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中央巡视央企,共和国长子都干了啥?

0

风暴眼:中央巡视央企,共和国长子都干了啥?

第146期

2015年02月09日18:21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反馈会上,很多央企干部坐在台下认真听讲,但估计整个人早就软了。”

开篇语

  最近,央企的一把手们日子不太好过,中央的巡视来得比想象的猛烈。

  2月5日、6日连续两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密集发布了对9个单位的专项巡视意见,其中7家为央企:中国联通、中国海运、华电集团、东风汽车、神华集团、中石化、中国船舶。

  意见内容显示,有央企领导在采购、并购环节内外勾结、权钱交易,甚至发生权色交易;而在内部管理上,带病提拔等问题多发,触目惊心。

  这些国字头的央企遭遇反腐空袭后,相关股票大幅下挫,中国联通、中国船舶等创出近期收盘新低。

  北青报评论指出,暴雨将至,央企腐败面临清场。

  “反馈会上,很多央企干部坐在台下认真听讲,但估计整个人早就软了。”

  看看中央巡视组揭开央企的盖子后,都发现了什么?

国企国字头的央企遭遇反腐空袭后

为啥被叫共和国的长子?

  这次巡视,有点儿“来者不善”。

  “这一轮巡视与以往不同,被叫做专项巡视。也就是说,是奔着问题去的。”北青报在评论里解读:中央巡视组挑选对象本来就有讲究,被巡视的单位里央企扎堆,反映出来的问题偏偏又很严重,这不禁让人猜测,下一轮反腐是不是明确要对准央企。

  在国内,中央企业通常指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

  国企常年被冠以“共和国的长子”之称,所彰显的是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财经作家韦三水曾在书作里这样形容国企: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最重要一环,国企改革在过去的十数年里一直以一种磕磕绊绊的姿态进行着,人们曾对它们有过美好的初衷和憧憬,它们却在人们的期待中越走越“偏"。如今,国企一方面不断做大做强,成了行业内的“巨无霸”,却随之也陷入了垄断、与民争利的批评热潮中;另一方面,它们依然是保证经济主权的最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与跨国集团同台竞技。

  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最大区别在哪儿呢?说起来不少民营企业可“都是眼泪”了。

  除去拥有近乎垄断的资源,“共和国长子”们还拥有民企难以匹敌的政策优势。《大国企:共和国“长子们”的风雨六十年》里提到这样一则案例: 2008年、2009年,经济危机爆发之时,全球恐慌,为减少我们国家的损失,稳定经济增长,政府推出了备受关注的4万亿的救市计划。满心欢喜的民营企业却不得不失望而归,“肥水不流外人田”,4万亿中的95%流入了国有企业,央企更是占据了大头。拿到钱的央企也没闲着,进一步加快了脚步,在各领域齐“开花”,与民企“争艳”,令民企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4万亿投资“央企喊没吃饱,民企喊没吃到,民众喊看不到”。

  在资源与政府的政策扶持上,央企都占据得天独厚之势,共和国长子之名名不虚传。

央企被称作“共和国长子”央企被称作“共和国长子”

 

央企利润都去哪儿了?

  作为国有资产,央企的资源取之于民,是否利润也用之于民呢?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利润全额上交,收支两条线。在利润全额上交的同时,如果企业需要用钱,则由政府拨款补贴。

  1994年,我国停止国有企业利润上交。据人民日报描述:1994年国家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考虑到当时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由拨款改为向银行贷款、还本付息由企业负担,再加上国企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作为阶段性措施,国家暂停向企业收缴利润。

  2007年底,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意味着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代表,有权力要求国企向政府分红,而国有企业持续了14年的只上缴税收,不上缴红利的时代结束。

  《办法》规定央企国有资本收益将按“适度、从低”原则,分三档上缴财政部。其中,石油石化、电信、煤炭、电力、烟草五个行业的上缴标准为税后利润的10%;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3年内暂时不上缴;其余央企均按照5%的标准上缴。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公布。关于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部分,决定提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各行业上缴红利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中国烟草总公司税后利润收取比例提高至20%,为上缴比例最高的行业。

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备受关注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备受关注

  从道理上来讲,除了上缴的红利,央企的大多数资金还是回到了央企的体制内循环。

  且不论央企上缴比例的争议,是不是所有的利润都在明账上呢?

  这恐怕也是此次巡视小组所要彻查的。

巡视拉开央企反腐序幕?

  在此次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情况来看,“利益输送”一词反复出现,靠山吃山、靠船吃船、靠油吃油问题普遍存在、花样百出。

  楚天都市报形容:一些国企内外勾结围猎国有资产已经到了明火执仗的地步!

  而中青报评论员曹林却觉得,虽然问题看起来比较严重,但这些腐败问题都在公众想象之中。诸如中国联通有的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利用职权与承包商、供应商内外勾结,搞权钱、权色交易;神华集团一些企业领导人操控重点合同煤审批权谋取腐败“黑金”等。而这些,并不是普遍的企业病,却是官僚病。

  众所周知,国企领导,大多拥有官员的行政级别和权力,同时还掌握着比政府官员更多的资源分配权,但却缺乏像党政机关同样的监督。

  央企“一把手”们的行政级别有多高呢?

  曾有媒体作出统计,2013年,在国资委网站列出的115家央企名录中,前54家企业“一把手”(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及总经理)多为“副部级”。

  有时也可能是“正部级”。如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庆伟出任时其级别为正部级,是因为他曾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

  央企行政色彩太浓的问题已被人广为诟病,中石油腐败案也暴露出这个问题。而“废除国企行政级别”却一直举步维艰。

  国有资产为全民所有,不是个人家产。而从此次的巡视情况反馈来看,“侵吞国有资产”却是各家都存在的问题。有的用于子女出国留学,有的用于公款吃喝,打高尔夫球。

  评论员曹林在评论文章里更直接地指出:一家大企业很容易成为几个领导分肥套利的家族地盘,隐藏的腐败甚至比党政机关更严重。

  人们常用蛀虫来形容央企国企里的腐败分子,一边拿着高薪,一边将管理企业的权力拿去寻租,兑换暴利,从而鲸吞国有资产,将国有变成“私有”、“家有”。

  从此次巡视小组对“一把手”们的毫不留情面释放的信号来看,反腐重拳或已瞄准央企。央企国企的改革已迫在眉睫,除了制度建设,恐怕最重要的打破垄断。

  (新浪网吴云青报道)

  (新浪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新浪新闻爆料邮箱:news_baoliao@sina.cn 或私信爆料:@新浪评论

 

文章关键词:巡视央企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