游日能进一步凸显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带动国民的旅游意识。这样,它具有促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中国旅游报社常务副总编辑高舜礼表示,中国旅游日的产生过程,跟以往类似的活动相比采取了一条开放的路子,广泛地征求了普通民众的意见,采纳了网上民意。没有网民的声音,也许不会有后来的旅游日设立与征集过程。
旅游日定在哪一天?近百万网民参与投票
中国旅游日设立在哪一天?谁来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旅游局把互联网当成了主渠道。
2009年12月初,中国旅游日征集策划专项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就设立中国旅游日向社会公开征集具体日期方案,委托新浪网就中国旅游日设立日期开展民意调查,并拿出了“三月三”、清明节等十余个备选日期供参考。
截至2010年1月20日投票结束,共有92万网民参与投票并发表了投票理由,其中以支持“3月29日”(中国历史上的旅游先驱徐霞客出游日,有利于弘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5月19日”(《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开篇日,在中国旅游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时间上适宜全国多数地区出游)和“5月20日”(徐霞客进入首游地天台山的日子)的人数较多。
在这三种方案中,推荐三个日期的江苏江阴、浙江宁海、浙江天台三地都将日期与地域联系起来,通过互联网为自己造势,以期旅游日“花落自家”。
在中国旅游日“争夺”中,江阴联合了无锡的“兄弟”力量,号召广大无锡网民参与投票外,并在去年春天举办了开幕在江阴、闭幕在昆明的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活动,而且通过网络制造声势。
据宁海县委宣传部长王建云介绍,宁海在宁海新闻网首页的显著位置开辟了新闻专题,加大“倡导5·19为中国旅游日”的宣传报道力度,并开设了专家观点、倡议书等图文互动近十个栏目。
而浙江天台,倡导的“5·20”网络用语就是“我爱你”之意,意欲营造浪漫氛围,争取更多网民。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在人民网上向全国网民推介“5·20”。
据一位网络业内人士介绍,尽管“5·20”方案提出比较晚,在新浪网上投票未列入候选日,但通过互联网宣传、发动,短短几天内,就“飞票”进入前三名。
旅游日诞生了 网络牵挂远未结束
4月中旬,国家旅游局宣布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旅游日之争无论网上还是网下都宣告结束,可缘于这场争论、网民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或者说才刚刚开始。
浙江省天台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林国干说,无论哪一种方案最后胜出,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国家旅游日,它可以唤起各方面对旅游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在互联网上,由于大量网民参与投票与讨论,在互联网历史长卷中畅游,不断重新勾起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回忆。
打开互联网,在许多博客、微博、论坛、社交网站上,你都可以注意到,在以哪一天、哪一个人物为标志设立中国旅游日日期的网上投票中,网民从春秋战国到近代现代,摆出了无数同旅行、地理、文化相关的元素,从周游列国的孔子到多次下江南的清朝乾隆皇帝,从出使西域的张骞到东渡日本的玄奘,从地理学家郦道元到唐代诗人李白。
有的网民甚至引经据典,搬出大量史料佐证自己的观点。网民“木公”在去年就引用《徐霞客游记》中说的“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为徐霞客和天台山元素呐喊。事实证明,“旅圣”与天台山这两大符号,成为中国旅游日方案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网民“光头101”说,现在有的年轻网民更多地关注现代流行时尚,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脉络了解并不多,个别人甚至是“零接触”。然而,在网民对旅游日方案的讨论中,所有参与者重新了解并梳理了这些历史文化符号,加深了理解,这也许是旅游日对4.77亿网民最大的影响。
有的网民表示,让百姓有一个放松的日子,这也许是旅游日设立的另外一重意义。“在浮躁、紧张的现实工作生活中,旅游日重新告诉了人们如何用一种健康文明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每一天。”新浪网民“桥枫”说。(记者商意盈、章苒、段菁菁、郑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