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7月21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政府收费公路中的高速公路不再规定具体的收费期限,以实际偿债期为准,确定收费期限,债务偿清后将实行养护管理收费。
这被普遍解读为“高速公路或将永久收费”,而“养护管理收费”也被认为是“养路费”的回归。
《新闻极客》梳理发现,自2009年养路费改成品油消费税以来,所收税额已经破万亿,但是这笔取代“养路费”的税收,却从未公开收入和支出的账目。
养路费改燃油税一拖再拖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上世纪80年代初,司机开车上路是不考虑“要交钱”这件事的。
当时中国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单一,除国边防公路外,国家几乎没有投入。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发展,中国路网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了促进公共公路事业发展,1984年12月,国务院召在常务会议上做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重要决定。
同年12月21日,中国大陆首条收费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开工。
到了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公路管理条例第18条规定:“拥有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向公路养护部门缴纳养路费。”
但是作为养路费征收者的交通部,一直受到各方质疑。
不少人认为,交通部每年征收的巨额养路费,大部分并非用于“养路”,而是在“养人”——众多的征费和稽查人员
因此,要求养路费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
事实上,早在1997年实施的《公路法》中,就明确提出,养路费以征收燃油附加税(1998年改为燃油税)的形式来实施。
“公路养路费用采取征收燃油附加费的办法。拥有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在购买燃油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燃油附加费。征收燃油附加费的,不得再征收公路养路费。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不过实际操作中,“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一拖再拖,交通部门每年继续收取养路费,“费改税”也就停在一纸公文中。
成品油消费税改革5年即破万亿元
在“费改税”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众多的公路征费和稽查人员的转岗与分流。
为此,2008年12月,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和交通运输部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中央财政拨付125亿元安置养路费征稽人员,还给出了具体的安置措施意见。
解决了这个难题之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成品油消费税改革方案。
方案的重点是: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6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
据2013年1月《中国青年报》报道,2009年,我国成品油消费税是2024.7亿元,2010年,成品油消费税是2403亿元。根据《中国税务年鉴》公布的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估算,2011年成品油消费税为2280.13亿元。2012年成品油消费税据推算也应该在2000亿元以上。
《新闻极客》按照《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数据,2013年国内汽油消费量为9340万吨,柴油消费量为17100万吨。据此推算,2013年的成品油消费税至少为3390亿元。有关2014年的相关数据,未能通过公开资料查询到。 《新闻极客》统计了从2009年至2013年的成品油消费税总额,累计超过12000亿元。
超万亿成品油消费税用到哪去了?
在成品油改革方案中,因成品油消费税税率提高而增加的增值税收入具有专项用途,专门用于取消养路费后的公路养护等支出。
那么这些年征收的过万亿的成品油消费税,到底花了多少钱?又花到哪去了?
《新闻极客》查阅财政部2009年之后每年预决算表,均未能查询到成品油消费税的支出状况。
此外,不少人表示,购车时交了购车税,加油时交了消费税,为什么修订稿中要规定“债务偿清后将实行养护管理收费”,这岂不是又回到了“养路费”时代?
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副司长魏东的解释是,多年来非收费公路的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返还的成品油消费税,收费公路的养护经费由通行费收入负担。
“目前成品油消费税中交通转移支付资金仅能满足现有普通公路一半的养护管理资金需求,不具备承担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支出责任的能力。”
《新闻极客》在交通部官网查询,未能找到全国非收费公路养护资金的支出费用,及成品油消费税中交通转移支付资金的情况。
不过,自2014年起,交通部起连续两年发布《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2013年度和2014年度,全国收费公路分别亏损661亿元和1571.1亿元。
根据公报,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的养护经费支出为390亿元,2014年度则为469.2亿元。
按收费公路里程目前占公路总里程的3.6%计算,全国非收费公路的养护经费也必定支出超千亿元。
由此看来,交通部门所说的收费公路支不抵出,未必是假。
但是相关部门在提出“高速路长期收费”的意见的同时,也应该向公众公开账单,税收收入支出是多少钱,应该有个明白账,公民交税花钱也要“听个水响”。
(新闻极客 梁超 北京报道)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