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门诊是如何工作的?

2013年11月12日11:31  中国新闻周刊网

  戒烟门诊是如何工作的?

  文/中国新闻周刊网 记者 张馨竹

  患者来戒烟门诊就医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详细信息,与吸烟相关的现病史与既往史,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戒烟干预,评估患者的烟瘾及吸烟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戒烟方法与戒烟日程,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及身体素质,选择适合的戒烟药物以及安排必要的随访……这是吸烟者在戒烟门诊的就诊流程。

  据肖丹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是1996年开设的戒烟门诊,戒烟门诊的看病流程一般是吸烟者挂号,之后在戒烟门诊填写一份问卷调查,问卷中涉及到对吸烟者吸烟程度的判断、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判断、以前他是不是戒过烟,戒烟里面是不是有家人、朋友的支持,通过这个问卷我们会对这个吸烟者吸烟的情况和戒烟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会针对他的这个情况给出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戒烟门诊会建议给吸烟者几种相应的戒烟药,比如有尼古丁替代疗法的药物,盐酸安非他酮,另外还有新上市的药物畅沛,可以让吸烟者选择。再接下来,会让吸烟者记录自己的吸烟日记,就是让吸烟者了解他自己吸烟的特点,有的人可能早上起来之后要吸一支烟,有的人是饭后一支烟,有的人是上班后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就要吸一支烟,每人吸烟的特点不一样,再根据这个特点找到相应的戒烟方式。还有一些措施,比如说戒烟承诺书,相应的行为改变的方式等等,其实是一种个性化的戒烟治疗方式。

  戒烟药物每月花费1000-2000元不等

  据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主任肖丹博士介绍,戒烟门诊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尼古丁替代类药物(尼古丁贴片、咀嚼胶等),口服戒烟药有盐酸安非他酮和酒石酸发尼克兰,均为戒烟门诊使用多年的药物,也是《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推荐的一线临床戒烟用药,能够有效增加长期戒烟率。

  戒烟的花费与患者具体采取哪种戒烟药物相关。尼古丁替代疗法包括贴片和咀嚼胶,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品牌多样,价格也高低不等,且为非处方药物,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嘱咐购买与使用。盐酸安非他酮三个月的治疗花费是一千元左右,酒石酸伐尼克兰的三个月治疗花费是两千元左右,后两者药物属于处方药物,须凭借医生的处方购买。

  目前戒烟门诊的推荐药物都尚未纳入医保。有些有戒烟意愿的患者来到戒烟门诊后,发现治疗的费用比较贵,并且,目前戒烟药物还没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烟民需自费购买。所以不少烟民觉得价格难以接受,就不选择戒烟药物造成戒烟困难。

  戒烟门诊,是手段而非目的

  取消戒烟门诊,对于一些医院来讲,貌似是一种"解脱",但在面对不断蚕食公众身体健康的烟草危害时,我们丧失的是一种有力的控烟武器,而不是锁链。无论如何,戒烟门诊是中国第一个由医院自发建立的、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有组织的戒烟机构,这也是中国医生对于杜绝不良习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改善医疗效果的自我觉醒,应该保护和扶持。

  "正因为如此,戒烟门诊的存在才有必要性。"戒烟的实质是治疗慢性疾病,采用药物干预是戒烟成功必不可少的方法。只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有效的戒烟药物,并结合心理咨询等相关手段,戒烟成功率可以提高3倍,达到30%左右。在所有的控烟举措中,戒烟门诊是能够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实物",也是能够协助高危吸烟人群成功戒烟的有力工具。

  戒烟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整个吸烟人群,其周期都是漫长的,产生的效果也是需要长期检测的。吸烟率的控制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见效,但吸烟导致的疾病却随时都在发生。面对我国每天2000人因吸烟死亡的数字,现在必须要做的、能够快速起效的就是协助高危吸烟人群戒烟。戒烟门诊作为控制吸烟"存量"的有效措施,必须坚持下去。"戒烟门诊坚持下去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它是我们的武器,而不是目的。"中国医师协会联络部副主任石丽英说。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众健康与临床控烟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认为,戒烟门诊是医生劝导戒烟的前沿阵地,也是最后的堡垒。不管它是形式主义也好,门庭冷落也罢,无论它是由政府推动,还是医生的自发行为,戒烟门诊都是为未来准备的。吸烟患者的慢性疾病从吸烟开始,也就应该在吸烟上结束,这是医学理念构建的重要基石,也是强化患者戒烟意识的重要武器。

  戒烟,医生应为天下先

  "医务人员吸烟无疑是烟草最好的广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曾经说过。

  戒烟门诊无法维系,显然不仅仅是源于患者戒烟意识的薄弱,医生作为患者就医的治疗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患者健康的指引人。医生的戒烟认知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戒烟意愿。

  "现在很多医院的院长和书记都是重度烟民。外科医生下了手术,在更衣室就开始吸烟。院长吸烟就会带动科主任吸烟。而且,学校里医学生吸烟率也很高。"支修益说,"吸烟是一种慢性疾病,这只是国际上的一种说法。中国99%的医生都不认可这种说法。因为无法量化这种疾病。到底每天吸多少算是中度吸烟?吸多少算是重度吸烟?到底每天吸多少烟才和基础疾病发生关系?目前还没法界定。医生都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的人,在没有这些数据之前,他们很少产生戒烟的动机。"

  据了解,我国男医生吸烟率居全球首位,高达57%,甚至有12.2%的医生会在患者面前吸烟。而医生的吸烟行为,尤其是在患者面前吸烟现象的存在,毫无疑问会使劝阻患者吸烟的效果显著降低。即使劝诫,态度也并不坚决,收效甚微。

  因此,医生本身对于吸烟危害的认可程度已成为决定戒烟门诊存在与否的关键认知标准。"加强戒烟教育是从认识层面解决医生戒烟的系统工程,"支修益说,"从医学生到住院医师,要把戒烟教育从头到尾一以贯之,在医疗链条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

  医生在现代社会已经超越了治疗的功能,还应该充当预防疾病和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标杆。医生本身是否认识到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并积极地从自身开始戒除烟草,做到知行合一,就为患者起到了榜样的作用。研究显示,约70%~90%的吸烟者每年与医生接触,约70%的戒烟成功者由医生劝告实现。吸烟者每年戒烟的平均比例约为2%,而医生简短的建议会使戒烟率提高一倍。

  多学科,联合戒烟新探索

  在戒烟门诊的人员和机构设置上,对于有些独立于科室的医院戒烟门诊,专家认为,这种设置值得商榷。因为戒烟涉及到识别和区分戒断症状与其他疾病症状等很多过程,而且,目前戒烟门诊大部分病源是来自于其他疾病患者。

  为了避免身患复合疾病的患者被单一的治疗以及设立独立的戒烟门诊引发的病源不足问题,一些医院建立联合戒烟门诊是一种有益探索。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成立了由心理、神经、呼吸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戒烟门诊。该院戒烟门诊负责人吕安康教授表示,既往的控烟工作,往往是医院个别科室的行为,对于有多种复合疾病的患者,不能构成全面而有力的支持,"而多学科联合控烟模式,将各科室的业务精英聚合在一起,共同问诊,对改变单学科戒烟不力的现状,具有现实意义。"据该院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戒烟门诊一年成功戒烟率达到33%,相比个人3%的戒烟成功率,提高了10倍多。

  支修益同样对戒烟门诊建立独立科室持反对态度,但他认为戒烟门诊要纳入学科建设中。他说,应该逐步建立独立的戒烟临床规范,而其他相关科室如呼吸、心血管等科室的评估也该有戒烟项目。

  同时,为了评估戒烟门诊的效率,建立多维度的戒烟门诊效果评价指标很重要,包括:门诊天数和医生人数;接受戒烟技能培训的内容、次数及培训单位;自主戒烟和转诊的吸烟者数、完成尼古丁依赖问卷调查和接受咨询服务的吸烟者数、使用NRT的吸烟者数;随访次数和频率;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点戒烟率等。

  戒烟门诊,政府应予扶持

  "戒烟门诊只是一个平台。医生们需要走出去,看患者需要什么帮助。戒烟不应仅仅局限在医院里,应该不断丰富戒烟门诊的戒烟方式。"专家表示,"戒烟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社区、卫生防疫机构、和大医院的戒烟门诊应该形成团体干预治疗体系,医生要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不断拓展服务方式。"

  这种控烟体系由社区戒烟服务站和专科戒烟门诊组成。在社区戒烟服务站,主要是对烟民的行为方式进行干预。医生主要对轻度成瘾的烟民进行简单劝诫,帮助居民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专科戒烟门诊则对高度依赖症患者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同时指导社区的戒烟行为。

  戒烟门诊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费用由谁来出。专家认为,尽管目前戒烟门诊治疗收费很低,但是戒烟药物的费用比较高,戒烟方法主要有尼古丁替代疗法和口服部分戒烟药物。在戒烟门诊接受治疗,戒烟者每个月的药费大约在数百至2000元之间,一般一个疗程是3个月。由于这项费用还没进入医保,很多患者因为价钱太贵而选择放弃治疗。

  对此,政府应加大对戒烟门诊的扶持力度。不少戒烟门诊医生呼吁,应该把烟草成瘾列入慢性病范围,把戒烟治疗纳入医保范围。某政协委员曾指出应将"戒烟治疗"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建议政府从烟草税收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控烟,从经费和工作场地等方面支持戒烟门诊发展。

  专家:戒烟门诊是最有效的戒烟途径

  文/中国新闻周刊网  记者  张馨竹

  朝阳医院戒烟门诊已经开设了13年,以往大多数来戒烟门诊的人都是因为在呼吸科等科室发现了其他疾病,而要求配合戒烟治疗。以前主动戒烟的患者连十分之一都不到,现在主动戒烟的患者能占到三分之一……据了解,一个人完全靠自己戒烟,成功率只有1%至2%,而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半年内的成功率可以提高到40%以上。

  戒烟找医生,成功率更高

  /中国新闻周刊网 记者 张馨竹

  误区一:吸烟不是一种疾病,就是一种习惯,我并没有真正依赖烟,戒烟药物只是起安慰的作用,要真的想戒烟,不吃药咬咬牙也能戒掉。

  吸烟常被人们错误地视为单纯的行为习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吸烟成瘾是戒烟的主要障碍,它不是一种行为习惯而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F17.2。对于没有成瘾或者烟草依赖程度较低的吸烟者可以凭毅力自行戒烟(但经常需要给予简短的戒烟建议,并激发其戒烟动机)。

  然而,对于烟草依赖程度较高者,则需要更强的戒烟干预,包括进行行为矫正以及使用戒烟药物等。尼古丁替代疗法类药物通过向人体提供尼古丁以代替或部分代替从烟草中获得的尼古丁,从而减轻戒断症状。尼古丁替代疗法类药物辅助戒烟安全有效,可使长期戒烟的可能性增加1倍,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戒断症状,但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戒烟过程中的不适。盐酸安非他酮和酒石酸伐尼克兰则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烟瘾,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这三种药物均为《中国吸烟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推荐的能够有效增加长期戒烟率的一线临床戒烟用药。

  误区二:戒烟反而导致各种疾病,我周围的xxx本来很健康,一戒烟反而得病了

  "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言",肖丹博士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戒烟可以导致某种疾病。

  2012年5月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就以坚实的科学证据阐述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吸烟对人们的健康只有害处没有益处,所谓戒比不戒好,早戒比晚戒好,哪怕是吸一口烟也是对健康有害的。

  戒烟对人体的健康有一系列的好处。有些患者在凭借毅力戒烟时,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我们称之为戒断症状,包括吸烟渴求、焦虑、抑郁、不安、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障碍等,部分戒烟者还会出现体重增加。

  一般情况下,戒断症状可在停止吸烟后数小时内开始出现,在戒烟最初14天内表现最为强烈,之后逐渐减轻或消失。大多数戒烟症状持续时间为1个月左右,但部分患者对吸烟的渴求会持续1年以上,这是戒烟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戒烟后有些烟民得了病,是因为以前吸了多年的烟导致疾病甚至死亡,是吸烟的恶果。

  误区三:烟有过滤嘴,吸入的焦油少,危害就小

  香烟过滤嘴的通气孔是控制焦油含量的关键部位之一,但大多数烟的通气孔不明显,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所以在吸烟时很多吸烟者会无意地夹住通气孔,使焦油的吸入量增加,根本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无论焦油含量高或低,焦油都是有害物质,会增加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

  误区四:吸烟能减肥,戒烟会增加体重

  吸烟与控制体重没有关系。有些人戒烟后发现体重增加,就把吸烟与肥胖联系在一起了。其实戒烟后身体基础代谢就降低了,脂肪就会累积,有些人体重就会增加。

  误区五:许多人吸烟多年也没有健康问题

  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这就是人们说的,烟草杀人于未来。吸烟时没有生病,并不说明就没有健康隐患。随着吸烟量和吸烟时间的积累,早晚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些都是正常戒断症状,而且因人而异,只要适当控制饮食,合理分配热量,加强运动,就可以减少戒烟后的体重增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复旦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
  • 体育策划-恒大模式能否救中国足球 高清特刊
  • 娱乐独家:冯小刚点将春晚 为杂技姐妹感辛酸
  • 财经公积金提取难演变成养老金 被指劫贫济富
  • 科技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350亿
  • 博客海南博主:台风海燕吹烂广告牌(图)
  • 读书谁贪杀谁:杀贪官最多的皇帝朱元璋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