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姆雷-凯尔泰斯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13:00(北京时间10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以表彰他对弱小的个人对抗野蛮强权经历的深刻刻划。他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的奖金。
凯尔泰斯1929年11月9日生于布达佩斯,是一名犹太人,1944年被纳粹投入奥斯威辛集中营,后来又转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1945年获得解救。1975年,他的首部小说《Sorstal anság》(英文译为《无形的命运》)出版,以他在集中营生活为背景。
凯尔泰斯的作品探讨了人类生活和思考的方式问题,他尝试着继续保持个性的生活和思考方式,而这在一个个体屈从于社会力量的时代颇为难得,这部作品反映了他一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那是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段难忘时光,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凯尔泰斯被关进了集中营。对于他而言,奥斯维辛并不是游离于正常社会之外的一个特例历史事件。
凯尔泰斯的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无辜被捕、又被抓进集中营的少年凯斯,虽然命运对他并不眷顾,但他却挣扎着活了下来。小说用特异的视角解读了凯斯在集中营的生活。凯斯把集中营的生活当作是一种正常生活,就象外面的每个人一样,虽然条件极度残酷,但却并非没有任何快乐的时光。凯斯就象一个未知世事的孩子审视着那里的一切。作者极具渲染力的描写让读者感同身受,读者面对的不只是纳粹的野蛮和残忍,更有他们令人费解的无知与无奈。凯尔泰斯用他的笔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生存就是顺从!”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这个定律存在!
凯尔泰斯的这种想法与哲学传统不谋而合,但他却比哲学传统中的一些思想升华了,他认为爱是人类“顺从”的最高境界,它存在于人类的精神国度,只有那些拥有爱,懂得爱的人才是真正的活着。凯尔泰斯认为人人的经历一旦与人类的需求和利益放在一起时便会显得毫无意义,因此人的生活必须是个性化的,只有这样才是自己在活着。
凯尔泰斯后来的几部小说基本上是对第一部著作的补充和评论,他在其著作中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批判风格,使人感觉他仿佛是一个“长满刺的山楂树篱”,既沉重又多刺,即使是对那些熟悉的拜访者而言,他也是不容易接近的。虽然如此,凯尔泰斯的作品还是能够给读者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他鼓励人们敞开心灵,让自由的思想萌发、跳跃。
诺贝尔文学奖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他在遗嘱中说奖金的一部分应颁给“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文学奖的颁奖单位是瑞典文学院。瑞典文学院限定由十八名终身院士组成,没有一位女性。首届文学奖于1901年颁发,得主是法国诗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历史上罗曼-罗兰、萧伯纳、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获得过此奖。
诺贝尔奖科学方面的奖项越发显示出其权威性,很少导致争论,但文学奖和和平奖由于其本身性质特殊,容易导致意见分歧。去年的文学奖得主是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经济学奖得主已经公布。明天和平奖得主将揭晓。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