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克强总理经过10小时长途飞行抵达德国首都柏林的时候,《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总理的来访,是否会为德国、为欧洲带来“旭日阳光”?而李克强总理短短25小时的“旋风”访德,无疑是给全球经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当李克强总理经过10小时长途飞行抵达德国首都柏林的时候,《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总理的来访,是否会为德国、为欧洲带来“旭日阳光”?
这一提问的背景显而易见: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逆全球化声音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德两国作为世界第二、第四大经济体,释放什么样的信号,对于欧洲乃至世界经济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而李克强总理短短25小时的“旋风”访德,无疑是给全球经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异常紧凑的行程中,李克强与默克尔共同力倡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承诺要用中德关系的稳定性、成熟性为世界注入稳定、合作、发展的积极力量。
与此同时,李总理还说服默克尔公开表态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15条义务,推动“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力促中德“创新合作”。
短短25小时,总理用争分夺秒的“克强节奏”,换来了为国家争利,为百姓谋福的4大“成果”。
成果1:力倡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注入积极力量
当地时间5月31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刚刚抵达柏林,就马不停蹄赶往德国总理府,与默克尔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他在会晤中强调:中德两国共同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地区和世界注入稳定、合作、发展的积极信号。
自由贸易有多重要?两位总理在共见记者时分别列举了一组数字。默克尔说,去年中德贸易额达到1700亿欧元,中国已经成为德国在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李克强总理进一步表示,去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德国对中国投资增长74%,今年一季度,中德贸易在世界贸易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当前世界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但中德关系的稳定性、成熟性将为世界注入稳定、合作、发展的积极力量。”李总理说,“中方愿同德方共同发出维护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信号,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携手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他强调,我们必须顺应全球化潮流,同时对一些国家应对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加以解决。
“昨天我和默克尔总理会谈的时候看到窗外阳光明媚,今天依然如此,我相信,明天、后天也会是如此。”李克强意味深长地说。“人类应当向前走,不能绕弯,更不能后退。我们对世界前景充满乐观。”
成果2:说服默克尔公开表态,德国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条约义务
当地时间1日上午,默克尔在与李克强总理共见记者时的一句表态,立即引发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已于去年到期。德方认为,欧盟应致力于找到一个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对中国非歧视性的解决方案。”默克尔说,“我们支持WTO的原则和规则,我们也会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条约的义务。”
中国2001年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其中第15条规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数据的做法应当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这是对中国的一条歧视性条款。这期间,一些国家始终将“市场经济地位”概念与此相捆绑,拒绝履行这一承诺。
李克强因此在多次外交会见中敦促有关方面按时履约。在此次“旋风”访德期间,他与默克尔3次会面商谈时,每次都就“履行15条义务”积极沟通,最终说服默克尔做出上述积极表态。
更重要的是,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做出此番表态,对欧盟乃至其他各有关方面及时履行15条义务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这也是李克强总理此次“旋风”访德的又一大重要“成果”。
成果3:为“中国制造2025”站台,对接德国“工业4.0”
在当地时间1日上午的小范围会谈结束后,李克强与默克尔共同见证两国十余份合作协议签署。这些涵盖经贸、新能源汽车、三方合作、金融、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协议,正是总理此行达成的又一重要“成果”:助力“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
此前,在李总理的力推下,“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已经结出了第一批果实:中德合作建设的首条“工业4.0”示范线已在沈阳落地,沈阳、青岛、芜湖、揭阳、太仓等各具特色的中德产业园区蓬勃发展。而李克强此次访德期间不仅见证中德共同签署中国制造2025创新中心合作协议,还见证了江淮汽车集团与大众汽车、北汽集团与德国戴姆勒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和备忘录。
“德国的制造业世界领先,中国则是一个后起的、还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德国产品处在全球市场的高端,中国产品正在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德国有先进的科技和蜚声世界的工匠精神,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李克强说,“我们的合作对双方、对全球,包括联合拓展第三方市场都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当天两国总理见证的另一份协议,就是中国三峡集团和德国福伊特集团在巴西圣保罗州巴拉那河流域伊利亚电站和朱比亚电站的机组改造项目。
在25小时的行程中,李克强总理为“中国制造2025”站台的努力体现在几乎每个环节。另一个具体事例是:5月31日下午,李克强刚下飞机就赶往总理府出席的中德总理年度会晤,向默克尔明确提出,希望德方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飞机C919取得欧盟适航认证提供支持。
成果4:中德创新合作升级,为两国合作装上“新引擎”
见证两国协议签署、共见记者后,两位总理立即赶往下一场活动:共同出席“中德论坛—共塑创新”并发表演讲。
三年前,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发表了以“共塑创新”为主题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两国有关部门随后分别出台的《中国战略》和《德国战略》,更开创了大国“科技合作”的先例。
而在此次访问中,李克强提出,中德创新合作应进一步“升级”:两国创新合作不仅包括科技、基础研究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未来还会更多表现在企业间通过市场的合作,尤其是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
事实上,李克强与默克尔此次共同见证百度公司和博世集团自动驾驶技术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中德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合作协议,正是这一“升级”的具体体现。
李克强在演讲中表示,德国基础研究领先、科技实力雄厚,发明创造众多,是公认的创新强国。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产业体系齐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在创新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说:“中德两国创新资源禀赋高度互补,我们的创新合作,正在给中德合作装上新的引擎。”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