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反腐新闻:“八项规定”抓铁有痕

2014年01月02日15:08  廉政瞭望

  年度十大反腐新闻

  文_本刊记者   徐浩程

  中央纪委“强身”也“强声”

  【新闻回放】

  中央纪委新一届班子组建以来,频频出手,既打出一套“强身”的“组合拳”,又开门反腐,与媒体互动形成反腐舆论的高压态势:

  4月,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了53名中央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对不少人来说,“被请到办公室,面对面、一对一交流式的汇报还是10年来的第一次”。

  5月,中央纪委要求纪检监察系统在职干部自行清退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11月,中央纪委内设机构调整尘埃落定,新设2个纪检监察室;调整议事协调机构,由125个精简至39个,确保主要精力集中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纪检体制改革起步,51岁的侯凯“空降”上海市纪委书记,被看作是上级纪委加强对下级纪委领导的首个案例。

  【焦点评论】

  “唯无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净者可以净人”。这句古话的大意是:一个人,只有当他达到自身没有瑕疵,完全纯净时,才可以去批评、教育别人。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组织,更是如此。从“自净”的认识深度上,这句话和“打铁还需自身硬”有着共同的指向。2013年年初,王岐山说了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从我和中央纪委常委做起,纪检监察干部要做严守纪律、转变作风、拒腐防变的表率。”中央纪委谋变的一系列“组合拳”,可视为对此的注解。

  军队反腐

  【新闻回放】

  2013年军队反腐动作频频:2012年底,中央军委发出禁酒反奢的“军十条”;2013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四十条军规”;5月,全军和武警统一更换军车号牌,非装备豪车一律不得使用军车号牌;6月,解放军内部全面清查房地产;7月,中央军委印发《军队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要集中解决 “四风”问题;10月,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关于开展巡视工作的决定》,对军队建立巡视制度、设置巡视机构、开展巡视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焦点评论】

  曾有媒体说,“吏之腐败,病在肌肤;官之腐败,病在肠胃;而军队一腐败,则在骨髓。”中国舆论监督这些年很少涉及军队,军队在舆论中呈现的一直是正面形象。2013年军队反腐措施不断,把军队的作风等问题公开摆到全国人民面前,这是中国政治透明化的又一重要进展。

  “八项规定”抓铁有痕

  【新闻回放】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八项规定”,其中“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等规定着实详细,在基层也影响深远。

  9月,中央纪委发出通知要求“两节”期间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11月,中央纪委再发文,禁止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规定接待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进入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焦点评论】

  2013年反腐败在打了一些“大老虎”的同时,也关注了一些“小”事。从禁挂标语横幅到禁送月饼、禁送烟花爆竹……彰显了中央反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坚定决心。“不良作风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起来并不容易。纠正‘四风’要从点滴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坚持数年,必见成效。”

  反腐“二五”规划

  【新闻回放】

  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这是我国第二个反腐败五年规划。

  11月,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撰文在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称,《规划》很快就将颁布施行。结合该规划的执行,中央纪委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

  【焦点评论】

  尽管没有谁去总结过反腐“一五”规划的实施效果,“二五”规划仍然被寄予厚望,被视为制度化反腐的一个新开端。的确,一如改革开放大局,中国反腐败也走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需要一个顶层设计,亟待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具体环节,建立反腐败制度体系,堵住腐败漏洞。尤其是当下提出“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就更需要从整体上谋划反腐败的各个环节。

  巡视组来了

  【新闻回放】

  5月,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上,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巡视组组长由“职务”变为“任务”,组长不再是“铁帽子”,而将改为“一次一授权”。除工作重心要“下沉一级”,中央巡视组巡视工作被赋予新的工作手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

  9月底结束的第一轮巡视已经揪出了廖少华等省部级“大老虎”。

  【焦点评论】

  中央巡视组制度由来已久,2013年最大的变化是从工作方式上保证了铁面无私、落地有声、敢于硬碰硬。如果说,“将权力关进笼子”是一种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化“顶层设计”,那么巡视组则属于一种实地探访的“田园考察”,以图打破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官场情况的传统局限。前者重在“治未病”,后者则关注“已病而未察”,缺一不可。

  “红脸会”

  【新闻回放】

  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与以往不同,此次活动中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作用被凸显出来。

  8月,多部门印发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1个月后,习近平全程参加并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两天的会上,该省13名常委提了一系列具体、实际、尖锐、针对性很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脊梁中冒出了阵阵冷汗”。

  此后几个月,各省市、大型央企相继开展了此类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出了高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焦点评论】

  官场讲究允执厥中、人情练达、静水深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红脸会”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认真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内部权力监督机制,依靠的是认识、觉悟以及同事之间的劝说、提醒和引导,但是不能解决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所有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社会多元化、尊重成员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传统的现代化。

  抽查官员“房事”

  【新闻回放】

  被寄予反腐厚望的不动产登记在11月终于取得突破。1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国土资源部承担。

  此前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称,将在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也就是在这个月,广州市纪委表示,南沙区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工作将加大抽查核实力度,初步考虑按照15%的比例进行。

  【焦点评论】

  尽管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本义不在反腐,但被网友一抓一个准的“房叔”、“房姐”证明了其打击腐败的作用。既然总理和国务院已经轮番喊话了,也就说明做好这项重大工作确有必要,国土部现在要做的是不能因为利益集团阻挠再次半途而废,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事不过三”。

  把官员待遇关进笼子里

  【新闻回放】

  6月,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指出,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警卫、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

  一个月后,在停建楼堂馆所同时,一场清理办公用房运动在全国展开,标准是1999年的《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官员办公室大小与职务级别直接挂钩。

  等到11月,公车改革也迈出一大步,社会化、市场化被确定为改革方向,一般公务用车被取消,只保留必要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

  【焦点评论】

  官员违规住房、超标办公用房、公车浪费腐败等与官员待遇有关的问题堪称顽疾。要彻底解决,显然要通过制度性规定,严格住房和办公标准,大幅度压缩公车数量,使“官”的形象和“房”、“车”等待遇彻底脱钩,让官员无超标住宅、无豪华办公室、无公车可坐成为常态,工作生活待遇回归正常成为习惯。这也是公共权力公开透明的重要一环。

  审判在九月

  【新闻回放】

  事发一年后,9月5日,陕西“表哥”、原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西安获刑14年。这拉开了“审判月”的序幕,一系列重大腐败案件相继开庭或宣判:10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涉嫌受贿案开庭;12日,广州“房叔”、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一审被判11年6个月;17日,重庆不雅视频主角、原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二审维持原判;22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4日,“房姐”龚爱爱一审开庭,刘志军案的关键人物丁羽心一审开庭。

  【焦点评论】

  公开透明是“审判月”最大亮点。薄熙来案、雷政富案、杨达才案……这些重大、热点案件均采取公开审理的方式,对这些案件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这显示司法公开正在成为各界共识,中国需要通过不断深入的司法公开,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前行,让民众越来越习惯于在法治的框架下看待问题。

  网络反腐有了官方版

  【新闻回放】

  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它不仅公布了中央纪委组织机构等信息,还第一时间发布中央纪委相关消息,接受网络信访举报。开通一个月内,网站接到的举报量达到2.48万多件,平均每天超过800件。

  2个月后,中央纪委更是通过网站推出“网上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这是自1996年中央纪委进行反腐倡廉民意调查以来,首次利用网络民调。

  而截止到10月,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副省级城市纪委都已开通官方网站,接受网上举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网站群初步形成。

  【焦点评论】

  网络反腐经历了年初的高潮、年中的反复,终于在9月逐渐被纳入正轨。除了中央纪委,各省市纪委也都开始重视网站建设与运用。反腐进入互联网时代也许言过其实,但确实能体现“开门反腐”的新思路,让公众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也改变了纪检监察机关“神秘化”、“隐密化”的传统形象。

  窝案除恶务尽,集中整治企事业单位,地方空前发力

  年度查案新特点:横无死角,纵无禁区

  文_本刊记者   舒炜

  在去年8月的一次反腐败国际研讨会上,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崔少鹏向世界阐述了近年来中国执政党和政府反腐败的相关经验。

  与会者注意到,崔少鹏着重强调了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在查处一个腐败案件时,注意发现这个案件之外的案件线索,这被称之为案中案、窝案、串案。这样的线索来源大约占到查办案件的7%左右。

  回顾全年,自中央提出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来,对大案、窝案的除恶务尽,成为2013年反腐败领域中的首要特点。

  8月以来,中石油系统4名高管涉严重违纪被调查,但调查并未到此为止。紧接着,蒋洁敏浮出水面。就此人被查而言,有不少个关键看点:蒋为十八届中央委员、国资委主任,算得上一只“大老虎”;而掀翻蒋的主要力量,正是制度性的纪检与审计调查。央视评论员杨禹就表示:“连同之前落马的4高管,中石油系列案具有窝案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蒋的落马,仍然不意味着中石油系列案的结束。9月,中石油系统又有5名管理层人士被有关部门悄然带走,包括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龙德,他在不久前刚刚接替被调查的李华林代行公司董事会秘书职责。而最新消息称,中石油总会计师、党组成员温青山已被传协助调查。

  在此之前,去年6月落马的原四川省副省长郭永祥,也出身中石油,且与蒋洁敏曾为胜利油田的同僚。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央对于腐败案件的态度是一查到底,除了空间上的上下齐查,时间上也没有设定期限。

  此外,对国企,尤其是央企腐败案件的严查,是2013年查案的又一大特点,有专家认为这在呼应全面改革的趋势,为进一步改革清障和开道。基于涉案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理所当然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一些企业上市有了大把的钱之后,仅仅过了几年就搞成巨额亏损,又盼着政府掏钱帮助填“窟窿”。

  例如媒体曾陆续披露中层干部贪腐频发的中远集团,其中包括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前副总经理宋军贪腐案。7月12日,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前总经理孟庆林被带走调查。11月,中远集团副总经理徐敏杰也被带走。这个几净亏损上百亿元的大国企内部不为人知的种种腐败现象,已然拉开序幕。

  有媒体曾报道,蒋洁敏与薄熙来亦多有交集,并通过在薄熙来的任职地兴建石油炼化项目等方式,帮助薄“提升政绩”。但在GDP的光环在去年已经慢慢消减,除开中组部对干部考核方式的改变,对季建业、郭有明等创造过“GDP神话”的涉贪副省级官员照样重拳出击,体现了中央对“功不能掩过”的毫不留情。

  2013年,打虎主打副部级及其以上官员,这与本刊在去年年初的预测不谋而合。大公网评论员方乐迪称,以副部级官员为主,在操作流程和效果呈现上都是具有优势的。一方面,相比更高级别的官员,处理副部级的程序要更为便捷。相比“打大老虎”,处理副部级的政治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惩处他们,也照样能产生一个严厉打击的效果。而且另一方面,这些副部级官员在具体负责一些工作,也极易产生贪腐行为。

  重拳出击打击地头蛇亦是去年查处案件的特点之一。梳理10多名落马的地方“部座”不难发现,其中不少都是盘踞此地多年官场老人,有些甚至就是生在本地、长在本地、仕在本地的官员。有媒体统计今年落马“部座”的平均年龄为57.9岁,按惯例,副部级官员的退休年龄为60岁,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作出调整。57.9岁的落马平均年龄,意味着多数官员均属于晚节不保。

  长期以来,人们对反腐的期待集中在中央,甚至有人会偏激地认为,地方反腐不力。但在2013年,地方上的反腐力度和效率也在提高,值得惊喜。比如有的省份在去年上半年查的厅级干部案件就超过了前年全年的数量,有的省份去年查处一把手案件同比增长近5成。具体来说,四川立案数在去年也增加了近3成,山东查处了涉厅级干部19人的大案。

  以往此类信息均由新华社首发,如今却大都是以媒体采访中央纪委相关人士的方式将消息告知出来,或者中央纪委、地方纪委网站直接通报。“老虎苍蝇”要一起打,按一般理解,中央主要是打“大老虎”,而“苍蝇”和比“老虎”稍小的,一些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和案件主要还是集中在地方。地方上反腐的发力,可以更好解决这一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2013年的反腐,纵向无禁区,可以上至中央政治局;横面亦无死角,党政机关仍是反腐败主战场,但在去年,过去曝光度相对较小的央企、高校、医疗腐败案件也得到集中整治和空前关注。这开局之年的强力之举,正如评论所言,让国人对反腐败有了更大的信心。

  2013年,中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从惩处不可一世的薄熙来和刘志军,到挖出“深藏不露”的季建业和郭有明,让民众拍手称快,“大老虎们”则是个个自危。在评选的十大案件中,廉政瞭望去年曾采访过7个,此次采用独特的章回体方式,试图还原去年一些落马官员的种种表现,以鉴来者。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政协原副主席因贿选事件被双开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切尔西3-0 阿森纳胜保第1
  • 娱乐对话郭德纲:我不欺负人 欺负我也不行
  • 财经专家: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或超20万亿
  • 科技中兴战略架构高管调整:力求年轻化
  • 博客北京雾霾元凶查明:尾气贡献不足4%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搞怪创意:用西瓜皮烧火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