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朝鲜射星失败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3日12:05  南方人物周刊

  朝鲜“射星”

  失败的背后

  朝鲜发射卫星这件事,相当于一个本身技术就不过硬的选手,在双眼被蒙上的情况下挑战世界最高难度的登山路线

  特约撰稿 朱江明

  近日,朝鲜高调宣布发射卫星,在扰攘了半个月之后,终于以失败告终。美国公布的雷达监测数据显示,该火箭在升空四十多秒后就在空中解体,并未进入预定轨道。

  之前,朝鲜有两次发射卫星失败的经历。但朝鲜这次高调地宣布要发射卫星,并且史无前例地邀请外媒采访,原本应该是把握比较大的一次。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朝鲜故意搞的进逼战略——虽然宣布发射,但是自爆火箭。这样做既能挑战国际社会的底线,还不承担发射成功带来的战略压力。

  对于这种看法,笔者不敢苟同。

  对于财力吃紧的朝鲜而言,发射卫星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要搞擦边球战略,有很多其他更为经济的手段可以选择。例如,威胁进行核试验,或者继续对韩国进行擦枪走火式的偷袭。以我国当年发展两弹一星的经验来看,进行一次试验的时候必须要完成多个目标,既有战略上的考虑,同时还要有科学上的收获。作为一个经济和科技实力都不强的第三世界国家,朝鲜是不可能干出这种纯战略诈骗的勾当的。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朝鲜在远程火箭技术方面存在一直克服不了的技术难题,导致历次发射均不能成功。

  首先,朝鲜在技术方面一直被世界严格封锁。

  自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朝鲜的武器装备几乎没有更新过。甚至当年从前苏联进口的米格-29战机的备件也几乎耗尽,大部分处于停飞状态。朝鲜的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来自于前苏联“飞毛腿”导弹,虽然这种武器赫赫有名,但毕竟是源自上世纪60年代的设计。它甚至和二战末期德国的V2导弹有技术的继承性。当时,苏联设计这种导弹仅仅作为近程战术地对地导弹使用,其设计目标仅为射程几百公里。

  之后,朝鲜虽然研发了若干型号的火箭系统,其技术却都是来自于飞毛腿。从现在的技术来看,尤其是作为核心部件的火箭发动机,朝鲜几乎没有做过任何实质性的改进。这次采用的银河系列运载火箭就是捆绑多节“飞毛腿”。其中第一节火箭内置了4台根据原飞毛腿导弹改进的发动机。这种把舢板绑成炮艇的行为当然谈不上有什么错误,当年我国的长征一号火箭也是这么研发出来的。

  只是朝鲜还存在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那就是它的国土面积太小,使其在选择发射场的时候缺乏任何灵活性。从国际通用的火箭发射场选择标准来看,越接近赤道的位置越合适,原因是赤道上的地球自转角速度最大。可是朝鲜不能选择其国土南部作为发射场,因为这会直接受到韩国的监视并且可能遭到对方远程武器的打击。

  最要命的客观因素是发射线路。

  一般发射卫星都会选择向东发射——因为地球的转动方向是向东的,选择东向发射可以有效提高火箭的速度并且节省燃料。由于日本和韩国都已经宣布,如果朝鲜火箭经过其领空就会被击落,甚至俄罗斯也宣布朝鲜发射卫星不得经过其领空。因此,朝鲜被迫选择了一条几乎正南的发射路线。这无疑会增加卫星进入轨道的难度和危险性。然而,朝鲜别无选择。

  除了弹体和发射路线等问题外,多年的技术封锁导致朝鲜获得发射卫星所需的各种观测和计算工具都有难度。

  2009年,朝鲜发射的卫星已经进入轨道,但是却失去了控制。其原因是朝鲜的雷达缺乏追踪外空高速目标的能力。这还与朝鲜缺乏机动检测平台有关。中美俄在发射卫星时,往往会同时启动多个全球观察站进行追踪,并能保证在任何时段对卫星发出干涉指令,以控制其姿态调整。美俄在海外有不少军事基地或者观察点,而中国则需要动用远洋观察船或者海军舰艇作为机动部署。

  朝鲜国土面积不大,更糟糕的是海军力量太弱。如果派出无武装的远洋观察船进入公海执行任务,必然遭到敌对国家干扰拦截。朝鲜海军力量薄弱,无法派出护航舰队提供支援。当年中国核潜艇进行远程弹道导弹试射时, “远望号”观察船曾屡遭外国舰艇和飞机的骚扰,中国海军几乎派出了所有最新驱逐舰为其护航。朝鲜国土面积远不如中国大,同时还缺乏机动观察的能力。这就导致其发射几乎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

  如果朝鲜的外部环境稍微好些,至少可以通过友邻国家提供情报支援,但朝鲜发射卫星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即便是原本关系较好的中俄也不愿意为其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支援。因此,朝鲜发射卫星这件事,相当于一个本身技术就不过硬的选手,在双眼被蒙上的情况下挑战世界最高难度的登山路线,其发射卫星屡屡失败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朝鲜发射卫星困难重重,存在这么多的客观失败因素,却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不断的试验纠正虽然成本较高,却总有一天能够成功。朝鲜进行卫星发射的战略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这才是朝鲜屡次发射失败却锲而不舍的原因。当然,即便朝鲜的卫星成功进入轨道,对其现阶段的国防意义也不大。目前,朝鲜没有足够的遥感技术能够控制卫星调整姿态,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无法接收卫星发回的信息。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