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梦想今成真
中山先生念念不忘的大港、大工业、铁路大动脉,在共和国时代已基本实现,他倡导的安居计划和鼓励民营,也正被坚定实施。
周海滨
在民国初期,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早在1870 年代,上海港便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逐渐形成了近代工业聚集区。上世纪初,黄浦河道局对吴淞口和黄浦江的局部河段进行了整治和疏浚,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入黄浦江。
但是,孙中山认为,上海现在虽然是中国最大的商港,但是长此不变不足以适应将来世界商港的竞争。于是,他综合外国商人发起在上海建设世界级商港运动的诉求,提出如果在上海港原址改造需要“费去洋银一万万元以上”。同时,上海作为东方世界级的大港并不是理想的位置,“此种商港最良之位置,当在杭州湾。”
孙中山的顾虑不无道理,“扬子江之沙泥,每年填塞上海通路,迅速异常”,未来必是“僵死之港”,因而,上海港必须要解决泥沙问题才能谈得上成为世界商港。孙中山决定未雨绸缪,在杭州湾建设东方大港,上海港作为辅港。
此后的事实表明,由于港口维护技术水平的提升,上海港的命运并没有被改变。1930年代,上海港成为远东航运中心,年货物吞吐量一度高达1400万吨;船舶进口吨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创下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港口世界纪录。
2004 年,上海港开始股份制改造并剥离上海港公安局、上海港医院、上海港引航管理站等非经营性资产重组,引入招商局国际作为战略投资者,诞生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港集团”)。
2006年10月,上港集团(600018.SH)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上港集装箱后上市,成为我国港口业第一家整体上市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港口集团。当年,上海港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港。
即便在国外,大型港口上市并不多,上港集团被称为国企整体上市的典范,2010年,上港集团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5.5%;利润总额79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44.1%。
“必须谋及全中国之居室”
同样是在上海。
孙中山或是最早提出开发浦东的倡导者,他建议在浦东开发房地产:“创造市宅中心于浦东,又沿新开河左岸建一新黄埔滩,以增加其由此计划圈入上海之新地之价值。”他的用意很明显,这是给上海港这个“垂死之港”新造出有价值的土地,延续发展潜力。
同时,实业计划也涉及住房等民生问题,规划“每年建屋一百万间”,“为人民预备廉价居室”。城市每家都要用上煤气、电灯,“无论城乡各家,皆宜有电话”。
“中国四万万人中,贫者仍居茅屋陋室,北方有居土穴者。而中国上等社会之居室,乃有类于庙宇。”孙中山非常担忧在住宅方面出现贫富分化,所以“为居室工业计划,必须谋及全中国之居室”。
在孙中山看来,住宅是文明的象征之一,民众由住房里得到的幸福感,比起吃饭穿衣要多得多。他深信,所有的工业生产中几乎超半数都是围绕着住房做配套供应的。因而房地产业其实是《实业计划》中最大的产业,也被认为是最有利益的产业之一。但是孙中山的目的不是大赚购房者的财富,而是“为人民预备廉价居室”,特别是那些商业城市、重要港口城市的房子,“今需万元者,可以千元以下得之”。为了保证房地产开发商还有利可图,他计划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配、家具的配备环节降低成本。
住房计划并没有把农村户籍人口撇除在外,当时还没有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所以孙中山的筹划中有城市必有农村,并无偏颇。因而,中国的住房需求是4亿人,即当时的总人口概数。在未来50年,他认为每年要新增居室5000万套,每年盖房子100万间,这样才能满足所需。
他把在城市中建设的房屋分为两类,一是一家同居室,二是多家同居室。前者分为八房间、十房间、十二房间;后者分为十家、百家、千家同居,每家有四房间至六房间。乡村的住房,要考虑农民的生产需要,要附建谷仓等。
“一切的居室设计,皆务使居人得其安适。”所以,中国所有的居室都需要改造,包括一切的家具都要用新式家具,食堂、书房、客厅、卧室、厨房、浴室所用的用具都需要制造,这又是个巨大的产业。
同时,家庭用水、电灯、燃气、电话都需要配备。当时,除了通商口岸的城市之外,中国的城市都没有自来水,即便是通商口岸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许多大城市都是饮用河水、江水,而江河又是污水的排放处,饮用水其实非常不卫生。所以,设立“供给自来水之工场”成为当然而急切的选择。
孙中山还要建设“制造机器发光工场”,来为大城市供电;“设立制造电话器具工场”,让城乡居民家家有电话;“设立电工场、煤气工场、蒸汽工场”为城市供暖,因为中国的乡村每年耗费十分之一的人工去采柴,而城市居民要花去生活费的十分之二买柴。他建议在农村以煤炭代替木草,城市用煤气或电力。
“自杀的税制应即废除”
在实业开发的途径上,孙中山“兵分两路”,公私并重,即个人企业和国家经营。“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意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他主张为私营企业发展让路,“今欲利便个人企业之发达于中国,则从来所行之自杀的税制应即废除”,各级各种官僚的吃拿卡要等行为也要破除禁止。
在时下中国,企业结构已从单纯公有制改造为国有、公私共有和纯粹私有的多种经济混合制。
庞大的计划,在10年之内完成,注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孙中山1912年武昌演讲时发出的连接武汉三镇构想,10年之后依然出现在《实业计划》里,即将武昌、汉口、汉阳连成一个城市,在汉水入江口建长江大桥或修隧道。直至1957年,在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才建成大桥。
武昌演讲里提出在长江上游建坝蓄水主张同样出现在《实业计划》里,这是与整治内河商埠联系在一起的,“此宜昌以上通过江源一带河流,两岸岩石束江,既窄且深……急流之滩石,沿江皆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于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
孙中山没有意识到,三峡大坝工程的难度之高,也没有想到下游移民尚需大量的费用。他更没有想到,一个区区大坝工程要延至1994年12月14日才修建,并在近12年后的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而主体建筑物工程和导流工程总投资达954.6亿元人民币。
他整治河流的设想着眼点在于发展内河航运,使铁路、公路、内河、港口成为贯通一气的交通网络,以达到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激活经济发展的物流脉络。
已实现的钢铁大动脉
在孙中山看来,发展实业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而建设铁路是发展实业的首位。
孙中山10万英里铁路规划为六大系统,分别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高原铁路系统,共有106条线路,总长77850英里(约48300公里)组成。
通过“东北”、“东南”、“西北”、高原等铁路系统,分布于东、南、西、北四角为横向辐射布局,并与邻国铁路接轨,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流通网络。
以西北铁路系统、高原和西南铁路计划为例,它们涵盖中国西部地区,由此也可管窥铁路计划的庞大和繁琐。
西北铁路系统始于北方大港,经过蒙古,抵达新疆,支线抵达伊犁、喀什及和田,内有环塔里木盆地铁路。
在《实业计划》中,今日的蒙古国和原唐努乌梁海地区尚在规划版图内,所以西南铁路系统几乎一半铁路轨道铺设在蒙古境内。现在,蒙古的铁路建设已成为其主权事务。
如今,北京至伊犁、喀什已经铺设铁路。而长488.27公里的喀什至和田铁路也于2011年6月28日通车。
兰新线通向哈萨克斯坦,丹东连接朝鲜,满洲里、绥芬河和俄罗斯相通。兰新铁路自甘肃省兰州市至新疆乌鲁木齐,全长1903公里,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唯一铁路运输干线,是陇海铁路向西的延长线。兰新铁路建于1952—1962年,所经“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口”,施工和运输极为困难。兰新复线于1992年9月16日正式开工,1994年9月16日全线铺通。1995年6月30日,兰新复线正式投入运营。
集二线自内蒙古乌兰察布的集宁南站至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通达蒙古,是连接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干线。1953年5月开工,1955年建成。
在西北铁路计划实施中,孙中山借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经验,要同步向蒙古和新疆地区移民,由国家提供房子、资本、种子和用具给移民,移民可以现款或分期偿还。孙中山计划在10年之内,从“人满之省”向西北移民1000万人。其中,部队可裁兵100万人充实移民队伍。
西南铁路系统提议从南方大港广州为起点,建设广州重庆线,经由湖南、贵州;广州成都线,经由桂林、泸州;广州云南大理腾越线,至缅甸边界为止;广州思茅线;广州钦州线,至安南东兴为止。
高原铁路系统则是严重脱离现实的设想。这一系统包括拉萨兰州线、拉萨成都线、拉萨大理车里线、拉萨提郎宗线、拉萨亚东线等16条线路。这是孙中山铁路计划最后一部分,“其工程极为繁杂、其费用亦甚巨大,而比之比较其它在中国之一切铁路事业,其报酬亦为至微”。所以,孙中山建议,当其他部分的铁路建设目标没有完成前,这部分铁路不要修建。
实际上,即便资金充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一全长1.1万英里的高原铁路系统,也是不可能建成的。
不过如今,孙中山的设想已部分转为现实,经西宁的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8月建成通车。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
青藏铁路之所以耗时长久,与沿途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有关,其工程之艰巨,远超其他铁路。
目前,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青藏铁路建成以后还将以拉萨火车站为中心向外辐射,兴建3条客货两运的支线。这3条铁路分别是:拉萨至林芝(即拉林铁路)、拉萨至日喀则(即拉日铁路)、日喀则至亚东(即日亚铁路),建成后青藏铁路将和这3条支线形成一个大大的Y字形,总长度将达到2000多公里。
在《实业计划》问世的100年后的2020年,这3条铁路将完工,孙中山的高原铁路梦想又实现了一部分,但这也只是其庞大网络的一部分而已。
孙中山规划的铁路多以港口为会合点。这些铁路的起点站多设在北方的天津,东方的上海,南方的广州,形成枢纽站;其余如丹东、大连、葫芦岛、秦皇岛、烟台、青岛、石臼港、连云港、宁波、福州、厦门、深圳、湛江、三亚市等。再由三大港,东向太平洋,通过海洋与世界相通,并直贯东西,旁及南北,面向北、西、南三面,通过陆路与亚欧非各国相连。不过,与南京周边如织的铁路网络相比,孙中山只规划了一条西去的铁路经过北平,而现在,北京则处于全国铁路交通的轴心地位。首都的政治优势,让一个城市的命运有着天壤之别,南京逐渐边缘化,成为二级城市。
孙中山以铁路联络海港,并与河运、公路配套,通过“铁水联运”,实现商品的南北东西转运和外贸运输,具有战略眼光。时至今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发展轨迹中。
(本期封面系根据网络图片截取。因无法查到作者,请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