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艾滋不是洪水猛兽 防艾先迈过“恐艾”这道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09:26 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消息12月1日,是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记者从卫生防疫部门了解到,自1992年发现首例感染者以来,我市艾滋病疫情有上升的趋势。目前,艾滋病感染者的分布已从一个县市区发展到5个县市区,本市病人和感染者开始增多,经血感染和性接触成为其中两大主要的感染途径。

  防艾,迫在眉睫。然而,防艾,先要迈过“恐艾”这道坎。

  错位的“恐艾”心理

  “我真担心得了艾滋病,怎么办才好?”昨天,一位男子拨通我市艾滋病“红丝带”咨询热线。经询问,该男子只是近几天腹泻频繁,与艾滋病并无干系。

  2002年6月,我市正式开通艾滋病咨询热线6624909,两年半过去了,接热线的工作人员发现,这条咨询热线几成部分“恐艾”者的求助“专线”。

  “我们接到的咨询问题多数比较普通,主要有拔牙、接吻、桑拿、不洁性行为、遭针扎等会不会传染艾滋病等等。”该热线负责人表示:“这说明市民一方面对艾滋病的恐惧感很强,另一方面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又很少。”透过热线,这位负责人发现,咨询者中,有过不洁性行为的在一半以上,这些人对以前的行为有自责和内疚感,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此外,有的在日常生活中觉得有发烧、腹泻、淋巴结肿大等与艾滋病颇为相似的症状,也“对号入座”,担心感染了艾滋病毒。

  市卫生防疫站有关部门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市百姓对艾滋病的预防存在两大误区———不少农村群众知识缺乏,多数只认为艾滋病仅仅通过性接触和输血、卖血途径传播,而对上不合格的私人诊所拔牙等隐患视而不见。此外,一些市民对艾滋病还存在过度恐惧感,“比如在一些高校,部分学生甚至对义务献血都怀有恐惧感。”有关人士表示。

  “艾滋”不是洪水猛兽

  “不可否认,艾滋病威胁着我们的生活。然而,艾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市卫生防疫站专家牟广臻表示:“‘艾滋’不是洪水猛兽。”

  据悉,艾滋病是传染性疾病,但要感染上病毒并不容易。病毒不会通过共同使用马桶、游泳、吃饭、使用办公用品等传播,不会因为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传播。日常生活中,人们只要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避免发生高危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母婴传播等,就能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重要策略。有献血浆、输入血液制品史,卖淫嫖娼史,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史的;有在非正规牙科医院拔牙史、美容院修眉史等高危行为的人员,只要到市卫生防疫站进行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就可一解心头“疙瘩”。据悉,目前我市市卫生防疫站设有单独的关爱室,可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能进行保密性咨询,有保密文件柜保存资料。求询者只需带身份证登记后,咨询员为其提供检测前咨询,求询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是否接受HIV检测。“红丝带”咨询检测预约电话是6624909。

  “安全网”将越织越密

  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市防艾网正越织越密。

  从2002年开始,我市就出台实施了《烟台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等一系列文件,最近,市政府还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据悉,2002年以来,财政部门累计安排艾滋病防治专项等经费90万元;截至今年6月,公安部门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查处卖淫嫖娼人员2400多人……目前,全市已建立1个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3个初筛实验室,疫情监测工作可谓紧锣密鼓。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后我市的艾滋病疫情监测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严控血源性和医源性传播。与此同时,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我市将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将定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随访观察,解决其遇到的实际困难,并给予心理支持和政策关怀。本报记者郑勇军本报通讯员 张晓鹰 责任编辑:丁俊杰 来源:烟台日报

  相关专题:2004世界艾滋病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