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要向前看,但不能遗忘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1:41  新民周刊
方正县苏军烈士墓和与“日本开拓团”纪念碑碑形成鲜明对比。 方正县苏军烈士墓和与“日本开拓团”纪念碑碑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应 琛

  既然建立了公墓,那么立一块碑原本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后人需要知道这个公墓的来龙去脉,特别是有幸活下来并被中国养父母收养的孤儿可以祭奠他们的生身父母(残留孤儿后来为他们的养父母建立了纪念碑)。但碑文的内容应该仔细斟酌,“应该将这段历史交代得清楚明白”。

  立碑、砸碑、拆碑……

  从7月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迅速发酵,到8月5日晚,方正县政府组织人员拆除了这座日本开拓团民冥亡者名录石碑,并且连夜就运走。

  这一被称为“中国式碑剧”的闹剧才上演了短短几天就暂告段落,但留给我们的疑问还没有结束。

  缘何原本在建立公墓后,立一块碑这一似乎顺理成章的做法,却遭到了民众的普遍质疑,更引来一片骂声?

  就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廉德瑰在接受《新民周刊》的采访时表示,方正县政府在立碑的过程中有欠妥当,尤其是在涉及日益敏感的中日问题上更应谨慎,“给‘开拓团’树碑立传固然有方正县自身的考虑,但这一行为处理不当就会伤害到整个民族的感情。”

  碑文应道清历史

  所谓“日本开拓团”,日本人自谓“满洲开拓团”。顾名思义,它是日本殖民中国东北开垦这块“新天地”的先遣队,虽然开荒劳作是开拓团的主要任务,但其“男丁”有随时应召入伍参与对中国抗日战士杀戮的义务。

  “当然,开拓团的成员大部分是日本最贫困地区的剩余人口,也就是日本农民。作为当时日本人口膨胀的一个解决方法,这些人被运到了中国。”廉德瑰告诉记者,“从结果来看,开拓团确实是日本侵华战略的一部分。这些人对于日本开拓疆土,对中国东北实行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战争受害者的角度来说,这部分人也是战争的牺牲品,当初来华一定程度上也有受骗的成分。日本战败后,精英阶层回国,这些人却被扔在了中国。他们中有的家破人亡,有的妻离子散,被迫集体自杀,而且死无葬身之地,这也是事实。”

  廉德瑰指出,在肆意辱骂主政者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方正县是为日本开拓团民中的亡者设立的名录墙,并不是为日本军人立碑。廉德瑰说:“不能将开拓团完全等同于日本鬼子。而见之于碑上的大多是撤退时被他们的同胞残害死在当地的妇女儿童,因此说,不能将该碑等同于纪念侵略者的碑。”

  而方正县政府外事办主任王伟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立碑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中日后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胸怀”。

  在方正,民间立碑悼念早已存在。从上世纪60年代,即中日建交10年前,当地政府就承诺立碑埋葬开拓团民的遗骨,从哈尔滨找来石头,依照日本的风俗把墓碑建在不会遭到水害的高丘上,面对着日本的方向。1963年,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日本人公墓,现在的中日友好园林也是民间自发修建的。

  既然建立了公墓,那么立一块碑原本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后人需要知道这个公墓的来龙去脉,特别是有幸活下来并被中国养父母收养的孤儿可以祭奠他们的生身父母(残留孤儿后来为他们的养父母建立了纪念碑)。但廉德瑰强调,碑文的内容应该仔细斟酌,“应该将这段历史交代得清楚明白”。

  既然是为反思战争,这就不能是一笔是非不分的糊涂账。在廉德瑰看来,如果是日本人想给他们的先人立碑,那便无可厚非。但如果方正县要立警示碑,就会涉及到民族情感问题。

  “从人类文明来讲,立碑应该可以理解。但因为中日关系的背景,这样一个行为就不合适了。如果一定要立,碑文必须表述清楚,还原整个历史的全貌。告诉来访者,这里埋葬的原本是侵略者的一部分。尽管最终他们自己也成为日本侵略的牺牲品,但不可否认他们曾是日军侵略中国的工具。如此,或许真能起到警示和教育侵略者的后人,同时,也使我们中国人民自己受到教育。”

  另据媒体报道,此次公墓内的立碑也经过外交部批准,并不是该县的“灵机一动”拉外资。但事实上,且不论常务副县长洪振国所说的建碑旨在“警示和教育后人认清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感受中华民族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观点能否成立,该县主观上想通过此举加强与日方的友好往来,以此推动侨乡经济,应该为实。

  廉德瑰向记者透露,据他了解,方正县接受日本的投资和访问团是比较多的。“方正县是一个内陆县,其实没有更多的办法来发展自己。当局凭借有这样一个历史背景,能够获得日本的一些外资和旅游收入来发展自己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当地政府在某些方面推敲得不够,没有谨慎处理,没有仔细考虑中日双方这种延续的民族情绪问题。如果在立碑前,能征求更多的民意,恐怕就不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中日民间的纠结

  中国与日本,始终有牵扯不断的纠葛。对于如今中日关系,似乎已有一个公认的说法:近十几年来,两国民间关系一路降温,由热而冷,甚至彼此以强烈的民族主义相抵触。

  据报道,对于“立碑事件”,日本国驻沈阳领事馆称,日本政府从未为建碑提供过资金支持或亡者名单材料。建立石碑是方正县政府的行为,与日本政府无关。而人民网也对此事刊发评论,呼吁网民、媒体人要学会甄别新闻事件真假,不要“听一两句谣言,情绪就激动”。

  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这句话用在当下中日民众对彼此的看法上也是很贴切的。毕竟,牵连其中的问题太多了,例如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主权归属、东海石油、教科书问题等等,都成为两国民众绕不开的死结。

  廉德瑰指出,7月初日本联合美澳首次在南海军演,之后又发布强调中国威胁的《防卫白皮书》,中日关系处在敏感紧张阶段,这都是近期使中日民间情绪较为激烈的因素。

  在谈到如今的中日关系,廉德瑰用“纠结”来形容。“中日关系现在比较复杂。由于90年代以后,中日双方的不冷静,使得原本应该逐渐淡忘的历史又被加强了。这种历史的纠结就造成了中日之间在感情上,至少中国人不会原谅日本人,日本人不会理解中国人。之后,加上新的因素,即中国的崛起,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七八十年代,中日友好的时候,中国人对日感情没有现在那么强烈,中国放弃了战争赔偿的请求,日本政府则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2008年以后,日本的贷款也结束了,中国的GDP又超过日本,军事上也更强大。由于一部分日本人不反省历史,中国出现反日情绪,包括中国政府在处理中日关系的态度上也在逐渐强硬。日本面对这样一个崛起的中国,又逐渐地开始了敌视和防范。历史的这一段还没有结清,又有新的中国威胁论,于是便引起了新的一种相互之间的对立,加大了两国民众的不信任感。”

  近年来,中国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加高涨,面对中日之间的各种矛盾,表现出强势立场,甚至采取抵抗日货、到日本使馆前示威等激烈形式以表示对日本政府立场的不满。有文章指出,就两国民众而言,历史的仇恨结得太深,要拂拭这种民族感情太难太难,况且,这种民族主义情绪随时会受到领土、能源和台海问题等危险要素的影响而随时爆发,因此,民间的这种对抗恐怕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甚至发酵。

  在谈到如何打破两国之间的这种心结,从而促进双方友好时,廉德瑰的看法是,中国方面应该有一种强者和大国的国民意识来处理两国间非原则性的问题。

  “如今,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包括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都在增长。日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已越来越不能跟中国相比较。我们在弱于日本的时候,都能够放弃对日的赔款要求并主张中日友好。现在,在我们逐渐强大并已经超过日本的时候,作为一个大国,国民心态应该也是一种大国民的心态,特别是对于历史上的事情,原则上我们不能忘记,但也不必继续扩大和加深这种仇恨。”如果非要揪住历史的旧账没完没了的话,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一定的自信。比方说为开拓团亡者立碑一事,我们都应该放得开一点,即使议论也应理性地指出其做法上的不足,而不是很容易被煽动一些情绪。要向前看,面向未来,要做理性的爱国者,不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