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千万万青年人,可以聚成一团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一方面,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另一方面,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是否有前途、发展是否有希望,需要看新一代青年,需要新一代青年的勇气、作为、责任和担当。当前,上海正处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五个中心”的愿景即将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梦想正要成真,卓越全球城市的整体建设即将开篇。未来30年,上海青年是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上海青年的精神面貌决定着整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上海青年发展创变的高度决定着上海城市新一轮发展创变的高度。
面对上海城市的发展机遇,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上海青年应当尽快成长起来,与城市共进于决胜“五个中心”建设之际,共进于卓越全球城市发展之中。要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投入、更广阔的胸怀、更高瞻的视野,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努力成为有志、有才、有责、有为的新青年。
具备“四个意识”
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上海进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青年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定位好对城市发展、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担当。
要培育全局意识。古人说:“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上海青年要把目光放大、眼光放远,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囿于“小市民”的小富即安、小资生活心态,而要以新的高度、广的视野,聚焦服务全球、服务全国,要从全局中来认识上海、定位团队、规划自我。唯有这样,才可能掌握大势、谋略大事,进而干成大事。
要培育追超意识。上海青年不能习惯于“大上海”思维,坚持所谓的优越感,而要有更谦卑的心态,把自己视为一名学习者,懂得欣赏他人,进而去迎头赶超。面对国内一些兄弟城市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一流城市的先发优势,上海该怎么积极应对?上海青年准备好了吗?一个原则是,上海青年不能无视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不能自我陶醉甚至“夜郎自大”,而有必要清醒认识不足,在弱项上弥补,在主项上发力,努力超越,努力向前。
要培育创业意识。不能视今天之成功为永远的成功,也不能认为今天有成就、未来就一定有成就,而要树立“创业是最大的守业”心态。上海青年要发掘创业基因,拿出当年开发浦东时“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态度,敢闯敢干、敢作敢为,以创业者的心态,去设计项目、经营公司、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科技进步。
要培育本领意识。上海青年要有本领恐慌,要善于终身学习。例如,可充分利用上海高等教育资源多、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静下心来学习卓越全球城市发展和自身发展需要具备的各类本领。特别是,一些人不能想着有几套房,收收租金就够了,而要勇于在宝贵的青春年华中学深学透本领,厚积而薄发,进而为自身未来也为家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增强“三种能力”
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是上海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建设经济、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是上海发展的目标和愿景。践行这些要求,需要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全体上海市民的共同努力。
因为所处环境、岗位等因素,有的青年从事的工作离这些目标近一些,有的离这些内容远一些;因为客观上能力的不一,有些人或许可直接出力多一些,有的或许暂时出力小一些。但不论如何,上海青年都能为这些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和支撑。
一要创造性做好本职工作。上海青年要通过本职工作的创先争优,从小事做起,增强能力供给,为未来承担大事做准备。要主动思考和增强自身工作与上海发展目标间的关联度,推动“微创新”,使工作出彩出亮点。千千万万青年人的“微创新”可以聚成一团火,为上海实现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汇聚强大的力量。
二要发挥特长、结构和功能优势。目前,上海的80后青年大多超过30岁,初步具备一定的资源、特长和优势。还有些青年处于重要的工作岗位,如国际性合作组织、跨国企业、有影响力的科创文创机构。大家应该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人脉,为上海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应有意识地带动更多青年形成一个个面向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科创中心的“工作集群”,发挥先锋队、创新团队的作用,以实干让城市梦想成真。
三要用好发展窗口期来成就人生。“四个新作为”“五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卓越的全球城市是上海城市格局的再创新、再优化、再升级。新形势下,信息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兴起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事实上对青年人形成了一种新的刺激、新的感召。上海青年要善于从国家和上海发展大势中寻找机会、争先而上,充分发挥思维活跃、干在一线的优势,以自身努力和才智来成就自我、成就人生。只有在自身命运与城市成长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实现“四个转换”
综合比照内外形势、特点和优势,上海确立了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的目标。这为新时代上海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上海青年有必要转换思路,积极投入上海品牌的伟大创造之中。
一是增益“上海服务”。青年人顾虑少、可塑性强,家庭牵挂也相对不重,更有意愿和条件参加各类社会服务。为此,可充分用好挂职锻炼、青年服务团,赴滇赴疆扶贫接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载体和平台,通过直接到全国开展服务,既积累人生经验、增强服务意识、锻炼本领,又进一步增强上海与全国的联系,为拓展地区间合作打下基础。
此外,青年还可利用专业所长,推动上海的知识、产品、经验、要素等走出去,让外地的商品、劳动、特色资源走进来,通过开展金融服务、贸易服务、知识服务,拓展上海服务的腹地;通过参与投资、教育、文化和决策咨询,为区域协调发展牵线搭桥,提升上海资源配置的首位度。
二是助力“上海制造”。相关青年要瞄准“中国制造2025”,充分利用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国家战略的机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集体攻关,培育若干重大品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智能上海造”“新材料上海造”“新工艺上海造”等亮点。
三是推介“上海购物”。要加强上海购物的品牌塑造和传播,发挥海派重精细、讲品质的特质,优化购物体验,引领新的时尚。上海青年要进一步讲好上海品牌的故事,传播上海品牌的声音,展示上海品牌的形象,让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购物天堂。
四是创优“上海文化”。文化创作,高手在民间;高峰作品的诞生,也往往出在青年时代。可从议题设置的角度出发,开展“读城”活动,阐述红色文化、发展海派文化、弘扬江南文化。可以青年优秀文创人员为生力军,开发包括舞台剧、实景演出、流行歌曲、电视剧、电子游戏、电影、舞台剧在内的文创作品,以文兴业,以业兴文。
建议做实做强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体验区。通过文化创新创造,提升上海的城市厚度和历史深度,延伸上海的城市文脉。最终,使上海成为中国的服务窗口、制造高地、购物天堂和文化圣地。
总之,上海的发展创新需要一大批具备全球视野和资源配置能力、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青年建设者。广大青年在用智慧和胆识克服各种不确定性、瞄准新增长点的实践中,既能收获自身成长,又能推动城市转型升级。这是无愧于青春和时代的选择!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李明博被捕 韩前总统们缘何被“团灭”
- 【 军事 】 台军导弹欲拦我军绕台战机 被曝是40年...
- 【 财经 】 董明珠:28年没休一天 运营不好绝不交...
- 【 体育 】 C罗连夺葡萄牙足球先生 穆帅亦获奖
- 【 娱乐 】 李连杰近照曝光 弓背驼腰尽显沧桑
- 【 科技 】 首例无人驾驶车撞人致死案:Uber被调查
- 【 教育 】 88.1%青年与父母就业观不和 42%选沉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