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迷失故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0日17:37  南方人物周刊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商华鸽)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商华鸽)

通往建福宫的各个殿门都以装修的名义禁止游客入内(梁辰) 通往建福宫的各个殿门都以装修的名义禁止游客入内(梁辰)

网上曝出多张照片,称“4月23日建福宫会所开幕”的邀请函仿古代圣旨风格 网上曝出多张照片,称“4月23日建福宫会所开幕”的邀请函仿古代圣旨风格

  迷失故宫

  故宫最近接连暴露出的问题不过是冰山一角,

  一位在故宫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专家称,故宫沉疴由来已久,

  在制度建设、人员素质、功能定位方面多有欠缺

  本刊记者  卫毅  施雨华  发自北京

  围绕故宫最近出现的“毛贼窃宝”、“锦上添错”、“皇宫夜宴”等诸多问题,处在舆论声浪中的许多故宫人闭嘴沉默,采访殊为不易。但,还是有人有话要说。一位在故宫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专家坐不住了,其对故宫怀有深厚感情,不希望自己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走向一个更为糟糕的局面。在其看来,故宫沉疴由来已久,在制度建设、人员素质、功能定位方面多有欠缺。“故宫应该借这次机会,好好反思反思了。”这位熟悉故宫的老专家接受了本刊的独家专访,按照其要求,我们隐去其名,以“老专家”称之。

  人物周刊:您怎么看故宫这次失窃案,从故宫里将东西盗走,难度有多大?

  老专家:我觉得这次故宫失窃案还没有把盗窃的过程说得让人信服,窃贼的作案经过,不是特别符合逻辑。我自己也存有疑问。

  媒体报道上说,把电闸拉了就可以偷东西了?这小子他怎么知道电闸在哪儿啊?展览的地方叫斋宫,以前一直是陈列室,好几道门呢。故宫那些窗户都是小木头方格的窗户,打破了玻璃还得把窗格给破坏才行。斋宫外边的墙也非常高啊,他带着这几件东西怎么跑出来的?这么高的墙他跳下来得把腿摔折了,他还能跑?还有这么多摄像头监控呢。

  被偷的东西是香港两依藏博物馆的。这些藏品都是现代手工艺品,顶多是民国的东西,特殊的工艺品而已,不是多么高级的文物。说实话,这个级别的藏品根本就不应该到故宫来展览。故宫里都是历史久远的文物,你弄个现代艺术品来展览干嘛呢?

  人物周刊:故宫的安保水平有多高?是否存在安保上的漏洞?

  老专家:现在这方面比较松懈。如今文物市场比较发达,潘家园这样的旧货市场很火,拍卖市场也很红火。全国一片文物鉴定热,私人也搞鉴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注意故宫的安全很重要。

  故宫现在有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好多社会上的藏家,做古董生意的商人,认识故宫的人,就把他们的东西拿到故宫里来鉴定。我过去就跟领导提过意见,说过这样的现象。故宫在以前根本是不允许私人的东西拿到故宫里来的,我们过去在这方面要求非常严格。现在可好,什么人都大包小包地往故宫的办公室里拿,找熟人做鉴定来了。都是汽车进汽车出,你拿进去什么东西拿出来什么东西,根本就不知道。这要是弄个狸猫换太子怎么办?我觉得这都是安全隐患。现在故宫没发现什么问题,将来如果要发现什么问题就是大问题。

  人物周刊:建福宫是什么时候建的?私人会所可以在故宫里存在吗?

  老专家:建福宫早就建了,里面很豪华,亿万富翁们在里面吃饭,故宫从这里面怎么也赚些钱吧。我们以前在故宫上班的时候哪有这事啊。我们故宫过去这些老同志,做事情都非常严谨。故宫的一草一木,我们都不会去动的。以前我们住平房,生活上需要烧柴。故宫里破木头多极了,但是我们都不敢动一块的。移动这些破木头,都必须到行政处开条子,经过批准、经过检查才能拿出来。

  人物周刊:故宫送给公安局的锦旗上出现了错字,大家认为故宫这样的地方不应该出现这么低级的失误。

  老专家:那可不是嘛,这反映了如今故宫领导的水平就在这了。领导怎么能把“捍卫”的“捍”字写成了“撼”字,这是什么领导啊?我都纳闷了。另外,破案是公安局的职责和工作,我们报案了,你们负责破案,况且,还有些东西没找着,送哪门子锦旗啊,怎么自个儿跟自个儿找事啊。

  人物周刊:故宫里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

  老专家:现在一些人工作都不上心。谁要是找他们联系工作啊,忙着呢,紧着呢,实际上,下午4点钟,办公室就没人了,礼拜五下午更不好找人。业务部门很松散,很浮躁。有点经验的人忙着往外搞鉴定挣钱去了。经常请假,全国各地满处跑。

  和我们过去老一辈故宫人相比,现在的人差远了。现在没几个人真正开展故宫的研究工作,很差。我们过去都是踏踏实实地工作啊,早上8点钟,我们就进库房整理了。8点钟之前,进库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了。要领钥匙,领钥匙之前要开单子。现在可好,9点钟还没进库房呢,12点钟,很多人都躺下睡着了。

  人物周刊:那该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老专家:故宫应该借这个机会,好好反思反思了。一是整顿文物,二是整顿安全,三是整顿工作秩序,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培养接班人。现在很多老先生都不在了,业务部门基本上都是后面来的一些个人。

  如果现在不抓紧培养接班人的话,将来的业务部门就成了看库房的人了,也没有人带他们去研究,也没有人带他们去提高鉴定水平。现在的人守着库房不知道看什么,不知道怎么学。有的人待了十几二十年了,还没入门呢。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来到故宫工作,也就是每天叫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不知道怎么去研究不知道怎么去深入。

  领导吧,现在根本就不知道下边的工作状态。如何抓业务部门的工作,领导好像都没有什么设想,就这么一年一年地过,混日子。地位高点的,日子混得就好点。现在故宫的研究特差劲,我跟你说啊,以前我们那些老专家在的时候,故宫的地位相当高。现在的话,别人都看不起故宫了,觉得故宫的人才也都没有了。老的老,死的死,剩下一个半个的水平也不怎么样。

  故宫应该在培养大家的鉴定水平方面开展工作,提高大家的眼力。现在的高仿品啊,等我们这辈人死了之后,没准都当真的了。不下功夫研究的话,不注意的话,咱们不再收购点高仿品多看看,将来真闹不清。

  人物周刊:大家想到故宫时,头脑中往往会冒出老专家在做研究的场景。

  老专家:其实呢,故宫对老同志不够重视。故宫花过不少钱在乾清宫那片大宴宾客。请的都是些关系户,都是些银行什么的人,连自来水公司的人都来。但好几百个退休的老同志,跟故宫干了一辈子的人都进不来。故宫做什么事情都看你的职位。故宫的老人陆陆续续退休了,经过这么多年了,当领导的不聘人家也应该说几句安慰的话啊。但是,这些都没有,走了就走了。很多退休的老人都在外边搞鉴定,帮着藏家编书。为什么不把这些老人集中利用起来,搞故宫的科研啊。是不是嫌我们占地方,占名占利?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人物周刊:具备怎样条件的人才能进入故宫工作?

  老专家:过去我们有名的专家很多,冯先铭、陈万里是瓷器专家,徐邦达是绘画专家,朱家溍是宫廷历史专家……现在故宫的人太多了,真不见得能用得了这么多人。“文革”结束之后,我记得,全院也就七百多人,现在都快两千人了吧,许多都是亲戚介绍来的。现在哪都这样,不光是故宫,整个国家就这状态,你有门路就行。现在人事上的问题可多了,有的人快到退休年龄了才调到故宫来(指到故宫镀一层金马上退休——记者注),有这样的吗?都说要培养接班人,都培养退休的接班人吗?大家伙儿都敢怒不敢言,故宫今后怎么发展事业?

  人物周刊: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得具备什么样的水准?

  老专家:过去的老院长,比如杨伯达,人家是玉器专家。像杨伯达这样的人,才真正的是一个博物馆的领导。他什么都知道一些。杨伯达当院长的时候,所有的库房他都去,陈列的东西清清楚楚。我们现在的院长,平时根本就见不着,除非开大会,轮到他讲话时出来了。

  人物周刊:您觉得一座博物馆根本的宗旨与功能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故宫发展过程中有过争论吗?

  老专家:对许多人来说,来故宫还只是逛故宫,当作博物馆来参观的人很少。仔细看古董的大概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玩古董的人,一种是艺术院校的人。

  过节的时候,我们都去服务过,看到有的观众,来到陈列古董的地方,刚迈进来一条腿就走了。很多人就看看房子。

  过去院里面有过几次讨论故宫的方针和任务。究竟是博物馆还是故宫?还是两者结合起来?最后还是兼办两者。

  改革开放之后,现在是市场经济,大家的思想意识和过去是不一样了,我们的博物馆应该怎样与时俱进呢?在故宫里边摆摊卖东西,开个茶馆,弄个饭庄,是不是就跟经济发展形势相结合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做做历史文物各个方面的课题,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不能什么都以赚钱为目的去搞项目啊。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