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分析推理戏剧流行:反映民众追求秩序感

2012年08月29日11:39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第34期封面 新民周刊第34期封面

  生活就像推理剧

  昔日“杀人游戏”风靡一时,如今推理话剧场场爆满,再看看网上贴吧和线下活动层出不穷,各种连续剧热度不退……推理,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追捧的趣味。

  这种趣味其实并不小众。庸常生活与推理的世界,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每天的电视新闻后面往往紧随着刑侦故事。人们看到:氰化物成了新闻热词,阿拉法特逝世八年之后还要验尸追凶……

  推理的流行,也许反映了一种对秩序感的追求。推理控是单纯而天真的,他们相信,即使是最周密的罪恶,总有大白于天下之时。

  这种信念和态度,大概也可归于“正能量”吧。

  推理狂热症候群

  从古至今,推理狂热症患者其实往往是内心单纯的人,他们信奉:即使在错综复杂的黑暗势力面前,正义终能得到伸张。

  记者|阙 政

  正

  在热演的悬疑话剧《死亡陷阱》中有一句台词:“我们都是推理狂热症患者。”

  让我们走近这群暗黑世界的浪漫主义者,为他们量一量体温。诊断守则第一条:“拒绝剧透”。

  你是几级狂热?

  身为推理狂热症患者的一员,同道中人的“发病状态”见过不少:书店里流连在推理书架前两眼发光、每周等待新剧下载的焦虑、一次太平洋对岸的编剧罢工都能引发的集体暴躁、为一个诡计有没有漏洞在论坛上跟人争辩到深更半夜、周末还要像书呆子一样跑出去参加什么读书会……

  倘若你也是这样,那实在是弱爆了——我是说,恭喜你,疾在腠理,病在肌肤,汤熨针石犹可救。你看那些“病在肠胃”的,早就去Cosplay名侦探了。

  这里说的Cosplay,当然不是简单地披一身行头、叼个烟斗站台走秀。要扮演名侦探角色,“入戏”方法有很多种,最省力的“宅”着就能完成——你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度假,偶然于古堡内遇到一位19世纪的幽灵女子,不幸的女孩生前患上神秘疾病而死,她的爱人乔瓦尼离开家乡为她寻求治病之方,却一去不返。解开神秘死亡的希望现在就寄托于你……以上整个故事,包括精致的画面与音效,全不过集中于一个几十兆的文件包,网速快的,一分钟就能下载完成。配合一点想象力,一点YY,在接下来3到6个小时的“破案”时间里,你就能化身那位畅销小说作家丹娜·金士顿,去破解一系列谜团。

  等《托斯卡纳天空下》玩完,还有《悬崖上的谋杀》、《沉寂:死亡禁锢之屋》。由阿加莎作品改编的单机游戏《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也都是一时热门,主观视角加上精美的古典风情画面,做一场侦探白日梦,轻而易举。

  当然,也有人不满足于虚幻的线上游戏。月黑杀人夜,天黑请闭眼。据说上海正是本土版“杀人游戏”的发源地,“1999年从硅谷归国的留学生第一次将IT人士发明来解压的游戏带到上海”,其后北京才成立了全国首家“杀人游戏俱乐部”。

  不过,听起来惊悚的“杀人游戏”,其实还是静坐猜测人心的逻辑游戏。对那些不满足于静态头脑风暴的“患者”,上海还是个“密室逃脱”基地。短短半年时光,真人版密室逃脱又新开出六七家之多——八号桥“MRX密室”、南码头“X-ROOM”、“U470”、“迷之部落”、“隐室趣”……这些“密室”大都分布在创意园区或是商务楼中,场地与道具的耗费并不巨大,相应的票价也显得亲民:人均50到100元,团购价更低。

  “密室”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觉醒来,“麻醉药效”过去之后,玩家们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封闭的密室,墙上、角落,各处都散落着一些线索与提示,如何集全员之力重见天日,是他们全部的任务所在。有趣的是,今年6月,上海大悦城把整个商场都变成了一个“临时版密室”,所有前来购物的顾客都能凭当日的商场购物发票参加游戏——谜底并非逃出商场,而是“在60分钟内解救出藏在商场某处的美人鱼玩偶”,通关者除了拿到证书和限量版火漆印章套装,还有机会赢取“丹麦美人鱼故乡探险之旅”。

  从纸面到生活

  这样的实景逃脱游戏开了国内先河,但事实上,它的设计师是来自日本的加藤隆生。四年前,加藤在日本创立SCRAP公司,专门以街道、废弃学校、博物馆、游乐场、棒球场等空间为舞台,组织各种真实版逃脱型系列游戏。《逃出永不结束的班会》、《逃出深夜游乐园》等名作让他成为当代国际上赫赫有名的游戏设计者。

  而在推理更为发达的海外,还有太多以“谋杀派对”为主题的推理迷俱乐部活动——像英剧《疯城记》中主角David一样,参加“Murder Mystery Evening”(神秘谋杀夜),在事先布置好的酒店宴会厅上演真人角色扮演,杀手、侦探、路人都安排妥当,只等不明就里的赴宴者参透其中奥妙。而英国那个取名为“贝克街游击队”的福尔摩斯书迷俱乐部,每年召开年度大会时,仍然会仅仅邀请一名女士参加,并称她为“The lady”,象征福尔摩斯生命中那个独一无二的“她”。

  当年,赴美旅行的詹宏志在波士顿街头看到有家书店名叫“史宾瑟”,第一反应就是:这想必是家专卖推理小说的书店吧?进去一看果然如此。让他能够有信心下此判断的原因是:“小说中各家侦探早有固定的活动地盘,城市与侦探几乎有着一种对应的关系。”在他看来,罗勃·派克笔下的硬汉侦探史宾瑟就是波士顿的“驻市侦探”,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硬汉侦探马罗则可以代表另一座城市:洛杉矶——“小说中的一街一景莫不与私家侦探的行动及心境相连,城市在这些描绘中活了起来,游走其间的虚构侦探也就因此真实起来。”

  身为推理重镇,英国伦敦对推理狂热症患者而言无异于朝圣之地。除了苏格兰场著名的“犯罪博物馆”,马里波恩路上的杜莎夫人蜡像馆里也有“恐怖角”,在阴森灰暗的地牢中展示各种犯罪行为,包括真人模拟历史上最著名的连环命案“开膛手杰克”。

  而说到“开膛手杰克”,其真实发生地:白教堂区老贝利街根本就近在咫尺。英国人去沿途亲历现场,近得就像我们去一次乌镇西塘。在这样的刺激下,全球“病入膏肓”的推理狂热症患者,又开始了新一轮更好也更贵的选择——主题游览。

  尽管代价不赀,但这样的举动实在太好理解了。福尔摩斯迷大概没有不想去“贝克街221B”一探“故居”的;而高产的阿加莎,也自有她庞大的主题游开发潜力:土耳其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起点、埃及是《尼罗河上的惨案》发生地、西班牙马略卡岛有《阳光下的罪恶》,富有探险精神的,还能去叙利亚感受作家夫妇当年的考古生涯。

  2010年阿加莎120周年诞辰之际,英国曾在伦敦和阿加莎的故乡、德文郡格林威宅(Greenway)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多出推理话剧在此演出。波洛最著名的影视扮演者之一大卫·苏切特(David Suchet)也来到庄园与打扮成英伦古典范儿的演员们共同庆贺。

  就在当下,北京还有一家旅行社力推“福尔摩斯主题游”,7月24日启程的9日游,价格是15300元/人,行程包括“故居”、新片拍摄取景地等等,还附赠一本《夏洛克·福尔摩斯漫步伦敦》手册,好让推理迷们按图索骥,来个一日自助游。

  当头脑风暴成为社交的一种

  你得承认,和大部分自娱自乐的狂热症患者相比,有一小部分人,迷得相当认真。美剧《灵书妙探》中的一集讲到为某个连环杀手作“性格侧写”,结论之一是“他这么喜欢炫耀自己的才智,想必已经加入某个高智商俱乐部,门萨或是普罗米修斯”。

  事实上,高智商俱乐部在各大推理论坛中也是热门的议题。以“门萨国际”(Mensa International)为例,这个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的高智商俱乐部,入会的IQ门槛约为140,目前全球会员超过10万人(美国5万、英国2万多),中国内地虽然仅有百余人,但报名考试的通过率却接近100%,会员以“80后”为主。

  据某位获得资格的会员透露,考试并不难,过程也不复杂,只需通过官网报名申请(中英两国都设官网),交付考试费用(15英镑或260元人民币),即可收到从英国邮递出的试卷,随后在当地监考员的陪同下,20分钟内完成45道图形规律题,正确率达标就能拿证。在“门萨”的英国官网上,还为有意加入者特设了初步测试题,30分钟回答30道,内容包括图形、数列、文字和逻辑推理,记者亲自上阵尝试做了一遍,发现难度并不超过小学奥数或是公考行测。

  对于通过加入“高智商俱乐部”来“找同类”的做法,一些人认为是为自己贴上炫耀的标签,是智商优越感的表现。但物以类聚,还真就有人把自己考成会员之后,又在俱乐部中觅得人生伴侣。热爱推理的人们从中发现了新的社交途径。

  唯一遗憾的是,“门萨”只能算是全球30多个高智商组织中门槛最低的一个。同样是高智商俱乐部,《灵书妙探》中提到的另一个:“普罗米修斯社区”(Prometheus Society),就要高端得多。它的IQ门槛高达164,全球人口中有99.997%无法加入,目前的会员总数只有60余人。而位居全球第一的“千兆会”(Giga Society)就更夸张,IQ门槛196使它的会员数控制在千兆分之一,全球只有寥寥7人。

  这个世界存在逻辑

  自1841年爱伦·坡用《毛格街血案》启幕“推理元年”以来,传统推理小说家就像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一代又一代横亘在那里,为过往读者摆下千古谜局。

  新时代斯芬克斯们的目的,不再是夺人性命。愿者上钩,痴迷之众,为只为谜底揭开那一刹那,“意料之外”的魂飞魄散,“情理之中”的荡人心驰。

  每个“挑战读者”的作者对面,都是无数个跃跃欲试“攻破作者”的读者。深植于人性中的好奇基因不负所望,日复一日地成全这场解谜热潮。到头来,摆阵与攻城的敌我双方,其实早已结成最亲密无间的盟友。

  虽然,推理热始于西方,但在中国,推理的运用可以远溯至公案小说。对狄仁杰、包青天等“公”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受众对黑白分明、惩恶扬善的社会满怀期待。直到现在,推理世界中的“犯罪”,绝大部分仍然会导向“抵制犯罪”的最终结果,令人相信,从古至今,推理狂热症患者其实往往是内心单纯的人,他们信奉:即使在错综复杂的黑暗势力面前,正义终能得到伸张。

  在《私房谋杀》一书里,詹宏志写道:“推理小说的一个最重要思想源头,我猜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精神以及法治观念的日常生活化。”在“解谜乐趣”和“师出正义”之外,他点出了推理作品的另一种巨大引力:这个世界存在逻辑。

  推理小说名作《尼罗河上的惨案》里,阿加莎借比利时大侦探波洛之口说:“几乎所有事我们都掌握了,只是有点不可思议……不过,一定是这样的了。”用实证剔除一切其他可能性之后,剩下的结果即使看起来再荒谬,也是唯一的解答。

  这是实证精神与理性主义的胜利,案情越复杂散乱、逻辑看上去越不可能,越能体现“一切说通捋顺了”之后,那种无与伦比的秩序感。我常常怀疑推理狂热症患者其实缺乏安全感,他们寻求刺激,凶徒越放肆看起来越精彩;但他们又热爱规则,知道会有曲终奏雅的那一刻,由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侦探站出来,将世界重新拉回万物有序的状态。

  对秩序感的追求可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推理艺术会盛行不衰,至今仍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类型之一。不仅如此,喜欢“一切尽在掌握”之感的推理迷,通常也更执著于生命——否则你怎么解释,大多数推理迷都更愿意读杀人案而非抢劫或偷窃?就连美国推理小说家范·达因都在他著名的“推理小说二十法则”里特别注明:“通常会出现尸体,缺乏凶杀的犯罪太单薄,分量太不足”——认为杀人罪恶滔天的,才会将破案视作头等要事,而这,都是出于对人命的珍视。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 新闻日本驻华大使:座车遭拔旗系单独案件
  • 体育彭帅低迷首轮出局 创3年大满贯最差战绩
  • 娱乐刘嘉玲揭梁朝伟闷蛋生活谈与陈冠希合影
  • 财经哈市塌桥承建方:钢筋没绑是工艺需要
  • 科技百度反制360:双方趁夜上演攻防战
  • 博客文革丑恶血腥一幕 好声音16强外泄元凶
  • 读书阎锡山阴谋暗杀毛泽东 朱镕基离任心头痛
  • 教育孝感一中“吊瓶班”无一人考上重点大学
  • 育儿代孕:怀女孩就堕胎 小学入学逼哭校长
  • 健康滥用止痛药能致死 你被癌症盯上了吗
  • 女性贝克汉姆1年吸金千万英镑
  • 尚品惨遭禁止的时装广告 揭秘白酒勾兑潜规则
  • 星座鬼节4法转大运 测试爱情中你欠揍吗
  • 收藏龙年纪念币一币难求 嘉德保利进军香港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我国2艘渔船在韩济州岛附近海域沉没
    2. 2日本公布30分钟剪辑版香港保钓录像
    3. 3延安特大车祸甲醇车司机回忆事发经过
    4. 4外交部称正调查日本大使坐车国旗被夺事件
    5. 5实拍延安客车与甲醇车相撞现场火光冲天
    6. 6实拍绥德高速车祸现场 商务车被两车压扁
    7. 7延安车祸官员现场视察 面带笑容网友愤慨
    8. 8延安客车司机驾驶影像曝光 涉嫌疲劳驾驶
    9. 9深圳比基尼美女大腿夹刀抗“日”呼文明爱国
    10. 10哈尔滨公布断桥事故施工及监管单位名单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