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习近平说了,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
这话是他在2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其实这不是个新词,但同样的话,从国家领导人口里说出来,份量就很不一样了。
那么,到底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指的是啥呢?
北京的“城市病”
“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不应承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过多的功能。”
新华社列举了北京的“大城市病”:从人口膨胀到交通拥堵,从房价高涨到环境恶化,这些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限制,不进行功能疏解,城市运行终将无以为继。
“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不好,人员密集。”也是北京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梅松在与新浪网的连线里提到的北京集中面临的几大问题。
梅松表示,城市病如果是仅仅就北京来调整和治理肯定是不行,必须站在全国的范围,从全国的视野,尤其站在京津冀的角度来考虑。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亦不避讳,他近日在北京市“两会”上表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功能太多太全了。”
功能太多太全,相对的是城市本来的定位。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提出的,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为什么“四大中心”是核心功能?
梅松认为,“四大中心”的政治中心是指它是国家首都所在地。它当然就是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则指历史文化古城,也是大学、科研机构非常密集的地方。包括中科院的院士,工程院的院士,占了全国三分之一强。还有清华、北大等一批重点高校全在北京。文化中心是从解放后到现在一直这么定位的。
而国际交往中心是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对外交往的扩大,这和首都功能也是相辅的。北京是中央所在地,国际交流交往,外交事务都在北京。
所谓科技创新中心是说北京有非常强的科技优势,科研能力、研发力很强。
梅松分析,这四个中心是从全国角度来讲,四大中心是别的地方和北京没有可比性的竞争优势。
何为“非首都功能”?
此番公众焦点集中在哪些“非首都功能”会被疏解呢?
新京报报道,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说明。
“疏解”清单将按照“几个一批”对核心区和中心城区进行疏解,包括“一批制造业”、“一批城区批发市场”、“一批教育功能”、“一批医疗卫生功能”、“一批行政事业单位”。
其中“一批教育功能”指疏解一些院校,“一批医疗卫生功能”,则指中心城区不再新增综合性医院。
梅松分析,按照中央的要求,一般的制造业要逐步清退,因为制造业增加了很多原材料、物质,要从外地运过来,包括水、电、气、热等消耗。北京自己不能产生的原材料增加了运输,增加了能源的紧张,制造了污染,同时也增加了人口。
对于院校,梅松认为以后大学和医院更多会建在京津冀,建分校,建校区,建分院。其实也是一种部分的疏散和缩减。
疏解工作难在哪儿?
新华社报道,北京市将通过“禁、关、控、转、调”五种方式来完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目标。
梅松提到,这需要一个过程,也不可一蹴而就。
有的已经建厂建了几十年,有很大的生产规模,有很多员工。一夜之间全部缩减是很难的。
所以只能按计划,按程度,按进度来逐步缩减。
比如北京在河北曹妃甸建立了一个现代制造业的园区。很多企业往曹妃甸去,因为曹妃甸的基础设施很好。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会去往天津滨海区,因为他们条件很具备。还有些汽车制造业到河北的沧州、保定一带去。
梅松特别强调,“转和调”一定要和当地的资源对接。因为它不能平地起个楼出来。
疏解对北京会有什么影响?
梅松分析,如果疏散好制造业,空气质量应该得到改善,民众可见到更多APEC蓝天。
交通应该得到更好的缓解。
流动人口应该有所分散。现在的京津冀人口主要还是在向北京靠拢,产业缩减之后,人口会跟随产业转移。
产业的缩减会不会影响北京的GDP和财政收入呢?
梅松认为,从目前来讲,缩减主要是制造业,制造业在北京所占的比重在逐步下降,所以会有些影响,但不会有致命性的影响
更何况现在北京服务业发展得越来越快,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这都是北京的利税大户。所以会有影响,但是不会有致命性影响。
此前,首钢和动批的迁出让公众看到了北京瘦身的决心,而给首都减负,仍任重而道远。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瘦身更不会是一夜造就的奇迹。
(新浪网吴云青报道)
(新浪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新浪新闻爆料邮箱:news_baoliao@sina.cn 或私信爆料:@新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