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档案里的秘密:三大造假重灾区

0

官员档案里的秘密:三大造假重灾区

第155期

2015年02月26日17:16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为了扫清升迁障碍,避开官员提拔的条条框框,很多干部为达到在基层或某个职级工作年限等选拔要求,往往突击在档案材料中虚构增加工作经历、改小年龄、拔高学历。

开篇语

干部人事档案干部人事档案

  步入2015,中纪委推出一出开年大戏——“官场现形记”。

  据新华网报道,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

  其中,修改三龄(年龄、工龄、党龄),篡改两历(学历和工作经历),骗取干部身份几乎成了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公开的秘密”。

  干部档案记载了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为了升官或者延长在任时间,有些官员“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甚至改出了2岁入读小学、初中没毕业就参加工作的笑话。

  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升官的公务员不是好干部。但如此大批量的官员靠档案造假为升迁扫清障碍,这又是哪里出了问题?

年龄最多改小10岁

漫画干部人事档案  漫画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和陈云共同提出干部年轻化思想方针,到现在已经过去30多年,干部队伍年轻化成了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2009年,29岁的清华大学硕士周森锋当选湖北襄樊宜城市市长,2011年,湖北宜都出现25岁的牟阳当选美女镇长,证明了“出名要趁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有争议,不奇怪。

  因为我国官员任职和提拔有一套章程和规则,除了明面上的条条框框,年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它“不足为外人道”,却又真实地存在于圈内人口耳相传、内化于心的“潜规则”之中。

  干部年轻化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出现了走样,突出表现在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一刀切等现象。

  譬如,有的地方过了35岁就不能再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过了40岁就不能再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过了50岁不能提拔为处级干部;55岁以后不能提拔为司局级干部;科处级干部50岁要退居二线……

  由于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存在,很多干部为争取提拔、延长任期,往往不择手段将年龄改小,以至于出现部分干部的履历推算结果显示,读初中时就已参加工作计算工龄等怪象。

  2013年4月任太原市质量检验协会秘书长的王红英,3次涂改出生日期,从实际的1976年3月14日最后改为1978年12月15日。

  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

  2014年被中组部通报的山西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黄梅芳,将出生日期改小3岁。

  现代快报报道,湖南省一位基层干部表示,只要将公安户籍和人事档案部门疏通好,涂改年龄等信息并非难事。有的干部甚至能将档案涂改“年轻10岁”。

充当“学者型官员”学历越填越高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干部人事档案造假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其中第八条第四款明确提出,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这条规定在实践中只高不低。不少干部为了贴金,充当“学者型官员”去读在职硕士、博士,自己读不下来就花钱买文凭的也比比皆是。

  深圳市前副市长许宗衡,接受调查后被发现是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十足的野鸡大学文凭。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东窗事发后,学历造假的真相也随之公开,其档案中的“北京大学函授毕业证书”和“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证书”原来是街头小贩处买来的,北大还曾专门为此澄清过。

  曾经的明星市长、广东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在2009年落马后被媒体曝光,只有小学文凭的她,却拥有广东省委党校的研究生文凭。从她各种场合的讲话来看,只要不是秘书起草的讲稿,她就语无伦次,经常不知所云。

异地调动虚构工作经历更容易瞒天过海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目的是升迁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目的是升迁

  如果说提拔干部的年龄限制是“潜规则”,工作经历和某个职务的任职年限就是明文规定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资格: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条例》第九条规定,任职试用期未满或者提拔任职不满一年的,不得破格提拔。不得在任职年限上连续破格,不得越两级提拔。

  为了扫清升迁障碍,避开这些条条框框,很多干部为达到在基层或某个职级工作年限等选拔要求,往往突击在档案材料中虚构增加工作经历。

  一些基层干部介绍,干部档案在履历上造假,主要出现在跨地区调动前后。

  “反正你要调走了,也不影响本单位利益”。并且由于是异地考察,档案审核时间和力度有限,到新单位上班后也无人知晓个人真实履历,因此很容易使“整容”后的档案瞒天过海。

  伪造工作经历的典型代表就是新华网曝出的鹰潭原团市委书记徐楷。

  新华网报道,徐楷用8年时间换了8个岗位,横跨两省五地,且多个岗位任职不满一年,一名副科级乡镇干部就变身为正处级团市委书记,还戴上了省政协委员的光环。日前,江西省政协已作出决定,撤销其江西省政协委员资格。

  《档案法》第24条明确规定,涂改、伪造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把“不准涂改干部档案,或者在干部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等方面弄虚作假”,列为“十不准”之一。

  尽管各类法规很详尽,但铤而走险的干部依然很多。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肖滨接受新华视点采访时认为,“对于热衷‘造假骗官’者来说,岗位并非为人民服务的平台,而是进一步升迁的‘跳板’,其提拔速度越快,越是党和人民之祸。”

(新浪网 晓航 综合相关媒体报道)

(新浪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新浪新闻爆料邮箱:news_baoliao@sina.cn或私信爆料:@新浪评论

文章关键词:官员档案造假履历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