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实际控制黄岩岛后中方在南海发言权将更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02:59  潇湘晨报

  潇湘晨报:中国对南海油气开发的沿革和现状如何?

  刘锋:中国整个近海的油气产量为9000万吨。其中渤海3000万吨,黄海和东海都没有,南海2000万吨。目前的情况是,渤海增产的难度很大。那么希望就寄托在南海上。中海油在深圳的东部石油公司在南海有1000万吨的石油产量,它在湛江的西部石油公司主要在北部湾有1000万吨的产量。中国主要在近海浅海开发石油,指的就是主要在南海的北纬17度以北的区域采油。而在南海的南部即南沙地区,中国还没有一口油井。而就是在南部,周边国家的石油开采进行得如火如荼。

  一些媒体称我国在南海没有石油开发存在,是不严谨的,应该说在南沙目前没有存在。

  南沙每年的油气产量高达6000万吨。在九段线以内,别国掠夺我们油气资源高达3000万吨。其中马来西亚最多,约有2000万吨,文莱、越南等其他国家一起大概1000万吨。中国从石油技术上来说,进军南海的东南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外交和国家决策方面考虑,国家对国有的石油公司在这些地方的存在有一定限制。三大石油公司还没有在南海东南部有所动作。相信随时间推移,国家政策上会松绑。

  在南海开发上,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到目前为止,在油气开发上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以理服人,适度以威‘慑’人”

  [目前的政策]   讲究道义责任,以理服人

  潇湘晨报:整体而言,中国在处理黄岩岛事件上做到了有进有退,渔政、军事等方面协同合作,动作清晰有力。从这个事件上,我们能看到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和调整?

  张学刚:中国外交现在更加游刃有余,对国际形势的把握,对一些关节点的处理得当。外交斗争“有理、有力、有节”,分寸的把握,还有综合手段的利用,更加有效。

  中方有关部门的应对,大国外交日益成熟。这也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升,我们能采取更多的手段,应对挑战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国家,更好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中国外交在发生可喜变化,对国际规律、国际关系的把握和认识,更加到位。

  潇湘晨报:刚刚你提到了“大国外交”一词,中国在“大国外交”方面呈现哪些特点?

  张学刚:中国是个大国,日益成为强国,中国大国外交有个明显的特点:行动自如,恩威并重,以德服人,同时以理服人,适度的以威“慑”人。

  中国讲究道义责任,比如讲究大局稳定,以理服人。如果对方不听规劝,当我们的道义不起作用的时候,对方故意制造麻烦、侵犯主权时,我们展现国家的力量,让他们看到我们不是没有底线,不会任其挑战我们的忍耐度。

  这次“黄岩岛事件”的处理给菲律宾,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启示和思考。他们在将来涉及对华关系上,应采取更加理性的态度,而不是对抗的方式,最终要回到“和平协商、共同开发”的轨道。

  潇湘晨报:中国在维护南海主权问题时,面临哪些大国的角力?中国有何弱势和优势?

  张学刚:在南海问题上,大国的身影显现,是客观事实,也无法排除大国的介入。中国应该以冷静的心态看待大国的角力。现在任何国际问题,不可能完全没有大国介入,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国际社会介入。从这点来讲,南海问题也不要过度忧虑。美国、日本完全不介入的情况是太理想化的想法。中国不希望其他大国介入,但是争端其他方则想邀请他们介入。

  从现在局势来看,南海问题还没有走到大国之间矛盾放到台面的阶段,大国跟中国直接对抗的阶段。日本、美国等更多的是背后的支持和侧面的帮助,比如外交表态,售卖装备。中国应以冷静心态看待这些牵扯其中的大国,警惕一些国家释放错误的信息,导致南海问题复杂化。

  [主要的特点]   除了外交,还有经济制裁等和平方式

  潇湘晨报:本次中菲对峙从开始到现在,中国的海权保卫战略哪点做得最好?

  李金明:这次中菲对峙,对于中国在南海的维权活动是一个考验,因为这次事件是菲律宾首先挑起的,而且菲方还用了非常手段,即动用了其最大的汉密尔顿军舰对付我们手无寸铁的渔民。这次中国在海权上做得比较好的是海监船及时赶到,保护了渔民。这样的行动是以前出现得比较少的。

  这次黄岩岛对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中国把黄岩岛完全收回来,对我们国家在捍卫南海的主权领域上也是一次考验。

  潇湘晨报:本次对峙体现了中国在海权捍卫手段上有什么特点?

  李金明: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中国对于收回南海一些主权,开始表现出比较强硬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主要还是采取外交方面比较和平的手段,尽量避免武装冲突。在外交手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我们通过经济制裁等其他和平方式,给菲方施加压力。

  潇湘晨报: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中国最近在海洋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方面可谓积极主动。包括5月9日,中国在南海领域石油勘探的第一钻启动,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促成这些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李金明:海岛保护和旅游开发包括石油勘探,都是显示海洋主权和管辖权的行为。另外还可以增强民众的海洋意识,让人们看看中国的海洋开发技术是很先进的,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捍卫海洋主权的决心。最近一两年,中国在海洋开发政策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以前,中国虽然有很长的海岸线,但海洋意识不是很强。近来,当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暴露出来之后,中国对海洋开始加大重视。世界进入了向海洋要大量资源的时代,也让中国更重视海洋。

  潇湘晨报:黄岩岛维权乃至整个南海维权,怎样做将更好?

  李金明:我们一直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最近一两年,南海冲突有所升级,中国在处理争议方式上有所改变,做了一些实际的行动。比如加强了渔政船和海监船在南海海域的定期巡逻,这是宣誓主权和体现管辖权的表现,同时也保护了渔民的安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要坚定决定、长期坚持并形成规则,最终形成法律效应。那么需要走上国际法庭时,这些都会成为表示主权的证据。

  [还要怎么做] 加强巡逻和保护,手段要更果断

  潇湘晨报:不仅仅是黄岩岛,近年来,中国周边海域发生了一系列海域主权纠纷事件,远的有和越南、日本等国家的纠纷,近期则有中国渔民刺死韩国海警事件。为何近期此类事件频频发生?中国是否也应采取更为积极、强硬的对策?

  李金明: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存在争议的海域很多,主要是海域划界的问题,造成渔民不清楚哪些海域属于我们。二是近海环境的污染,加上渔民过度捕捞或偷捕,导致近海渔业资源枯竭严重,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到远海捕鱼,很容易造成渔业冲突。三是之前中国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比较低调,一般都只是提出抗议,更严重点就是强烈抗议,另外对对方提出赔偿要求很多时候也不了了之。周边国家可能会评价中国在拿领土换和平,甚至主动侵犯我们的海域。

  5月18日,5条广西渔船遭越南炮艇追袭,中国渔政310船成功慑止了越南炮艇,保护了渔民。这个做法就体现了很大的转变,效果大不一样。希望我们的国家以后能加强巡逻和保护。

  潇湘晨报:中国正从区域性大国变成世界性大国。在实力提升、国家崛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注意什么,跟外界打交道的方式应怎样调整?

  张学刚:中国的发展刚刚取得一些成绩,来之不易。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也要受到外部互动影响,不是单方面的容忍就行。中国需要掌握好分寸,以德服人,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

  中国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不恃强凌弱。但也不能一味避让,逃避麻烦,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平发展不是中国一方的承诺,是个互动的概念,你不让我和平发展,触动中国的底线,中国将来也会采取强硬的措施。

  潇湘晨报:众所周知,中国在海洋主权争议方面,一贯秉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立场,你认为是否需要调整?

  李金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已经提了二三十年,收效甚微。一方面,具体措施没跟上;另一方面,周边国家不认同这个说法,反而是抢占岛礁或者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石油。这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很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应该审时度势,给出更有效的办法。从这两年来菲律宾多次发难,包括这次黄岩岛对峙,都可以看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提法的弊端。比如阿基诺三世就提出了要把南海划分为争议区和非争议区。他的看法就是:非争议区是我的,争议区我也要参加共同开发。这种想法显然就是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极大否定和挑战。对于这种对手,我们应该审时度势,采取果断和强硬的手段。

  潇湘晨报: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的外交政策正从“韬光养晦”走向“有所作为”,和周边其他国家在主权和利益上的一些冲突,也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这是否意味着今后此类海域主权纠纷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李金明:主权和利益冲突是不会增加的,因为是我们的海域被别国占了,或者我们的渔民受到欺负了,我们首先要维护主权,收回我们的东西,这并不会增加争议。

  韬光养晦是对的,但在面临主权受到威胁或者丧失的时候,必须要全力收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会碰到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围堵中国的状况,这是在中国崛起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如果我们能合理运用恰当的手段把事情处理好,以后的崛起之路才会顺畅。

  潇湘晨报:最近两段视频很火,一是英国籍男子当街性侵犯中国女孩,另一个是俄罗斯籍大提琴手在火车上举动不文明、辱骂中国人。不少人把一些外国人在中国的跋扈,引向民族主义,认为是所谓的国人媚外心理,造成外国人在华的“特殊待遇”。那么,在国家崛起的情况下,国人应该培养一种怎样的国民心态?

  张学刚:中国的国民心态需要调整。近代,我们曾长期受到了外部的侵略,中国人饱受灾难。这些经历让一些国民产生了两种心态,一种是对外国不满,仇视外国人,一种是“洋大人”心态。中国人需要自信,走自己的路,堂堂正正,对其他国家优势劣势也要看清楚。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现在也有第三种心态,许多人盲目自信乐观,甚至盲目自大自负。尤其是对周边的中小国家而言,因为这种心态,一些人觉得高高在上,瞧不起人家。我们应采取相对客观的心态看待周边世界,培养理性、自信、从容的国民心态。

  军力滞后,眼睁睁看着很多岛礁被侵占

  潇湘晨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迄今,南海争端不断,请你为我们盘点那些被别国占领的岛礁。    金灿荣:南海350万平方公里,4个岛礁群,东沙群岛是由中国台湾控制,西沙群岛是由中国大陆控制,中沙群岛基本上由中国大陆控制,黄岩岛属于中沙外沿的一个孤岛。现在领土争端主要体现在南沙群岛。南沙群岛最大,东西距离900公里,南北距离700公里,加起来80多万平方公里,450多个岛礁,绝大部分是暗礁,30多个露出海面,20多个退潮才露,现在越南占了30个,菲律宾占了9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

  潇湘晨报: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成因是什么?

  金灿荣:南海在历史上肯定是中国发现开发并有效管辖的,近代以来情况变得复杂,中国衰落,外国入侵,南海的归属情况比较模糊,在二战期间,日本控制了南海所有岛礁,南海当时属于台湾管辖,二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公告,台湾与南海回归中华民国,1947年公布了著名的十一段线(注:1949年修正为9段线),这是很明确的边界线,区域线内岛屿归中国。

  后来的变化是两个原因,一是1968年联合国资源委员会说南海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1969年的报告证实了这点,这个区域的资源价值就上升了。二是这个时期,东南亚一些国家从殖民地摆脱出来,自主意识强了,以前它们宗主国承认的边界问题,这些国家几乎都不承认了,于是南海上的争端就出现了。于是这些国家都去抢那50多个最有价值的岛礁,慢慢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潇湘晨报:在这种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中国政府是怎么作为的?

  金灿荣:一方面,那时中国对外部发生的这些事缺乏敏捷反应,另一方面,军力发展滞后,只好眼睁睁望着既成事实。但中国政府也不是毫无作为,1974年西沙之战,把越南军队赶走了,西沙控制住了,这样从地理环境上才确立了保护中沙的条件,确保了未来进一步扩大南海权益的基础。

  后来,中国政府越来越有作为,1988年,中国获得联合国授权在南沙建立科学考察站,越南对科考站袭击被海军打退,这就是赤瓜礁海战。到这个时候中国在南海就有7个岛礁了,有了发言权了,1996年,中国和平得到了美济礁,我相信这次黄岩岛被实际控制住以后,发言权更大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黄岩岛 菲律宾 南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