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九大观察]新时代的新时间表
万物都存在于流动的时间里。花多少时间做什么事,这是一种时间观。它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结局,也会左右一个国家的历史命运。
从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对历史时间的总结更加深刻,对未来时间的规划愈加清晰,对自身把握时间的能力则更为自信。
“过去五年”“两个一百年”“千年大计”……“年”作为一个重要的计时单位,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近40次。精确的时间观念、宽广的时间视野,描绘出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的未来。
更令当代人振奋的,是中国未来30年发展新时间表的明确: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15年”,让闻者不禁满怀动力。
百余年前,也许有人想不到积贫积弱的中国能再次崛起。96年前,也许有人想不到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能带领这个大国找到新的出路。39年前,也许有人想不到改革开放能为中国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5年前,也许有人想不到中共能取得如此历史成就,开创如此历史新局。
然而,只要方向正确、信念坚定、踏实前行,时间总是不辜负努力。如今回望,我们才发现这些曾经的“不可思议”最终逐一实现,实属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这是时间给出的证明,是历史赋予的自信。
得益于这种自信,面对时间的流逝,中国共产党更加具有掌控力。如果说,在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过去,我们更多是怀揣着紧迫感在和时间赛跑;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则更加坦然、从容地划定时间节点,定下具体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坚信,这些目标必然会得以实现。因为拥有什么样的时间观,最终就会占有什么样的时间。以自信和勤奋填充时间,时间必将回报以累累硕果。
十九大被镌刻于历史。自公元2017年10月18日起,中国共产党将花多少时间做什么事?中国和世界又将因之发生什么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霍宇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