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
但是在中国,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未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选择一家适合自己孩子的幼儿园,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很多父母头疼的大问题。
根据教育部统计,未来10年,中国预计有5000万儿童需要入学幼儿园。而他们面临的却是: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
户口、职务、关系……当公立幼儿园进校无门时,众多中国父母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的私立幼儿园。
相对于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形态各异,教学内容更是相差甚远。在广州外来移民聚集的中产社区—丽江花园,社区内及周边就有超过十所私立幼儿园。
于是,上幼儿园,成了财力的拼杀,更是观念的碰撞。
蒙台梭利、港式、华德福、教会……这些门派林立的幼教理论给中国家长们塑造着孩子们各种未来的可能性,也让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既想让孩子自由自在成长,又担心其能否适应传统应试教育。
上哪所幼儿园,最后的决定权往往在于父母。
也许,我们应该问一下:亲爱的孩子,你想上哪个幼儿园?
幼儿教育模式没有好坏之争,而在于是否符合孩子的个性与发展。
一位妈妈的“寻园”之旅
记者_ 洪鹄 实习记者 洪沁 广州报道 摄影_孙海
五月份女儿沫沫满两岁的时候,卫薇决定正式开始帮她找幼儿园。其实若把床边案头的幼教理论阅读、早教论坛上的连夜扒贴灌水,以及小区里每棵大榕树下随时有人开讲的“妈妈经学园”都算上的话—卫薇寻找幼儿园的行动,已经开展很久了。
先生和家婆都不解:沫沫才两岁,你急什么?我们小时候不都是四岁才上幼儿园吗?卫薇恼了:什么事都不管,还在那儿说风凉话。
如果把卫薇的先生扔到广州妈妈网里泡上一个星期,他想必也会为女儿的幼儿园抓狂。这个号称“本地最火女人社区”的论坛,规模巨大,板块繁多,针对婴儿、幼童、小学、青春期等各年龄段,都有专门的讨论版。作为两岁女童沫沫的家长,卫薇每天自觉来到“早教幼教”版“报到”。初为人母的妈妈们(以及零星爸爸)在这里尽情地交流着自己的喜悦、烦扰和惊慌。卫薇几乎是刚刚结束产后抑郁期就跳进了幼儿园焦虑期。
卫薇小时候也曾差点没有幼儿园可上。应该入园的年纪,她正在镇上跳橡皮筋。直到举家迁往县城,父母好像才意识到还有给她上幼儿园这回事。她印象里,小城似乎只有一所幼儿园,名为“机关幼儿园”。作为一名非机关干部子女,卫薇在县城又跳了半年橡皮筋才挤了进去。“上小学时,明显感觉机关幼儿园毕业的小孩就比其他孩子多了份得意,好像意味着什么根正苗红的出身似的。”
如今,她的女儿沫沫并非是没有幼儿园可上,相反,是太多了。十几年来,各类民间幼儿园、私立早教机构的兴起,早已打破了公立幼儿园一统天下的格局。仅以卫薇居住的广州丽江花园为例,这座大型社区内及周边就有超过十所幼儿园:蒙氏幼儿园、港式幼儿园、华德福幼儿园、巴学园、灵格风、全英文幼儿园、教会幼儿园……每天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5点,接送小朋友上下学的黄色校车都会在小区内穿行,对于这道别样的风景线,社区内的居民早已见怪不怪了。
不像公费幼儿园以户籍和赞助费为门槛,在丽江花园,这里的私立幼儿园的大门都对沫沫敞开着。
在广州,位于市郊番禺的丽江花园素以集中着以外来人口为主的新兴中产阶层而闻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从传统的公立教育中脱颖而出,却在为人父母之后,发自内心地希望能为孩子选择一种不一样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大多都是从私立幼儿园开始。
卫薇曾以为自己不会是这样的母亲。学法律出身的她信奉实证,“说实话,那些浅显的幼教理论本来是说服不了我的。”然而随着沫沫一天天地长大,看着嫩藕般的小胳膊小腿拔节生长,圆溜溜的大眼睛一模一样复制着妈妈—卫薇发誓要给她最好的一切,当然包括为她寻找最好的幼儿园。
可是,什么是最好的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无疑这应该是一座最令他快乐的乐园;而对父母来说,则取决于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学会人生最初的规矩、明白事理,还是才智过人,或者天性洋溢?在卫薇小的时候,如果不做满街疯玩的野孩子,便只有面目统一的公立幼儿园可选。而如今,门派林立的幼教理论以及它们的落地实验项目—幼儿园们,正在给家长们塑造着孩子们各种可能的未来。
为了给沫沫选择一个“最好”的幼儿园,卫薇决定把丽江花园周边的幼儿园都实地考察一遍。她带着沫沫开始了自己的“寻园”之旅。
顺天性OR早入世
卫薇考察的第一站是时代廊桥幼儿园。时代廊桥—离丽江花园不远的一个小区,这家幼儿园在广州妈妈网上呼声甚高,是很多家长心目中广州私立幼儿园的首选。
这座幼儿园的创办人孙瑞雪,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内地的掀起者,在内地幼教界有着为数众多的追随者。时代廊桥幼儿园也是孙瑞雪教育机构下全国直属的八家幼儿园之一。
卫薇来考察的这一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景象:一座宽敞的大屋附带一个漂亮的园子,阳光满地,两个小男孩正坐在园子里的沙滩中玩沙。室内的走廊上,到处是孩子,有的光着脚丫跑来跑去,有的正对着老师唱儿歌,有的看着花盆里的蚯蚓发着呆……
蒙氏倡导以儿童为主体,旨在建立爱和自由的环境,从环境中训练孩子的智能,最终实现完全人格的培养。但对于蒙氏,孙瑞雪并非照单全收。
“在中国,爱、自由、完全人格—这些词每一个我们都非常陌生。”孙瑞雪对记者说。她记得自己在银川第一家蒙氏幼儿园刚开办的时候,孩子们全都把手背在背后,动也不敢动,像十几个复印的娃娃。
她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爱和自由”,“在平等中建立规则”以及“完整的人,完整的成长”。“之所以要改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背景和国外太不一样。在西方说爱和自由是不言而明的,但在中国你得专门提出来讲,我们得一起学习怎样才能真正地爱。”
当卫薇在幼儿园内观察的时候,小男孩芮芮正光着脚在走廊上奔走。芮芮的妈妈王瑾,是众多被孙瑞雪的理论打动的家长中的一个。芮芮不满两岁时,动辄哭闹,按照老人家的观念,孩子不能太娇惯,闹就由他闹去。但孙瑞雪告诉王瑾,这是孩子需要你、需要爱的信号,唯有满足他在情感上的这一需要,其他潜能才能得到发挥。王瑾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没有糖吃,于是千方百计地偷糖来吃,长大后继续嗜甜。她决定依照孙瑞雪说的,给儿子充足的爱。
为了方便芮芮上孙瑞雪的幼儿园,王瑾从市区搬家,在时代廊桥小区里租下了一套三居室,月租金2900元。有趣的是,房东当年也是为了让女儿念这家幼儿园而买的房子。相比公立幼儿园,这里收费不菲:一年15000元的学费,加上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学杂及伙食费,王瑾每个月花在幼儿园上的开销就是2300元。
在孙瑞雪的幼儿园里,课室的门形同虚设,孩子们若有任何一点点不耐烦,随时可以冲出教室。孙瑞雪为孩子们定下了七条规则,包括不可有粗野行为、不能打扰别人、学会等待、学会说不等,而在这些规则之外,孩子们完全自由。他们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
王瑾很高兴看着儿子一天天变成一个小小男子汉的样子,但也会在亲戚们询问起“芮芮幼儿园里都学了什么”的时候而微微紧张。她和先生讨论过,从孙瑞雪幼儿园出去,孩子还能适应主流的教育模式吗?当芮芮面对公立小学里的填鸭式教法、座次排名,他那颗从未受过斥责和伤害的小心灵能承受吗?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已给了他这样美好的、纯粹的教育的开头,以后却不能继续下去—这样的开头有何意义?
除了选择了孙瑞雪幼儿园,还有不少人更倾向于华德福教育。这种发端于20世纪初德国的教育理念,较之蒙氏或孙瑞雪,更注重对孩子性灵的发展:它鼓励美和艺对孩子的熏陶;认为天地万物间有精灵,孩子就需要从这些精灵中汲取能量。据说,王瑾一位朋友的太太,为了让孩子读国内口碑最好的成都华德福幼儿园,甚至举家迁往成都。还有几位朋友,自助组成了家庭作坊式的华德福幼儿园,轮番上马,亲身试教。
不过,王瑾的同事游曼妮最终给女儿小丫选择了公立幼儿园。和孙瑞雪幼儿园比起来,公立幼儿园收费低廉,游曼妮给女儿报的某省级幼儿园月杂费不过700元。但除此之外,还必须奉上四万元的赞助费。“省一级的公立幼儿园,赞助费3-5万太正常了,最贵的5-10万的也有。”游曼妮说。资源的稀缺决定了公立园的高傲身价:由于幼儿教育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政府对其财政投入逐年减少,2010年广东省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仅占整个教育经费的0.9%,而公立幼儿园只有10%。
其实,游曼妮和王瑾都希望孩子能走上“最不辛苦、最平凡的道路”,成为快乐的普通人。在王瑾看来,这条路是“顺其天性,完成生命”,而游曼妮则觉得女儿应该平平安安走在最多人走的路上:如果她终究会面对竞争,不如让这场赛跑早早开始。
游曼妮不确定小丫会不会喜欢她的幼儿园。她更愿意把孩子童年的快乐与否归结为偶然—最重要的不是理念,而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运气遇到一位亲切温柔的好老师,而“这在公立园和私立园的概率没有差别”。
虽然沫沫看上去对孙瑞雪幼儿园的环境很兴奋,但一番考察后,卫薇还是决定将目光收回丽江花园。她住惯了丽江花园,不愿意为了上幼儿园而举家搬迁,更不愿意每天让孩子冒风险坐来回一个小时的校车。并且,对于孙瑞雪的理念,她也有着和游曼妮一样的担心。这个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既然如此,不如早点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
学知识OR培养品格
在自己居住的丽江花园,卫薇最熟悉的幼儿园是莱恩和小天使。
作为丽江花园里最早的两个幼儿园,前者打的是港式教育的旗号,后者走的是私立幼儿园中的传统路线。而卫薇对莱恩的了解大多来自她的同窗好友陆菡的言传身教。
两年前,陆菡把儿子阿宝送进莱恩幼儿园时,考虑的不过是“它大一些,阿宝可以和多一些小朋友玩”。在大学做老师的陆菡对于幼教中知识教育的作用一直心存疑虑,在她看来,嬉戏才是小朋友的最大工作。
莱恩是一所认真负责的幼儿园。两岁半的阿宝坐在小板凳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花”字,阿宝读一声“花”,再跟着歪歪扭扭地临摹。陆菡哭笑不得:“两岁的小朋友,老师不该在花园里指着花告诉他这是花吗?学什么写字。”然而莱恩为很多家长称道之处,也正是其教师负责、教学有方,系统的知识训练让该园毕业的小朋友在参加各种小学面试时表现不俗。
莱恩的“港式”在陆菡看来浮于表面。每天早晨,包括外教在内的所有老师排成排站在幼儿园门口,和小朋友们道一声“Good morning”,校医再为每个小朋友“滴”一下体温。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幼儿园鼓励小朋友们盛装出席,并邀请家长一起来幼儿园和孩子做亲子游戏。
“如果不是两口子都要上班,我宁愿选择自己在家带阿宝。或者就像楼下搞IT的小陈两口子那样,给孩子报个沥滘村办幼儿园。”小陈和她聊起沥滘村幼儿园时让她印象深刻:“那个幼儿园操场特别大,空气好,小男孩跑起来特别带劲。”
私立的小天使幼儿园,尽管从2009年起也开始引入蒙氏的教法和教具,但本质上走的仍是传统教育的路线。“这里宽严有度,家长们并不希望我们对孩子太放任,孩子也是需要管理的。我们通过日常规范的训练,帮助孩子们成长。”园长林惠莹对记者说,“上课的时候,小手放在腿上还是课桌上,赖于每个老师的不同要求。但毫无疑问,整齐划一在这里仍然受到推崇。”
如果沫沫是个男孩,卫薇很有可能把她送入Busybee kids Club(简称B2C)。这家幼儿园的园长是位基督教徒,但它并非教会幼儿园—纯正的教会幼儿园只对教徒的孩子们开放,这里对父母的信仰不作要求。每天早上B2C会有一堂圣经课,但若孩子或父母不接受,也可以不上。B2C强调的是品格教育,这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欢迎。据园长吴玉兰介绍,这里的课程有中文、英文和心算,但并非单纯的传授知识,品格教育一直贯穿其中,比如识字的时候,也在培养专注的品格。
B2C有严格的奖惩措施。幼儿园内有自己的流通货币“校币”。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品格表现来给予奖励或扣罚。如果表现好,赢得了大量校币,周末便可以在老师推来的玩具车里购买一件中意的玩具。吴玉兰说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们的理财意识。23岁的吴玉兰已当了四年园长。
B2C可能是卫薇考察的幼儿园中同孙瑞雪的理念最截然相反的。孙瑞雪认为面对孩子这棵幼苗,我们所能做的就算尽量不打扰它,只需提供生长的自由,它便能长出最美好自在的形态。而吴玉兰认为,孩子是盆栽,你不修剪,它总会长歪的。她不觉得幼儿园对孩子品格的引导是在压抑孩子的天性—“修剪过的树总是比从未修剪过的长得更高更好,不是么?”
“如果是儿子,我就直接扔进B2C了。”可惜沫沫是个女孩子。卫薇和先生讨论过,女孩子要养得野一些,让她蓬勃,茁壮,甚至尽可能粗糙一些。这也是她不认同孙瑞雪理念中的一点。孙瑞雪曾说,通过“爱与自由”的感召与他们特有的安静练习,孩子最终会变得敏感、富有感受力,柔软而包容。
“都说没有模子,其实每个教育者心里都还是有个理想孩子的范本。”卫薇半自嘲地说。
梦想园
作为同窗好友,卫薇和陆菡私下聊天经常会发出感慨:如果不用工作,就自己办个幼儿园好了—不拘泥于任何一套理念,取长补短,就不信自己教不好小孩。
一年前,朱朱和安娜也是这么说的。她们互相称对方为果果妈妈和阳阳妈妈。果果和阳阳是两个差不多大的小男孩,都在丽江附近的另一所蒙氏学校—莱特幼儿园就读。莱特办了五年,是一家比较成熟的蒙氏幼儿园。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装修风波,果果和阳阳现在还会在里面平静地读下去。
幼儿园要装修,妈妈们担心小朋友受不了污染,不少打算退学。从莱特出来的果果先后辗转了两家幼儿园。他先是进了莱恩,莱恩安保严格,门口长年站着两位警察叔叔,老师有时会吓唬小朋友“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虽然只是小细节,但这让妈妈朱朱有一点不舒服。
于是,果果又被妈妈转进了丽江里的另一所教会幼儿园。身为基督徒的朱朱很乐意看着儿子每天能从晨祷的仪式中收获平安和快乐,但对于教会幼儿园普遍严格操练的品格教育,她又担心会磨掉小男孩的棱角和锐气。
在这两次辗转换园中,朱朱逐渐觉得,不可能找到一家百分之百合自己心意的幼儿园,“除非自己动手办一家”。“现在的妈妈们都泡论坛,都看过各种各样的幼教理论书,对于教育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朱朱说。从莱特幼儿园一起退学出来的十多位孩子妈妈里,阳阳妈妈安娜最为坚决。她促成了她们的幼儿园的诞生。
真正到找房子、付定金、签合同这些具体环节时,就只剩下安娜和朱朱两个人了。两家都不算富有,只是两家的先生都非常喜欢孩子,两位妈妈又都对教育兴致勃勃。做这件事,自娱自乐之外,并未奢求什么回报。
她们签下的是丽江花园华林居的一座会所,空置了两三年,园里杂草荒芜。接下来,朱朱跑外联、内部装修,安娜把自己和急聘的另一位老师送到了北京参加MIA(美国蒙台梭利学会)的专业培训,取得了该协会的教师资格认证。蒙氏教育在国际上主要有三个流派,MIA是其中之一,另外两支分别是AMI(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和MTP(华盛顿蒙台梭利教师培训中心)。“孙瑞雪的理念脱胎于AMI,我们则倾向于MIA,两者的主要差别就是自由度。”朱朱说。
去年九月,华林居幼儿园落成了,果果和阳阳都很满意。华林居幼儿园里,孩子们“工作”的时段里,“工作室”的小木栅栏是合上的—你可以在里面自由选择你的工作,但不鼓励像孙瑞雪幼儿园里一样直接冲出来玩耍。“我们对规则的重视程度会更高一些。”
一切还在摸索。幼儿园初落成的时候,还曾上演过老师“罢岗”事件。一下子来了十几位两三岁的小朋友,蒙氏教育强调的秩序感无法建立。一位老师提出,要不幼儿园解散,要不改做回传统幼儿园。最后他们只好“挥别”了几位特别小的小朋友,重新建立秩序。而这次“罢岗”事件后的好几个月,幼儿园里孩子寥寥。直到这两个月,小朋友才多起来。
华林居幼儿园的收费月均1200元左右,高于公立幼儿园,却低于大部分蒙氏幼儿园。在民间幼教资源丰富、竞争激烈的丽江花园里,价格也是拉拢孩子家长的手段之一。
现在,卫薇正跟先生商量:要不把沫沫送来这儿吧,既能让她受到蒙氏的熏陶,又不至于在“太少人走的路”上走得太远,何况“园长自己的孩子也在里头,总不会太错”。关键它是新的,大门敞开,很欢迎所有人来提意见的样子。虽然最初没有“入股”,但此刻卫薇对参与它的建设蠢蠢欲动。
关于女儿沫沫的入园考察,现在卫薇已经有了主意。或许几年后,“到哪里上小学”又会成为她的新难题。
国外主要幼儿教育模式
蒙氏教育
20世纪初意大利女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创立的教育法。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让儿童从环境中感知以习得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的自主欲望,摒除教育中的奖惩制度,最终协助孩子养成完全的人格。
华德福教育
1919年,德国人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研究成果,为华德福香烟工厂创办的工人子弟学校。学校办得异常成功,被视为未来教育的典范。华德福教育法主张人的三元和谐发展,关注物质身体的同时,兼修心与灵魂。在0-7岁的学前教育中,华德福老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孩子确立自我意识,即将“我”入住孩子身体。华德福学校有大量美术、音乐、表演、手工、园艺等艺术化教育课程,旨在培养身心完备、精神化的个人。
巴学园
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在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里构筑的教育模式。以废弃的电车为教室,没有固定座位,没有固定课表,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灌注,孩子们不知不觉中便懂得了很多。在中国,幼教研究者李跃儿实践了这一模式,她认为父母放松的心,就是孩子的巴学园。
加德纳教育(多元智能)
20世纪80年代哈佛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语言、数学逻辑、身体运动、音乐、人际等八项智能构成。每个人都拥有自身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这一理论被引入幼儿教育,倡导教师更宽容地看待孩子的智力概念,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并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否定了全能和无能。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广泛运用于欧美亚等多国的幼儿教育。
瑞吉欧教学法
因发源于意大利城市Reggio Emilia而得名。强调孩子自主性学习,选择主题时不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尊重儿童兴趣。通过学者专家、家长、教师多方面的合作,帮助孩子发展主题。瑞吉欧教学法重视艺术活动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建立多媒体档案,用声像手段记录孩子的学习过程,利用回播、慢放灯功能深入观察儿童的状态。瑞吉欧教学法目前在世界上备受推崇,但实施起来对师资有很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