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3•15民调消费环境白皮书:29年3•15我们白过了吗?

0

新浪新闻3•15民调消费环境白皮书:29年3•15我们白过了吗?

第769期

2016年03月14日17:56我有话说(0人参与)

  又是一年3•15,今年你准备怎么过?是看一场央视的打假狂欢,还是来一场疯狂购物?

  这样的3•15,我们已经过了29年了。但,我们的消费环境到底变了多少?

  新浪新闻与你过一个不一样的3·15,努力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

  3月9日起,新浪新闻启动了连续五天的大型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的范围涉及网购、海淘、旅游、中介多个领域。截至3月14日中午12点,共有逾两万人次投票,评论参与数逾七万条。

什么在破坏消费环境  网友:质量、假货、有害成分、宰客……

  什么在破坏消费环境

  网友:质量、假货、有害成分、宰客……

  根据网友投票,破坏消费体验、需要维权原因首选原因还是“质量不达标”,54.7%的人选择这一条。选择对“售后不满意”的有12.6%,合同条款存在争议的占8.5%,另有14%的网友选择是其它原因。

  网购中的不好体验,57.2%的网友选择“图片好看,实物完全不是那么回事”,32.8%的网友买到过“假货,以此充好或者冒充正品”,6.4%的网友选择“个人信息被泄漏,网购后遭遇诈骗和骚扰”。

  购买儿童用品时,67.3%的消费者投诉的问题是产品含有害成分有健康隐患,18.3%的网友投诉产品质量不达标、使用寿命短。

  选择海外代购遇到的问题,40.4%的网友选择“假代购卖假货”,30.7%选择“无法享受售后”。

  在旅游消费方面,选择跟团的网友中,近七成遭遇过“被强迫或诱导消费”。去年连续出现“青岛大虾”、“哈尔滨天价鱼”宰客事件,让城市形象和消费体验都大受影响。但,36%的网友选择其它城市比这两个地方更能宰,17.7%的网友则更担心跟着零团费的导游在香港进店,12.3%的网友担心丽江的酒吧。担心青岛大虾的只有10。1%,担心哈尔滨天价鱼的为7.5%。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信息泄漏也成为了消费者遇到的新问题。

  在网购消费方面,有6.5%的网友遭遇了“个人信息被泄漏,网购后遭遇骚扰和诈骗”的情况。

  这类情况在中介消费方面更为突出,有35.9%的网友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信息泄露,电话骚扰不断”,甚至还有超过一成的网友因担心“个人信息都在中介那里,怕被中介报复”,而放弃维权的。

维权难在哪里   网友希望监管部门更给力

  维权难在哪里

  网友希望监管部门更给力

  哪怕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哪怕知道自己维权有法可依,但是,依然有很多消费者选择放弃维权。

  根据调查,38%的投票者在遭遇侵权事件时会放弃维权,原因是维权费时。29.8%的投票者会立即与对方交涉,16.4%的投票者会投诉到执法部门或者起诉到法院。还有15.8%的投票者选择利用媒体或网络公开。

  根据调查和实际案例来看,利用媒体曝光往往是消费者最后的选择。

  无论是“青岛大虾”还是“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消费者在遭遇纠纷时,最初都选择了报警,但是他们对于执法部门的处理并不满意。之后消费者利用网络平台爆料,引发热议,进而媒体跟进报道,形成热点事件。而消费纠纷最终也因媒体曝光得以解决。

  与“维权费时”相佐证的结论是,只有7%的网友表示“当天投诉当天就解了”。60.1%表示拖了好几个月。

  大部分投票参与者都希望执法部门和相关机构能在维权中起到更大的作用。85.3%的投票者认为,买不到放心奶粉是监管部门之耻。29.9%的投票者在旅游投诉时遭遇过踢皮球。47%的网友维权“没有联系过消协,不知道有没有用”,33%的网友联系过消协但没有起到作用。

  消费者放弃维权的其它因素包括成本与风险。例如网购,有超过半数的网友表示由于涉及的金额并不多,“金额太低不值得”。旅游放弃维权,最多人(34.5%)选择“现场维权担心安全”,对一些黑中介,消费者(12.4%)则担心受到报复。

也有积极变化   消费者权利意识改善法律保护增强

  也有积极变化

  消费者权利意识改善法律保护增强

  但调查依然揭示出一些积极变化,包括一部分人认为消费整体环境改善、整体权利意识增加,法律保护增强。

  5.6%的网友以其个人经历表示,我们的消费环境整体变化。7.8%的人认为我们投诉更多,主要原因是我们现在权利意识更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有29.8%的人表示是通过与对方直接沟通,协商就可以解决。

  此外,网购领域也有亮点。27.8%的调查者认为运气不错网购受骗不多。2014年3月15日实施的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针对网络购物做出了“网购也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加大了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

  调查显示,有63.8%的受访网友使用过七天无理由退货,40%的调查者认为“店家很配合”。一些店主曾担心有人利用这一条款免费蹭商品用,但调查显示经常使用这一条款的只有2.1%。

扫二维码查看更多调查数据↓

更多数据请扫码阅读。

  (新浪《新闻极客》 梁超)

责任编辑:梁超 SN188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文章关键词: 3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