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得体面多了”

2012年10月16日11:58  瞭望

  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稳步推进,我国已建立起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等多层次、全覆盖的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供应体系,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通过申请居住各类保障房找到了真正“有家”的感觉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美娟徐岳乌梦达孙英威

  近期,本刊记者深入广东、江西、天津、黑龙江等地采访,看到一个个立面漂亮、风格多样、环境优美的保障房小区已成为各地一片片“新城”,听到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发自肺腑的感恩话语,深切感受到了中低收入群众圆了“安居梦”后对新生活的向往,保障性安居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的步伐铿锵有力。

  “政府给了我一个安稳的家”

  天津市秋怡家园公租房小区门口车水马龙,小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行。8栋1单元504室是肖金玲和丈夫李庆福的家,记者看到,这间5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厨房、卫生间、卧室、阳台大小适中,房屋设计合理。63岁的肖金玲十分感慨:“8年里搬家很多次,2011年住上政府的公租房,这下踏实了,感谢政府给了我一个稳定的家。”

  肖金玲夫妇告诉记者,2003年房屋拆迁后,一下子没买到合适的房子,此后房价越涨越高,只能租房住。“8平方米、10平方米的都租过,很多次因为房主不愿出租只能这里搬那里搬。”现在,夫妇每月收入约两千元,房租是每月850元,政府补贴285元,实际负担500多元。“这是我这辈子住过的最好的房子,我知足了,每月的房租我都会按时交纳,政府替我们想,我们也要替政府想。”

  常年租房、频繁搬家,这是很多住房困难家庭的相同境遇。

  想到不用再为不断上涨的房租不停地搬家了,住在江西九江市廉租房小区怡嘉苑48栋的琚金荣有些激动,2009年刚申请廉租房时,琚金荣一家三口正“蜗居”在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连两张床都放不下。由于经济困难,琚金荣常年租房,15年的租房生涯让她唏嘘不已。“搬多少次家都数不清了,反正经常因为涨了房租,只好去找更便宜的地方。”2011年4月,琚金荣一家从那个漏雨的低矮小房间搬进了面积51平方米的两室一厅的廉租房,每月租金只需几十元。

  记者在江西赣州渡口路廉租房小区的公共活动室门口看到一副用匾裱好的对联:感党恩比天高为困难群众谋幸福、谢关爱似海深给低保家庭建乐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廉租户亲笔书写赠送的,已挂了好几年。

  “生活体面多了”

  在江西九江市最大的保障房小区螺狮山,60栋墙面统一贴饰橙色瓷砖的楼房颇显壮观,小区绿化率近36%,还配建了超市、农贸市场、学校等。住在58栋411的殷国梁夫妇和一对女儿2010年就搬进来了,殷国梁的妻子对他们亮堂温馨的小家十分满意:“以前全家住的是危房,吃着吃着饭楼顶上就会掉石灰渣下来,做饭都得撑伞。现在,小区环境又好,家又亮堂,真的跟做梦一样。”50多岁的殷国梁说:“以前住危房说起来都不好意思,现在政府让我们生活得体面多了,我很满足。”

  9月上旬,江西鹰潭市保障房小区民欣佳园人气陡升,1680户中签户正在办理入户手续。记者随机来到23栋1单元401室,今年60多岁的徐军仁和妻子正在为新家打扫卫生。妻子说,我们要尽快搬过来,“今年在新房里摆酒为我做60大寿。”她告诉记者,夫妇俩借住亲戚家老瓦房几十年,从未住过新房,“在新家做寿,双喜临门,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风光。”

  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让大量城市、工矿、林区、垦区棚户区居民几十年未解决的居住困难、生活环境差的问题得到了化解。一辈子生活在老棚户区的孙秀兰老人今年73岁了,她从没想过自己晚年还能住上带电梯的高层楼房。走进老人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新城小区的家,40平米方的两室一厅虽然不大,但却干净温馨。谈起曾经的居住环境,老人感慨万千:“1960年开始,我和丈夫还有4个孩子就一直挤在2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到处漏风,冬天里即使生炉子还要穿上厚外套。”

  记者注意到,老人家里挂了许多中国结,孙秀兰说这代表着住进新房子的美满如意。客厅一面墙上还挂着一幅“富贵牡丹”十字绣,老人说,这是儿媳特意为新家绣的,“绣个满堂红,新屋以后就会满堂红!”

  保障房小区三分建,七分管,管好了,群众才能住得省心、体面。记者采访发现,绝大多数保障房小区物业管理费用虽然低于市场价,但“价减质不减”,这让很多群众感到“政府没有把我们扔到一起就不管了”。

  一天上午10点左右,记者刚刚来到广州市最大的保障房小区之一的金沙洲社区,一位保安紧追上来,对记者进行盘问。在多方核实记者的身份后,这位保安向记者道歉:“不是为难你,为了小区安全,外来的陌生面孔我们都要询问。”

  金沙洲社区住着5600多户保障对象,大约1.7万人。社区内一位姓丁的老人告诉记者,他住进来已经快两年了,原来住在城中村的“握手楼”里,通风、采光很差,“现在住的小区环境好、管理好,房子又便宜又舒服,饭后可以散散步、做做器械健身。”他说:“这里每月物业管理费只有几毛钱,远低于周围楼盘,但管得好。”记者了解到,这里日夜巡逻的保安近100人、保洁人员30多人,还有24小时值班的水电煤气保修热线。物业公司还在小区内难以观察的死角、拐角挂上了登记本,要求每隔半小时到1小时,保安人员都要巡逻签到。

  “干啥都有心劲儿了”

  住房是民生之重,“安居”才能“乐业”,大规模建设保障房让数以千万计的家庭实现了安居梦想。统计数据表明,5年时间内,我国2600多万户城镇家庭住上了新房,近1亿人口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记者在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很多群众因为住房稳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江西抚州市利民南苑南区25栋2单元104室的徐显根原是粮管所下岗职工,一直住在粮管所的器材间。他摇头叹道:“以前谈不上过日子,下雨就漏,住的跟现在比是天上地下。”现在,徐显根在利民南苑做保安,730元一个月,“有房住,又有了工作,这几年我心里过得舒坦啊!”

  受益于棚改政策,伊春市美溪区桦皮羌子林场居民李淑华去年住上了楼房。这个区将棚改与生态移民结合,先后撤并5个林场所和2个自然屯,以降低人的生活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李淑华在内的1500多人搬到美溪区过上了城镇生活。

  李淑华告诉记者,过去住的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每到冬天,捡柴劈柴烧炉子,天天弄得灰头土脸。如今住上新楼,宽敞明亮,不用挑水、烧炉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也都方便了。平时她在建筑工地做饭,丈夫在工地干活,春秋季节还能上山采点野菜,增加收入。她说:“现在没事我愿意去广场扭大秧歌,锻炼身体,干啥心劲儿都足。”

  50多岁的张建国和儿子2010年9月份住进了九江市螺狮山保障房小区58栋401室,37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让父子俩感觉非常幸福,“原来,十多个平方住了十多年,我对我孩子说,‘政府拉了一把,你也要努力,现在我们住得好了,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你要加劲工作,积钱娶媳妇安家。’”不善言辞的张建国笑了,他说儿子今年27岁,在外打零工,儿子总说买不起房子就没有媳妇,干着也没劲,现在他没有偷懒的理由了。

  走进江西吉安保障房小区万家阳明花园,几十栋淡黄色的楼栋错落有致,到处绿草如茵,地面洁净清爽,小区内超市、幼儿园、公共健身场所样样齐全。刚下班回来的肖蔚牵着女儿的手急急地往家赶,今年38岁的肖蔚有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她说,加上丈夫以前的孩子,一家四口住在廉租房里,有点挤,但是,政府的好政策已经是帮了大忙了,再也不用为搬家的事与丈夫闹心了。“以前光搬家就五六次,每次都影响孩子就学,现在环境这么好,就是一门心思挣钱供女儿读书,希望她有个好未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