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大城市频现内涝 排水系统维护不到位为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0日17:16  半月谈
我国大城市频现内涝 我国大城市频现内涝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的这句话在最近的中国被频繁引用着。入夏之后,全国很多城市在暴雨的“洗礼”之下变成了“落汤鸡”,武汉、北京、上海、南昌、广州、杭州……为什么我们的现代都市在大雨面前表现得如此尴尬?是什么令我们城市的“良心大大地坏了”?

  排水之困:大城市频现内涝

  武汉:排水系统口径“落伍”

  “城市景观”:公交冲锋舟

  近期,《六月到武汉去看海,在武大操场游泳,坐公交冲锋舟》等多篇反映大雨导致城市内涝的帖子引来网民的“围观”。网民“牧阳光”在一篇帖子中说,18日武汉大雨导致全城内涝,微博上出现最无奈的话语:各大院校普遍被淹,爱玩的“童鞋”在操场上尽情畅游,至于是否有人在操场上摸到武昌鱼不得而知。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

  作为一座老城,武汉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统,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种标准已不能适应今天城市发展的需要,如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

  杭州: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

  “城市景观”:西湖边“看海”

  一张浙江杭州“水漫金山”照片在微博上被网民疯狂转载,从图片上看,建在湖面上的九曲回廊都已经被水淹没了。而杭州网民“浮夸翁”在转载照片的同时不忘调侃一句:“传说今天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带着你心爱的人去西湖边看海!”

  浙江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姚昭晖: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是掣肘城市排涝功能的主因。“与近年来快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却跟不上步伐。面对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显得力不从心。”

  南昌:20亿投入“不堪一击”

  “城市景观”:街上可垂钓

  来自江西的新浪网友“张小圈”在微博上说:“连日大雨让南昌陷入了内涝,号称耗资20亿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统在如此密集的降水面前不堪一击。繁华街道可行舟、可垂钓,南昌不久前打出的宣传口号‘中国水都’终于实至名归。”

  2003年,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南昌,市区内涝严重,被称为“漂在水上的城市”。今年6月14日开始,南昌6小时降下31.5毫米暴雨,一些街道路段也出现了内涝,但整个城市“水上漂”的场景不复存在。其原因在于2003年以来对城市地下排水系统20多亿元“看不见的投入”。

  江西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日龙:

  城市排涝规划建设存在限量,应当允许特大暴雨有一定的排水时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市扩张、人口规模扩大,排水系统的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很多城市历史欠账严重。

  上海:地铁漏水因空调阻塞

  “城市景观”:地铁“水帘洞”

  网友“马志海”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张上海地铁“下小雨”的照片被超过千名网友转发,他写道:一场大雨,上海地铁成了水帘洞,漏得个通透。

  负责建设运营上海地铁的申通地铁公司:

  在暴雨过程中,上海轨道交通部分地势较低的地面站有漏水现象,其中,一些地势较低的站点还出现了雨水倒灌进车站的情况,一些正在施工的工地与地铁设施对接处也出现了漏水,有的车站顶部伸缩缝出现脱落也导致暴雨中漏水。

  而个别车辆内部漏水的问题则系空调管道阻塞,导致应该排出的水倒灌到车厢内。(新京报)

  城市建设:有一日千里的热情,更需“一管百年”的思维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4014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3.2%的人对近期国内多个城市遭遇内涝的新闻表示关注,其中54.1%的人“非常关注”。65.9%的人确认,自己所在城市降雨积水情况严重。受访者中,33.8%的人住在大城市,32.5%的人来自中等城市,居住在小城市的人占30.7%。

  6月23日,北京突遭强降雨期间,某私企职员黄跃正开车回家。从北三环到西三环不到20公里的路,他花了4个多小时。“有一阵儿我饿得不行,下车去肯德基吃了个晚饭。回去后竟然发现,所有的车还堵在原地,一动不动。”黄跃通过手机登录到微博网站,结果发现附近不少地方积水严重导致大堵车。

  黄跃说,一下雨就积水,一积水就堵车的事儿,在北京一直都不新鲜。过去大家觉得只是自个儿倒霉,近几年不同了,很多事情遮不住,藏不了。“大雨期间,微博上到处在‘直播’城市各地积水情况。大家会看到,这么多人都有和自己类似的遭遇,原来问题是普遍的。”

  为何国内城市频发内涝?调查中,83.8%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很多城市的建设‘重地表,轻地下’”;71.4%的人觉得是因为“排水系统落后,跟不上城市发展”;51.0%的人将原因归结为“城市在暴雨应急机制、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软肋”。

  除了上述三大较为公认的原因,还有30.8%的人认为“水泥沥青地越来越多,降水难以及时渗入地下”是内涝频发主因;另有13.6的人认为与“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有关。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太低”是广受网友指责的一大焦点。有网友疾呼,“城市建设不能光有一日千里的热情,更应具备‘一管百年’的思维”。

  不过,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水利学会顾问刘延恺指出,虽然不少人认为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应提高到“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但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

  刘延恺说,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是根据规范和重要性来设计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的标准是“十年一遇”,一般街道的标准可能就是“一至两年一遇”。我们不可能把一般街道的标准都提升到“十年一遇”,那样投入会非常大而且没有必要。一般街道遇到超标准的雨水,淹一下很快也就好了。

  一些城市容易出现内涝,也是地形条件所致。刘延恺举例说,武汉市地形呈低洼状,河堤高,洪水进不了长江就只能排到东湖,而东湖湖面和地面高度差不多,暴雨来袭城区容易被淹。所以低洼城市内涝问题,不能仅靠完善排水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教授王宗平认为,近年来的城市内涝主因是降雨量过大,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管理和日常维护不到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确保并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日常维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同时,我们应重视排水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进行设计与施工,加强对“隐蔽工程”如排水管渠工程的施工验收等。

  台湾的很多停车场已改用透水地面

  在刘延恺看来,城市面积无限扩大,硬化地面越来越多,是造成积水的主因。“过去城市没有那么多光滑硬地面,不少雨水渗入地下。而且过去城市周围有很多农村、农田,水要排出去很容易。可是现在城市越铺越大,水泥地等硬地面还把原有的透水地面盖住了,排水流量肯定会加大,容易造成积水。”

  本次调查中,58.7%的人呼吁不要让水泥地布满城市生活。但是,仍有38.2%的人“不太认同”或“不认同”这一观点。

  中华建筑协会理事长、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韩选棠,曾前往大陆多个城市考察。他发现,不少县、镇、乡开始学习大城市,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造房子、建街道,不少原生态的沟渠甚至是农村居民家的院落,也逐渐被“水泥化”。

  “这样的城市化是盲目的。”韩选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西方很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也曾一度大量使用混凝土。但如今很多国家意识到,这种破坏原生态的做法得不偿失。比如,很多地方一遇到强降水,不仅容易形成内涝,还让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只能排入大江大河,由此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韩选棠说,如今一些有远见的大城市已开始着力挽回局面,拆掉不必要的硬地面。比如,台湾的很多停车场已改用透水地面,一些新停车场甚至就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草坪。不过,令他遗憾的是,很多正在飞速城市化的乡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的城市规划不能只看到排水,很多城市还干旱缺水,为什么不把多余的水存起来?”刘延恺一直主张“雨洪利用”,因为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的水太多了,“我们只是在汛期水多,平时很多城市的水还不够”。所以从长远的城市水安全角度来说,我们应进一步发展地下蓄水、排水系统。“这个投资虽然很大但是值得,毕竟‘城市水安全’也是宜居城市必不可缺的要素”。

  刘延恺的这一观点,在调查中有92.1%的人表示认同。

  刘延恺还建议,我们在城市规划时,应留出更多的跟硬化地面配套的透水地面和存水设施。现在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在发展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地下车库和地下交通。在他看来,这是大势所趋。

  他介绍,法国巴黎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设计了很大的地下排水系统,既能存水又能排水。日本的城市内涝问题以前也很严重,但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地下空间,在修车库和地铁的同时,在地下修建了很多储存雨水的装置。他们的工程规模很大,甚至形成了地下河。而在中国,城市排水系统大多是用管子做的,规模要小得多。(中国青年报,记者 肖舒楠,实习生 蒙茜)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内涝 排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