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奢侈品的阅读
盘点新世纪的中国人阅读史,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好书太少!
从被无数中国人动来动去的“奶酪”,到穷爸爸、富爸爸,从张悟本的绿豆,到决定成败的细节……回头看看才恍然大悟: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人皆知却根本不值得读的书啊!
有人曾貌似赌气地说:看,那些无耻的书在畅销!但在阅读日趋碎片化、鸡汤化、趋同化的时代,看榜读书依然是大众最省心的做法。于是出现了越来越惹火的书名,越来越市侩的腰封…… 有业内人士总结说,书名带个“怎么”或“怎么了”就能畅销——前者装着教你成功,后者装着帮你泄愤。
流行的阅读更像是流行病。
进入新世纪,书价的涨幅当然不能与房价涨幅比肩,但阅读行为本身同样变得越来越奢侈:人生苦短,怎可轻掷。
当然,好书少不是不读书的理由,就像食品安全令人忧心,吃货依然铺天盖地。尽情地吃吧,只是期待吃货们早日离开重口味的黑暗料理。
书,好卖不是罪
15年里各类畅销书潮起潮落,但心灵鸡汤读物一直是普通读者的心头好。而且,无论经管类、学术类、历史类、教育类、健康类……目前都有心灵鸡汤化的趋势。
记者|钱亦蕉
马伯庸在一篇谈“中国近古出版”的文章中提到,明代是中国刻书的一个高峰期,官刻、私刻、坊刻,不一而足,特别是书坊的兴旺,让出版业从写作、印刻到销售整个产业链活跃繁荣起来。当然,相对于经史子集、医书农书、道藏佛典这样的经典书籍,时人诗文和科举八股文选辑(类似于现在的高考作文精选)更有销路,而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无疑是通俗小说,如若加上线描插图,那就更加喜闻乐见了。
以此反观当今的出版业,也是异曲同工。新世纪后的中国出版亦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且不说电子出版,仅纸质出版也是异常繁荣。根据《中国出版蓝皮书》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共出版图书41.4万种,全国图书总印数为79.3亿册。而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一次推出《中国出版蓝皮书》的2003年,全国出版图书19万种,总印数66.7亿册。目前,中国的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位。请注意,所有这些数据都未统计盗版印数,而后者在国内还真不是个小数字。
与明代相似,目前的书业繁荣,也与大大小小的民营书坊的参与和推进不无关系。另一方面,轻阅读、图阅读,也是畅销流行的主流。即使媒体年终推出再多的书榜和好书评选,类似《民主的细节》(刘瑜)、《梁庄》(梁红)、《忍不住的关怀》(杨奎松)等在知识界叫好的书,仍然不叫座,无法挤进以销量记录的图书排行榜。
然而,存在即合理,畅销榜单自有它的意义在,可以观察整个书业生态和读者审美取向。我们从开卷(从事中文图书市场零售数据跟踪和分析的专业公司)了解到的近十几年的数据和榜单看,各类畅销书潮起潮落,但心灵鸡汤读物一直是普通读者的心头好,而且,无论经管类、学术类、历史类、教育类、健康类……目前都有心灵鸡汤化的趋势。比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作品上不了年度畅销榜,但《谁动了我的奶酪》和《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样的“软经管”却畅销无极限。如果没有于丹,像《论语》这样的经史子集里的“经”(古代很长时间只有大儒才被允许注疏评点的),是绝然不会在2500年后又重新登上畅销榜的,而《〈论语〉心得》本身也是鸡香扑鼻的。
以今年的畅销图书为例,根据开卷的数据和当当网提供的网络销售信息结合来看,非虚构类图书,年初是《正能量》、《自控力》这样的翻译“成功学鸡汤”与国产“励志鸡汤”《我的青春不迷茫》以及台湾“鸡汤圣女”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之间的抗衡,年中是两大美女主播杨澜《幸福要回答》和柴静《看见》的争夺,下半年就是《看见》一枝独秀了。主持人早已成为畅销书保障,并屡试不爽,早年赵忠祥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岁月随想》就曾创过神话,90年代中期的百万销量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这大概是主持人畅销书的滥觞了。央视时政类主持人白岩松的书很受读者追捧,每每都能上畅销榜;因《非诚勿扰》而家喻户晓的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出版的《随遇而安》也在去年的Top10榜单上。今年,还有一本书值得一提,就是三联书店出版的《邓小平时代》,厚厚一大本,但也在畅销榜单上。
曾经红极一时的健康类书籍走下坡路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林、胡万林等“骗子大师”越来越多地被揭穿。中国已逐步进入老年社会,健康是老年人最热衷的主题,所以,健康类书籍即使不能一骑绝尘,进入公众视野创造畅销奇迹也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只是目前跟风严重,鱼龙混杂,让读者莫衷一是。今年也有两本卖得不错的健康读物,一本是江苏人民出版的《只有医生知道》,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一直热衷推健康书,当年红极一时的《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等都是由它旗下的江苏文艺出版的。另一本是中国友谊出版的《重口味心理学》,这本书比较有意思,好比当年明月是把历史通俗化扒拉到网上,这个作者姚尧是把心理学嚼烂了放网上连载,后来才成书,因为是网络通俗写法,让读者接受度大增。到年底,另一本写精神病人的著作《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势头很猛——除了身体健康,人们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了。
近十几年里,教养类书籍(一般榜单都把教辅排除在外)也时不时占畅销榜一席之地,比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告诉孩子,你真棒!》等等,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出江湖,其他的都成了抛砖引玉。尹建莉的这本亲子教育读物,从2010年开始,连续四年进入开卷的年度畅销榜单前十,在网上同样卖疯了。这本书并非生搬硬套教育理论,所有的故事案例都很真实温馨,感觉就是文火煲好的“教育鸡汤”。
如果对比虚构和非虚构的榜单,就会发现,虚构类图书的销售额远远不如非虚构类。这也符合《中国出版蓝皮书》所分析的,文学类图书10年来一直比较低迷,直到莫言获得诺奖后才有所好转。难道小说没人看?恐怕没那么简单,一方面小说读者低龄化严重,另一方面,小说也是电子化最领先的一块。新世纪以来的虚构畅销书榜,基本就是韩寒与郭敬明两个人的战场,传统文学作家能上榜的就是莫言和余华,然后加上村上春树、丹·布朗和马尔克斯等外国作家。值得一提的是姜戎的《狼图腾》,此书2005年出版以来,年年名列畅销榜单,硬是把一本畅销书做成了长销书,而且长江文艺还出版了由葛浩文翻译的英文版,此书在海外影响力也十分巨大,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范例。
像杨红樱、郑渊洁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家一直是作家收入排行榜的常客,可见童书市场不可小觑。“笑猫日记”系列、“辫子姐姐”系列、“阳光姐姐”系列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读物,常年上榜,还有“少年小虎队”、“查理九世”等冒险类童书,是最近几年的新宠。书坊连同出版集团,为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儿童2-3岁就会有不同的阅读需求),设计不同读物,也算用心良苦。
中国的书不少,但好书太少,中国人看的好书更少。回看新世纪阅读史,令人产生各种感慨。这些梳理挂一漏万,不过至少可以从中窥及图书出版的一些趋势,也让我们一起重温了那些陪伴我们的文字,无论精彩还是虚火,都留下了一些痕迹。
低调的“中国罗琳”
2010年,尹建莉以448万元的版税收入首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自此以后每年就靠这一本书上榜,今年的版税收入也高达390万元。靠处女作连续几年拿到高额版税,这在中国出版界可能是头一遭。
记者|金 姬
无论工作有多忙,尹建莉每天都会打开自己的邮箱,花上一个多小时处理各地读者发来的邮件,这已成为她4年来的习惯。自从2009年1月出版处女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以来,尹建莉就成为中国家长追随的教育专家,她的一本书几乎影响了一代人的教育理念。
第一本书的成功让尹建莉连续4年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此书的责编、作家出版社编辑郑建华告诉《新民周刊》,印刷66次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迄今为止卖出510多万册,几乎每个月都要加印10万册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并被引进到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港澳台地区。“最近七八年国内市场还没有这样的每年都能销上百万的既常销又畅销的书。好妈妈+好老师+作家+教育专家,四种身份使她有了其他作家完全不具有的优势。”
中国的J.K。罗琳
从投稿受阻、作品一鸣惊人等方面来看,尹建莉和《哈利·波特》的英国女作者J.K。罗琳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在撰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前,尹建莉的生活工作已经相当圆满——上大学开始就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诗歌,曾作为内蒙古唯一被邀请的青年诗人参加80年代《诗刊》社主办的学习班;当过12年语文老师,北师大教育硕士;婚姻美满,女儿圆圆跳级两次,16岁参加高考时的成绩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尹建莉说,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样一本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本身是学教育的,做了多年教师,深知教师的有限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己有了孩子后,更深感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丰富的小宇宙,内心有敬畏,所以需要进一步学习。养育女儿的过程,是我的又一个专业学习过程,是把理论和实践紧紧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读了不少书,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对相关著作的鉴别力都有很大提高。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家教书在市场上风靡一时,我能够清楚地看到市场上那些图书的种种不足,慢慢萌生了自己去写一本书的想法。”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动笔,尹建莉写得十分顺利。“我书中写到的那些问题都带有普遍性。正确的教育总是美好而有力的,我用在圆圆身上的办法,用在别的孩子身上照样有用。”2008年年中,书写到大约三分之二时,尹建莉开始寻找出版社。“由于那几年家教书市场太乱,也没有精品著作出现,家教书的口碑越来越差,市场江河日下。所以当我拿着书稿去投稿时,有几家出版社一听是家教书,并且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作者写的,几乎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连书稿都不肯看一眼。有两三家出版社留下了稿子,看过后都认为书稿不错,但对这本书的市场表现没有信心,所以有的给很低的版税,有的不给版税,有的甚至要我自己拿一部分钱补贴出版费用,所以都没能形成合作。”
尹建莉大约前后找了10家出版社。“尹老师到作家社投稿那天,我正好有事没去单位。”郑建华回忆,当天同一编辑室的同事让尹建莉留下了书稿,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当时的尹建莉认为,“开始他们对书稿也不感兴趣,可能只是出于礼貌,让我留下了稿子。”郑建华看到这部书稿已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现在回想起来,颇有“捡漏”的意思。
作家社“慧眼识珠”
尹建莉很感谢作家出版社对她的信任和肯定。“看过书稿后,编辑立即联系了我,他们立即决定出版,并给了合理的版税。”尹建莉强调,“我能和作家社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非常尊重我的创作,除了校对,几乎没对原稿做任何修改。责编郑建华动了不少脑筋,我们前前后后想了一百多个书名,最后一致认为他想到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能表达本书的基本理念,而且有冲击感。”
“因为我的前期工作,出版社对书名、封面和宣传语都很认可,最后出乎意料地定为首印2万册,对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作者来说,这个印数也说明了社里领导及同事们对这本书的信任。”郑建华说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而且难得的是文笔优美,这是一般家教书所没有的。
经过研究,郑建华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连载。他通过各种关系联系了一些报纸进行连载,销量从而急剧上升。当然,这本书最大的宣传得益于读者的互相推荐,往往是一个人看了,会推荐给很多人,或直接买很多本送人。
2010年,尹建莉以448万元的版税收入首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自此以后每年就靠这一本书上榜,今年的版税收入也高达390万元。靠处女作连续几年拿到高额版税,这在中国出版界可能是头一遭。
尹建莉特意在书中留下了自己的邮箱号,平均每天会收到约100封来信,约90%以上是咨询教育问题的,10%是感谢信、分享和其他事宜。她说,“我的时间本来已捉襟见肘,回邮件这事对我来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但又无法停下来,因为别人给我写信不容易,有的人是鼓起勇气才写的,或是把我当救命稻草,也许我回复几十或几百个字,就能影响到一个孩子一生。”
尹建莉告诉《新民周刊》,家长们除了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有些人讲的故事甚至令人吃惊,“比如一个母亲内心如何厌恶孩子,甚至想把孩子杀死,又不得不在人们面前装出极爱孩子,为孩子舍弃幸福。这大概只有在匿名的情况下才敢写出来……我遇到的有意思的案例非常多。”
至于自己正在写作的第二本书,尹建莉透露“也是家教书,预计2014年上半年问世”,是第一本书的姊妹篇,写作上大体还沿用第一本以案例为主的风格,但圆圆不再做案例主角。“圆圆在国内读完本科后,申请到美国一所长春藤盟校读硕士,今年她已拿到硕士学位,是她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今年毕业的年龄最小的硕士。她目前正在美国一家公司实习,可能会在美国工作一两年。目前她没有在国外长期工作的打算,准备实习结束后回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