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浙江嘉兴党员志愿者学习新技术帮村民致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09:29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凌 雁

  1921年盛夏的一个下午,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建党使命。从此,党的诞生地的荣光和嘉兴连在了一起。“特殊的历史因缘,给了我们一份光荣,也给我们带来了特别的责任。”这是嘉兴一万多个党组织、二十多万名党员对这份光荣的执着坚守。正是这份执着坚守,赋予了嘉兴新的使命。九十年后的今天,在嘉兴,红船引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嘉兴党的建设正展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名党员就是

  一面鲜红的旗帜

  “我是诞生地的老党员,为群众做点事心甘情愿,这是我们的光荣。”老党员刘镇国朴素又深情的话语,让记者为之动容。

  今年76岁的刘镇国,家住南湖区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从40多岁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老人就一直住在这个小区。现在,这位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的老先生却不肯“赋闲”在家,而是三天两头“泡”在丁家桥社区的办公室里。在这里,他有一个“权力较大”的身份—社区“群众服务员”。这个社区第八组发生的任何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生活难题,都可以通过他“向上反映”,他可以随时联系社区书记、主任和组里的警察、医生、教师等,参与解决问题。

  “尽管退休了,年龄大了,但我们是诞生地的党员啊,为社区做点事情,也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出力呀。”这是老人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去年春节期间,小区里有对高龄的老夫妇,因家中原来的保姆要回家带孙子,正为找不到保姆而着急。刘老顶着寒风四处打听,跑了十多个家政服务公司,费了很大的劲,终于物色到一位保姆。当刘老将保姆带到这对老夫妇面前的时候,俩老特别感激。尽管是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心里却是无比的温暖。往后的日子里,刘老还经常去这对老人家中看看,当得知第一个月,俩老就给保姆多发了200元工资的时候,刘老终于放心了。

  刘老指了指坐在一旁的老党员沈喜文说:“他比我还勤快哪!从去年到现在已处理了40多件大小矛盾、纠纷。”

  当沈喜文说起处理好的那些事,黝黑的脸上还流露出兴奋。为了还天星河公寓住户一个舒适安宁的环境,沈老管定了这桩“闲事”,与新达房地产公司一次又一次交涉,奔波十多次,最后房产公司负责人被沈老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主动拆除了违章建筑,消除了安全隐患,十多户居民开心地笑了。沈喜文也渐渐成了居民心目中的“包公”,哪里有居民吵架了、哪对小夫妻闹矛盾了、哪个小区乱停车了,居民们都会来找他。

  自从南湖区创新社会管理,实行“六六群众工作制”以来,这些普普通通的党员主动承担起群众服务员一职,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居民集聚地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书记姜英告诉记者,社区里这样的党员有很多,当有老人心脏病突发了,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站会主动轮流照顾;当楼上住户漏水了,党员会主动出面调解;当小区车棚出现停车矛盾了,党员会三番五次上门化解。在他们看来,这些小事处理好了,老百姓满意了,也就可以少给政府“添麻烦”。

  丁家桥社区办公室设在弄堂深处一幢简陋的小楼里,原是附近一所学校二三十年前的集体宿舍,因有些年份而不再有人居住,借给社区的。而就是这样一栋小楼,却成了老城区秀州北路2099户居民的“娘家”。

  随着姜英的指点,踩着壁陡的楼梯,穿过狭窄的楼道,在二楼拐角处,有一间五六平方米的房间,记者看到门旁有一个镜框,上面贴着23位80岁以上孤、老、病、残老人的照片,走进房间一看,里面除了一台洗衣机,满屋子尽是已经洗净的老人们的衣衫。“夕阳红爱心洗衣房”几个大字显得尤为醒目。这是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的一项工作之一,每天由志愿者为登记在册的老人们免费洗衣,不论春夏秋冬,天天如此。

  社区的80多岁高龄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年纪大了,想洗也洗不动啦!尽管孩子们给买了洗衣机,可是房子在一楼,洗了也没法晒。现在我把脏衣服送到社区来,他们都帮忙洗好。自从有了这个爱心洗衣房,三年没有洗过的像“庀刀布”样的冬衣都帮助洗干净喽,虽然子女不在身边,往后也不愁没干净衣服穿了。”

  还有一位叫张爱生的老人,他是嘉善县西塘镇礼庙村一位85岁高龄的老党员,因老伴常年生病,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但他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而是用他孱弱的身躯扛起家庭的重担,靠种一亩六分农田,解决温饱问题。多年来,老人经常摇着小船到河里去吸废铁,换来的这点微薄收入不是贴补家用,而是上交党费,一分都不少。老人说:“作为一名党员,这是我的光荣,我不能为党作更多的贡献,我能做的就是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按时交纳党费,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人看来,共产党人的荣誉比什么都重要。

  当记者驱车经过秀洲区油车港镇的时候,被田野中一排排整齐的葡萄大棚所吸引,“小村官葡萄园”实验田的牌子,醒目地立在田头。

  说起“小村官葡萄园” ,当地的农民都会竖起大拇子,夸奖一位叫丁思成的女大学生“村官”。一位1982年出生的年轻党员,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杭州某大型医药公司的工作,报考成为嘉兴首批大学生“村官”,来到油车港镇濮家湾村,担任了村委会主任助理。刚去的时候,当地的农民还真不相信,这样一位文静秀气的女大学生能在农村吃苦?

  刚来的时候,小丁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啥。当看着农民们种的葡萄卖不上好价钱,她心里急,决心要为乡亲做点事,她拜师“土专家”,筹建“小村官葡萄园”,注册“小村官之家”商标。为了学种葡萄技术,她三天两头往葡萄大户的葡萄园里跑,最危险的一次,两条大狗一齐冲过来,腿被咬得鲜血直流。“她起早落夜修剪、除虫、采摘,每一道工序都亲自动手。”村民告诉记者。当葡萄种得有点眉目,她又联合周边葡萄专业户成立“好收成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创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小村官葡萄园”模式,还带领大家在葡萄园套养土鸡、套种甜瓜,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一年不到,这个“小村官葡萄园”生产的有机葡萄、土鸡、土鸡蛋等系列农产品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去年还实现盈利5.2万元。见到小丁正是在她的实验田里,草帽下那张红朴朴的脸上还淌着汗珠,手上拿着一把用来修枝用的剪刀。对如何种葡萄,她侃侃而谈,但说起村民们夸奖她时,却又腼腆地压低了声音:“我是党员,我喜欢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让村民早些富起来,是我该做的。”

  在嘉兴采访的日子里,总是有这样的温暖在记者心头涌动。有致富后不忘乡亲,免费给贫困户提供大棚、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甜瓜大姐褚富宝;有身残志坚,每年至少有三个月收入捐赠给社会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有获得过5项中国专利、2项欧洲专利,争做科技创新排头兵的常东亮;有为了教育事业,38年一人坚守山村小学,制作100多种鸟类标本供孩子们学习的好老师陈其昌;还有许多党员志愿者们⋯⋯

  从这些平凡的党员身上,让人真切地体会到党的诞生地党员内心的那份光荣感,及油然而生的奉献精神。这是嘉兴党建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石,也是“红船精神”不断引领群众创业创新的不竭动力。在党的诞生地嘉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而每一个党员的荣誉感,已然内化为党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强劲战斗力。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更多关于 党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