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延安处处显得平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5日13:41  中国周刊
大戏台是延安的著名标志之一,延安军民经常在这里集会和进行文娱活动。图/CFP 大戏台是延安的著名标志之一,延安军民经常在这里集会和进行文娱活动。图/CFP

  讲述人:何方,著名学者,1938年参加革命,后曾任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中国周刊记者/周昂  整理

  我是1938年秋天到达延安的。一到延安,就感受到了一种自由民主的空气,精神为之一振,心情也格外舒畅。那时是张闻天担任总书记,也是毛泽东后来说的,处于我们党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二个生动活泼时期。

  延安当时的生活确实处处显得平等,感觉不到明显的等级制,有什么话都可以说,没人干涉,没有压抑之气。到处是欢快的歌声。

  我们抗大上课以中队为单位。在课堂上,学员可以有不同意见,还可以随便插话,随便提问题。我那时候还小,只有十五六岁,就敢于当面和教员争论。有一次学哲学,我就和助教沙英争起来了,争论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我提出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他说我不对,我也说他不对,谁也说不服谁。

  那时的言论自由,也表现在报刊上的公开辩论,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特别是文艺界。

  当时延安的文人好像分为两派,一派是从国民党统治区来的,像萧军等,一派是从前线和根据地来的,像丁玲等。不管哪派,都可以办自己的刊物,互相批评,没有检查。连《解放日报》也发表不同意见。我记得,有一次就登了一篇为京剧《坐楼杀惜》中的阎婆惜打抱不平的文章,说阎婆惜是被压迫、受欺负者,宋江则属于剥削阶级,是糟踏女人的。接着,不少人就起来写文章反驳,说这个观点有悖当时的大背景,因为宋江是农民起义的领袖,阎婆惜告宋江的状,其行为是反动的。

  那个时候不论一个连队、一个单位,都可以出墙报,大事小事都可以讲,批评上级组织也可以,点名批评领导也可以。不过大家提的意见还都比较实事求是。这些墙报有编委会,作者只要把稿子交编委会,糊到墙上就完了,用不着给上面看,上面也没有订出检查制度,反正出不了太大乱子。

  当时延安轰动的就是中央青委的童大林、李锐等人在大砭沟(后称文化沟)搞了一个墙报叫《轻骑队》,内容多是议论时政和针砭时弊的,文风犀利泼辣,引起好多人去看。

  整风前的延安,不但等级制不明显,上下级关系也不很严格。下级给上级提意见,几乎是常事。

  我就直接给贺龙提过一次意见。当时我们在抗大上学,公家每年夏天给大家发一套单衣,但从贺龙的120师来学习的人,120师还能再发一套衣服。这就显得太不公平了。因此我就给贺龙写了一封信,说这不是在搞山头主义吗?大家都在一起学习,你120师来的学员怎么又另发一套衣服,而其他学生却只有一套衣服。我提完意见,贺龙就派人来给我解释,虽然说服不了我,但至少说明人家把我的意见还是当一回事的。

  延安的出版也是自由的,没有审查。特别是文艺界,各派都自己出自己的刊物。当时延安的印刷厂好像也容易办,只要从国民党地区买一套铅字就可以办了。那时延安的出版物还不少,刊物各系统都有,文艺界就有好几个。

  各机关一般都有图书馆。大点的图书馆,可以从大后方把各种各样的书都买进来。像毛泽东喜欢看古书,就多是从大后方运进来的。那个时候没有“反革命书”这个概念。

  我那时看的旧书,包括中国的外国的,都是在延安看的,像郑振铎的新文学大系,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全集,各种各样的书都有。我熟读的《红楼梦》也是在延安看的。后来1954年我们在日内瓦开会的时候,有人跟周恩来说,我可以背《红楼梦》。总理问,什么时候看的《红楼梦》?我说是在延安看的。周恩来说在延安哪有时间?我说是挤时间,例如连抬粪时也拿着书看,上山的时候不能看,就默记背诵。

  延安整风前,不但什么书都可以看,什么歌也都可以唱。像《何日君再来》、《毛毛雨》这些旧社会的歌,我就都是在延安学的。但这只是同学的歌咏队自己唱的,领导上组织学唱的,还都是抗战歌曲。

  我们在抗大,要早集合晚点名,集合起来就唱歌,一般一个连队有一个歌咏干事,自己先把歌学会,再教给大家,这些歌基本上都是救亡歌曲。像《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等。

  和现在的红歌不一样,那时没有歌颂党的歌曲。歌颂党的歌曲基本上都是抗战胜利后才有的。在延安唱《东方红》,也是整风以后才普及起来。

  我在延安参加过两次选举,一次是1939年直接选举七大代表,当时是无记名投票,我们抗大三分校选了几个代表,这些代表的姓名和简介在墙上一贴,我们就投票。我入党七十多年,参加直选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就这么一次。

  参加党外选举也有一次,是1941年选举第二届边区参议员。我们三分校和鲁艺、自然科学院三个单位为一个选区,产生一个参议员。我们的候选人是校长郭化若,鲁艺提的是周扬,自然科学院的徐特立退出了。竞选时周扬讲了话,说他当选以后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要把大家的意见反映上去,还批评郭化若不参加会,说你看,他对这个选举不重视吧。但由于我们三分校人数占压倒优势,所以最后当选的还是郭化若。开完参议会后郭化若还向大家解释,上次有人批评我没参加会,是因为军委会有重要事情,我也是请了假的。实际上我是非常重视这次选举的。

  在延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一到礼拜日,大家都喜欢到延安北门外的一条大山沟溜达。中央领导也骑着马来,不过很远就下来了,一个警卫员把马拴好看着,一个警卫员陪着他散步。延安的秩序很好,所以领导出来用不着紧张。我就有一次看见何思敬在那里溜达,毛泽东也在那里溜达,毛泽东就和他打招呼(因为何思敬是给毛泽东等讲德国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所以很熟),他也点个头,连寒暄也没有。

  延安有一阵流行唱京戏,从毛泽东到下面的人都喜欢。延安城墙拆掉以后,修建了很多礼堂,有京戏演出的时候就写个布告,有兴趣的人就去看,大人物小人物一大堆在一起,这样的场合我碰到过好几次。

  那时候一开大会,领导都参加。大家热闹一阵,互相拉队唱歌,有的喊“抗大来一个”,有的喊“鲁艺来一个”,或者是“朱总司令来一个”,“毛主席来一个”。领导根本没什么特殊,特殊的地方就是他们坐在前排。领导讲完话,一喊散会了,有的人就拿着小本找毛泽东签名,或者题字,一大堆人就围上去了。   

  (何方口述    中国周刊记者/周昂 整理)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