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纸迷金醉及时行乐--晚清旗人生活写真(图)(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5 09:56 新浪文化 | ||||||||||||||
旗人喝茶一般喜欢喝花茶。乾隆皇帝是个喝茶的行家里手,他评定泡茶用的泉水,第一为北京的玉泉水,第二为塞上伊逊泉,第三为济南珍珠泉,第四为镇江金山泉。有的旗人喝茶更奢华,专门派人清晨时去取留在荷叶上的露水来泡茶,写《红楼梦》的半个旗人曹 “提鸟笼,曳长裙”,这是对晚清旗人的写照。旗人养的鸟分南北两种,北鸟以能鸣叫为主,种类一般分为画眉、百灵、红子、黄鸟、胡伯劳、蓝靛颜、红靛颜、柞子等;南鸟以观赏为主,种类一般有鹦鹉、八哥、辽哥、白玉鸟、珍珠鸟、沉香鸟、芙蓉鸟等等。南鸟色彩华丽的形体,北鸟宛润滑亮的鸣唱,无不令人神销魂遣。旗人们“采篱皇城下,悠然卧鸟声”,俨然一个个置身于富贵红尘中的陶渊明老先生。鸟儿成了旗人悠闲生活的寄托品,成了生活与大自然之间的媒介之物。 莺歌燕舞,粉墨登场。旗人另外一件趋之若骛的事是到戏园子里听京剧。戏园子在京城里称作“票房”,京剧称“二黄”,去那里听京剧为“玩票”,玩票的就是“票友”了。自从1790年由程长庚率领的“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为恭祝乾隆皇帝88大寿进京演出以后,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诸多特点的京剧就诞生了。从此旗人们找到了一种消遣人生的高雅方式。他们聚集在翠峰庵、肃王府、达王府、言乐会等等票房里,前呼后拥,在红缎绣花的楠木戏桌前眉飞色舞,笑逐颜开,扮演了一副副现代狂热的追星族们老祖宗的嘴脸。京剧散发出一种鲜香的妖艳之气,这种妖艳之气在八旗子弟身上弥散、侵淫,并使京剧成为冥冥之中的亡国之音。 京剧对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光绪皇帝来说是一种安慰,他打得一手好板鼓,他的生父醇亲王奕更是在府中养了个叫“恩庆科班”的戏班子,整日沉湎于其中;大权在握的皇亲恭亲王奕、肃清王善耆以及博迪苏公爵、博绪、载洵、载涛等等王公贵族,都是有名的戏迷。将大清江山游戏于掌中半个世纪的老佛爷慈禧,是旗人中最大的戏迷,她动不动就花大钱举行宴会,叫最有名的戏班子登场亮相,大太监李莲英投老佛爷所好,苦练嗓子,唱起来不让当时名伶,加上又极懂得拍马屁的要领,于是很快就成了宫里的红人。老慈禧最喜欢看谭鑫培演的戏,有一次在宫中看他演《翠屏山》,一高兴之下就封了他一个四品官。 皇族子弟德如迷恋京剧的程度就更不可思议了。他因为沉浸在京剧当中而不愿意去当官,整天在家中喝酒吃肉与票友一起唱戏,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一开始,他学演旦角,但是由于脸长得长,扮相出来后人们戏称他是“驴头旦”。后来他又改演小生,这回总算扮相过得去,嗓子也不错,于是更加肆无忌惮一发不可收拾,干脆后来不顾家族成员的反对正式当演员去了,终于成了名负一时的红小生。朝廷想到德如的祖父是封疆大吏,就又一次给他一个官做,但他仍不屑一顾,一辈子全身心地迷醉在梨园里。到了晚年,他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伶界大王”谭鑫培的儿子。 北京城成为八旗子弟的巨型游乐场了。他们在汉文化的京味沃土上培育出来更加精巧、雅致、适度、温和、悠闲、气派的“旗人文化”。如果不是大清朝寿终正寝的话,他们将在自己的乐土上玩儿下去,直到永远。可惜的是历史粉碎了他们的贵族生涯,使他们的地位一落千丈,于是,他们的文化也随他们流入到老北京的每一个角落,进而影响到每一个老北京人。吴沃尧曾经用极其尖酸的笔法形容过民国初年一个在茶馆里吃烧饼的没落旗人,“高升看见旗人从腰里掏出两个京钱来,买了一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细细咀嚼,像很有味的光景。吃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吃完,忽然又伸出一个指头儿,蘸些唾沫,在桌上写字,蘸一口,写一笔。高升心中很是奇怪,暗想这个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馆里还背临古帖呢。细细留心看他写什么字,原来他哪里是写字,只因他吃烧饼时,虽然吃得十分小心,那饼上的芝麻,总不免有些掉在桌上,他要拿舌头舐了,拿手扫来吃了,恐怕人家看见不好看,失了架子,所以在那假装写字蘸来吃。”“他又忽然在那里出神,像想什么似的,把桌子一拍,又蘸了唾沫去写字。原来有两颗芝麻掉桌缝子里了,他故意装作突然醒悟的样子,把桌子拍一拍,那芝麻自然震了出来,他再做成写字的样子,自然就到了嘴了。” 本文节选自《中国地脉·北方卷》,白郎、石映照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修正文化授权新浪网登载,禁止转载。
(责编:幽山) |