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习李这一年:破解执政难题重塑执政权威

2014年03月13日15:07  新民周刊

  习李这一年

  这一年,最引人注目的是新的领导集体破解执政难题、重塑执政权威的决心。回顾过去一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工作,我们会发现,新体制正在生成。

  撰稿|卢梦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的这句话,既是对8000万共产党员的告诫,也像是对自己的训勉。

  这一年,人们记住了习近平在庆丰包子铺留下的21元主席套餐、在武汉考察时那句亲切的“美女”;记住了李克强在包头棚户区走访时被华丽丽抢走镜头的光屁股男孩。在这些印象深刻的细节之外,人们还记住了“老虎苍蝇一起打”、“八项规定”、“壮士断腕”、“简政放权”、“自我革命”等高频词汇。

  这一年,最引人注目的是新的领导集体破解执政难题、重塑执政权威的决心。回顾过去一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工作,我们会发现,新体制正在生成。

  外交新局

  习近平这一年工作的开篇,是从外交开始的。

  2013年3月22日,全国两会结束后第五天,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和非洲三国。

  在紧凑的俄罗斯之行中,习近平分别与普京、梅德韦杰夫会面,与俄方签署“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出席“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参观俄罗斯国防部,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不到48小时后,习近平又踏上非洲的土地,出访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并在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这场外交开局,在外长王毅看来,既着眼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着眼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亦着眼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

  2013年5月31日至6月6日,习近平在拉丁美洲的版图上从南至北,先后访问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

  正如王毅所说,这三个国家既有老朋友,也有新伙伴。其中,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7国中唯一与中国建交国。此次出访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拓外交新局面、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的又一重大行动。

  结束拉美之行,习近平紧接着来到美国,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国务委员杨洁篪事后介绍,此次的习奥会,无论是互动的时间和质量、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双方所谈,既有各自国内情况和治国理政的经验,也有中美关系和国际地区问题,既有政治安全问题,也有经济金融问题,既有双边问题,也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既谈合作,也不回避分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入坦诚。”杨洁篪说。

  3个月后,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开启中亚之旅。

  习近平先后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其间还出席了二十国集团峰会和上合组织峰会。

  中国网在报道中总结称,习近平代表中方提出“三好”——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和“三不”——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是给邻国吃了定心丸。

  此外,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视为“亚欧各国精诚团结、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一条崭新通道”,将极大地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

  2013年10月,习近平的第四次出访,选择了地处东南亚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同时,他还出席了在印尼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今年2月,习近平赴俄罗斯索契出席冬奥会开幕式。

  这是习近平连续第二年将俄罗斯作为首访国,同时也意味着,俄罗斯成为他这一年来外交的“起点”和“终点”。

  一年内五次出访,39天的行程遍布五大洲的14个国家。此外,习近平还在国内多次会见来访的各国重要领导人。

  去或不去,见或不见,总有耐人寻味的深意。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帆指出,这种全方位外交的布局,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外交相结合的外交思路。

  而习近平认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于内,大局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于外,大局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习式外交不可不说的一点,是极富个人色彩的语言。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

  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体现的是领导人的自信,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喝彩。

  整风治吏

  内安而外稳。

  习近平深知,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亦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过去一年,习近平多次提到反腐倡廉,强调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时,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坚决贯彻执行八项规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在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影响下,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从数量上看,中央纪委公布的2013年反腐“成绩单”显示,31名涉嫌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检查。而2003年至2012年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中,以贪腐罪行治罪的人数在80人左右,平均每年8人。

  从结构上看,所涉人员从科级到省部级,涵盖政法、纪检、央企等关键领域,且退休也不再是官员的“护身符”。

  更为重要的是,此轮反腐还剑指领导“身边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在受访时指出,“当前需用重典予以严厉打击,起到震慑作用。而反腐主导的治本之策还是制度建设,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改革制度。”

  任建明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计划,很多项都涉及到反腐的治本措施。大到国家治理体系的多元化,小到农民土地产权的归属,都对腐败具有抑制作用。

  由习近平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体现的是中央下一步关注和聚焦的重点。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小组是其6个专项小组之一。

  这将推动从顶层设计上保证纪检机关的独立查案权,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比起习近平在面对老百姓时的亲民、在“走街串巷”时的从容,他在整治党风政风之时,表现出的却是与前者截然相反的铁腕和效率。

  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同反腐倡廉一起被视为中央打出的“组合拳”。

  去年两会闭幕时,李克强在总理记者会上宣告,“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这意味着本届政府将至少削减566项行政审批事项。这一任务有望在今年提前完成。

  李克强在首份施政报告中回顾,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李克强接着说,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此外,2月上旬,国务院批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再次还权于市场、还权于市场主体,映照了李克强在去年总理记者会上所说的,“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之外,国资委改革亦显现着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去年12月17日,上海市政府公布“国资国企改革20条”,最先拉开国资改革大幕。

  在这份《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上海将通过国企上市,引入多种资本成分,发展混合所有制;同时,通过“全面推行国企领导人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合理提高市场化选聘比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等举措,为国企“去行政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李克强政府还权于市场的另一重要尝试。

  在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尹宗华看来,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更多人眼里,上海自贸区是在以开放倒逼改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郑联盛撰文称,上海自贸区要实现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那其实际功能将从以贸易为主转变为以交易为主,这种改变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可能是系统性的,其后的一系列改革和制度安排任重道远。

  郑联盛认为,上海自贸区实践的负面清单原则,意味着中国经济金融管理当局将必须完成从重审批到重服务、从事前审批到事后监管的根本转型。政府需从市场干预中退出。

  此外,今年3月1日起,上海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被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信号。

  就在3月4日,李克强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农业界别联组会议时,再次谈到了上海自贸区。

  李克强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前他在长三角地区调研时,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他,一些跨国企业想在上海开设研发、销售、物流中心,结果发现需要盖100多个章,时间长,寻租的环节也很多。

  “我们当时下决心设立上海自贸区,不只为了通关便利,更是考虑怎样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这也就是去年一再讲的简政放权。”李克强说。

  升级经济

  “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是李克强去年提出的新一届政府经济发展纲领。

  一年后,“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世界经济尚待复苏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李克强政府交出一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成绩单”上记载着,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6%。

  这一结果,与2012年7.8%的GDP增长率、2.6%的CPI涨幅基本持平。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认为,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之上,李克强政府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三个指数之间建立了合理区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为市场释放了清晰的信号。

  易鹏同时指出,新一届政府培育了两个新增长点——新经济和服务业。

  所谓新经济,即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的模式,且跟政府简政放权结合,不断给企业松绑,让企业有序快速发展。

  此外,去年将营改增在全国推广试点,打通了产业链条,从制度上解决了现代服务业企业的重复征税问题,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易鹏解释,服务业最大的特点是能源消耗低,就业承载力强。

  按照李克强本人所说,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拉动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服务业快速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

  在“不以GDP论英雄”成为共识的情况下,就业率将成为衡量中国经济更重要的标准。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李克强打造升级版经济时极为重视的举措。

  李克强曾表示,未来几十年中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

  类似的表述,早在李克强上世纪80年代末发表的硕士论文《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中,便现过端倪。

  “向城市化方向发展,还有利于农村工业部门自身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扩大就业容量……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我国农村工业化从‘数量型’过渡到‘质量型’。”

  作为李克强提出的“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一部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去年3月,李克强履新总理后的首次调研,即来到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专程考察小城镇规划建设和农业现代化。

  去年9月,李克强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座谈。3个月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回到2012年底的那次《复兴之路》展览上,习近平首次提到了“中国梦”,以及他对“中国梦”的理解。

  习近平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习李体制的征程刚刚开启。

上一页123下一页

(编辑:SN09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湖人宣布科比赛季报销 3巨头65分热火负
  • 娱乐邓紫棋否认与制作人父女恋:笑笑就好
  • 财经专家:老龄社会养老吃饭靠国家改善靠自己
  • 科技IBM深圳罢工工厂半数工人离职
  • 博客马未都:写给下手打狗的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都叫兽”老师70年代人长90后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