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两万多亿公众资金 影响九千万户基金持有人家庭财富增长
中国基金经理50人
为投资者赚钱最多的50名基金经理
---《瞭望东方周刊》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基金经理创富榜”
基金经理是一个高薪行业,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他们多来自于普通家庭。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祁和忠 | 上海报道
目前,中国大陆共有486位基金经理,这是资本市场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业群体---2.36万亿元的社会公众资金由他们管理,9166万户基金持有人家庭的财富增长与之紧密相连,国内证券市场波动与他们每天的投资决策息息相关。
近13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基金经理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和空间。
基金是信托文化高度发达的产物。基金经理管理着巨额社会公众资金,他们的专业素质、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息息相关,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2008年以来,基金业遇到较大困难,投资者的亏损令基金经理背负着较大的压力。“老鼠仓”问题危及整个行业的信誉。基金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成制度,更令基金公司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与基民的利益经常处于冲突之中。
但是,如果把资本市场或基金业的问题都归咎到基金经理身上,将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基金经理大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职业群体,作为资本市场的精英,基金经理是一个高薪行业,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他们多来自于普通家庭。
2011年9月,《望东方周刊》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基金经理创富榜”,列出为投资者累计赚钱数额最多的前五十名基金经理,旨在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与评估基金经理给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和价值。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华夏基金的王亚伟是国内最牛的基金经理,但在这个榜单中仅名列第九。他所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自2004年8月11日成立以来,截至今年9月19日的累计单位净值为12.12元,7年增长了11倍。不过,由于他管理的两只基金都长期封闭,基金规模合计只有100多亿元,因此,他是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基金经理,但不是给投资者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
在前十大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中,华夏基金的巩怀志、童汀分列第6名、第7位。华夏基金是唯一有3位基金经理进入前10名的公司。
嘉实和易方达各有两位基金经理进入前10名。其中,嘉实的雏唯、邵健分别以242.55亿元、152.97亿元的赢利额居于第1名、第3名;易方达的吴欣荣、伍卫分别以159.90亿元、114.33亿元的赢利额居于第2名、第8名。
基金业的过往业绩来之不易,对于这个行业的未来,人们依然充满期待。
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洪磊说:“在目前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基金业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改革,基金业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应依附于资本市场的卖方,他是独立的买方力量。应该行使自己手中的定价权、投票权,促使上市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整个行业的使命,也是行业存在的理由”。
基金业的薪酬到底“阔绰”到何种程度中等公司基金经理年薪300万到500万
文/朱依依
一个行业越是对薪水讳莫如深,越容易引起外界兴趣。
进公司时要签保密协议,一位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同事间很少谈薪水,除非关系特别好。这让外界对基金公司的收入多是停留于猜测。
“我刚刚在浦东买了一套房子,市价300多万。”上海某家基金公司运营部门经理小林(化名)说。
四年前,计算机系毕业生小林没想到会在基金业发展,一呆就是四年。“每月固定薪水1万元左右,基本工资并不高,真正有分量的是年终奖励。根据行情不同可以拿到6到24个月的奖励。”小林透露。
但谈及收入,小林并不掩饰身处基金行业的优越感。
“尽管并非核心部门”,一位长期从事IT行业的猎头表示:“在基金公司做IT依然是个明智之举,基金业是座大金山,靠山吃山!”
薪酬报告泄密
某长期负责基金审计业务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的薪酬一般由固定工资、津贴、年终奖组成。
固定工资一般会在合同中写明,津贴包括车贴、饭贴、出差补贴等,各公司情况不同。年终奖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视当年公司的业绩而定,行情不好的话只能拿6个月,好的话有12个月,也有更多的。
对于不同层级各种职位的收入差别,该审计师表示出无奈:“基金公司把每个员工的薪水保护得很好,我们无法看到详细名单。”
近期,《机构投资》获悉的一份基金业薪酬调研分享报告(下称薪酬报告),揭开了基金业的薪酬秘密。
薪酬报告调查了四十余家基金公司,统计了2009年基金业薪酬数据,并对2008年薪酬数据进行对比。
基金业的薪酬到底“阔绰”到何种程度?基金业者的能力是否与薪酬水平相匹配?高薪酬与人才流动如何辨证?
一位基金业资深猎头透露:“2008年,从华夏基金挖走了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去另外一家基金公司做投资总监,一年薪水800万。”
对于王亚伟年薪过千万的说法,该人士不置可否。
除了坊间说法,《机构投资》通过深入调查,也拿到一系列权威的数据。
“深圳一家管理资产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2008和2009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分别是1.5亿元和2亿元左右。”某著名会计师事务所长期负责基金审计人士透露。
据了解,前两年该基金公司员工人数为150人左右,这意味着公司人均年收入超过100万。
薪酬报告显示,2009年资产规模在500亿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0亿的基金公司,总奖金额度提取的比例是税后利润的10%到18%。
据了解,基金公司发年终奖时,先由股东会下的薪酬委员会决定总奖金对税后利润的提取比例,然后公司的管理层会把额度分配给不同部门,最后由部门主管分配到旗下的员工手中。
四十家参与薪酬报告统计的基金公司,总奖金占利润总额比例的平均值达到了26%。
报告将资产规模大于500亿的基金公司称为规模领先型,其余的称为非规模领先型基金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上述结论,规模领先的基金公司提取总奖金额度比平均值低,但是如果它本身的提取基数就很大的话,那么奖金就很可观了。
高管——很穷,很谦虚
“我目前只有一套公寓,基本工资只有几十万,”半躺在高尔夫球场幽静的咖啡厅里,玻璃墙外青草依依,某基金公司总经理面带愁容,“这些年并没有挣到什么钱,外面的高薪传闻都是空穴来风。”
显然,该总经理的“谦虚”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
上述著名人力咨询公司出具的薪酬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四十余家基金公司中,最高层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2010年获得的固定薪酬(2010年发2009年的薪水)中位数约为185万元,高层管理人员约为113万元,中层管理人员则为60万元左右。(图表1)
如果加上各种津贴、奖金等,实际现金总收入的中位数将分别达到400万元、245万元和120万元。(图表2,图表3)
和其他行业一样,基金公司内部的薪酬布局如同一个金字塔,从高管到后台人员,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薪酬链条。
每年发年终奖的时候,管理层都会画个圈,按照不同部门对当年业绩的贡献程度分配奖金比例。
“投研拿到的年终奖肯定是最多的,其次是销售,后台一般不多。”某业内人士透露其任职基金公司分配年终奖的方法。
高管站在塔的顶端。
对此,一位基金公司督察长表示,100多万的高管底薪是市场的平均水平,但是不同规模公司之间差距很大,如果再算上年终奖,排名前五和后五位的基金公司可能产生十倍的差距。
《机构投资》采访了解到,有些基金公司的董事会额外奖励高管团队“红包”,作为当年取得优秀业绩和排名的物质激励。
投研——鸡犬升天
一位基金业资深猎头回忆,曾成功物色一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高管,旗下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200多亿,该高管的年薪包括奖金是200万元。但这还比不上一家普通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平均水平。
投研部门是基金业另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团体。
据介绍,排名处于中分位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的年薪在300到500万之间。上海规模比较大的基金公司会超过这个数字,小公司则处于这个水平之下。有些小公司的基金经理年薪为100万,甚至更少。
按照地域来分,深圳最高,其次是北京,最后是上海。
“相较之下,小基金公司就面临一个难题,资产规模小,管理费收得比较少,经营状况就会受限制,没有更多的钱去请优秀的基金经理,越请不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就越发展不起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上海某位基金公司高管认为,基金经理薪水低是一些小规模基金公司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人看来,基金公司高管和投研人员的薪酬在金融行业中,已是一骑绝尘。
在基金经理的光环下,基金公司研究员作为其最重要的储备资源,自然也成了行业内的“香饽饽”。
申银万国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对券商和基金的研究员薪水进行了比较:“新进的券商研究员之间的薪水相差很大,少的几千块,多则上万。相比之下,基金研究员刚入职一般就能拿到1万到2万的底薪。而且,基金公司投研的晋升通道很明确,在目前人才短缺的情况下,成为基金经理的目标还是很诱人的。”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基金公司只有少数研究员最终能够成为基金经理,而若在券商经过相同年数的发展,有可能成为资深分析师或者是荣登新财富榜,那么其年薪也可以达到几百万。因此,该人士认为,到底是做买方还是卖方市场的研究员完全出于个人的职业追求。
后台——高性价比
据上述猎头分析,目前基金行业后台收入状况:工作2至3年的基金会计,每月的固定薪水在1万至2万元之间;基金会计主管在2.5万元以上;清算、风控部门的情况大体一致,每年固定薪水涨幅大概在10%到20%之间;
分管基金会计、清算、IT的中层管理人员,其固定年薪一般在40万左右。
如果是负责所有后台运作包括行政人事的运营总监,其年薪将突破100万元。
此外,后台人员的年终奖金也是根据当年公司的业绩和市场行情来发放,一般是6至12个月。
“如上文提到的林先生,他们公司对后台人员就很慷慨。”该猎头说。
但他坦言,在他接触过的后台人员中,有一些人曾向他抱怨“在基金公司地位低”,他们对于公司在收入分配上存在巨大差异而感到不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会计告诉《机构投资》,他每天划拨资金,每笔数字都要求准确,决不能出现差错,他也觉得压力不小。该员工还表示,公司把装修较好的楼层给了投研部门,出差时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被安排在最好的房间。
他笑称:“后台就像个小儿子。”
对此,《机构投资》记者询问了多位业内人士,大家普遍的看法是,基金公司的后台部门相对其他行业类似的岗位,收入已经十分可观,除了年终奖外,还有各种补贴。而且为公司创造利润的主要是投研人员。
“只要公司不要做得太过分,目前的分配方式还是比较合理的。”小林说。
当然,并不是所有后台部门都能分享基金公司创造的财富。客服就是一个例外。《机构投资》记者了解到,客服是唯一一个可以外包出去的部门。由于客服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在基金公司里面的地位和薪水是最低的,一般在三四千块钱左右,如果和外服签合同的话也就不会有bonus了。
分蛋糕的艺术
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将旗下的部门划分为两大类,即前台和后台。
前台包括投资交易部、研究部,金融工程部,还有销售部和市场部;后台包括监察稽核部、IT部、运营部、客服部、行政管理部等。
薪酬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基金公司中投研人员的浮动薪酬分配平均占比为34.5%,销售为12.8%,后台为11.9%。(图表4)
“和银行打交道很累,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发年终奖的时候,”上海某基金公司销售部人士对《机构投资》记者说,“一周五天时间里四天都在外奔走,进行渠道的开拓和维护。”
据他介绍,其所在公司每年的年终奖可以拿到12个月,不过也要看行情好坏。
据了解,交银施罗德的销售人员在业内的固定薪水相对较少,十几万左右,但是业绩做得好的时候年终奖可能发到20至30个月。相关人士认为这是受到了交行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国企的风格”。
对此,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切蛋糕式的分配方式有其合理性,“在基金公司,不同岗位对薪酬的界定不同。销售人员要与银行渠道交涉,整天在外忙碌。目前,业内对销售人员的争夺十分激烈”。
“后台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不出错,比如基金会计,所有清算能够按时完成,就算做好了自己的工作。相比投研人员,他们对公司的业绩贡献相对小一些,承受的压力也没基金经理那么大。” (据《机构投资》)
高薪不留人?
文 | 朱依依
《机构投资》记者曾在采访沪上一家基金公司时看到这样一幕,该公司的前台接待处聚集着几位员工,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握着厚厚一叠宜芝多的蛋糕券,正在仔细核对数目。据说,这是该公司即将发给员工的生日券。
这家公司是业内公认的高福利公司,节奏不快,压力不大。
该公司一名员工向《机构投资》表示,薪水并非他选择公司的主要因素,更看重公司轻松的环境和正常的工作节奏。
某位券商研究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理想”的职业生涯模式:先在券商做研究员,然后争取评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进入基金业,之后成为基金经理,最后再跳去私募。
这一流动模式串起的,也是一条薪酬不断上升的链条。
即便拿着连金融同行都艳羡的高薪,基金业的人才流动依旧频繁。(图表5)
某猎头五年前入行,为无数候选人和基金公司牵线搭桥。他向《机构投资》记者感慨道:“前两天整理名片,发现5年间我的名片本完全换了一遍。”这当中绝大部分是投研人员的变动,也包括少量后台人员。
在外界看来,这种流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尤其是基金经理,每一次转身都能强化市场对行业的不满情绪。
易方达基金公司的副总裁刘晓艳坦言,她曾听朋友评价现在的基金公司公信力低,人才流失严重。但是,她认为情况并没这么悲观,“易方达的团队就比较稳定”。
据上述猎头介绍,的确有一些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很稳定,譬如至今他只在兴业全球基金挖过一个人。
只是这样的公司太少。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共发生206起基金经理离职事件,比2009年的117起高出77%。
导致人才流动的原动力,和其他行业一样,薪水无疑是人们最先想到的原因。
一位基金经理助理曾向《机构投资》表示,如果他的薪水无法与他付出的努力成正比,他肯定接受不了。
也许,就像业内用业绩排名来衡量管理人的投资水平一样,在现行基金公司的激励体制下,对于基金经理而言,薪水也是目前唯一可以对其付出的努力进行量化的标准。而当薪水无法满足要求的时候,离职就成为一种选择。
然而,在上述人士看来,利益的驱动仅仅是一个表象。“如王亚伟,已经是国内一流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可是为什么还不断被传言要走?薪酬绝不是主要原因。”
为何高薪留不住人?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曾分析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的四大原因:一是基金经理的理念或表现与公司的期望有差距;二是与公司股东有差异,自愿离开;三是基金业经过高速发展以后,很多基金经理已经获得一定收入,想暂时离开这个行业;四是做了一些不适当的事情,在监管压力下离开。
像某位业内人士对《机构投资》说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在摄像机下工作,也没有人愿意公布所有的聊天记录。这些无形的束缚无法因薪水的多少而消失。
相比之下,由于私募基金暂未纳入证监会的监管体系,相比公募基金,尚有大展拳脚的空间。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肖雯曾在某基金业峰会上表示,目前公募和私募不在同一个监管框架下面运作,也不在同一个平台上面对话,私募的监管没公募那么严格。
这为长期处于严格监控下的公募基金经理提供了氧气,有基金公司高管表示,现在尚可以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这种外流,一旦私募基金阳光化、合法化,到时再出现大量公募基金经理“出逃”,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困惑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在享受数年高薪完成一定财富积累之后,基金从业人员对收入增长已不敏感。
全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公司资产规模增长乏力,从高管到员工没有职业成就感,没有创业初期的激情,而来自监管部门、股东、舆论的种种压力有增无减,基金从业的光环在逐渐褪去。
当钱都买不到人心的时候,有点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