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史深处的回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2日09:46  法治周末

  历史深处的回声

  [辛亥革命风云录]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局,并在这个被动的大变局中求自救、维新、立宪一直到革命。历史波诡云谲,时局动荡飘摇,此历史中之人物内心的体验、思考亦皆前所未有之震撼、刺激与冲突。

  于此,今年辛亥革命百年之时,我们撷取近代中国这段历史时期中的富含历史和时代信息的话,来聆听这段历史的声音,以此来记忆历史、深思历史。

  选取的代表性话语大体上分为四个时段,分别采用其中一句作为一个时段主题。第一部分,“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主要选取从鸦片战争中遭遇大变局的中国人寻求自强,发起洋务运动这一段时间的言论;第二部分,“殆不出五十年矣”,着眼维新派的活动和列强加深对中国的瓜分这一时期的言论;第三部分,“欲救中国残局,唯有变法一策”,主要聚焦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立宪派与革命派此消彼长的论辩和斗争;第四部分,“民国存亡,系于约法”,侧重于辛亥革命的发生和之后的护法运动。

  法治周末记者 宋学鹏

  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1875年,李鸿章因台湾事变筹划海防时所言。早在1873年5月,李鸿章就发出感慨:“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1879年,康有为游历香港,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时感言。后来他在发起维新变法期间,大声疾呼:“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1862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序中之语。应对时局,他主张“中礼西器”。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1860年代至1890年代,洋务运动时,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保守派提出反对洋务派的观点,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此语为洋务派与顽固保守派论辩时的话。庚申之变指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烧毁圆明园,清廷最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这一历史事件。

  “用于外洋,不可用于中国。”

  ———这是清廷不批准开办电报事业时给出的理由。李鸿章在1865年首先提出要开办电报事业,却一直不被批准。朝廷担心:“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

  “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时所言。在此后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招商局)将来归商不归官,漫无钤制,难保(无)奸徒勾合外人,把持要挟,流弊不可胜言!”

  ———1880年,国子监祭酒王先谦奏请弹劾招商局时所言。

  “旧学为本,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1898年4月,张之洞撰写《劝学篇》,提出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核心思想。1900年,美国纽约出版此书英文本,易名为《中国唯一的希望》。

  “徒维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对洋务派的评价。

  “李鸿章所办商务,无一成效可睹者,无他,官督商办一语累之而已。”

  ———梁启超对洋务派官督商办方式的批判。

  殆不出五十年矣

  “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历史上著名的“曾赵之辩”,1867年7月21日晚,两江总督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聊天。曾国藩在谈论时局时要赵烈文谈其看法,赵认为清廷的命运顶多维持50年。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抽心一烂”,土崩瓦解,距1867年赵预言它不出50年就彻底垮台正好44年。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在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后言论。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

  ———1895年,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中慨叹。

  “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朝霞林院侍读奎华等155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时所言。

  “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的忧思和图强之语。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操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所敢言矣!”

  ———1896年,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变法。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1898年年初,康有为呈递《应召统筹全局折》时所言。《应召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祖宗之法不能变!”

  ———1898年,清末满臣荣禄召见康有为谈变法时直言。慈禧亦责问光绪帝:“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聩不肖乃尔!”

  “今祖宗之地不保,何有于法乎?”

  ———光绪帝应对守旧顽固派时的驳斥。

  “准许自由开始报馆。”

  ———1898年,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下诏名定国是,颁发了“准许自由开始报馆”的诏令,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新闻出版自由。

  “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梁启超在《爱国论三·民权论》中论述“兴民权”思想。

  “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1896年,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后序》中所言。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守旧派与洋务派对维新派“兴民权”一说的反对之言。攻击其为“无父无君之乱党”,骂“一切平等,禽兽之行”,是“背叛圣教,败灭伦常”。张之洞斥责说:“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是1898年慈禧太后戊戌政变搜捕维新派人,谭嗣同拒绝出走时慷慨之言。

  “扶清灭洋!”

  ———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廿五矫诏,粤断不奉,所谓乱命也。”

  ———1900年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清政府向八国联军开战的《宣战诏书》是“乱命”。于是,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等封疆大员不听朝廷而实行“东南互保”。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中向列强讨好的言论。上谕引起民族义愤,资产阶级革命派陈天华称清政府为“洋人的朝廷”。

  “和约定,我必死。”

  ———庚子战败,李鸿章被派去与列强议和时所言。

  欲救中国残局,唯有变法一策

  "若不急谋自强,恐再图十年之安亦不可得。"

  ---1901年,张之洞语。他明确表态:"欲救中国残局,唯有变法一策。"

  "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

  ---1902年,梁启超在《拟讨专制政体檄》中讨伐专制政体,主张君主立宪。

  "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

  ---1905年4月13日,《大公报》在题为《日俄战后中国所受之影响若何》的文章中说。

  "中国今日之现象,非立宪实不足以救之。"

  ---1904年10月14日,《大公报》在《惟立宪而后可以救中国》一文中提出的观点。

  "昔者,维新二字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今者,立宪二字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

  ---1905年9月21日《南方报》刊《论立宪当以地方自治为基础》所言。

  "各省志士皆各奋发精神,拭目而观新政。"

  ---1902年《大公报》刊《开官智法》中语句。

  "科考一停,同人之失馆者纷如,谋生无路,奈之何哉!"

  ---摘自1905年山西一乡绅刘大鹏的日记。

  "日本有宪法甚好!"

  ---1904年6月,张謇将《日本宪法义解》一书刊刻后递呈内廷,慈禧阅后颇有动心,称赞"日本有宪法甚好!"

  "立宪则皇上可世袭罔替。"

  ---1905年,慈禧召见端方,问道:"新政已皆举行,当无复有未办者。"对曰:"尚未立宪。"慈禧又问:"立宪如何?"端方答:"立宪则皇上可世袭罔替。"后有五大臣出国考察。

  "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

  ---1906年,五大臣考察立宪后回国,上书指出立宪的三大利。

  "行之而善,则为日本之维新;行之不善,则为法国之革命。"

  ---1907年,第二次出洋考察宪政大臣于式枚曾这样警告清政府要审慎而行。

  "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1906年,清廷颁布《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谕》中的表述。

  "立宪上谕从天而降,试问凡我同舟,何等庆幸!"

  ---1906年,此为国人对清廷预备立宪的庆贺之语。

  "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

  ---1906年清廷下诏宣示预备立宪的当日,梁启超在写给蒋观云的信中说。梁启超曾欣喜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

  "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

  ---摘自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

  "假立宪之名,行专制之伎俩。"

  ---1906年年底,《南方报》发出对清廷官制改革的不满。

  "政府宁肯与人民一尺之空文,不肯与人民一寸之实事。"

  ---清政府在1908年公布了《宪法大纲》,但这部强调"君权"的宪法,连温和的立宪派都表示反对,认为"政府宁肯与人民一尺之空文,不肯与人民一寸之实事",指其为"假立宪"、"伪立宪"。

  "吾望士农工商各界群起而请国会之速开业,庶几有可遏抑之势,政府虽不欲,其奈全体之国民何哉!"

  ---1910年,《时报》曾刊登多篇激励立宪请愿的言论,请愿清廷速开国会。立宪派人士先后经历三次请愿,最终得到预备立宪缩短三年的谕旨。立宪派人士自叹:"心长力短,言之心痛。"

  "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1907年年初,立宪派领袖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了《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所言。

  "与清政府谈改革,无异于与虎谋皮。"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时与杨度的谈话。

  "洪匪虽靖,孙逆未擒。仍然是可虑之事。"

  ---1905年,随着革命党的活动日频,慈禧发出此语。其所指"洪匪"乃洪秀全,"孙逆"便是孙中山。

  "中国之专制一日不变,则革命之风潮一日不息。"

  ---1904年11月12日《时敏报》刊《立宪法议》中的言论。

  "杀君主、杀贵族、杀官吏。"

  ---1903年,《苏报》刊出《虚无党》一文,公开呼吁实施暗杀。

  "今杀人主义,即复仇主义也。"

  ---1903年,6月22日,《苏报》发表《杀人主义》一文,鼓吹暴力革命。

  革命!革命!我同胞今日之事业,孰有大于此乎!

  ---语出吴樾的《暗杀时代》,1907年4月《民报》临时增刊"天讨号"予以刊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时提出的政治纲领。

  "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华侨和留学生举行的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说。他呼吁抛弃君主制,把中国建成一个20世纪头等的共和国。

  "三民主义"

  ---1905年11月出刊的《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1905年《民报》创刊,首期刊登黄帝画像,标示为"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这也是"保种"一词深入晚清士人之心的重要原因。

  "我杀抚台乃是排满公理。"

  ---1907年,徐锡麟刺杀与之无私怨满人恩铭,言明:"我既以排满为宗旨,即不能问满人做官之好坏。至于抚台厚我,系属个人私惠,我杀抚台乃是排满公理。"暗杀风潮使得满人官员纷纷躲在衙门官署中,不敢外出。

  民国存亡,系于约法

  “吾党精华,付之一炬!”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发出的悲痛之言。

  “铁路国有”

  ———1911年5月9日,邮传部部长盛宣怀力主铁路国有,导致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宣统年间,北京流传一歌谣:明亡于庙,清亡于道。魏阉肇兴,明祚随去,铁道国有,清运告终。

  “武昌失守”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总督瑞澄弃城逃跑,严复在当天日记中记下四个大字:“武昌失守。”

  “呜呼!以法国鉴之,革党必无成;以印度鉴之,中国必亡。”

  ———1911年,武昌首义之后,康有为在写给弟子徐勤的信中言:“呜呼!以法国鉴之,革党必无成;以印度鉴之,中国必亡。”

  “莫再提‘万世一系之皇统’。”

  ———1911年,湖北新军起事之后,张謇与伍廷芳等联名致电摄政王载沣,希望他能抛弃个人利益,顾全大局,急流勇退,此刻此时莫再提“万世一系之皇统”。

  “乱事一平,袁公有性命之忧。”

  ———1911年,革命初起,杨度对袁世凯说。

  “甲日满退,乙日拥公。”

  ———1912年,南方同意以清帝退位为条件而改选袁世凯为临时总统时,张謇便连忙把江浙地方势力活动的结果及时密电告诉袁世凯:“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愿公奋其英略,旦夕之间勘定大局。”

  “吾将派宪兵入院,缚所有同盟会员去!”

  ———武昌首义成功后,袁世凯不愿离开北京前往南京就职。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就此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多数票通过临时政府设于北京的决议。孙中山、黄兴闻讯震怒,黄兴曰:“政府决不为此委屈之手续,议院自动翻案,尽于今日;否则吾将派宪兵入院,缚所有同盟会员去!”

  “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

  ———1910年,孙中山在与刘成禺谈话时所言。

  “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1911年12月,孙中山经香港归国。到上海时,受到热烈欢迎。报纸纷传其携有巨款回国,记者问他:“你这次带多少钱来?”孙中山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中国六年来变乱之原因,正新旧潮流冲突之现象,因冲突所以无进步,所以有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之革命。”

  ———1917年,张勋复辟时,孙中山评价说:“中国六年来变乱之原因,正新旧潮流冲突之现象,因冲突所以无进步,所以有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之革命。”

  “民国存亡,系于约法,约法无效,民国即亡。”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开始“护法运动”,在《反对北京政府另组新国会重开参议院通电》中所言。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1918年5月,广州非常国会改组护法军政府,孙中山权力被剥夺,向非常国会提出辞去大元帅职,并发通电说:“……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1921年10月10日,梁启超在天津讲演“辛亥革命之意义”时说。

  “和平、奋斗、救中国。”

  ———1925年,孙中山临终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来源:法治周末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更多关于 辛亥百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