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鼠器”上的猎物

2012年08月29日11:39  新民周刊

  马修对中文版话剧忠于原著的改编也相当满意:“就像当年外祖母对小说改编电影的要求一样:不要添加,拒绝插科打诨。”

  记者|阙 政

  再

  没有比戏剧舞台更像密室的地方了。众目睽睽之下,命案就在舞台正中上演,一举一动,一启一阖。

  任何推理狂热症患者都难以拒绝这样的诱惑,这也就难怪,“捕鼠器戏剧工作室”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6年里排了6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话剧:从《捕鼠器》、《无人生还》、《命案回首》、《空幻之屋》到《意外来客》、《原告证人》,上座率年年飘红。正在火热上演的《死亡陷阱》据悉将演满101场!

  “捕鼠器”的主心骨是一对年方而立的夫妇:丈夫童歆是工作室创办人、剧作出品、制作人,简称“童制”;妻子林奕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签约演员、剧作导演,简称“林导”。童制和林导是上海戏剧学院2000级导演系的同学,一起排戏这些年,剧组鲜有绯闻,用林奕的话说:“话剧演员都那么矜持,绝对不会有人半夜敲你的门说‘导演我要演哪个角色’。”——但偏偏,撮合成了这一对。

  年初,第16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把“优秀人才契约奖”颁给了林奕。问她:“契约奖”作何解?林奕笑道:“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劳苦功高奖,你查一查我的上岗记录就知道没有悬念。”比之更让她高兴的是,这一届佐临奖除了最佳男演员,其余奖项都归了她的爱将:丁美婷、贺坪、张璐……“之前5年都没得奖,今年攒了一起得”。

  而这一切的源头,正如工作室的名字,都要从“捕鼠器”说起……

  一切从《捕鼠器》开始

  据说英国王太后玛丽八十大寿时,BBC为其祝寿,问她喜爱什么节目,回答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于是,阿加莎于1947年“奉旨”创作了贺寿广播剧《三只瞎眼老鼠》,这便是日后风靡全球、迄今为止盛演了整整60年的舞台剧《捕鼠器》的雏形。

  对童歆和林奕来说,和《捕鼠器》的缘分开始于2003年。当时正念大三的他们第一次将其作为学生话剧对外演出。此后三年,他们一直在一家民营演出商的操作下,以演员身份参与此剧,但其实并没有拿到剧作版权。

  到了2007年,童歆以个人名义成立“捕鼠器戏剧工作室”,第一次通过英国代理机构购买了《捕鼠器》的话剧改编版权。两人也逐渐退出演员一线,开始寻找各自心目中更理想的演员去演绎这个经典剧本。可惜的是,复杂的英国版权代理机制让初出茅庐的二人吃了亏,到2009年2月时,工作室已不能掌握版权,只好放弃继续演出。

  阿加莎在世时,曾把《捕鼠器》当作“送给外孙马修(Mattew Prichard)的一份礼物”。据林奕说,“马修现在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有限公司’(ACL)的主席,所有阿加莎亲笔写的作品,版权都归他所有。唯独《捕鼠器》是个例外,归‘英国捕鼠器戏剧制作有限公司’,连马修也控制不了它的版权。”

  吃一堑长一智。2011年,借着阿加莎120周年诞辰纪念之机,捕鼠器工作室将马修邀请来上海。在考察了创作环境后,马修欣然与他们签约——从2011到2015,“捕鼠器”一举签下了5年间阿加莎所有19个剧本的中国独家演出权。双方还达成共识:“如果合作令彼此满意,到期可以自动续约。”

  马修的上海之行非常愉快。在话剧中心的观众交流会上,他告诉中国推理迷许多“阿婆”的趣事,比如她养过一只名叫“Bingo”的狗,一听到门厅电话响就会狂吠,“它相信有一个魔鬼住在电话里”。而这很可能是《哑证人》里小狗“Bob”的雏形。还有“阿婆”最喜欢给幼年马修讲的故事:“小时候我有两只玩具大象,信不信由你,它们身体是红色的,耳朵是蓝色的。外祖母经常编关于这两只大象的故事给我听,讲它们如何逃出动物园。”

  粉丝们的热烈反响也让马修更为高兴。林奕说:“他很惊讶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阿加莎剧作演出的精细程度和观众的年轻程度,都比东京或者首尔更好。因为在西方,阿加莎的小说仍然畅销,但戏剧并非在走上坡路。除非遇到庆典,否则驻场演出的就只有《捕鼠器》一部,其他剧可能都在巡演。一旦一出戏停止驻场演出,也就意味着它不再是主流戏了。”另外,马修对中文版话剧忠于原著的改编也相当满意:“就像当年外祖母对小说改编电影的要求一样:不要添加,拒绝插科打诨。”

  推理剧来得正是时候

  遥想2010年时,英国原版《捕鼠器》也曾登陆上海,以“伦敦圣马丁剧院原班人马”为招牌,最大卖点是“享受与英女王同等待遇”。但效果,却离“惊艳”尚远。对此,林奕分析原因:“西方戏剧驻场版和巡演版的差别很大,一台戏往往两个版本同时进行。这些年来中国演出的,除了《悲惨世界》算得上是‘A卡士’,其余大多数都是……把我们当傻瓜。像《妈妈咪呀》演出的时候,‘A卡士’跑了,跟着‘B’也跑了,最后只剩下‘C’在演。《捕鼠器》在伦敦西区演了那么多年,参与过的演员数不胜数,来上海的团队里只有演凶手那位是‘50周年版’的演员,而有些本该年轻的角色,演员却老得可以当我妈妈了!”

  她还认为,就算是在圣马丁剧院看原版演出,也未必符合中国观众的期望:“当年我在圣马丁看,剧场坐满2/3,除了游客,一大半都是年纪大的观众,他们不要求变化,就要看和50年前一模一样的东西。你坐在那里,尽管布景很精美,但表演方式还是一样的老旧,感觉气压很低……”在她看来,阿加莎优秀的戏剧剧本还有很多,不止于《捕鼠器》,只不过它已经变成固有品牌,一旦在伦敦停演,会变成文化上的“大事件”。

  既然在西方,《捕鼠器》已经退出主流戏剧舞台,为何在中国却如此走红呢?林奕笑说:“中国话剧市场发育晚,也有晚的好处。阿加莎话剧的成功可以说是因为它恰到好处。从前我们受到的学院教育是话剧要‘说立意、说主题’,而阿加莎是‘说故事’,并不是说她除了故事什么都没有,但故事很重要,她的内容和主题都是潜移默化在故事中的。以前我们多的是宏大的思想情感剧,少的是能把故事说得精妙的剧。现在的问题是,观众开始喜欢看故事。全世界观众都有好奇心,都喜欢解谜。近年来推理悬疑题材的美剧、日剧大量涌入中国,《捕鼠器》和《无人生还》等剧在这个契机下开始演出,一下子就让中国的阿加莎迷找到了他们在舞台上的共鸣。”

  回想2007年《无人生还》首轮演出,制片人童歆说,“当时的全部成本是52万,效果不错,回本了。放到现在反而难回收得多,场租、物价、演员酬劳,各种成本都在增加。”但幸好,工作室在阿加莎改编剧上从未亏本。林奕坦言:“我和童歆都有理想,但都不是理想主义,很理想主义的东西在我们互相交流中就率先被pass掉了。阿加莎并不是每一部剧本都适合搬上舞台,我们之所以没有走太多弯路,是因为每一步都走得很谨慎。除了120周年诞辰那次一年里接连排了两出戏,其余都是一年一部,在每年的圣诞档推出,不算高产。”

  身为主创,他们并不担心“纯说故事”的推理剧被当作商业剧排在二流,因为“在西方,只分风格不分流,如果要归类的话,只有实验剧和商业剧,所有对外售票的戏都是商业剧。而我们不但会分层次还要分优劣,我觉得不太合理——iPhone的性能就全部好过诺基亚吗?未必。就像中国菜一样,宫保鸡丁和酸辣汤永远可以并存”。

  真正需要努力的是如何保持住这股推理剧热潮,避免昙花一现。林奕说,她是“老旧传统派”,喜欢原汁原味,反对把外国戏剧本土化,舞台风格上也希望一切都是有据可查,不会违背史实。“每次去伦敦我们都到跳蚤市场、古董市场去淘旧货。”

  年底,“捕鼠器”还将排演推理喜剧剧《蛛网》(Spider Web)。至于是否趁热打铁,把当今的明星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作品搬上舞台,林奕觉得这样的尝试有风险,因为“日本推理很难改。他们长线条、散点式的写法很难集中成戏。”但是,推理这条路他们还是会坚持下去。

  “民侦探”玩转“轻推理”

  当年颠覆性的游戏之举,现在已渐渐成了主流。随着娱乐之风的高歌猛进,“名侦探”大有“民侦探”之势。

  记者|阙 政

  谜

  题有没有猜完的一天?当年,合上第80本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时,我曾这样忧虑。如今想来,怅然若失之情固然有,忧虑却大可不必。江山代有才人出,柯南·道尔去世时,阿加莎正如日中天;阿加莎读尽时,约翰·狄克森·卡尔又在不远处预备敲门。

  一生设计了超过50种密室的卡尔被誉为“密室之王”,还曾亲自在名作《三口棺材之谜》中发表“密室讲义”,为后来者穷尽密室的种种可能性。——然而推理的魅力恰恰在于永无穷尽。哪个有抱负的推理小说家不曾试图刷新“密室”的全新可能?东野圭吾、西泽保彦,哪怕是动漫系的名侦探柯南,都能辗转腾挪、推陈出新。今年春季日本富士台新推的“月九”剧《上锁的房间》,短短11集,虽然套路明显,仍不乏叫人眼前一亮的新“密室制造法”。

  英剧《神探夏洛克》中说:“天才都有个致命的弱点——他们太需要观众。”

  幸亏如此,优秀作家才不至于隐秀藏拙,推理狂热症患者才源源不断求得救命的灵药。“密室”不过是茫茫百草中的一小味。绫辻行人的“馆”系列、爱德华·霍克的“不可能犯罪”系列、折原一的“叙述诡计”系列……像药房里一个又一个的小抽屉,各有所医,只等明眼人筛选抓取,对症下药。

  “轻推理”重混搭

  不得不承认的是,纯粹以解谜为乐的“本格推理”黄金时代早已过去。在推理大潮一波三折的历史上,松本清张曾用针砭时弊的“社会派”掀起新浪潮;雷蒙德·钱德勒的“硬汉风”亦流行一时;各领风骚数十年的还包括横沟正史、京极夏彦等人以恐怖妖异之风见长的“变格派”和小栗虫太郎之类的“炫学流”……其间“本格推理”固然有过短暂的回潮,但读者们的推理狂热症经过这么些年保守治疗,早已产生抗药性,非来点猛的不可了!

  传统解谜不再能专美的年代,各路作家开始意识到“混搭”的价值。推理之外,还能有什么元素?猜对的作者,能重新俘获这个时代、读者的心。

  三津田信三在老方子里加入民俗怪谭,森博嗣走上了科学流,东野圭吾、凑佳苗分别用《白夜行》和《告白》把小说写得好似暗黑系电影,从《夏天·烟火·我的尸体》出道的乙一更用《GOTH·断掌事件》刮起他的“黑乙一”旋风——Goth就是Gothic,哥特式地窥探杀人狂内心——至于推理强弱,好像没太多人再关心。

  虽然早在上世纪初,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已经写出《奇职怪业俱乐部》这样颠覆性的短篇“轻推理”,但将情节挤到次要的位置,全面盛行娱乐风格至上的“轻推理”,那还得数数眼下。

  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园》就像青春版的《城邦暴力团》,道尾秀介成名作《向日葵不开的夏天》俨然一部少年版“变形记”,受到青少年的追捧毫不令人意外。西泽保彦广受好评的《解体诸因》则被誉为“单口相声新秀的冷笑话”,“根本懒得塑造人物或是铺排性格,恨不得上来就掏出工具直奔主题”,连案情的解释都点到即止,读者还在考虑该给掌声还是嘘声时,侦探已经一阵烟似地飘往下一个案子……皓首穷经的黄金时代推理作者们,才不敢如此举重若轻。

  太沉重的东西显然不再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东野圭吾近作《毒笑》、《怪笑》、《黑笑》、《名侦探守则》、《超·杀人事件》,无一例外都是解构戏谑之作。而日本推理界近来比他更流行的是后起之秀东川笃哉,代表作《推理要在晚餐后》、《推理要在放学后》——直接把曾经郑重其事的“推理”视为家常便饭,放学路上就能随手破解一回,或是拿来当作晚饭后的一种消遣。

  因为简单,因为直接,这些“轻小说”很容易被改编成风格化的电视剧。当欧美还在传统推理精神控制下小心翼翼尝试融入喜剧元素时,大洋对岸的日本从业者早就豁出去了——《流星之畔》请来人气明星二宫和也,拍成纯情偶像剧;《推理要在放学后》走校园青春路线;《推理要在晚餐后》则承袭了大和民族发达的漫画工业,一开篇已经是风格夸张浓艳的漫画视觉;若说《晚餐后》的推理成分尚存,那么堂本刚主演的日剧《33分钟侦探》更以荒诞不经、无厘头的胡诌为招牌,超现实的画面一样畅行无阻;最近正当红的还有根据粕谷纪子人气漫画改编而成的《专业主妇侦探》,由深田恭子饰演主妇侦探“浅葱芹菜”——光听名字已经够喜剧。

  尽管类型化痕迹浓重,但有“娱乐为王”的大众文化心理保驾护航,这些日剧已经替代智力游戏或社会批判,成为新的流行。

  “民侦探”:新推理势力

  推理文艺的流行,离不开偶像崇拜的力量。

  从爱伦·坡创造推理史上第一位神探“C。奥古斯都·杜邦”至今,无数名侦探已牢牢占据了受众心目中“大神”的地位——冷峻的福尔摩斯、潇洒侠盗亚森·罗萍、盲探卡拉多斯、神秘莫测的安乐椅侦探、绅士风度翩翩的赫尔克里·波洛、著名莎剧演员哲瑞·雷恩、佝偻着老腰仍不减其风姿的古畑任三郎……

  神龙见首不见尾,要做“大神”,保持必要的神秘感是第一要务。除此之外,断案如神也是必杀技,不鸣则已,一出口就要直中靶心。至于性格,千万不能太随和,最好还能有点小怪癖小乖戾,好让凡人尽情享受被虐的快意。

  以上榜单中出现的名侦探无疑都十分符合“大神”要求。然而这些大神倘若穿越到这个时代,打开电视看一眼,一定会迅速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如今活跃在荧屏上的生力军,他们是——毒舌男管家“影山”、莽撞女高中生“雾之峰凉”、插科打诨的“天下一大五郎”、基本属于弱智的“第三代明智小五郎”、需要依靠一只“三花猫”提示才能破案的废柴警察“片山义太郎”,还有报上大名来就足够令“大神”们昏厥的家庭主妇“浅葱芹菜”!

  上世纪中叶,英国作家埃德蒙·克里斯平在他著名的《玩具店不见了》里创作“怪咖”侦探费恩的时候,估计万万也想不到,当年颠覆性的游戏之举,现在已渐渐成了主流。随着娱乐之风的高歌猛进,“名侦探”大有“民侦探”之势。

  不仅日本,在美国,长寿推理剧《神探阿蒙》同样如此。主角“阿蒙”虽有“神探”之名,其实却是个有严重强迫症、洁癖、神经质与恐惧症的中年“前警员”。他的一百多种恐惧症里包括:海拔高度、泥土、青蛙、歪斜、裸露、不对称、非整数……并且将他们一一按照恐惧的高低程度排了名。最严重的时候,他生活无法自理,每周还要看五次心理医生。

  尽管如此,阿蒙还是非常招观众待见,全八季下来,评分一季比一季高。原因或许恰恰在于他演出了广大观众潜在的弱小与无助——“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谁没有那么一点儿心理问题?”而阿蒙这位“民侦探”的可爱之处还在于,他无视范·达因“不可在故事中添加爱情成分”的陈规,不像“名侦探”那样禁绝女色,或者仅仅以符号化的“The lady”来糊弄观众。有人喜欢冷冰冰,他却暖烘烘地登场,仿佛只为了证明一句古话——人有癖,因其有深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 新闻日本驻华大使:座车遭拔旗系单独案件
  • 体育彭帅低迷首轮出局 创3年大满贯最差战绩
  • 娱乐刘嘉玲揭梁朝伟闷蛋生活谈与陈冠希合影
  • 财经哈市塌桥承建方:钢筋没绑是工艺需要
  • 科技百度反制360:双方趁夜上演攻防战
  • 博客文革丑恶血腥一幕 好声音16强外泄元凶
  • 读书阎锡山阴谋暗杀毛泽东 朱镕基离任心头痛
  • 教育孝感一中“吊瓶班”无一人考上重点大学
  • 育儿代孕:怀女孩就堕胎 小学入学逼哭校长
  • 健康滥用止痛药能致死 你被癌症盯上了吗
  • 女性贝克汉姆1年吸金千万英镑
  • 尚品惨遭禁止的时装广告 揭秘白酒勾兑潜规则
  • 星座鬼节4法转大运 测试爱情中你欠揍吗
  • 收藏龙年纪念币一币难求 嘉德保利进军香港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我国2艘渔船在韩济州岛附近海域沉没
    2. 2日本公布30分钟剪辑版香港保钓录像
    3. 3延安特大车祸甲醇车司机回忆事发经过
    4. 4外交部称正调查日本大使坐车国旗被夺事件
    5. 5实拍延安客车与甲醇车相撞现场火光冲天
    6. 6实拍绥德高速车祸现场 商务车被两车压扁
    7. 7延安车祸官员现场视察 面带笑容网友愤慨
    8. 8延安客车司机驾驶影像曝光 涉嫌疲劳驾驶
    9. 9深圳比基尼美女大腿夹刀抗“日”呼文明爱国
    10. 10哈尔滨公布断桥事故施工及监管单位名单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