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700万外来人口都是我的对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5日11:13  中国周刊

  没有好工作,住在地下室,没有男朋友,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计划。

  研究生毕业两年的王倩似乎应该“逃离北上广”,可她从来没想过离开。

  中国周刊记者  杨洋 北京报道

  很长一段时间,王倩不把居住的半地下室称之为“家”,她把那里称之为“我住的地方”。

  简单的休整是为了“每天出去打仗”。对手是谁?“北京700万外来人口都是我的对手。”王倩说,看似更多的工作机会,除以人口基数,落到自己身上的,没几个。

  好工作是什么

  2009年7月,王倩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从北京师范大学顺利毕业。和很多高校毕业生一样,毕业意味着“归零”。身上的名校光环、接触的名师和高端论坛、憧憬中的美好未来,全都消失不见了。2009年,北京地区有20.4万高校毕业生,2010年北京高校及科研院所毕业生达21.9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生21万,其中,研究生7万。像王倩一样,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离开北京。

  “我不知道文科生能做什么。厨师会炒菜、医生会治病、工科生会编程。我呢? 没有一技之长。”

  尽管读了七年的传媒,王倩没有选择纸媒、电视行业或者影视公司。她的理由是:电视编导需要常年熬夜剪片子,而对一个女人来说“十二点不睡就是不要脸,凌晨三点不睡就是不要命”;影视公司跟剧组太过漂泊和不稳定;纸媒需要有相关的实习经验。在她与工作的彼此选择中,机会渐行渐远。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阳光卫视”的品牌推广。“这是一个听起来不错的平台。”由于没有经验,王倩在部门内做“小妹”,打杂。七个月后,公司裁员,她的名字出现在第一批裁员名单中。

  回忆起裁员,王倩觉得像是老天的一次捉弄。“房东和老板像是商量好了,同一天,房东通知我,女儿要用房结婚,请你们离开。”那天,她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慌张。

  几天后,她搬到现在租住的半地下室。三室一厅,有厨房和独立卫生间。王倩和另外两位同学分摊房租。她住的朝南的房间,月租950元。同住的同学形容这里是“地下行宫”。跟地上的房子相比,这个房子的性价比太高了,除了寒冷和潮湿。

  停暖后的3月15日到4月15日,是这所房子最寒冷的日子。寒入骨髓的一晚,王倩为了完成公司的任务,在凌晨两点还在做PPT。窗户糊上了,门关得紧紧的。王倩穿了三条保暖裤、三层袜子,穿着棉拖鞋、戴着手套,敲击着键盘。每敲一下,都伴随着身体的颤抖。为了节省,她没有买电暖气和空调。

  被裁员后,王倩通过朋友介绍,临时在一个小公司工作。月薪1500元,没有保险金,每天饭补4元。公司做什么?“如果哪个乡哪个村想开一个纪念馆,可以找我们。”

  让她受不了的是公司把加班当成理所应当,并没有加班费。让她更为吃惊的是,所有的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去加班。

  找到稍微好些的工作,王倩就离开了小公司。现在在一家出版社,薪水2500元,扣除保险后,拿到手2000元,交房租和吃饭,只能月光。王倩总结这三份工作的共同点:都不是想要的工作;薪水都不高、都是宣传类职位;全是从打杂的“小妹”做起。

  王倩不怕做“小妹”,只要是她喜欢做的工作。可她认为的好工作是什么呢?她一再提到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过的一段话: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至于具体的好工作是什么,她还不知道。想象中,那个好工作应该在一个大的平台上。而这个平台为何接纳她?她还没有好的办法。似乎学跳舞和学日语也不是一个有针对性的积累。

  诱惑

  王倩的业余生活安排得很满。每周一三五的晚上跳爵士舞,免费的。周六学日语,还不定期地参加日本文化交流中心的活动,观看免费电影。日语班是王倩毕业之前报的,要是现在,她肯定是拿不出那笔学费。

  业余生活让她很开心,很舒展。只有在北京,她才“终于活了”。

  来北京读研之前,王倩认为自己是一个活在瓶子里的人。高考复读的经历让她的大学四年一直在辽宁大学的自习室里度过。她不断地用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她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唯一的印象就是寒冷,每个冬天她的脚跟都会被冻裂。四年里,她没有谈过恋爱。

  本科四年,王倩每个学期都能得到一等奖学金。她参加了北师大的研究生保送考试,带着荣耀来到了北京。

  “本来是准备夹个本儿在北师大自习室继续过三年的。”王倩发现,北京的学校和辽大完全不一样。“啊,原来北京是这样的啊!”她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原来,学校的电梯是所有人都随便坐的啊。而辽大的教学楼有九层高,电梯只给领导坐。她看到了北京的温和与平等。

  “北京能看到大使,别的地方能吗?”中美电影活动周,王倩在学院里帮忙,她见到了美国大使。这让她看到北京的平台有多大。

  她开始注重自己的打扮了,尽管不买名牌,但她把自己装扮得更为得体。而在辽大时,她可以好多天都穿同一件衣服。在辽大,她是一个四年说话不超过500句的人。到了北京,所有同学都认为她是一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女孩儿。

  毕业,巨大的落差。现在的工作,薪水低不论,每天工作的内容都“没有意义”。王倩承认自己没有尽百分百的努力,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在消耗。所以,她要找一个更大的平台。她要工作、生活在北京,分享这里的资源。

  没有工作、无家可归的时候,都已经度过。王倩不忌讳对自己用“惨”这个字。但是,她说,“在北京受苦也是一种滋养。”她期望有一天,可以做领导,指挥别人做事。可以随便地出国,可以度假,不受约束,很自由。不过她也承认,“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

  “这种诱惑也许是一根吊在驴子前面、诱使它不断前行的胡萝卜。”王倩说。诱惑在前,想退回,越来越难了。

  有家难回

  王倩的家乡,在辽宁省西部一个三线城市。儿时的记忆,很多都已经模糊。唯一刻骨铭心的,是小时候坐在母亲的自行车上,母女俩的一段对话。

  那晚很寒冷。东北的冬天,晚上八九点就很少见行人。母亲带着王倩,骑着自行车在转盘一圈接着一圈的绕圈。王倩说:“妈,好冷,咱回家吧。”母亲说:“王倩,咱不能回,回不了家啊。”为了躲避婆婆的责骂,王倩的母亲宁可游荡在大街上,也不肯回家。

  如今,王倩一样不肯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吵架,而母亲又总是把她当作孩子一样的管束,她很难和家人相处。“国庆回家七天,打了七天,你说我能回去吗?”

  目前的境遇,父母是知道的。越长大,越发现父母不过是两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女,“他们能帮上我什么呢?”

  而母亲也会质问王倩,为什么她身边的孩子都结婚生子,王倩却连男朋友都没有?“为什么你那么废物?”

  在一次遭遇街头抢劫,打电话回家寻找安慰时,母亲对她说:“多大个事儿,你就给我打电话?”前几天,母亲不小心摔了跤,就在QQ上责怪她:“都是你不让人省心,我才摔了一跤。”母亲晒黑了,抱怨说是为了给她攒钱,舍不得买遮阳伞。

  王倩曾经想过,假如有一天她得了急性阑尾炎,她能给谁打电话。想来想去,也就是同住的姗姗,或是几个要好的同学。尽管诸多埋怨,王倩和父母还是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母女经常在QQ上聊天,母亲觉得上网比打电话便宜。在QQ上,母亲告诉王倩,姥姥做了一个梦,梦里王倩在北京又黑又瘦,就要饿死了。醒来后,姥姥无比担心,要让王倩回家。

  过年回家的时候,姥姥会拉着王倩的手劝:“回来吧,家里有发展。”王倩笑着说,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劝她说家乡有发展,她能信吗?

  父亲不止一次地问,北京有什么好?王倩反问,家里有什么好?

  刚毕业的时候,家乡曾有两个工作机会,父亲问她要不要去。一个是军工单位的文职,算体制内的工作。另一个单位在海边,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达。王倩对父亲说:“我在北京挤地铁,回家还去挤公交车,我何苦?”在听说两份工作还都要花钱找关系,王倩断然拒绝了。名校研究生毕业,凭什么还花钱?而且,这些工作是那么琐碎无聊。

  她已经很久没有愤怒,甚至认为面对所有事情都是应当应分的。

  快乐是什么?王倩想了半天。最后,她努努嘴:“毕业后,真的好久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了。”

  离不开的北京

  “哪个来北京的人不要强?”在北京生活,更像是实现自己的一个“美国梦”。王倩说,高考是改变自己的手段,文凭是达到想去地方的梯子,北京就是期望和梦想。

  “家”是她最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爱人、房子、车子,她一样没有。爱情,她想知道是什么。她期望中的另一半要完全信赖自己,有成熟的价值观,有智慧,能引领自己,要是一支蓝筹股。问她在乎另一半的物质条件吗?王倩哈哈大笑,这样的人,物质条件也差不到哪儿去。

  尊严是什么?尊严是最宝贵的东西。这种尊严又似乎和工作贴得很近。王倩认为,工作不是糊口的手段,是事业,是成就感。有了成就感,自然有尊严。只有北京,才会给她这个平台和机会。我问她:“北京对你依然有吸引力吗?”王倩敏感地反问:“你这问题似乎在问一个已经离开北京的人。”

  “我回不了家,没有退路。如果离开,也是去上海、广州、香港或者国外更好的城市,有更大平台的地方。”

  “假如五年、十年后,你还是目前的状况,你会不会离开?”

  王倩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么远。她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奋斗的资本。

  “世间无常,人都是善变的。也许两年后,我的答案和今天就不一样。但今天,我不知道。”   

  (本文人物为化名)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