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上风电:从憧憬到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6日09:22  中国经济周刊

  “海上风电最大国”的愿景,让自主品牌趋之若鹜。但相比陆上,“下海”更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  邹锡兰︱北京、上海、广东报道

  协调,碰壁,拖延;再协调,再碰壁,再拖延……

  在经历了漫长、艰苦的努力之后,明阳风电终于在7月25日发布声明称,公司与广东粤电徐闻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广东省一座4.8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的项目总承包合同。

  这是广东省的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与陆上风电不同,海上风电涉及到海洋、海事、航道、渔业、军队,还有地方政府等多方的海上权益,远比陆上复杂。这意味着海上风电的开发必须要协调各方利益,却又没有一个跨部门的协调机制。

  这是海上风电项目目前遇到的一个普遍困境,也是海上风电开发的难题之一。

  “几乎掉了一层皮。”一位海上风电的运营商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抢滩海上风电

  事实上,广东省委省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

  去年11月至今,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此曾先后召集各部门开了一次现场办公会与两次专题协调会。这才有了后来的徐闻项目。

  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广东近海可供开发风电资源规模达1100万千瓦左右。作为一个年电力缺口达数百万的省份,发展海上风电不仅可以缓解广东的部分能源需求,还可带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

  而作为广东本土的企业,明阳的意图也很明显,他们希望立足本土,借势广东,助其海上风电领导者地位的形成。

  “海上风电现在已经是我们的第一大战略了。”明阳风电董事长张传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只是纯粹提供风电设备的制造商,他们还将提供从风电的选址、工程施工到后期运营维护的整体解决方案。

  他坚信,海上风电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具象的描述是,中国有望在2020年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第一大国。

  根据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和可再生能源规划,2015年中国将建成500万千瓦海上风电,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而同在2020年,整个欧洲的目标是4000万千瓦,美国的目标是1000万千瓦。

  而且,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也免去了长距离输电的烦恼。沿海省份、电力央企、风电设备制造商纷纷抢滩海上风电这块“大饼”。

  “风电现在是赚钱的,各方的积极性都很高,绝大多数的运营商都看好海上风电,都强烈地想开发,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能启动起来,相应的电价机制与核准机制能否有效地确立。”张传卫说。

  上海样板

  不只是明阳,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陆上风电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海上风电将是他们下一步全力关注的重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华锐风电在国家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中,已经中标了60万千瓦,中标率达60%。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华锐在海上风力发电上的份额已经是遥遥领先。

  2010年6月建成的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示范风电场,被称为是欧洲之外唯一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场,也是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场。其中安装的34台3兆瓦机组,是由华锐提供。

  同行们“有些理解不了”,于是有业内人士坦言,东海大桥项目实际就是一个“旱鸭子”,是把陆上的风机“赶到水上去了”,“弄上去以后也不能稳定运用,利用率非常低,经常停机,花了大量的资金在那儿晒太阳。”

  “它到底是正常运转还是没有运转,得用事实说话。据我所知,从世博会装机到现在一直在运转。这就说明‘旱鸭子’是会游泳的。”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说。

  “当时是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需要。绿色世博,需要绿色能源,上海周边也没有其他的绿色能源,作为政治上的考虑,它必须要建。”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分析。

  为了求稳,项目最开始完全面向国际招标。

  “国外企业的反应不是很积极,担心一些领先的技术到中国来以后被复制。后来有一家应标,但规定了一个保护措施:5年之内不提供基础设施培训。这等于买了一个电视,不给使用说明,而且,他们的报价比国际上的通常价格高50%,条件相当苛刻。”据陶刚讲述,当时的联合开发体,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了,就向上面打报告,说很困难,建议别做了。

  “上面回复建议,把思路打开,看看国内的企业有没有这种能力。”

  这给了国内企业一个里程碑式的机会。即使到目前为止,在国际上真正能够有海上风电的运营经验、施工经验以及合适机型的企业也屈指可数。除了欧洲,其他地方都没有。国内的多家企业都跃跃欲试,没有人愿意错失这样的机会。

  这个机会最终花落华锐。“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考察的两个要求是:设计和零部件的准备是不是已经完成。而能够做完整体设计,又能够准备好整个零部件的只有华锐一家。”陶刚说。

  该项目要求必须是2兆瓦以上的海上风机,但国内的企业大多才刚刚开始着手1.5兆瓦的风机设计。当然,还有工期的要求:当时是2007年,世博会在2010年,三年时间内必须要做出来。

  据陶刚称,在进入产业的初期,华锐就认为风机大型化是全球风电行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做1.5兆瓦的时候,已经开始着手开发3兆瓦和5兆瓦的风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国家给了我们生产国产兆瓦级风机的机会,同样我们也应该给中国的兆瓦级零部件商机会。”陶刚说,基于此,他们当时基本采用了国内生产的零部件,而非国外较领先的技术。

  “如果不给大家机会,中国就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品牌、产业链及核心技术。本来就有差距,如果不给自己人机会,差距会越来越大。”

  所有的创新都要“交学费”,这次是国家买单,而华锐和它的零部件供应商成为了学费的受益者。这也成为华锐后来遭受诸多诟病的原因之一。

  “刚开始预计的投资没有那么大,但后来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经验不足,问题很多,又不能停,只能不断增加投资。”祁和生说。

  上海市发改委主任周亚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称,东海大桥风电项目自去年8月来至今一年的运行,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根据负责东海大桥风电场开发和运营的项目公司上海绿能公司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至7月,风电场发电1.27亿千瓦时。而根据原来的设计能力,每年发电应达2.6亿千瓦时。从上半年度的运行看,已经比较接近设计能力。目前的风电设施可利用率达95%左右,但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年度,还有待继续观察。他们预计,进入台风季节和冬季之后,可利用率要低一些。

  同时,上海方面坦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海上风场,从经济性角度看,价格过高。

  目前,东海大桥项目的上网电价达到了0.978元每度,远高于陆上风电价格。随着产能的扩大和技术的成熟,风电价格会逐渐降低。

  根据周亚透露,“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新建两个海上风电场,分别为东海大桥风电场二期和临港风电场,这两个项目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将于近期开展招标工作。“二期工程的建设,将会摊薄整个东海大桥项目的成本,包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未来挑战

  成本有争议,质量也有。

  在近日的一个海上风电论坛上,中国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集团的总经理谢长军公开批评说,华锐的风机存在不足。他直言,“若是海上的一些机型别人也有,就不买他们的了”。

  中国首批海上风电招标项目共有四个,建设地点都在江苏,总规模为100万千瓦。据谢长军介绍,在龙源电力运营的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项目中,华锐风电投入了2台3兆瓦海上风机。运行一年多,其中一台换了电机,可用率算下来也就80%多。“当然如果剔除电机因素,他们也能够达到95%左右。”

  在论坛现场,陶刚礼貌回应谢长军说,“客户是我们的上帝,他们的意见将是我们的鼓励与鞭策。”

  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称,对海上风电机来而言,达到90%以上的利用率已经不错。“当然,问题肯定要非常认真地去面对。”

  在谢长军看来,海上风机利用率必须在95%以上,且保证20年使用周期中不换大部件。因为海上风机的维护成本相当昂贵,时间相当漫长。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风机设备完好率不足,相比美国的年平均2500利用小时数,中国刚过 2000小时。

  海上风电开发的难度远大于陆上风电,对于华锐以及它的对手们或合作伙伴们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无论是风机技术本身,还是施工、运输、安装的技术难度都远高于陆上风电。

  国家能源局的最新消息称,今年下半年将启动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招标,总建设规模将在150万~200万千瓦之间。

  像明阳这样的企业也用了两三年时间积蓄实力,蓄势待发;而像华锐那样在第一次招标中“遥遥领先”的,也试图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龙头地位。

  在陆上风电的高速增长结束之后,他们都将“战场”转移到了海上风电上来。但在风电“拓荒时代”结束后,陆上风电的“奇迹”将会如何在海上重现呢?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