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红衣蓝裤,脸朝下趴在海滩上,这是叙利亚小难民艾兰留给世界最后的姿态。
在漫画家的笔下,他“睡在”海滩上的情形,成了唤醒更多人更多国家良知和行动的天使——他是死难者,也是救赎者。
艾兰只是这场悲剧中被大家记住的一个。
大家还记住了另一个人,在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边境警察追捕入境难民时,一名女摄影记者故意将一个抱着孩子奔跑的难民绊倒。
如何对待难民,是欧洲艰难的选择,人道能否挽救难民危机?
如今,数以万计的难民涌入欧洲,今年已有2300多名难民在前往欧洲的途中丧命,让世界猝不及防。
这场难民危机,已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件,它在全球开始蔓延。
难民问题很早就被国际社会重视,每年的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
联合国难民署今年发布的最新《全球趋势》报告显示,目前全球难民总数已接近6000万。也就是说,全世界范围内,每122个人当中就有1人是难民。由于地区冲突的进一步加剧,未来十年,难民问题将会愈演愈烈。
如何救济难民,是一个复杂而又难解的问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人道主义能否及时有效地治愈这场难民危机?
在艾兰事件之前,由于难民数量较之往年剧增,欧洲的门看似一半虚掩,实则已紧锁。
在艾兰事件之后,出于人道主义,英国、奥地利、德国、加拿大等多国相继表示将允许更多难民入境,但反对难民政策的国家也不是没有。
一些国家难民政策前后的变化,并不能简单地道德审判。作为相对有经验应付难民危机的欧洲国家,在此次事件中眉头紧锁,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一直在呼吁,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应积极解决难民问题。
然而,简单的接收难民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案。要看到,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国家间责任分配、开展人道主义行动面临资金匮乏等问题,这些将严重影响解决难民危机的效率。
是的,从有难民的时候,人道主义的救援,从未停止。同时,我们看到人道主义解决不了难民源地的战争、冲突和分裂,也解决不了一些难民接收国相互之间的推诿和不负责任。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比人道主义精神更具执行力和约束力的应是具有国际法效应的难民公约。自1951年起联合国就通过了有关难民的公约,其中对难民的保护确立了两个重要原则:“不推回原则”和“国际团结合作原则”。在法理上,这两个原则确认了难民的权利、待遇以及接收国的责任和义务等。
然而,难民公约常被忽略。面对这场难民危机,是该重新打量难民公约了。与此同时,这场难民危机也让国际合作机制、有关难民的国际法和国内法规等缺乏和滞后的问题,显露无遗。
光有道德召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时候并不能解决现实难题。当国际合作的机制以及国际法,在危机跟前能够进一步建立、完善,人道主义才更有落地生根的土壤和现实条件。
9日,欧议会高票通过“强制”摊派难民方案。在近万字的盟情咨文《是时候诚实团结一致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说,“难民危机不会很快解决。但让船头掉转,火烧难民营,对无助的人们视而不见:那不是欧洲。”
已在天堂的艾兰们,听到这句话会怎么想?
(谭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