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中国启动蓝色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9日09:50  观察与思考
观察与思考封面 观察与思考封面

  呼唤海洋,更要敬畏海洋

  我们呼唤海洋时代。并且,我们终于迎来了阔步迈向深蓝,拥抱大海的新时代。

  正如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获知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后所表示的:“这真是一件大喜事!”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是世界各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随着陆域资源的日益紧缺,许多国家都将触角尽力向海洋延伸,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他们中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经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已达100个左右。

  而中国是全球第四大海洋大国,浙江是中国第四大海洋大省,自然时不我待。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深思熟虑,在“十二五”规划中全面布局国家海洋战略,更在开局之年把试点的任务交给了山东、浙江和广东。

  “浙江将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这篇文章,让海洋资源产生最大效益,让海洋优势助推浙江经济再上新台阶。”省委领导的这一表态正是全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指针。

  战略布局、产业规划、金融支持、港口建设、科技兴海、海岛开发、生态保护、体制创新、陆海联动、人才储备⋯⋯浙江各条战线上紧锣密鼓、摩拳擦掌。犹如笔者走访广东、山东两个海洋经济试点省所看到的热火朝天的备战情形一样。

  决策既定,雷厉风行。然而,在这一当口,我们还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本期独家策划的《中国启动蓝色引擎》一组18个版面,就是希望通过浙江、广东、山东三省专家学者的智慧火花,对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共识有所裨益。

  此外,我们还主张:呼唤海洋,更要敬畏海洋。

  敬畏海洋,就是不光要看到海洋开发,更要看到海洋的保护,看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实施中“注重保护和开发并举”。多年来,浙江省相继出台了18部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对保护海洋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又提出到2020年前投入70亿元进行海洋生态修复;还划定了3个海洋自然保护区,9个海洋特别保护区⋯⋯

  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长期以来,海洋经济的实施主体,一味向海洋索取资源,导致重点海湾和近海海域的渔业等资源紧张,而没有主动向海洋投入修复性资金;海岸带的临港工业,一味地想着能填多少海,能向海洋排多少污染物,近海环境的承载力同样亟待加强;海洋工业的增加值率尚低于全国水平,优势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新兴产业仅是亮点还不是增长点。凡此种种,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规范和科学规划资源开发行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海和谐,是浙江为全国试点和示范的要务。

  敬畏海洋,就是不光要看到海洋的生产,还要看到海洋的生活和文化。国务院批准的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但是,作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试点省,浙江试的不仅是“海洋经济发展”,还有海洋生活、海洋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下一阶段的试点发展中,沿海城镇的规划和建设,要从大陆思维转向海洋思维,在传承本土先进海洋生活方式的同时,借鉴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沿海发展经验,引进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沿海先进生活方式,把海洋生产的发展与海洋景观的维护开发,以及海洋文化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将沿海地区打造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滨海旅游和生活目的地。此外,浙江本地对海洋政治、外交、军事、历史等研究还比较分散且滞后,难以支撑我国以及省内开发东海和远海的形势需要。因此,在试点发展中,需要在注重海洋自然科学开发的同时,将海洋社会科学的研究和传播摆到同样的高度。海洋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生活、文化这个“软实力”的支撑和融入,否则就经济而经济,生产发展终将成无本之木。

  敬畏海洋,就不光要看到海洋工业、海洋产业建设,更要看到海洋防灾减灾等安全体系的建设。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能量,既可以开发为经济建设服务,也可能对人类产生伤害。日本“3·11”特大地震海啸对其沿海工业设施、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和破坏,对全球都是一个警示。但对照世界主要沿海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浙江在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相应的能力,都还存在着较明显差距。

  为了保障海洋经济的安全发展,保障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灾害的防范。一方面要在海堤建设和相关海洋灾害防范工程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加码。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和实施。必须加强海洋灾害综合观测网、海洋灾害预警网、海洋灾害信息服务网等“三网”的建立健全,必须完善海洋灾害应急响应决策指挥平台的建设,以及在大型海洋工程设施,大型临港工业设施,包括核电、油气、造船以及海洋新兴产业等的布局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我们呼唤海洋,因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中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关系到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我们敬畏海洋,因为在浩瀚的蓝色国土上,我们从启航开始,就注定要科学发展。   

  编辑部主任:徐友龙

  在转型发展中实现科学跨越

  —访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刘亭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国家战略的决策过程

  观察记者:刘主任,作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亲历者,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规划及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历程?

  刘亭:浙江在全国是一个较早强调发展海洋经济的省份。早在1993年、1998年和2003年,先后三次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而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经历了一个从“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提升的过程。

  2009年7月,省里开始启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谋划工作。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派,省发改委借参加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调研活动之机,第一次向主管部门做出了积极争取的汇报。此后,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又于当年8月和9月,分别听取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工作汇报。

  2009年12月,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左己带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相关人员来到我省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结束之后,他们向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提交了一份关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此后,在2010年2月,中国工程院组建了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领衔的“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课题组,国家开发银行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作为参与的一方,共同开展了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全面深入研究。

  2010年4月份,温家宝总理圈阅同意国家发改委关于山东、浙江、广东三省试点发展海洋经济的报告。三省在原来的基础上,紧锣密鼓地开展规划编制和试点方案准备工作。

  2010年8月,由省领导带队的三个考察组,分别对日本、新加坡及马尔代夫和地中海等岛国,就海岛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2010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杜鹰副主任带队,国家相关部委就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问题到浙江进行专题调研,并随后在北京两次主持召开有20多个部委参加的征求意见会,并重点讨论了《规划》中浙江体制机制的创新及相关政策的配套。

  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月后,省委召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专题的省委工作会议,对全省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这也可以看作是我省发展史上的第四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

  优势剖析

  观察记者:浙江省在海洋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独特优势?

  刘亭:浙江是个陆域资源小省,自然资源的丰度全国倒数第三。但浙江却是一个海洋资源的大省,不但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岸线总长6696公里;还有全国最多的海岛,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又处于内外开放扇面和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两个交叉点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此外,我们的特色产业优势也很突出。2010年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500亿元,其中海运业发达,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04万标箱,宁波—舟山港跻身全球第一大综合港、第六大集装箱港;船舶工业产值85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海水淡化运行规模近每天10万吨,居全国首位。此外,我省还有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较强的科教支撑能力等其他有利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优势。

  观察记者:浙江在海洋经济试点中,如何发挥这些优势条件?

  刘亭:根据我们浙江省自身的优势条件,我们提出了适合我们浙江省的五点战略定位:一是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二是重点推进舟山群岛综合开发开放、杭甬海洋科技创新、甬舟港航配套服务、温台民营海洋产业发展等特色试点工作,建设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三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四是坚持海陆联动,统筹协调,建设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五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

  浙江当下发展海洋经济要注意的方面,我个人把它概括成三个结合:一是沿海发展和内陆发展的结合,即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二是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结合,即坚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合理保护,集约开发;三是宣传造势和扎实推进的结合,不宣传无以增进认识、凝聚共识,但不实干更不能取得实效、终成正果。

  观察记者:浙江省应该发展成为怎么样的一个海洋经济强省,也就是说我们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刘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和跨越式发展,实现以下目标:首先,我们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示范区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5%,三次产业结构为6:41:53,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

  其次,我们的港航服务水平能够有大幅提高。到2015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2亿吨,集装箱和原油、成品油等大宗商品运输在沿海港口中所占比例有较大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港航强省。

  第三,我们的海洋经济转型升级要有显著成效。海陆联动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一批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第四,我们的海洋科教文化要达到全国领先。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示范区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第五,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建成陆海联动、跨区共保的生态环保管理体系,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清洁海域面积力争达到15%以上。

  另外,我们还要争取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40:55,科技贡献率达80%左右,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35%左右,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

  三个亮点

  观察记者:要实现这些目标应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浙江打算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

  刘亭:我们在制定这些目标之前,首先是要考证我们确实是有能力完成这些目标的,当然,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得到的,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优势,制定了相关的发展目标,也即坚持以海引陆、以陆促海、海陆联动、协调发展,注重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我们提出了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

  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我们浙江突出的重点和彰显的亮点,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二是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三是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

  进一步分析的话,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是龙头,是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牛鼻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基础,是扩大海洋经济总量、提升海洋经济素质、增强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力的重要支撑;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是载体,是浙江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增长极之一。因此,我们应该统筹谋划、有机整体地推进三大重点和亮点建设。

  观察记者:“三位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具体指的是哪“三位”,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刘亭:2010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明确了浙江要重点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以此作为建设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和港航强省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浙江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点睛之笔”。

  “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中,首要的是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这是核心。重点是建设“一个中心,两大平台,七大交易区”,即以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建设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和宁波生产资料交易服务平台,设立石油化工、矿石、煤炭、粮油、建材、工业原材料、船舶等交易区,同时要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重要能源资源储运基地,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中转储运能力。

  其次,优化完善集疏运网络是基础。通过完善进港航道、锚地、疏港公路铁路和重要枢纽等集疏运网络,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提高多式联运水平。所谓多式联运,指的就是江海、海陆和海空联运能力。其中的重点是优化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整合港口资源,增强港口吞吐能力;加强宁波—舟山港、嘉兴与上海港及长江沿线港口间的合作;同步拓展“内陆港”功能,以及建设运营一批港口物流园区,做强一批港口物流公司。

  再者,强化金融和信息服务是支撑。我们特别要加快港航服务领域的金融创新,提升电子口岸信息系统,增强港航物流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浙江的分支机构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物流金融、海上保险、航运保险与再保险、航运资金汇兑与结算等航运金融服务,引导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用于航运等相关产业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港口航运开发事业。完善航运物流信息系统,加快宁波—舟山港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与企业专用物流信息系统有机对接,建设“数字港”。

  观察记者:刚才您还讲到另外两个亮点,能不能也为我们解释一下?

  刘亭:前不久,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就提到在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我们首先要突出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和引领性,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就浙江省而言,要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集中抓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清洁能源、海洋勘探开发服务、港航物流服务等六大领域。这六大领域在浙江省已经有一定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和重大项目支持,进一步提升产业科技含量、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对陆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能力,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实力和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竞争力,这三点成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攻点。同时,要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加强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和渔场探捕,健全现代远洋渔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发展滨海旅游,创新旅游产品,推进海陆和岛际旅游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

  关于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加快舟山群岛开发开放,全力打造国际物流岛,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舟山作为我国唯一的群岛型设区市,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明显,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建设重点可概括为“三基地一城市”,即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科教基地和群岛型花园城市。在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方面,下一步我们要抓住契机,加快统筹建设一批重大泊位、航道、锚地项目,结合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增强港口物流的增值服务能力。在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方面,除充分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外,还要统筹考虑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清洁能源的发展,建设船舶工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远洋渔业基地、海洋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在海洋科教建设基地方面,既是提升浙江省海洋科教实力整体实力、加快跨越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有效发挥海洋经济发展对省域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力的战略需要。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是舟山试验区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通过进一步发挥海岛城市的特色优势,增强科研、金融、信息、休闲等现代服务功能,实现海洋海岛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文明的有机共荣。试验意味着创新,其中既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也包括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为此中央还特别赋予“舟山群岛新区”的定位,期许这一地区为全国新一轮海洋经济的发展扮演“先试先行、率先突破”的角色。

  海洋经济同样亟待升级

  观察记者:您在多个场合提到浙江海洋经济整体上仍呈现为粗放发展,对此您有何建议?

  刘亭:近年来浙江海洋工业增加值率约为24.3%,高于全省工业约3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海洋工业约5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增加值率是区域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反映工业发展集约化水平的主要指标,那么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浙江海洋经济整体上仍呈现较为粗放的发展。我省目前的海运、海洋旅游、石化、船舶、海水综合利用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条相对较短,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优势、品牌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等未有效形成,有机组合度有待提高。海洋生物、海洋能等新兴产业需积极实现从亮点向增长点的转变。

  为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还提出了战略化、国际化、集群化、科技化、服务化的“五化”发展方向。

  在工作重点上,除了建设好“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和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以外,还应该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以及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指的是加快发展涉海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巩固提升优势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充分发挥海洋服务业对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指的是充分发挥浙江港口岸线丰富的优势,坚持自主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大力发展以船舶工业为重点的临港先进制造业。

  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指的是按照扩大养殖、拓展远洋、深化加工、搞活流通的发展思路,加强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    ■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