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安徽实行基本药物成为百姓看病首选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4日10:50  半月谈

  “便宜药好用又好买”——这是安徽基层老百姓的直观感受。安徽省卫生厅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9月20日到2011年9月20日的一年时间里,安徽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招标采购的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总额已达到14.17亿元,药品平均价格比国家指导价下降了52.8%,集中配送率超过九成,群众就医用药负担明显减轻。

  建立绩效考核新机制 发挥基层医疗机构高效能

  在实行药品零差率之后,安徽省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有的基层医疗机构一度成为“摆设”,医生“走穴”去私人诊所和医院上班。

  为激发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安徽省大胆尝试打破原有的编制管理体系,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人员结构得到优化,又使得原本的聘用制人员待遇大大提升,工作热情高涨。

  “原来我只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用的医生,每个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骆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陆涛说。2010年,他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岗位,现在加上公积金每个月能拿到4000元,待遇已经和正式在编人员持平。

  合肥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行全员聘用以来,合肥市基层卫生医疗单位打破原有编制和身份限制,公开竞聘岗位,仅在包河区,8个基层医疗机构的18名正副主任(院长)全部由公开竞聘产生,其中有4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非在编人员成为副院长或副主任。一大批业务优良、素质过硬的人员通过竞聘选拔成为基层医疗单位的骨干力量。

  “医改前,我们靠卖药挣钱,现在政府给补贴,而且是‘以奖代补’。只要为老百姓服务好,就能赚得多,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比以前高多了。”合肥市包河区骆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其银说。

  他介绍,他们目前的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两部分组成,60%的基础性绩效按照月考核情况按月发放,40%的奖励性绩效则根据单位考核结果和职工个人考核情况每半年发放一次,政府补助经费也将按照机构考核情况发放,只有考核分值大于80分的单位才能拿到100%的政府补助。村级卫生室则实行“以奖代补”,根据年终考核情况给予1.8万元至3.5万元不等的奖励。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基层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安徽省卫生厅新闻发言人冯立中介绍,“据统计,安徽省基层医疗机构的次均门诊药品费、抗生素使用率、次均门诊费、次均住院药品费下降都在20%以上,门诊人次上升10%以上。”

  “现在对于来就诊的患者,我们很多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多了,检查和诊疗也更加精心细致。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直接决定了工资多少,这样的激励当然非常有效。”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清梅说。

  推进基本药物更广泛使用 促使公立医院改革回归公益

  记者采访了解到,安徽省基层医改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关部门并没有满足于现有成果,而是尝试将基本药物制度向县级以上的二甲三甲医院推行,使得医改成果普惠百姓。

  安徽省卫生厅在2011年11月30日发布了《关于做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工作的通知》,规定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配备基本药物品种数不低于基本药物品种总数的90%,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全部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15%;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配备基本药物品种数不低于基本药物品种总数的95%,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全部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30%。

  “虽然这一规定目前并不是硬性指标,但是代表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对相关医院进行考核。”安徽省卫生厅药政处处长周涛说。

  安徽省省立医院药剂科主任姜玲也表示,省立医院将努力去适应即将在三甲医院推行的基本药物制度。她说:“考虑到大医院承担的职能和其病人的多方位需求,我们期待尽快出台适合大医院采用的基本药物目录。这样不仅能够破除‘以药补医’,而且能够实现医尽其用,真正满足群众就医要求。”

  破除“以药补医”需开具“复方药”

  ♦ 半月谈记者 黄海 叶建平 李惊亚

  一些政府官员、医院领导和专家表示,国家要加强医药分开的顶层设计,鼓励各地大胆探索,通过财政、价格、医保政策联动,彻底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强化对医院公益性指标的考核,使医院收益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和医生的技术、水平、能力等方面。

  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切实把药价降下来

  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同时,不少地方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使得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延伸到村,老百姓得到方便和实惠。

  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卫生院的病房里,40岁的空桐村三组村民龙昌桥守护着生病的妻子,他说:“过去同样的病住七八天院,要花四五百元,这次我先交了200元,到现在还没用完,药价比过去明显降了。”

  松桃县干溪村卫生室村医郝炎打开两个药柜给记者看,里面的130多种基本药物都是镇卫生院送来的,他说:“病人消化不良,我给开一盒1块5毛8分钱的乳酶生片,参加了新农合的患者按规定费用可以报销一半,我只收7毛9分钱,一分钱都不敢多收。”

  在四川广汉市高坪镇中心卫生院,记者看到,卫生院药房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着“本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所售药品一律零加价”的字幕,收费处的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显示着患者姓名、本次就诊费用、新农合报销费用和实际支付费用。广汉市委常委、副市长田锋说:“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小病一般只要几元、十几元,给农民看病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贵州省政协委员李梓说,国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销售,很受群众欢迎。但目前还存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制度覆盖面偏窄、基层医疗机构收费标准与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不配套的问题。

  李梓认为,要真正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必须及时增补基本药物目录,满足基层临床需要,同时理顺基层卫生投入体制,区分不同项目、不同渠道的资金,切实补足基层医疗机构因为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产生的亏损。同时,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理顺药品定价、采购、配送关系,保证药品采购方便、配送及时、价格合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更多关于 医改 机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